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立,關於新詩,關於我只有在答辯時才出面〉

......教文學史課程時,學生問我這三句詩的意思是什麼,我努力地講了一大堆。永遠反覆脫離不出框架的無奈。語言、名稱與實質之間的永恆羈絆,善與惡與挑釁與保佑,全都混合在宿命裡。諸如此類囉哩囉嗦地講了一大堆。可是現在我只想誠實地說:我不知道這三句詩的意思是什麼(培訓案:其實是瘂弦的作品:「世界老這樣總這樣╱觀音在遠遠的山上╱罌粟在罌粟的田裡」)。他們永遠在逃離我對他們的掌握,不管是溫柔的還是暴力的。卻又永遠不會走掉,永遠引誘我去猜測,那音節與字句的排列,那表面秩序底層流盪著的無秩序,黑色無政府似的狂暴與威脅,黑色青年無從自我定義的情感。無政府運動一定屬於年輕人,就像教人猜測的詩一樣。

因為猜測的懸宕,所以讀詩。猜測是詩的藝術極致,一如猜測也是山上秋天清早普遍的腔調,我慢慢在理清山上秋天清早的不同之處。給人比較少的暗示、比較多的錯亂訊息。

因受限於臉書格式,上述其實全部都是楊照〈猜測〉,《Cafe' Monday》的引文;甚至我奉之如圭臬,遠遠超過楊牧《一首詩的完成》之章句。

(清理版面中)(以下是說故事)(story)

情緒陷入泥濘的意思除了日前截句人侵門踏戶,在脫離電腦、手機螢幕以外的時光,截句人的指控也變成被指責。

在佛光大學的生活,首先是以榜首進入,標籤自然形成了。

而大學同學們皆知,在大學的懵懂時光,俠少歲月裡,那段重建的日子裡,培訓把我的指導教授視為諸葛先生。

有讀溫瑞安小說的,就知道那是誰。

那一段我重新建立的歲月。

甚至就像是武俠小說般,拜師習藝;研究所報考佛光大學歷史學研究所,是我的指導教授要我過去的。

不是林培訓在中文系文藝創作組混不下去了。

到了所裡,對其崇拜的現象依然,我不知道其他同學如何看待這個殘障人士的諂媚。我也說過了,全班所有同學都去修習中古史課堂的時候,培訓去修習一個小時後的指導教授的課。還有更多案例,我在必須應付每天排山倒海的傳統疑問時,武俠小說中毒的心態,認為身為班代的自己,必須負擔起將台北的名師們,留在這窮鄉僻壤的大學裡面之責任;研究上古史的我,選修了所有中古史的課堂。

關於佛光大學,或者關於「中國」,文化上的「中國」。

培訓被打上標籤了,網路上除了臉書的活動之外,我不知道為何我的發言都會被標註:佛光大學;培訓是以Google的帳號活動,這與佛光大學無關啊?

雖然對我的指導教授感到崇仰,卻也發覺一堆奇怪的事情,族繁不及備載,不在此文交代。

因為尊敬其雲淡風輕的為人,以及尊敬其學問:「浙東學派講求生命之學」;曾發生心跳停止的嚴重車禍的培訓,也曾經迷戀過存在主義,深深為此廣告文案著迷。

雖然後來才知道,是「性、命之學」;雖然才知道,沒有修習其他同學們都參加的中古史課堂的我,被視為作人比學問重要。

武俠小說中毒的傢伙才不會理會這些,依然是班代,依然與同學調笑著,依然鑽研上古史。

神話留下的訊息,包括劉向、劉歆父子寫了一堆故事書。

離題了。當時埋首對文化「中國」的沉迷,甚至導致了誤解;台獨家庭出身的自己,父親為了不讓兒子為難,也轉向支持台灣省長出身、脫黨參選的總統候選人。

(儘管日後參加如奧運開幕式的閱兵大典)(此語有反諷意味)(不是我真的覺得是奧運開幕式)

在重建的日子,逐漸知道所謂的中國,本來就是一種重建,論文第一章註12有言,其曰:

第一章,註12:

......顏師古之註解「中國」,其曰:「鄉讀曰嚮。中國,中夏之國也,良猶信也。」,「中」者,去聲,呼曰殷見同之之眾......

中(四聲ㄓㄨㄥˋ)國,符合聖人所許,或者符合聖王所允。

加上許多因素,曾經一時迷失在宗教的漩渦。理性思考的人不是拒斥宗教,而是想盡辦法能以人力面對所有感動與困惑,例如新詩。

我如何向妳述說,年少時的歲月第一次見到駱以軍,猶如重考時見到許信良而給予的勇氣與鼓舞:從體制內改革、地方包圍中央。

或者更多,那些無以名之的生命感動時候。

或者我要斥責妳,「食、色,性也」從來不是孔子說的,在這個Google年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論「孫行者」或者「者行孫」,孫悟空一回答,就會被吸入葫蘆裡。一旦被確立,被把捉了,就會沒有,就不見了。

「畫龍點睛」的故事是什麼?畫上龍的眼睛,就栩栩如生。

就飛走了。

要知道生命的意義,請去搜尋《生活與倫理》課本,或者找《螢窗小語》之外的劉墉。

關於文學,關於教育;關於思考,關於重整。

分行句子人的弊病就是「真性情地」、「衷心祝福」地幹譙他人,尤其所謂的前輩師長,不願承認自己輸了,總是認為自己可以知道文字的由來,然後判定作者。

人格,或者其他。

雖然他們總說「作者已死」。要知道生命的意義,請去複習《生活與倫理》課本和《螢窗小語》之外的劉墉。

截句運動的推行,導致這種現象發生;無論糾察隊在各個地方打工;或者侵門踏戶的截句人。

或者,代天巡狩八方(?)的糾察隊,向其他人哭訴我的人格。或者學者在以台灣為名的分行句子社,所發行的刊物上所發表的單篇論文,內文提到的文學史家都是都是都是中共官員。

當然培訓個人反對那篇論文的原因不是如此,還請閱讀指教,謝謝。

我曾經以為我被台共盯上了。

在六四紀念日過了不久之後,大部分誠實的分行句子人都在表示傷痛,卻沒有人討論為什麼台灣文學史不能接續地使用中共官員的視角?

我不是在挑撥離間,關於文化的形成的探討。

我從來沒有主動地表示他人不是,我只是在脫離電腦與手機螢幕後,接受可能是截句糾察隊的哭訴,然後受到指責,而感到不爽。

四十歲的自己本來什麼就沒有了,令我吃驚的是,見到以下截圖,竟然沒有感到什麼。

令我沮喪的是,許久許久,我show出了有時間標示(卻塗抹姓名)的截圖,表示我於公、於私都有回答質疑,並且表示自己了。

上文提到,越清楚的時候,代表快要沒有。

我忍著被打擾的苦痛而回答,然後?

分行句子人的弊病就是「真性情地」、「衷心祝福」地幹譙他人,尤其所謂的前輩師長,不願承認自己輸了,總是認為自己可以知道文字的由來,然後判定作者。

學者將《石室之死亡》歸類為「小詩」的文章,全文引用的文學史家,都是都是都是中共的官員。

關於臉書隨便一篇文章,無論歌詠或幹譙韓國瑜,隨便都六行以上甚至長篇大論。

我陷入情緒的泥濘,以為自己被台共盯上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欲修纂《清史》(或《清書》)之際。

泥濘。

雖然口考前夕,我就與視之如諸葛先生的指導教授分道揚鑣了(日前有同學表示我是吳祥輝!);雖然楊照跑去嘿嘿嘿了。

陳進興和張錫銘也會背自己的身分證字號,甚至可能當真曾經扶老奶奶過馬路。

草於20190612 21:50。關於「沒有」;與張惠菁對話(包括私訊);啊鬼妳講中國話好嗎?(電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