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甄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胡也鄭琮墿

所謂聽說、聽說,就是道聽塗說,我也曾經親眼目睹同事的小孩,早幾年跨縣市到台中市參加教甄,最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僧多米少的正式教師。

這事在外界看起來,或許有人也會私下揣測一番,要不是她媽在教育界服務有後台,她會這麼「輕易」得到這工作嗎?事實上,這孩子會考取我一點也不意外,當年在我服務的學年實習,無論待人接物、工作態度或教學熱忱,都表現得非常傑出;特別是實習結束前的教學觀摩,必須承認,是我教書這麼多年來,看過實習老師無數場的教學演示當中,演示得最活潑最流暢最精彩的。

我也相信教甄有那種外界所謂「後台很硬」或「包紅包」混進來的,但是請務必要相信,這種都是少數特例。畢竟這種惡習自古以來都存在,而台灣目前已逐漸邁向民主法治國家,執事者越來越難隻手遮天,相信一切都在改善當中。

目前如何透過立法,把「教甄制度」設計得更完善,讓人為可操弄的變因或個人權力過度膨脹的弊端降到最低,以人民期待符合公平正義原則的方式,甄選有能力且具有教育熱忱的年輕教師進入教育行列。

在這段制度建立的「過渡時期」,一時的混亂現象是難免的。奉勸有志加入教育團隊的孩子們,不妨藉機瞭解未來的工作環境與內容,進而充實自己的專業知能。總之,若你果真是塊頂尖的料,在一個裝滿各式積木的袋子裡,角錐立現,不突顯都難,別人想動手腳刷掉或忽略你,恐怕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啊!
我對最後一段抱持著些許疑問:如果是個仁義之邦,自然德不孤必有鄰。
但我對現在的教育體制非常反感。

譬如那個可笑的試教:沒有學生是在試教什麼?
然後用筆試真的能測出一個人的熱情和理念?
儘管這是較好的取士方式,但這應該也有個上限。

我覺得以台灣目前的狀況,很難短時間改變教育的風氣。只能等12年國教上路之後,情況會不會好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