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會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

版主: 林思彤麻吉鄭琮墿胡也

  我討厭廟會活動。轟轟烈烈地鑼鼓喧天,間雜著驟急的鞭炮聲,彷彿在向這個世界喧嚷著甚麼似的。每一次我總是好奇地探出頭去,想知道到底何方神聖如此叨擾街市?後來才發現,不管是哪一尊神明,這個地方的廟會文化大抵都是如此。好像越是喧囂、越是熱鬧,越是表現對於神明的虔誠。這實在是一個很可笑的邏輯。宗教本是一門尋求寧靜的法則,沒想到這些信仰宗教的人卻反而跋扈囂張,以一種威權主義的姿態,理直氣壯。
  特別是午後。好不容易讀書讀累了,想要打一下盹,卻驀地被一陣電音吵醒。有時是嗩吶;有時是鑼,總之不會是太高雅的樂器,伴隨著一群或走或跳,或屈捲在貨車裡的人們,操持著方言與髒話,凝縮成一幅煉獄的圖騰。
  對於這樣的族群,我沒有太高的評價。
  信仰本是自由,前提是一種願意為其信仰認真鑽磨的心態。可是那些在烈陽下步行的肉身,卻十分罕見這樣的品格。我曾認真地考察過這種廟集文化,以及其所邊涉的進香文化與出巡文化,得出的結論卻很不樂觀。因為在這樣的文化活動中,極為少見為法理虔誠的執著,卻多是一種尋求認同的集體湊合。甚至有大部分人對其信仰的教義極為生疏,只訴求著一種想像性特權,希望透過膜拜與恭奉,讓那些凝視人間的眉眼能夠心生愛憐,進而垂降幾分幸運,關及家庭、事業、愛情與人生的一切。
  在這些族群中,很少有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卻常見頹敗的軀體、落魄的眉眼與放蕩的青春。那些在社會競爭場中一再敗下陣來的身影搏聚於此,因為神恩浩蕩,這裡是他們最穩固的棲身之所。
  也難怪幾個聖杯就讓那些信徒肝膽塗地。在這裡,我看不見人類智識文明的長足發展,卻一再發現生命慾望的輾轉需求。
  僅管如此,對於寺廟文明,我仍願意保留起碼的尊敬。我不相信,只是因為無欲無求。至於那些時而漫散開來的厭惡,實在是因為在鑼鼓聲中輾轉破滅的午睡,往往翩飛著好夢。
我也是個不很喜歡廟會活動中,鑼鼓喧天又外加非常恐怖的鞭炮轟炸,真佩服他們為什麼不怕鞭炮轟炸?我也常在想,這種宗教習俗是怎麼演變而來的?其實世界各國都擺脫不了宗教這檔事,只是各國發展出的信仰模式,有所不同而已,為何會如此?我想跟各國的歷史風俗絕脫不了關係。我也一直很想知道,這裡為什麼會發展成這種模式?看到你曾用心去研究過,應該能給我一些答案,不過你的答案中,並沒有我所想要的“它為什麼會發展成這種模式”,我覺得這才是最能明瞭它背後最真正的原由所在。不知你有想過嗎?這麼不讓你認同的廟會活動,竟還是這麼受到多人的信仰,還成為風俗呢!還有,現在仍是有國家為了宗教聖地,而引起最可怕的戰爭呢!

玟蒂
親愛的玟蒂:
  謝謝您的回應。
  您的問題相當有趣,涉及了道教活動的主體性行為,其實很難有一個簡易的回答。關於這樣的宗教習俗是怎樣演變而來的?其實是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如今攤在我們眼前的,已大多不是初初的宗教儀式,而是經過不同門派所供俸的不同神明,被約定俗成化了的。其大體經過了一個信仰者或靈媒,假想與信仰對象溝通或者表示敬意的想像過程。因此,不少學者將這樣的儀式當作一種遠古的藝術遺存,其實是有一部分合理性的。只是這種藝術並非是學術規範嚴格定義的美學藝術,而應該說是一種草莽藝術,或者稱其為民俗藝術,其發展成因,離不開心理學上,部分人民需要神祉的心理成因。且由於其輾轉演變為一個群體,因此宗教狂熱者的心理訴求,往往不僅僅止於是一種宗教意識,更多的是包含一種尋求認同、尋求自我實現的心理因素。
  本文討論的主要便是這種可笑的心理因素對於文明世界所帶來的擾亂。須知道,一個可以肯定自己,或者是活在肯定語境中的人是無須再向外尋求目光的。只有一部分應該被淘汰的人種,必須敲鑼打鼓;必須結黨結社;必須招搖街市,讓人們看見他們的存在,並透過這種見證存在的外在行為,內向地肯定自己。這種該死的心理需求大量地出現於邊緣的弱勢團體,原因在於他們的生活與心理,在現實的社會場域中多半是動盪與不安的。正是這種動盪與不安,使他們前仆後繼地投向宗教儀式之中,企圖企求一種超越現實的力量保祐(特別是道教)。這當中時常可見一種絕望的心理結構與欲求不滿的心理結構交相混合,本來我沒有太多意見,只要他們不影響大方向的文明秩序,誰管他是要燒香還是自焚。可惜的是,這些人連這麼一點基本的斯文都沒有,要知道在國外就連焚香祭拜,都可能因為侵犯了公領域的空氣而觸法,更何況是在住宅區附近敲鑼打鼓。但這樣的社會意識,基本上那些慌張而虔誠的眼神是不會了解的。他們通常只想到自己,只想到他們可悲的人生,更可笑的是,在我們的文化語境裡,這樣的心理訴求還是一種主流習俗,因此,我的焦慮與悲傷只能寫成文章向局外人談談,再次感謝您的回應。

                               知遠
有時候,廟會的喧囂紛擾,確實讓人有擁有「野蠻」的印象。
尤其裡頭是摻雜宗教的儀式,有時會有暴力或者流血的畫面。

在文明的社會,在科學進步的時代,也仍然無法解決人生所有的困惑與問題。
(不得不承認,文明,也是一種掠奪。)
因為人面對這個世界有「無能為力」的時候,不管怎麼樣的形式,宗教都是慰藉的地方。
在那裡,無知、恐懼、害怕、孤獨,都能以神靈的力量或是愛被包容。
在那裡,不完美都是被允許的。

我找不到哪一種組織,可以如此擁有愛心。只有宗教了。

雖然表達的方式很紛擾,但是在這短暫片刻間,讓人獲得一種近似火花的溫暖。

就像悲傷時,人想要的,多半是「沒有任何理由」的擁抱。不需要闡述,不需要理性,只想緊抱溫暖。

宗教若以暴力形式展現,想必很可怕,但人反省自律的力量,也很可觀。

以上是我個人經驗與見解,分享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