一直對文學藝術音樂都十分感興趣,但最愛的樂音是,二胡。
其實,我對二胡並未十分了解。只是深深地近乎迷戀著如同天音的那把音韻。
第一次聽到二胡的音韻,是在小六的時候。記得那一天,是夏末初秋的炙熱向晚。我因留校練唱,本應四點放學,卻練習到五點多、快六點。走過長廊,穿越川堂才能出校門的我。遠在長廊的那一頭就望見一位老人家坐著高凳在川堂口。緩緩地調絃,不一會兒,琴音流瀉在這寥寥無人的偌大校園。
時空有如戛然凝結了一般。
我快步走到老人家身邊,就站著他的旁邊靜靜地聆聽著,聆聽著。看著黃暈的夕陽映著,老人半瞇著眼,臉上的表情;彷彿把他一生的滄涼都給溶在悽清婉怨的琴聲之中──無以名狀,那份感動。聽著老人家嫋繞不絕的琴音久久,我竟無言。待他奏完,我深深向他鞠了個躬。在他的笑容中,我踏上回家的路,之後我再也沒見過他。
後來在古文中讀到「如泣如怨,如慕如訴」。當下將此形容在二胡上,真真再也貼切不過。對我而言,二胡的音韻是清婉悽怨的。像廣寒宮裡嫦娥的百年孤寂;像李清照寂寞梧桐深閨細雨的聲聲慢。直道盡天涯海角的滄桑與孤涼。自那之後,我聽過的二胡曲兒之中,最令我獨鍾,亦獨未忘的便是「二泉映月」。我最喜愛的二位作家--鍾曉陽與李碧華皆寫過與二胡有關的創作。李碧華的「二泉映月的歎息」一文,讓我了解這曲的身世及偉大的「盲炳」。
我最大的願望便是想習二胡,為自己拉一曲二泉映月。這一想十年。
因為所有的樂音,都沒有它給我那麼大的感動與震撼。而今令我念念不忘的那一把音韻--在我十三歲青澀的年光。
它只是泛黃,並未走調……伴隨我告別童年的成長記憶。
2002.07.28舊作品
其實,我對二胡並未十分了解。只是深深地近乎迷戀著如同天音的那把音韻。
第一次聽到二胡的音韻,是在小六的時候。記得那一天,是夏末初秋的炙熱向晚。我因留校練唱,本應四點放學,卻練習到五點多、快六點。走過長廊,穿越川堂才能出校門的我。遠在長廊的那一頭就望見一位老人家坐著高凳在川堂口。緩緩地調絃,不一會兒,琴音流瀉在這寥寥無人的偌大校園。
時空有如戛然凝結了一般。
我快步走到老人家身邊,就站著他的旁邊靜靜地聆聽著,聆聽著。看著黃暈的夕陽映著,老人半瞇著眼,臉上的表情;彷彿把他一生的滄涼都給溶在悽清婉怨的琴聲之中──無以名狀,那份感動。聽著老人家嫋繞不絕的琴音久久,我竟無言。待他奏完,我深深向他鞠了個躬。在他的笑容中,我踏上回家的路,之後我再也沒見過他。
後來在古文中讀到「如泣如怨,如慕如訴」。當下將此形容在二胡上,真真再也貼切不過。對我而言,二胡的音韻是清婉悽怨的。像廣寒宮裡嫦娥的百年孤寂;像李清照寂寞梧桐深閨細雨的聲聲慢。直道盡天涯海角的滄桑與孤涼。自那之後,我聽過的二胡曲兒之中,最令我獨鍾,亦獨未忘的便是「二泉映月」。我最喜愛的二位作家--鍾曉陽與李碧華皆寫過與二胡有關的創作。李碧華的「二泉映月的歎息」一文,讓我了解這曲的身世及偉大的「盲炳」。
我最大的願望便是想習二胡,為自己拉一曲二泉映月。這一想十年。
因為所有的樂音,都沒有它給我那麼大的感動與震撼。而今令我念念不忘的那一把音韻--在我十三歲青澀的年光。
它只是泛黃,並未走調……伴隨我告別童年的成長記憶。
2002.07.28舊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