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遲緩兒瞇著眼說:老師,我要嫁給妳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麻吉林思彤鄭琮墿胡也

《當遲緩兒瞇著眼說:老師,我要嫁給妳》

妻子在補教界十幾年了,最近在她的作文班裡面,多了一位資源班的學生,這位學生,小學三年級約十歲的年紀,卻只有五足歲的智能,起初見到他時,說話咬字不大清楚,手腳也不靈活,在學校根本談不上人際,同學不恥笑他,老師就很滿意了。

初次見到他時,當你用憐憫的眼眸以同情凝視,他卻瞇了雙眼報以燦爛的微笑;當你用冷漠的斜眼,還以白色的眼珠戲謔時,他卻眼笑眉開;誠摯永遠展露在無邪的天真笑臉。連熾陽和凜風看到這種的小孩也會溫柔到不忍心。

千萬別笑他癡傻,他只是少了一根憂鬱的肋骨;而你的聰明,只是多明瞭了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啊!千萬別笑他癡傻 ,他僅失去了一個不懂哀傷的靈魂;而你完整的三魂七魄卻必須睜眼面對,塵世間生老病死的落寞!媽媽是沒有雙翼的守護天使,只能用眼淚和決不放棄的堅強鼓動著意志假裝成一對的翅膀,以企圖拂去那蒙垢的璞玉表面上層層疊疊的塵埃。

這樣一位可愛的男孩,你們忍心傷害他嗎?任誰都不想吧!可是,他在學校裡面卻遭遇許多正常班上的小孩諸多的鄙視!

真慶幸他有一位堅強的媽媽,一位永不輕言放棄的媽媽,所有適性發展的課程,智能啟發如游泳、感覺統合、說話作文…等等課程都全程陪同參與,在小男孩的生命裡,媽媽在每一個階段裡,都比一般孩子的母親至少多付出了十倍的心力;擁有這樣的小孩,深為母親者其心理要擔負多麼重的承擔啊!我喜歡與男孩的母親交談,因為在每次的談話當中,我總能深深體會「女人,為母則強」這句話的深層哲理。

記得在某次的作文教學時,我與妻子一同趕赴錡星老師開設的「智兒管理園」上作文課,那時妻子是針對幼幼班及啟智班的小孩教導「繪本作文」,我則教導四年級以上(包含國中生)的學子上「遊戲作文」課,當我們甫踏進補習班的大門,就已看見阿民從遠處快步奔馳而來,他還摟著妻子的腰撒嬌的說:「曉諭老師,我好喜歡妳喔!」

妻子也順勢摸摸他的後腦說:「我也很愛你呢。」

阿民的母親不好意思的將他拉開:「你少噁心了,別把曉諭老師嚇著囉!」

阿民依舊朗朗的笑容:「因為媽咪愛我,所以我喜歡媽咪,而曉諭老師也很愛我,為什麼我不能喜歡曉諭老師呢?」遲緩兒的思維邏輯就是那麼真摯與直接,甚至單純到令人心疼。

平時向來聰明賢慧的媽咪,此時卻只能啞口無言,只好對著我們一臉苦笑。我們深知其實在她的內心是甜蜜的。因為至少在一、二年前,阿民抒發感情的方式通常都是慣用情緒的,而今卻懂得運用言語去表達,可見他在上曉諭媽咪的繪本作文課是已見成效。

針對特教生的作文課,我們通常不急著讓他們學會寫作,卻大量使用感覺統合的教育方法以及我們獨特的導引手法來施教。比如說,我們先讓他在圖畫紙裡畫上許多的圓圈圈,之後要求他們細心的將圈圈用顏色塗滿但是不能超岀圈外(初始學習時,此類型的小孩常常無法將顏色集中在圈內,反而造成整張畫紙亂七八糟),再來請他們敘述這些圓圈圈代表著什麼意義?接著,再從這些圈圈延伸畫岀更多的聯想(如:加一條線就變成氣球,較大的圓加上了眼睛、鼻子、嘴巴與手腳就變成一個人物,畫紙邊角最大的圓圈加上金黃色的光芒就變成太陽…),接著再從延伸出來的人、事、物週遭添加腦中曾有過的畫面,最後他便輕易的完成一幅田園畫了,畫中有太陽,還有從太陽延伸出來的青山,青山頂有幾隻老鷹盤旋,山下有交錯的稻田,田埂旁有小孩用手玩著氣球,還有一間農舍,農舍旁有小圓圈延伸出來的五顏六色的小花…。

上述的情節,是阿民上了三個月後的作文課,經過引導後他獨自完成的單張繪本圖畫,下課時媽咪從家裡趕來準備接他下課,曉諭老師要他對著媽咪及其他同學面前發表自己的畫作。讓學生上台發表,是訓練小朋友的表達力與自信心的最好方法,而在他們發表的當下,老師與家長也會不斷的提問請其補充說明,這方式是在訓練小孩的反應度與聯想力,一旦他們能對答如流,未來當他們與〝常人〞交談時不致詞窮或無所適從,這樣被輕視或欺負的機率相對也會少了很多。

說故事,其實是寫好作文的重要基礎。能將故事說得生動的人,表示口條清晰、台風穩健、肢體豐富、邏輯清楚(人事時地物都編排得合理又精采),並非人人生來都能懷技於一身的,這些本事都是需靠學習而來。

聽見阿民對母親的質疑,妻子打算替其媽咪圓場。

於是妻子蹲下來與他的目光平行,讓他完全不會感到任何壓力的對話距離:「你能不能告訴曉諭老師,為什麼你會喜歡我呢?」

阿民再度展現瞇眼笑容:「因為曉諭老師不會罵我,而你也教導我畫圖。」

妻子頻頻點頭表示同意,更鼓勵其繼續發表:「說得好棒,還有呢?」

阿民受到鼓勵,想了想於是又繼續說著:「因為你常常給我獎品,而且妳也說過好愛我呀!」

「很好,喜歡媽咪或喜歡老師都是很棒的展現,老師給你拍拍手。不過,我也要提醒你,以後可不能隨隨便便跟其他女同學做這些親密的動作,以及輕易的脫口說出這些話喔!」

「好吧!不說就不說,反正他們也不喜歡我。」他突然收起笑容,話語也跟著停頓下來,沒多久,他又笑顏逐開的啟動話匣子:「那……我可不可以說…」

「說什麼呢?」阿民的媽咪關切的詢問,我與妻子也備感好奇他到底會問什麼。

「那我可不可以說…老師,我嫁給妳好嗎?」

聽見一位小男生,嚷著說要嫁給女老師我們還是頭一遭聽聞,妻子與我還有他的媽咪三人忍不住捧腹大笑。

聽了令我也受不了啦,於是我也蹲下來拉起他的小手說:「阿民!你是男生,男生是不可以嫁給女生的喔!常理上通常都是女生嫁給男生,知道嗎?況且曉諭媽咪已經嫁給我了,所以,就請你打消這個念頭吧!」我拍拍他的肩膀。

「這樣喔!那,我改變主意了。」他若有所悟般的表情,夾雜著一貫的笑臉說著這些話。

「真的嗎?你好聰明,那麼快就想通了。能不能告訴我,你改變了什麼想法?」如此的對答,發覺他變得機伶了。

這回換他拉著我的雙手,瞇眼笑著對我說:「麻吉老師,長大後…我決定嫁給你了。」

當下,只有我一個人愣在原地,妻子與阿民的媽咪居然狂笑不已……

後記:
希望藉著這一篇文章,我想要給全天下有此兒童的母親一些鼓勵,也藉此呼籲所有正常的小朋友的母親,請告訴你們的小孩,當你的小孩遇到這一群較弱智的資源班同學時,他們不是笨,只是啟蒙的較晚;他們不是異類,只是上帝無意中捏塑失敗的亞當和夏娃而已。

(麻吉 完稿於2006年,重校於 2012年冬月)
讀了這一篇文章,我有一個很大的疑惑,為什麼總是要這些少數不同於一般的人來做改變,而不是那些擁有正常智慧的多數人來改變他們的態度呢?腦袋瓜比較好的人,不是比較能夠被教育嗎?而我們卻總喜歡捨易求難地要一位心思單純的弱智去改變自己,他們用他們的思想去過活有錯嗎?我倒覺得身為一般正常人的我們,無法去溶入他們的世界中,不該覺得愧對自己擁有的那一顆有智慧的腦袋瓜嗎?

玟蒂
嗯...

想飛的同事,就是因為家裡有個遲緩兒,所以,被迫要辭職專心去照料她的小朋友。
因為她哭鬧起來,會造成父親的耐性全失,只愛黏著母親。
而那樣的孩子,只有用心去呵護她成長,沒別的法子,更不能用打罵的方式。

僅管是很優秀的同事,不得不尊重她的抉擇,我們只能給她打氣,
希望她不能被孩子打敗,夫妻要堅強樂觀的共同面對,
雖然男孩子比較沒有耐心,相信孩子會懂自己和父母的苦,
也期待他們都能平安快樂的長大。
lwendy 寫:讀了這一篇文章,我有一個很大的疑惑,為什麼總是要這些少數不同於一般的人來做改變,而不是那些擁有正常智慧的多數人來改變他們的態度呢?腦袋瓜比較好的人,不是比較能夠被教育嗎?而我們卻總喜歡捨易求難地要一位心思單純的弱智去改變自己,他們用他們的思想去過活有錯嗎?我倒覺得身為一般正常人的我們,無法去溶入他們的世界中,不該覺得愧對自己擁有的那一顆有智慧的腦袋瓜嗎?

玟蒂
謝謝文蒂真誠的建言。

這世界很多事情都需要改變的,如政治(政治人物價值觀要改,選民的格局更要改,因為這些人物好、壞都是我們選出來的);如親子教育(小孩行為要改,父母的個人習慣更要改,否則小孩很容易複製);再談您所說的問題,到底是特殊生要改?還是擁有正常智慧的多數人要改呢?我的想法都要改變,特殊生要適著讓他們學習漸漸融入正常生的生活,所以要教會他們正常人原本就理所當然會的事情而他們學起來就有點困難的事;正常生要改變的事則是在於價值觀,要教會他們學習包容、同理心。諸如等等....

所以很多事情都是一體二面,讓一切人事物圓滿的做法,首先就是讓自己擁有一顆感恩之心。

麻吉 祝福~
想飛 寫:嗯...

想飛的同事,就是因為家裡有個遲緩兒,所以,被迫要辭職專心去照料她的小朋友。
因為她哭鬧起來,會造成父親的耐性全失,只愛黏著母親。
而那樣的孩子,只有用心去呵護她成長,沒別的法子,更不能用打罵的方式。

僅管是很優秀的同事,不得不尊重她的抉擇,我們只能給她打氣,
希望她不能被孩子打敗,夫妻要堅強樂觀的共同面對,
雖然男孩子比較沒有耐心,相信孩子會懂自己和父母的苦,
也期待他們都能平安快樂的長大。
想非也是心中擁有慈愛之人,相信您的鼓勵,對孩子的父母來說相當受用。

我家老二(兒子),也是醫生判定後有智能發展遲緩的問題,小二的時候醫生有開立藥方要兒子服用,我們只讓他吃了一個月,最後改以藝術治療,一路上我學會不在意他的成績,卻鼓勵其才藝方面的發展,目前的他彷彿已經開竅了,現在也就讀大學,讀的是美術系...。

問好 想非~
我想麻吉兄有點誤解我的意思,我所說的教育和改變並不是指教他如何生活這一件事,因教他如何生活是連一般的正常小孩,父母都需做的事,所以我指的是一般的正常人看待弱智者的態度和觀念需被教育和改變,而不是要教育和改變思想單純的弱智者去符合這種虛偽的社會。我冒昧大膽地問麻吉兄,您的老二被成功地教育到念了大學,那您現在心中真的已經可以安心他的未來絕對可以在這社會安身立業了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那又是什麼原因無法讓您安心呢?我猜想是因這個社會吧!因這社會會排斥這些人。以前的人沒念書,依然能存活到老,也就是說一個人想存活是一件很簡單就能做到的事,只要這社會肯包容和接納他們,就連弱智者要想獨立存活下來,絕對不是一件難事,而他們也不再會是成為父母的沉重包袱,因一個包容和接納的社會裡,絕對能找到屬於他們可以安身立業的場所。我們現今的社會,就連一般的正常小孩都要被逼著去念熱門的科系,將來才能有前(錢)途,也好像凡事都要是高學歷的人才能辦好事,也才能領高薪。人也一定要領高薪,才能存活下來的樣子,否則就說他日子過不下去了,殊不知粗茶淡飯一樣是能存活下來的。我覺得只一味地推崇某種領域,而無法平等接納所有的領域,這是個不健康的社會,應該要被改變的。

玟蒂


溫蒂說得很好
該改變的的確是這個社會
這個社會是要正視這個令人惴惴不安的事實
並思考如何找到一個共同的出發點
而不是紋風不動的在那邊出神

麻吉夫妻也很不容易'遲緩兒有可能成為大師的'恭喜.
lwendy 寫:我想麻吉兄有點誤解我的意思,我所說的教育和改變並不是指教他如何生活這一件事,因教他如何生活是連一般的正常小孩,父母都需做的事,所以我指的是一般的正常人看待弱智者的態度和觀念需被教育和改變,而不是要教育和改變思想單純的弱智者去符合這種虛偽的社會。我冒昧大膽地問麻吉兄,您的老二被成功地教育到念了大學,那您現在心中真的已經可以安心他的未來絕對可以在這社會安身立業了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話,那又是什麼原因無法讓您安心呢?我猜想是因這個社會吧!因這社會會排斥這些人。以前的人沒念書,依然能存活到老,也就是說一個人想存活是一件很簡單就能做到的事,只要這社會肯包容和接納他們,就連弱智者要想獨立存活下來,絕對不是一件難事,而他們也不再會是成為父母的沉重包袱,因一個包容和接納的社會裡,絕對能找到屬於他們可以安身立業的場所。我們現今的社會,就連一般的正常小孩都要被逼著去念熱門的科系,將來才能有前(錢)途,也好像凡事都要是高學歷的人才能辦好事,也才能領高薪。人也一定要領高薪,才能存活下來的樣子,否則就說他日子過不下去了,殊不知粗茶淡飯一樣是能存活下來的。我覺得只一味地推崇某種領域,而無法平等接納所有的領域,這是個不健康的社會,應該要被改變的。

玟蒂
其實,麻吉沒有誤解玟蒂的意思,反而相當同意您的看法。

社會的現狀的確如此,但願大家看了文章,也聽見了各位的建言,彼此都能有一點兒共鳴或省思,這也是全體之福,感恩.
456 寫:

溫蒂說得很好
該改變的的確是這個社會
這個社會是要正視這個令人惴惴不安的事實
並思考如何找到一個共同的出發點
而不是紋風不動的在那邊出神

麻吉夫妻也很不容易'遲緩兒有可能成為大師的'恭喜.
感謝456文友的鼓舞,也非常深信您所說的這句話=>易'遲緩兒有可能成為大師的'

麻吉問好~
身為一個特教工作者,必須說出事實。

發展遲緩,如果是智商上有了問題,很遺憾的,能成為所謂大師的機率,趨近於零。

但是這不代表他無法對社會有所貢獻,可以憑一己之力照顧好自己,就是他最棒的極限。

學習障礙與發展遲緩是不同的,有些天才是在某些科目上有了發展性的學障,但不意味著他其他方面有問題。

按照文中所述,10足歲只有5歲智能,最好的狀況就是輕度MR,能夠在社會上有個穩定工作,不讓家人操心,就是個理想狀態。
lwendy 寫:讀了這一篇文章,我有一個很大的疑惑,為什麼總是要這些少數不同於一般的人來做改變,而不是那些擁有正常智慧的多數人來改變他們的態度呢?腦袋瓜比較好的人,不是比較能夠被教育嗎?而我們卻總喜歡捨易求難地要一位心思單純的弱智去改變自己,他們用他們的思想去過活有錯嗎?我倒覺得身為一般正常人的我們,無法去溶入他們的世界中,不該覺得愧對自己擁有的那一顆有智慧的腦袋瓜嗎?

玟蒂

您說的很好,所以特教概念一直在推廣。
蘇家立 寫:身為一個特教工作者,必須說出事實。

發展遲緩,如果是智商上有了問題,很遺憾的,能成為所謂大師的機率,趨近於零。

但是這不代表他無法對社會有所貢獻,可以憑一己之力照顧好自己,就是他最棒的極限。

學習障礙與發展遲緩是不同的,有些天才是在某些科目上有了發展性的學障,但不意味著他其他方面有問題。

按照文中所述,10足歲只有5歲智能,最好的狀況就是輕度MR,能夠在社會上有個穩定工作,不讓家人操心,就是個理想狀態。
家立所言非常贊成。
我家老大過動,老二是智能發展遲緩,但是並非全然學習上有障礙,如您所述:「學習障礙與發展遲緩是不同的,有些天才是在某些科目上有了發展性的學障,但不意味著他其他方面有問題。」這一點我非常明白!

目前還帶領一位領有輕度智障手冊的小孩,從國小帶到高中了,雖然不大會讀書,但是對電器、各類型汽車極富興趣,他的自行車升級加裝了一堆玩意全是他自己的傑作,我們讀書會時需要電腦連接投影機也都是他自動會於開課前先行搞定....

也許這一類的小孩成為大師的機率真的趨近於零,但是能發掘他們其他領域的才華並有效輔導、強化的話,在社會上至少不會常常吃虧,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其實就是父母眼中的大師了。
麻吉 寫:
蘇家立 寫:身為一個特教工作者,必須說出事實。

發展遲緩,如果是智商上有了問題,很遺憾的,能成為所謂大師的機率,趨近於零。

但是這不代表他無法對社會有所貢獻,可以憑一己之力照顧好自己,就是他最棒的極限。

學習障礙與發展遲緩是不同的,有些天才是在某些科目上有了發展性的學障,但不意味著他其他方面有問題。

按照文中所述,10足歲只有5歲智能,最好的狀況就是輕度MR,能夠在社會上有個穩定工作,不讓家人操心,就是個理想狀態。
家立所言非常贊成。
我家老大過動,老二是智能發展遲緩,但是並非全然學習上有障礙,如您所述:「學習障礙與發展遲緩是不同的,有些天才是在某些科目上有了發展性的學障,但不意味著他其他方面有問題。」這一點我非常明白!

目前還帶領一位領有輕度智障手冊的小孩,從國小帶到高中了,雖然不大會讀書,但是對電器、各類型汽車極富興趣,他的自行車升級加裝了一堆玩意全是他自己的傑作,我們讀書會時需要電腦連接投影機也都是他自動會於開課前先行搞定....

也許這一類的小孩成為大師的機率真的趨近於零,但是能發掘他們其他領域的才華並有效輔導、強化的話,在社會上至少不會常常吃虧,自己能夠照顧自己其實就是父母眼中的大師了。
很佩服您的想法,您是個開明的家長,也願意付出愛與關懷。在下由衷敬佩。

我覺得現階段是讓特教觀念普及,這才是最迫切的,因為家長一定懂孩子,但旁人可能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