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綿西高速
今年,輪到回妻的老家過年。與往年不同,綿西高速通車了,但我們還沒走過。
農曆29這天,單位都在象徵性地上班,已沒有什麼正事要做,不過是搞搞清潔衛生迎接新年,同一辦公室的同事都是輪流值守。妻要回老家,主動承擔值守上午前半段,拖完地就撤離了。
我們下午2:36出發,使用手機高德地圖導航上綿西高速,有些路段跟往年走的高速重疊。進入綿西高速,車輛並沒想像的多。其實,該回家過年的早已到家,只有上班族要拖到這一天才放假。
綿西高速新開通,道路設施都是嶄新的。
護欄的油漆是新刷的,綠油油的。路基的分界線是新畫的,白光光的。隧道的燈光是雪亮的,如同白晝。路旁的山坡是光禿的,還沒植草皮。
但是,我還是看見一條土黃狗碾死在路邊,一隻野麻兔碾死在路邊。
作為曾經存在過的生命,只在我的眼前一晃而過。它們留下的,只有它們的屍骸面對蒼天,面對穿梭的車輛,暫時還無人為它們收屍,將繼續曝屍綿西高速路邊。它們的靈魂早已飄離肉體,進入天堂或地獄,如果有天堂和地獄的話;或者,投胎轉世,要麼是人,要麼是原物,也未可知。這讓我想起上月底,福建一位詩人遇車禍罹難,倍感生命的無常。
我駕著車不敢有更多的聯想。車速在120碼左右。我要對家人負責,要對快近80歲的雙親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我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著。
往年走高速,是在西充下,再走水泥公路回妻的老家,一般要跑三個多小時。走綿西高速就不到西充而在仁和下,由仁和回妻的老家。4:30,不到兩個鐘頭就到家了。
的確,綿西高速快捷多了。
二、芋頭溝
除夕中午,芋頭溝照例是家家戶戶吃團年飯。
鞭炮聲此起彼伏,在芋頭溝裡回蕩,熱熱鬧鬧,讓這個年過得更有味道。
妻的老家在芋頭溝的半坡上。溝裡的住戶並不多,很多舊瓦房空棄無人住,都在坍塌了。有錢的已在西充縣城甚至南充、成都買房住了,而一般人家或在原址或在公路邊或在雙鳳鎮修樓房了。只有一些老人還在固守祖先留下的老房子,兒女也只有過年回來看望他們,年後又出門打工去了。平時,芋頭溝異常冷清。年前,妻的老家還被盜一次。小偷偷走她父母辛辛苦苦餵養的十幾隻雞鴨。
午後,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要提著祭品出門,去半坡的祖墳地祭祀。燒香蠟紙錢,放鞭炮,預示這家後繼有人,可以繼續享受香火,不致祖墳垮塌夷為平地。人們碰到一起,一邊燒紙錢,一邊拉家常,說不完的陳年舊事。
整個芋頭溝充滿香蠟紙錢味和鞭炮的硝煙味。
妻的祖上出現過一位提督大人。這位提督大人的大墳山就矗立在半坡嶴塘處,陳舊得長滿荒草,陳舊得墓石青黑,陳舊得墓碑字跡脫落模糊,全靠考古般猜測。這算是她的家族最榮耀的一筆。然而,最令人不解的是,她的父母不到古稀之年,已為自己修築好了墳塋,還立了石碑,刻上兒女子孫的名字。芋頭溝人活著的時候,不僅要建築陽宅,還要提前營造陰宅,讓自己看見最後的歸宿地,與祖先為鄰,不致死後孤單。
這仿佛概括了人生的全部。
芋頭溝半坡上邊,有條公路通雙鳳鎮。
白天,能聽見來往的車輛賓士,尤其下行雙鳳鎮疾馳在減速帶上的聲音,生生生的脆生響。夜晚,溝裡更加安靜,下行疾馳在減速帶上的聲音就更加清脆響亮,碾入芋頭溝每個人的夢裡。
芋頭溝人習以為常,就像聽慣了鼾聲的伴奏。
三、神仙洞
芋頭溝春節這天,早上吃麵條,希望長命百歲;中午吃湯圓,希望順順利利;晚上將就吃,想喝酒就喝酒。但早飯後,家家戶戶都不會待在家裡,差不多是傾巢出動,到神仙洞燒香,尤其那些在外打工發了財和希望發財的人,都要去燒香,求財神爺保佑。
神仙洞離芋頭溝妻的老家只有兩三裡遠。
神仙洞的廟宇(其實就是一些平房)就掩映在一片翠柏中。人們老遠就能聽到香客們放鞭炮的聲音,就能望見香客們的香煙繚繞,似乎在告知上空過往的神仙們快快來歆享。越過溝上的公路,走過幾條田埂,抵近山邊,蹬石級而上半坡就到了。跨過一道鐵門,左邊石壁刻著“仙境佛地”四個紅字。迎面的石洞頂黑匾上刻著“有求必應”四個白字。
所謂神仙,就是那些供奉在石洞裡泥塑彩繪的佛祖、菩薩、天師、藥王、財神、華佗等三教九流的神,粗糙而簡樸。如果神像下不注明,誰也猜不出是哪路神仙。
所謂石洞,不是天然的,是人工鑿掘的,一個個洞壁被香煙熏黑了,古樸、逼窄而簡陋。每個石洞供奉一個、兩個或三個神仙像。有的洞還命名為這樣殿那樣殿,言過其實。
洞前的坪見方不到一丈,一邊一個大香爐,香爐裡插有冒著青煙的大高香,還燃著香蠟紙錢。香煙太濃,熏得人睜不開眼,呼吸感覺緊促。香客們摩肩接踵,幾乎要排隊進洞才能燒香拜神。走向左側,有一塊平地,塑有一尊高大的佛祖像。
很奇怪,廟宇沒看見一個和尚或道士。每個石洞裡敲木魚的卻是一些善男信女,守著旁邊的功德箱。
到處人頭攢動,很喧嘩,喧嘩著浮世的繁華與心境。
四、雙鳳鎮
春節在有序推進。
大年初二,家家戶戶開始走親訪友,你走我家,我走你家,聯絡感情。
老人在一起,就擺龍門陣,暢敘曾經的時光。年青人在一起,幾句話就聊完了,要麼打長牌,要麼搓麻將。沒有走動親戚的,誰都不願意待在家裡,都想走出去逛逛。
最近的場鎮就是雙鳳鎮。芋頭溝離雙鳳鎮不過三四裡,步行或開車都很方便。雙鳳鎮分老街和新街。
老街房屋多為舊式瓦房和木板門面。但初二這天,除了賣過年貨的商鋪開著,其餘都關門了。街面狹窄而擁擠,到處都是鞭炮燃放後留下的紅紙屑,喜慶而髒亂。
新街都是新樓房。茶館開了,有人打長牌、搓麻將和喝茶聊天,還有人站在傍邊抱膀子看輸贏,甚是熱鬧。賣過年貨的商店裡大聲放著流行音樂招攬顧客,顧客往來也很多。街面寬闊平整,依然到處都是鞭炮燃放後留下的紅紙屑,喜慶而髒亂。學校、醫院和鎮政府都關了門。
大多數人在街上溜達,東望望,西瞧瞧。有帶小孩的,給孩子買些玩的和吃的。只有走親訪友的,才去買些禮品提上。這叫遮手的,不然,光著手去,臉上不好看。
主幹道是一條四車道的公路。每當車輛馳過,就有塵土飛揚。
兩邊的樹木就是一身塵土。樹木後面的門面,有開著的,也有關著的。到處都是人,站著,或坐著,叼著煙,擺龍門陣,都悠閒自在。大城市的快節奏在雙鳳鎮完全停滯,銷聲匿跡,仿佛又回到農耕時代的慢生活。
雙鳳鎮是一個比較大型的鄉鎮。時光在這裡歇下了腳步,散淡,清閒。
一切都像老人一樣慢悠悠的。
五、壩壩宴
該走親訪友的繼續走親訪友。而初三,則是芋頭溝年年的壩壩宴。
凡是從芋頭溝走出去的人都知道,有的人還特意趕回來吃這壩壩宴,其實就是吃一份鄉愁,吃一份喜慶,吃一份熱鬧。
往年的壩壩宴是投份子,也有點近似現在的AA制,但又不完全平均,盡己所能,不論多少。近幾年,村裡有個人在外打工發了大財,是大老闆了。壩壩宴所有開銷他都包了,管鄉黨們吃夠,吃好,吃高興。有時間了,他就回來親自主持。沒時間回來,他就委託他的兄弟操持,錢打給兄弟。總之,必須讓鄉党們滿意。當然,鄉党們也樂意跑腿出力,畢竟為自己人做事。只有在壩壩宴上,很多人才能走在一起,見個面,拉拉家常,共敘過去和未來的美好時光。借此機會,彼此交流資訊,哪裡能打到工,能掙到錢,相互介紹,相互提攜,不致出去忙活一年空手而歸。
壩壩宴就在老房子的大院壩裡開席,共有十二桌。聽人說,去年人還要多,還開第二輪席。大家來吃壩壩宴,不是說壩壩宴吃的有多好,盡是山珍海味,其實都是一些家常菜。今年的菜比較簡單,每桌都是一紙筒涼拌四季豆,一紙筒涼拌黃瓜塊,一紙筒涼拌三絲,一紙筒鹵牛肉片,一紙筒臘香腸片,一盤蒜苗青椒臘肉,一盤木耳肉片,一大盆酸菜雞肉湯(胡椒粉加多了,還煮有小米椒,湯有些辣。雞肉塊還有些綿扯,燉的火候不到位),一大瓶雪碧,一大瓶氣橙,一小瓶酒搭檔飲料,一壺白酒,一包中華煙。
初三的壩壩宴,紅火大太陽,鄉黨們吃著都脫了外套,相互敬酒,相互聊天。
大院子的老房子好些無人住了,年久失修,已出現坍塌破敗之相。很多人已搬走了。他們趕回來吃壩壩宴,就是想懷懷舊,就是想見見曾住在一個院子裡的人,就是想讓那顆漂泊的心找個安放之處,過完年,又各奔一方。
而每個人的根都紮在這一年一度的壩壩宴上。
壩壩宴成為芋頭溝人的盼頭和念想。
今年,輪到回妻的老家過年。與往年不同,綿西高速通車了,但我們還沒走過。
農曆29這天,單位都在象徵性地上班,已沒有什麼正事要做,不過是搞搞清潔衛生迎接新年,同一辦公室的同事都是輪流值守。妻要回老家,主動承擔值守上午前半段,拖完地就撤離了。
我們下午2:36出發,使用手機高德地圖導航上綿西高速,有些路段跟往年走的高速重疊。進入綿西高速,車輛並沒想像的多。其實,該回家過年的早已到家,只有上班族要拖到這一天才放假。
綿西高速新開通,道路設施都是嶄新的。
護欄的油漆是新刷的,綠油油的。路基的分界線是新畫的,白光光的。隧道的燈光是雪亮的,如同白晝。路旁的山坡是光禿的,還沒植草皮。
但是,我還是看見一條土黃狗碾死在路邊,一隻野麻兔碾死在路邊。
作為曾經存在過的生命,只在我的眼前一晃而過。它們留下的,只有它們的屍骸面對蒼天,面對穿梭的車輛,暫時還無人為它們收屍,將繼續曝屍綿西高速路邊。它們的靈魂早已飄離肉體,進入天堂或地獄,如果有天堂和地獄的話;或者,投胎轉世,要麼是人,要麼是原物,也未可知。這讓我想起上月底,福建一位詩人遇車禍罹難,倍感生命的無常。
我駕著車不敢有更多的聯想。車速在120碼左右。我要對家人負責,要對快近80歲的雙親負責,更要對自己負責,我不僅僅是為自己而活著。
往年走高速,是在西充下,再走水泥公路回妻的老家,一般要跑三個多小時。走綿西高速就不到西充而在仁和下,由仁和回妻的老家。4:30,不到兩個鐘頭就到家了。
的確,綿西高速快捷多了。
二、芋頭溝
除夕中午,芋頭溝照例是家家戶戶吃團年飯。
鞭炮聲此起彼伏,在芋頭溝裡回蕩,熱熱鬧鬧,讓這個年過得更有味道。
妻的老家在芋頭溝的半坡上。溝裡的住戶並不多,很多舊瓦房空棄無人住,都在坍塌了。有錢的已在西充縣城甚至南充、成都買房住了,而一般人家或在原址或在公路邊或在雙鳳鎮修樓房了。只有一些老人還在固守祖先留下的老房子,兒女也只有過年回來看望他們,年後又出門打工去了。平時,芋頭溝異常冷清。年前,妻的老家還被盜一次。小偷偷走她父母辛辛苦苦餵養的十幾隻雞鴨。
午後,家家戶戶,老老少少都要提著祭品出門,去半坡的祖墳地祭祀。燒香蠟紙錢,放鞭炮,預示這家後繼有人,可以繼續享受香火,不致祖墳垮塌夷為平地。人們碰到一起,一邊燒紙錢,一邊拉家常,說不完的陳年舊事。
整個芋頭溝充滿香蠟紙錢味和鞭炮的硝煙味。
妻的祖上出現過一位提督大人。這位提督大人的大墳山就矗立在半坡嶴塘處,陳舊得長滿荒草,陳舊得墓石青黑,陳舊得墓碑字跡脫落模糊,全靠考古般猜測。這算是她的家族最榮耀的一筆。然而,最令人不解的是,她的父母不到古稀之年,已為自己修築好了墳塋,還立了石碑,刻上兒女子孫的名字。芋頭溝人活著的時候,不僅要建築陽宅,還要提前營造陰宅,讓自己看見最後的歸宿地,與祖先為鄰,不致死後孤單。
這仿佛概括了人生的全部。
芋頭溝半坡上邊,有條公路通雙鳳鎮。
白天,能聽見來往的車輛賓士,尤其下行雙鳳鎮疾馳在減速帶上的聲音,生生生的脆生響。夜晚,溝裡更加安靜,下行疾馳在減速帶上的聲音就更加清脆響亮,碾入芋頭溝每個人的夢裡。
芋頭溝人習以為常,就像聽慣了鼾聲的伴奏。
三、神仙洞
芋頭溝春節這天,早上吃麵條,希望長命百歲;中午吃湯圓,希望順順利利;晚上將就吃,想喝酒就喝酒。但早飯後,家家戶戶都不會待在家裡,差不多是傾巢出動,到神仙洞燒香,尤其那些在外打工發了財和希望發財的人,都要去燒香,求財神爺保佑。
神仙洞離芋頭溝妻的老家只有兩三裡遠。
神仙洞的廟宇(其實就是一些平房)就掩映在一片翠柏中。人們老遠就能聽到香客們放鞭炮的聲音,就能望見香客們的香煙繚繞,似乎在告知上空過往的神仙們快快來歆享。越過溝上的公路,走過幾條田埂,抵近山邊,蹬石級而上半坡就到了。跨過一道鐵門,左邊石壁刻著“仙境佛地”四個紅字。迎面的石洞頂黑匾上刻著“有求必應”四個白字。
所謂神仙,就是那些供奉在石洞裡泥塑彩繪的佛祖、菩薩、天師、藥王、財神、華佗等三教九流的神,粗糙而簡樸。如果神像下不注明,誰也猜不出是哪路神仙。
所謂石洞,不是天然的,是人工鑿掘的,一個個洞壁被香煙熏黑了,古樸、逼窄而簡陋。每個石洞供奉一個、兩個或三個神仙像。有的洞還命名為這樣殿那樣殿,言過其實。
洞前的坪見方不到一丈,一邊一個大香爐,香爐裡插有冒著青煙的大高香,還燃著香蠟紙錢。香煙太濃,熏得人睜不開眼,呼吸感覺緊促。香客們摩肩接踵,幾乎要排隊進洞才能燒香拜神。走向左側,有一塊平地,塑有一尊高大的佛祖像。
很奇怪,廟宇沒看見一個和尚或道士。每個石洞裡敲木魚的卻是一些善男信女,守著旁邊的功德箱。
到處人頭攢動,很喧嘩,喧嘩著浮世的繁華與心境。
四、雙鳳鎮
春節在有序推進。
大年初二,家家戶戶開始走親訪友,你走我家,我走你家,聯絡感情。
老人在一起,就擺龍門陣,暢敘曾經的時光。年青人在一起,幾句話就聊完了,要麼打長牌,要麼搓麻將。沒有走動親戚的,誰都不願意待在家裡,都想走出去逛逛。
最近的場鎮就是雙鳳鎮。芋頭溝離雙鳳鎮不過三四裡,步行或開車都很方便。雙鳳鎮分老街和新街。
老街房屋多為舊式瓦房和木板門面。但初二這天,除了賣過年貨的商鋪開著,其餘都關門了。街面狹窄而擁擠,到處都是鞭炮燃放後留下的紅紙屑,喜慶而髒亂。
新街都是新樓房。茶館開了,有人打長牌、搓麻將和喝茶聊天,還有人站在傍邊抱膀子看輸贏,甚是熱鬧。賣過年貨的商店裡大聲放著流行音樂招攬顧客,顧客往來也很多。街面寬闊平整,依然到處都是鞭炮燃放後留下的紅紙屑,喜慶而髒亂。學校、醫院和鎮政府都關了門。
大多數人在街上溜達,東望望,西瞧瞧。有帶小孩的,給孩子買些玩的和吃的。只有走親訪友的,才去買些禮品提上。這叫遮手的,不然,光著手去,臉上不好看。
主幹道是一條四車道的公路。每當車輛馳過,就有塵土飛揚。
兩邊的樹木就是一身塵土。樹木後面的門面,有開著的,也有關著的。到處都是人,站著,或坐著,叼著煙,擺龍門陣,都悠閒自在。大城市的快節奏在雙鳳鎮完全停滯,銷聲匿跡,仿佛又回到農耕時代的慢生活。
雙鳳鎮是一個比較大型的鄉鎮。時光在這裡歇下了腳步,散淡,清閒。
一切都像老人一樣慢悠悠的。
五、壩壩宴
該走親訪友的繼續走親訪友。而初三,則是芋頭溝年年的壩壩宴。
凡是從芋頭溝走出去的人都知道,有的人還特意趕回來吃這壩壩宴,其實就是吃一份鄉愁,吃一份喜慶,吃一份熱鬧。
往年的壩壩宴是投份子,也有點近似現在的AA制,但又不完全平均,盡己所能,不論多少。近幾年,村裡有個人在外打工發了大財,是大老闆了。壩壩宴所有開銷他都包了,管鄉黨們吃夠,吃好,吃高興。有時間了,他就回來親自主持。沒時間回來,他就委託他的兄弟操持,錢打給兄弟。總之,必須讓鄉党們滿意。當然,鄉党們也樂意跑腿出力,畢竟為自己人做事。只有在壩壩宴上,很多人才能走在一起,見個面,拉拉家常,共敘過去和未來的美好時光。借此機會,彼此交流資訊,哪裡能打到工,能掙到錢,相互介紹,相互提攜,不致出去忙活一年空手而歸。
壩壩宴就在老房子的大院壩裡開席,共有十二桌。聽人說,去年人還要多,還開第二輪席。大家來吃壩壩宴,不是說壩壩宴吃的有多好,盡是山珍海味,其實都是一些家常菜。今年的菜比較簡單,每桌都是一紙筒涼拌四季豆,一紙筒涼拌黃瓜塊,一紙筒涼拌三絲,一紙筒鹵牛肉片,一紙筒臘香腸片,一盤蒜苗青椒臘肉,一盤木耳肉片,一大盆酸菜雞肉湯(胡椒粉加多了,還煮有小米椒,湯有些辣。雞肉塊還有些綿扯,燉的火候不到位),一大瓶雪碧,一大瓶氣橙,一小瓶酒搭檔飲料,一壺白酒,一包中華煙。
初三的壩壩宴,紅火大太陽,鄉黨們吃著都脫了外套,相互敬酒,相互聊天。
大院子的老房子好些無人住了,年久失修,已出現坍塌破敗之相。很多人已搬走了。他們趕回來吃壩壩宴,就是想懷懷舊,就是想見見曾住在一個院子裡的人,就是想讓那顆漂泊的心找個安放之處,過完年,又各奔一方。
而每個人的根都紮在這一年一度的壩壩宴上。
壩壩宴成為芋頭溝人的盼頭和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