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生活思想起211-鱟殼炒麵記事』

  寶島位居海隅,幅員不大,歷傳趣事卻是層出不窮。而台灣民間流傳著許多有趣的人事地物,往往都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恆常見之經傳者積牘累案,不見於經傳者更是難計其數。這裡有一則發生在彰化的小故事,內容奇突有趣,時空背景亦非久遠。茶餘飯後之餘,且讓在下說來與大家分享。故事主角雖不突出,但他利用鱟魚殼當炒麵工具之故事,寶島絕無僅有,僅此一家罷了。

  去年秋末天涼之日,突然興起到彰化員林訪友。午餐朋友招待吃麵,走進彰化員林鎮一家歷史悠久的炒麵店,此店古老之外,最特別的是老闆炒麵不是用鍋鏟。他只是用罕見且有活化石之名的「鱟」殼來當鍋鏟炒麵。據該店老闆聲稱:「利用鱟殼當鍋鏟炒麵,所炒出來的麵條不易斷落。」他說:「從我父親手上,接下這個祖傳炒麵法至今,兩代人不知不覺裡已經賣了80多年啦!」

  麵店老闆姓許,歷經三代而打響「鱟殼炒蚵麵」之名號。該店名頭不小,天天座無虛席,食客川流不息。原本不起眼的炒麵生意,萬沒想到,因為炒麵工具之不同一炮而紅,引來各地饕客來此尋味。由於生意火紅超好,每日店門未開,店外已經人排長龍。消費者上門時間沒掐準的話,可能還需向隅而吃不到咧。

  這家炒麵的佐料很豐富,包括有油蔥酥、新鮮蚵仔、韭菜和豆芽菜。趁著鍋熱依序放入佐料爆香,最後再放入油麵拌炒幾下就可上桌。整個的炒麵過程中,火旺鍋熱毫無折扣,而其所用的鍋鏟,就只是一個個陳舊的鱟殼而已。但見他那快速而俐落的翻炒技術,如同魔法家之表演。他的雙手十分忙碌,運做之時幾乎是貼在高溫鍋子上動作。看他賣力的演出,依靠的全是一首之真功夫。

  老闆說:「這樣的速度炒起來的麵比較好吃,翻炒力道均勻,麵條比較容易均勻熟透啦。」當我彰化友人帶午我去嚐鮮之時,我的好奇心又起,於是詢問為何不用鍋鏟兒用鱟殼?經過許老闆的解說之後我才瞭解,原來用鱟殼當鍋鏟,它的接觸面積大、一次就可以把整份炒麵翻過來。而且炒出來的麵條,也不容易斷成小段,足以象徵長長久久,故爾深受老一輩人的喜歡。

  由於這種炒麵方法十分奇特,故爾會有許多食客和我一樣,時常向老闆問起原因。老闆為了節省口舌之勞,乾脆在攤招上寫出「鱟殼炒蚵麵」之名字,於是它就變成這家攤商之活招牌啦。據所瞭解,在員林鎮內共有4家鱟殼炒麵,而歷史最悠久就是這家。它已具有80多年歷史,很多客人都是從小吃到老呢。這家麵店使用的鱟殼很有歷史,天天炒麵已經被炒出了許多裂痕了。

  然而,因為老闆愛惜故物捨不得丟棄,所以,即便它已裂痕處處依然在用。老闆說:「因為鱟魚屬於保護類生物,鱟殼取得不容易,所以,一有空閒時間,我就會到處的去蒐集,因為我想將此好味道,繼續不斷的傳承下去。」世間事端的古怪事多,我很幸運有機會接觸它,因此人回到家之後,顧不得旅途之塵勞,迅速提筆寫下斯文與大家共享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