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的故事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胡也鄭琮墿

L是個特別的孩子,之所以特別,正因為他如此的平凡。

他是個獨子,家裡不貧也不富,成績不好也不壞。聽話而有時搗蛋,時常抱怨但又懦弱,喜歡誇耀卻沒有自信。L就是這樣一般的一個孩子。

他容易緊張,在他向我坦白之前,我就知道。每個月,總有一個禮拜四,可以看見他焦慮不安的神情。那個日子,他無法專注在課程上面,有時,我們的課程就只好被迫終止。緊張的原因,是禮拜六的腳踏車營隊。一個教會辦的腳踏車旅行活動,以軍事管理的要求小孩的身心靈健全。如果不是小時候對七龍珠過度著迷,而對精神時光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我想不到什麼理由,可以說服我接受這樣的教育理念。

他的媽媽也是容易緊張的人。雖然尚未發現導致緊張的細菌,但我確信有那種東西,因為緊張就是那樣散佈在L的家中。緊張的細菌是一種高致病性的病原體,除非抵抗力特佳,否則總難倖免。

媽媽非常嚴格,容易緊張的人總是這樣。她老盯著L的手腳,看這些幼小的肢體有沒有踰矩的行為,譬如伸進鼻孔之類的。她老盯著L的作業本和考卷,要L一次又一次的修正。她要L照她的話做,早睡早起,多吃點肉,洗澡時要好好洗頭,好好擦乾淨餐桌,好好唸書好好守規矩別去玩電腦……..。她要L照她的話獨立,這一命令卻永遠因為自相矛盾,而無法被遵從。L的媽媽就是這麼一個矛盾的人,像L一樣。

L就要上六年級了,比起參加腳踏車營和遵守命令,這帶來了更多的改變。

L開始頂嘴,但他很快知道這是個沒用的抗議方式。重點不在於誰有理,而誰無理,重點是誰手上握有決定權。那是個L必須搶過來的權禀,這段時間裡,他不斷在研發新方法。就像個嬰兒,一個別扭的嬰兒。

L的媽媽不斷努力修正自己,她知道她必須這麼做,但她無法克服緊張。這不是個觀念的問題,是個實踐的問題。緊張就是這樣的東西,你沒辦法靠意識克服他,因為緊張本身就是一片籠蓋意識的霧。她很自責,就像每個在實踐中發現了自己的侷限的人一樣,無力又著急,急著從自己躍出去,超越出去。

媽媽等不及自己,L也等不及,等不及要朝告天下,他將要奪權。

L找到了「敷衍了事」這個方法。當大人的命令襲來,他首先會察言觀色,看看眼前這個對手要什麼。他要什麼我就給他吧,他想聽什麼我就給他吧,像餵狗那樣。他把所有的建議一律理解成命令,對他來說,世界是一座以命令組成的虛假堡壘,只要回饋謊言,便能輕易攻破。當我問他,我推薦的某某書好看嗎?他一定大聲讚揚,毫無保留,答應下個禮拜要再看更多。

可惜,他沒料到,從世界那頭望過來的眼睛,往往比他想的更機靈。

我發現了這個謊言,他根本不想看這本書。他撒了愚蠢而無效的謊,因為,我根本不在意他是否喜歡這本書,但我憎惡謊言。我告訴他我很不高興,我感覺被欺騙。他沒聽見這句話,但他看見了我的權柄。

他必須奪權,用哭聲和叫聲,把眼前這個男人的權柄奪走。他哀號哭喊,整個世界都在怪罪他,在命令他,殘害他。他慘叫得如此淒厲,甚至嚷著要去死。只要哭叫,對手就會妥協,會把權杖交給我。我不要照他的做,要照自己,照我的意思,世界要照這樣運轉…….

但世界卻永遠不會是這樣的東西。星星不會因為他的哭叫,而落到手上變成戒指。

我告訴他,我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討厭他,我只是生氣罷了。他垂喪著臉,無法言語。我猜他想要跟我討一個道歉,證明他對而我錯。但我拒絕這麼做,我不是那顆會落到他手上的星星。

持續的沉默與頹喪。我告訴他,等他能夠說話的時候,請告訴我,我會一直在旁邊陪著他,因為我是他的朋友。良久,他抬起頭。我們聊著媽媽,聊他的老師,他一陳不變的生活。他說他很痛苦。

他得學會的,不是讓世界變得事事順心。而是去發現,那個異己的,不如意的事件,並不總是帶著敵意。他得學會和世界溝通,而不是爭奪,但首先,他的世界得開放這個機會給他,而不是拒絕。

他為媽媽開發了一套專屬的奪權方法:苛薄以待。

他總挑在媽媽和我都在場的時候,說出一些苛薄的話。譬如,他會說:「媽媽,我希望你快點出去,你不是要去針灸嗎?我不喜歡跟你待在家裡。」或者這個:「你知道XX老師比你好很多嗎?你都會對我很兇還會管我的作業,XX老師……」一次,兩次,三次,我發現,L把這當成了自己的習慣。一方面,他想藉由貶低媽媽,平衡他們之間的權力關係。另一方面,他想告訴我,你看,我真的慘斃了吧!

觀察了兩三個月,我決定和L深談。

我告訴L,我發現了這件事情,他馬上否認。他說不出話,只是不斷搖頭。「你的意思,是說你沒有做這件事,還是你沒注意到自己做了這件事?」搖頭,搖頭,搖頭。「如果你沒做,那我看到的是什麼呢?我很確定我看到了。」搖頭,搖頭,然後崩潰。

不斷地哭泣,低吼著:「為什麼都怪我?為什麼都怪我?」我告訴他,我沒有怪他,也沒有要糾正他的行為,我只想告訴他,我看到了這件事,而這件事可能會對他跟媽媽之間的關係有害。要說糾正,我糾正媽媽的,要比糾正他的多太多了。L無法言語,把頭埋著,我想起祈克果用的那個詞:「閉鎖狀態」。如著魔似地,將自己囚禁。

良久,良久,L抬起頭來:「我好了。」我專注地看著他,他說:「我之前沒注意到這件事。」

我們討論這件事的利弊,是否要有所改變,最後,該如何改變。過程中,我要L把他手上把玩的東西放下,身體正對著我。我發現,身體姿勢與一些小動作,深刻地影響著談話的成效。

「苛薄以待」不只傷害到媽媽,讓原本已經很焦慮的媽媽更加喪氣,更有可能近一步傷害L和媽媽的關係。說不定,媽媽會失去自信,而放棄目前的努力。L說,他有看見媽媽的努力了,最近,他感覺作業的壓力小多了。我告訴他,媽媽需要你等她。

L自己想了一個辦法,來改掉「苛薄以待」的習慣。他決定做一張表,記錄自己講這些話的次數。只要累積三次「苛薄以待」,他就要撥一段時間出來閱讀。這是他自己替自己訂的規矩,由他自己決定。他請我幫忙提醒他是否做了那樣的事,我很樂意。

他把表拿去給媽媽看,媽媽笑著摸摸他的頭。世界並不總是那樣不友善。L正視了自己的不堪,歷經痛苦與艱難,將它們承擔起來。他沒有奪得權力,但他改變了權力的關係,從互相爭搶,彼此制衡當中走出來,走向獨立。

當然,路還長著,一如你我。

我喜歡L,因為L是個特別的孩子。如此特別,又如此平凡。正像個人。
我想我見過用刻薄以待來奪權,最後成功了也長大了的孩子。生活並不差,親子關係也沒慘到像是悲劇,但絕對不會是喜劇,比較接近讓人不忍卒睹的鬧劇。

我在孩子一兩歲時就驚覺自己有多需要繼續成長,這篇文章真是有種刺中要害的感覺。

我覺得L和媽媽都很幸運,看到這篇文章的我也很幸運。
我覺得自己也很幸運,可以和這樣好的小孩和家長一起努力。

教育很難,一起加油吧。努力總會有成果,即便只是一點。
喜歡這則故事,主要是故事的內容讓我深思,麻吉也輔導許多類似的個案,小孩的行為模式,可以斷定幾乎都是父母的身教與言教給予非常多的影響.

文中有一段是否有筆誤?
/媽媽等不及自己,L也等不及,等不及要告天下,他將要奪權。/ =>

問好 洞爺湖仙人 文友~
多謝你教會我這個國字.....我寫錯好多年了.....

很幸運我能做到這個父母願意和我密切配合的個案,否則,如果父母照舊一意孤行,往往想幫忙也力不從心。

我發現你似乎也在新竹?或許有機會可以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