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奈啊無奈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做人是不是都很無奈啊?不知大家是否跟我一樣,突然在某一天有了這樣的念頭。在我們周遭有很多現象,總是不斷地反覆上演,也總是以許多的無奈做收場,就有如下列的一些事:
當記者訪問小孩子對父母的管教有何看法時,小孩子會說出許多許多的無奈來表達他的抗議,反過來問父母對管教小孩子有何看法時,父母也同樣說出許多許多的無奈來抱怨小孩子的不體諒。還有老師體罰學生的管教方式,至今仍是雙方間都無奈的爭執。
當家長為自己的小孩抱怨現今的教育制度,害他們的孩子要承擔龐大壓力,而抗議那些掌管教育的官員時,記者反過來去訪問那些官員,為什麼要實施現今的這種教育制度時,官員們也是口沫橫飛地說出許多許多的無奈,來說明他們的身不由己。還有教科書的編寫,有很多教授看了都覺得太難了,連學校的教師也同感身受,但為什麼不是找這些教授來編寫教科書,卻找了那些教授呢?記者如果跑去訪問那些教授,相信也會說出許多許多的無奈。
當勞工為了找不到工作,而抗議僱主無謂的各種歧視,讓他們快活不下去時,記者又跑去訪問那些僱主,為什麼要訂下那些歧視的條件時,僱主也理直氣壯地說出許多許多的無奈,來說明他們的顧慮。還有基層勞工因微薄的工資無法養家活口,而抗議資方苛刻的剝削勞工時,記者也跑去訪問資方,為什麼要讓勞工活不下去?資方肯定會抱怨,要經營一家公司有多麼困難的無奈。
警察為了維護人民的安全,而對黑道趕盡殺絕時,黑道們也會抱怨他們也並不願意當壞人的無奈,當記者因同情他們的處境,去訪問警察的看法時,警察反會抗議,為了不讓黑道危害善良百姓,讓他們得冒多大生命危險去維護治安的無奈。

這許許多多的種種情況,都是讓雙方說出如此多的無奈,不就表示雙方都不願這樣做嗎?為什麼還是走到彼此抱怨的地步呢?那究竟誰才是有奈的真兇呢?每個人都是從小孩子長大成為父母的,老師、教授與官員不也曾當過學生嗎?很多僱主之前也都是當勞工,黑道也曾是善良百姓啊!可是為什麼一旦他們轉變身份後,雖明瞭到現在身份的無奈,卻忘了之前身份的無奈,不僅沒有因此解除雙方的無奈,最後還是又走到與自己之前的身份對立的局面。想不通原因的我,也同樣感到很無奈啊!無奈啊無奈,難道真的甘願就這樣一直無奈下去嗎?等等,讓我們長長吸口大氣,冷靜下來想想,如果在大家做決策前,先仔細去回想自己之前身份的感受和那份無奈,會不會就能得到答案了呢?

玟蒂
謝謝玟蒂寫出這篇對社會時事詳細羅列而富觀感的文章
那些熱於喚起社會關心的人都是珍貴的

個人認為無奈是種思考停止的人文現象
認為沒有能夠再進一步思考 改進 或使力道時
人感覺停頓而無奈 無法改變 無法前進 無法使事情以不同方式發生
有沒有可能 不要無奈 繼續思考 繼續想像 有不同的可能
有時候 真的很難 但是只要不放棄 一定有改變的方法 和希望

文瑜共勉
文瑜妳好:

我很希望大家都能跳脫傳統的思維,往往就能意外地找到無奈的解答。
其實熱於喚起社會關心是大多數人能輕易做到的,因人本身就生活在社會中,只要不吝惜地將自己的生活經驗分享給大家,就是對社會的關心。
簡單生活,回歸自然,就能明白形形色色的困擾原來只是庸人自擾而已。

玟蒂
感同身受啊,你說的這種現象在大陸更為普遍。
大家都在說一句話:“唉,都不容易!”
就在這一句唏噓的感歎里,多少原則和理想,都灰飛煙滅了。
個人認為,有些無奈是真無奈,有些無奈卻只是藉口。
人都是健忘的,也是好面子的,在成長過程中,
一個人到最後往往就變成了自己先前所厭惡的對象。
並且爲了維護自己生活方式的正當性,人們不惜轉而去嘲笑曾經的熱血和理想。
這或許就是社會一直墮入惡性循環之中的原因之一。
誠如作者所言,或許,我們能做的,就是不要忘掉曾經的“無奈”,
并試圖以消解掉“無奈”。
遠子您好:

首先想向您說聲您對無奈這現象的見解可說是我的知音,句句解析都是一針見血。如果這社會再多一點人敢勇於誠懇面對且不畏懼自己的缺失的話,我相信這世界會變得更美好,也更自在的。

玟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