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322-米粉的故事隨筆』
台灣普遍可見到的食物「米粉」,據說它的起源是在五胡亂華時期。斯時華人南遷閩浙之時,以稻米磨粉揉做粉糰,然後透過有孔之竹筒榨條燙熟,再用攤放在竹籬式曬床上曬乾,用以做為逃難途中烹煮之乾糧食材。而這些食材就是當今之通俗食品「米粉」。據說:米粉之製作方法是由福建傳入台灣,因此,台灣米粉具有閩味。其實不然,另有一派說法它是傳自粵桂之客家食品。
當時,它是與客家粄條一起進入台灣的。且莫去管它來源如何,反正它是中國人的食物是無庸置疑的。在中國人的印象中認為:「中國大陸的北方人習慣吃麵條,到了南方仍以米來製作麵條,這就是今日『米粉』的源起。」這些訊息林林總總,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無從查考。不過,新竹米粉是從福建傳入,這種說法倒是可以確定的。
老一輩的長者一致表示,米粉的製作就是為了飲食上的方便性。客人來了洗米煮飯實在太慢,因為米粉是蒸熟曬乾之物煮起來方便,外出攜帶也較為方便。因此,「米粉」在很早以前,可以稱得上是最簡單的「高級食品」。早年在台灣,通常只有喜慶宴客,或者年節之日,才會以「炒米粉」拜神或招待客人。至於 近代之米粉,因為雜摻其它粉而失去原有之意義。
有人會問為何在製作米粉時需要添加玉米或其它的澱粉呢?那是因為米粉都是用純米來做,但純米製作米粉有個缺點,黏度與延展性不夠,而且還很容易斷碎。致使廠家對於品質之掌握不易,所以,才會在製做過程中,加入一些玉米粉以增加他的韌度。此外,純米粉之成本高,加入其它澱分至少可以節省成本,而且做出之成品韌度高又不影響口感,因是之故,群起而用之。
早年在台灣,「在來米」是製作米粉的主要原料,此米質地鬆爽黏度低,吃入嘴裡有著爽脆口感。然而,因為它的成品容易斷裂外觀不佳,故爾米粉產製工廠,才會想出添加玉米粉之做法解決問題。時至今日,純米製做之米粉已經絕跡啦。還有人將純米製作之米粉稱「米粉」,加入玉米粉者稱「炊粉」,其實根據航嘉之說法,之所以會有這些說法,純粹是因其製作工法上之不同也。
我二姑家早年開店專賣炒米粉,她常說:「客家炒米粉與閩南之米粉炒。在其做法上稍有不同。」她說:「客家炒米粉是先爆香佐料,然後將泡軟之米粉入鍋一起翻炒。而閩南米粉炒則式香料先行爆好,然後米粉入鍋攪拌而成。這兩種炒米粉,一是真炒一是拌和而成,故爾在滋味上大不相同。」在我的經驗裡,客家米粉吃得出香Q口感,閩南米粉炒則只能填飽肚皮罷了。
除此之外,閩南人喜歡煮米粉湯,客家人除非趕時間,否則,米粉湯是不容易出現在餐桌上。而南瓜炒米粉是閩南人吃法,它的做法簡單容易一學就會。南瓜炒米粉的工序是:先將南瓜削皮,洗淨剖開去籽並切成絲狀,或者利用工具將它挫成絲狀。青蔥洗淨切成小段,新鮮香菇洗淨切成絲狀。然後,將乾燥米粉入水浸泡至化軟備用。
所有的前置作業皆已完成,這才生火熱鍋,並在鍋內加入一些食用油或奶油。接著將蔥段和香菇絲放入爆香。拌炒至香氣飄鼻之後,這才倒入肉絲續炒一分鐘後撈起。之後,將南瓜絲放入鍋中小炒,並倒入高湯沸煮約兩三分鐘。最後將炒好的香料,以及泡軟的米粉 一起入鍋,拌炒至鍋水收乾,一份香噴噴又好吃的南瓜米粉炒作完成。
我喜歡吃口感乾爽的客家炒米粉,但對閩南之南瓜米粉炒也不排斥。年輕時期食無準則,對於炒米粉百吃不厭。某次,家中割稻以炒米粉當點心。我因年少輕狂脾氣大,不堪旁人之鼓譟與慫恿,竟然與人打賭吃炒米粉。記得當天的氣候非常爽朗,割稻工做進行十分順利。友伴聽說今天的點心是炒米粉,一時興起揶揄我的食量不如他,就這樣兩人莫名其妙的打賭起來。
其實,當時我剛患胃潰瘍痊癒不久,醫生一再吩咐我要小心飲食。然而,竟因一時之氣而與他打賭。當天的打賭成績斐然耀眼,我創下了連吃十五小碗之新紀錄。那場打賭我雖獲勝,並也締造了新的紀錄。可是我的下場是當晚腹痛如絞,徹夜難眠直到天明方休。次日早上去醫院檢查,幸好腸胃平安無事。這次的教訓印象深刻,從此再也不敢與人比賽做大胃王啦。【完】
台灣普遍可見到的食物「米粉」,據說它的起源是在五胡亂華時期。斯時華人南遷閩浙之時,以稻米磨粉揉做粉糰,然後透過有孔之竹筒榨條燙熟,再用攤放在竹籬式曬床上曬乾,用以做為逃難途中烹煮之乾糧食材。而這些食材就是當今之通俗食品「米粉」。據說:米粉之製作方法是由福建傳入台灣,因此,台灣米粉具有閩味。其實不然,另有一派說法它是傳自粵桂之客家食品。
當時,它是與客家粄條一起進入台灣的。且莫去管它來源如何,反正它是中國人的食物是無庸置疑的。在中國人的印象中認為:「中國大陸的北方人習慣吃麵條,到了南方仍以米來製作麵條,這就是今日『米粉』的源起。」這些訊息林林總總,由於年代久遠已經無從查考。不過,新竹米粉是從福建傳入,這種說法倒是可以確定的。
老一輩的長者一致表示,米粉的製作就是為了飲食上的方便性。客人來了洗米煮飯實在太慢,因為米粉是蒸熟曬乾之物煮起來方便,外出攜帶也較為方便。因此,「米粉」在很早以前,可以稱得上是最簡單的「高級食品」。早年在台灣,通常只有喜慶宴客,或者年節之日,才會以「炒米粉」拜神或招待客人。至於 近代之米粉,因為雜摻其它粉而失去原有之意義。
有人會問為何在製作米粉時需要添加玉米或其它的澱粉呢?那是因為米粉都是用純米來做,但純米製作米粉有個缺點,黏度與延展性不夠,而且還很容易斷碎。致使廠家對於品質之掌握不易,所以,才會在製做過程中,加入一些玉米粉以增加他的韌度。此外,純米粉之成本高,加入其它澱分至少可以節省成本,而且做出之成品韌度高又不影響口感,因是之故,群起而用之。
早年在台灣,「在來米」是製作米粉的主要原料,此米質地鬆爽黏度低,吃入嘴裡有著爽脆口感。然而,因為它的成品容易斷裂外觀不佳,故爾米粉產製工廠,才會想出添加玉米粉之做法解決問題。時至今日,純米製做之米粉已經絕跡啦。還有人將純米製作之米粉稱「米粉」,加入玉米粉者稱「炊粉」,其實根據航嘉之說法,之所以會有這些說法,純粹是因其製作工法上之不同也。
我二姑家早年開店專賣炒米粉,她常說:「客家炒米粉與閩南之米粉炒。在其做法上稍有不同。」她說:「客家炒米粉是先爆香佐料,然後將泡軟之米粉入鍋一起翻炒。而閩南米粉炒則式香料先行爆好,然後米粉入鍋攪拌而成。這兩種炒米粉,一是真炒一是拌和而成,故爾在滋味上大不相同。」在我的經驗裡,客家米粉吃得出香Q口感,閩南米粉炒則只能填飽肚皮罷了。
除此之外,閩南人喜歡煮米粉湯,客家人除非趕時間,否則,米粉湯是不容易出現在餐桌上。而南瓜炒米粉是閩南人吃法,它的做法簡單容易一學就會。南瓜炒米粉的工序是:先將南瓜削皮,洗淨剖開去籽並切成絲狀,或者利用工具將它挫成絲狀。青蔥洗淨切成小段,新鮮香菇洗淨切成絲狀。然後,將乾燥米粉入水浸泡至化軟備用。
所有的前置作業皆已完成,這才生火熱鍋,並在鍋內加入一些食用油或奶油。接著將蔥段和香菇絲放入爆香。拌炒至香氣飄鼻之後,這才倒入肉絲續炒一分鐘後撈起。之後,將南瓜絲放入鍋中小炒,並倒入高湯沸煮約兩三分鐘。最後將炒好的香料,以及泡軟的米粉 一起入鍋,拌炒至鍋水收乾,一份香噴噴又好吃的南瓜米粉炒作完成。
我喜歡吃口感乾爽的客家炒米粉,但對閩南之南瓜米粉炒也不排斥。年輕時期食無準則,對於炒米粉百吃不厭。某次,家中割稻以炒米粉當點心。我因年少輕狂脾氣大,不堪旁人之鼓譟與慫恿,竟然與人打賭吃炒米粉。記得當天的氣候非常爽朗,割稻工做進行十分順利。友伴聽說今天的點心是炒米粉,一時興起揶揄我的食量不如他,就這樣兩人莫名其妙的打賭起來。
其實,當時我剛患胃潰瘍痊癒不久,醫生一再吩咐我要小心飲食。然而,竟因一時之氣而與他打賭。當天的打賭成績斐然耀眼,我創下了連吃十五小碗之新紀錄。那場打賭我雖獲勝,並也締造了新的紀錄。可是我的下場是當晚腹痛如絞,徹夜難眠直到天明方休。次日早上去醫院檢查,幸好腸胃平安無事。這次的教訓印象深刻,從此再也不敢與人比賽做大胃王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