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溫柔敦厚詩教也!初上研究所的時候,詩經研究的老師是這麼說的:「一種將形式思維化作生命思維的轉喻。」意思是所謂溫柔敦厚,初初可能意指詩語言含蓄婉約的符號特性,卻在一整個文化系統中,轉變成ㄧ種待人處事的生命狀態。因此「從物態的符號變成不可量數的處世哲學,特別是老祖宗的智慧所在。」
看著老師節制卻又沉醉的樣子,我相信他一定對這種智慧心儀已久。然而不知道為了甚麼,「溫柔敦厚」這四個字一直與我黑白分明的人格系統格格不入,我始終認為,除了藝術美學,任何生命的反邏輯狀態都是獸性的暴露,將我們拉回到一個原始情態裡頭,茹毛飲血。
所以,我曾經如此堅定地相信,「溫柔敦厚」必然是由錯誤的價值意識所導致的錯誤觀念,只有在美學的緯度,「溫柔敦厚」可以找到美的座標。因此,離開了美學,離開了詩,真實生命裡的我,總是操著一口清楚的推理,像使著一把 鋒利的銳劍,因為信仰絕對真理與公平,所以慷慨任俠;所以鋒芒畢露。
二
然而不知道為了甚麼?溫柔敦厚,卻是祖父一生的堅持。
小時候父親常常說起一段往事,提到在那經濟並不富裕的年代,小小農村裡的九口之家,全靠初初破曉時,祖父身上的那肩擔子……
於是我可以想像幽暗天空劃出一道青藍的裂縫,在夢谷深處,一種求生的意識悄悄爬上眉梢,然後狠狠地掀開積累著昨夜殘夢的厚重眼皮,在房門之外,灶頭前的祖母早已張羅一鍋清粥,等著祖父起身,將碟上的蘿蔔乾與花生米囫圇吞入腹中,開始一天的勞作。
那時家裡有一塊田,以耕種竹筍為生,因此祖父必須日日來到竹林,與一群嗜血的草莽搏鬥。然而,那日當祖父一如往常地來到自己的田地,卻發現一根根應該茂長的竹筍,皆只剩下一截截被俐落切割的筍根,那日日辛勞的心血都已被劫盜而去,只留下截肢般的筍根,在佈滿落葉的泥地上,喊著痛。
那是當年祖厝兩天的生計。人生無常。想起家裡那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正空著肚腹,等待著竹筍變成金錢,而金錢又換成白米的恆等式發生,祖父的眼神這才有些慌張,但轉念一想,也許是更為窮困的人家急需一筆救濟,心裡也就釋然了!踏上腳踏車的回程上,他只是開始盤算,這幾天該怎樣縮衣節食,又能夠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抵禦祖母洶洶而來的嘮叨。
三番兩次,鄉里的人遂紛紛前來獻計,無奈大多是一種事後諸葛,無濟於事。倒是其中一計頗有用處,那是一位精通符籙的長輩透露的。他告訴祖父,其實可以對竹筍施咒,雖然無法遏止盜竊的行為,卻可以讓盜竊者付出一點代價。
於是祖父進一步細問。只見那人篤定地說:「可以爛掉他的一雙腳。」此話一出,祖父便斷然拒絕了,他說:「人家只是商借了我幾根筍子,何以我卻要人家償還一雙腿腳?」
我相信當年父親敘述這段往事的目地,其教導性一定大過於敘述性。但我卻總是懷疑,在那法治還不健全的年代,如果真能透過符籙咒語給竊盜者一點反饋,不也是天理昭彰、理所當然?
三
漸漸地,我開始兼課,也開始在大學的講堂上討論《詩經》。每次談到「溫柔敦厚」的詩教時,我總是遲疑:該不該在課堂上將一種理性的推演向他們坦承?這當中當然包含一種文化群性的考量,明白一旦坦承了就必須解構,必須向千百年來的人格修養宣戰。但是沉默又不符合大學的精神。更何況,文明需要的是大刀闊斧的決心,在真理面前,哪怕犧牲和平的假象,讓烽煙四起,我們也應該破釜沉舟,以斷腕的勇氣與毅力,為我們被遮蒙的雙眼去蔽。
那就沒有繼續躊躇的必要了!中國思想的確充滿詩性特質與理想精神。但其對於生命的考量過度地立基於人道立場之上。這本來無傷大雅,只是一但必須與定然且該然的是非相權衡,就只能干戈以對了!沒有一種文明應該容許汙邪;沒有一種純潔能夠包藏頑垢,文明人的特徵正是對於正義有著超乎常人的潔癖,所以不管對手多麼頑強,即使根植千年,也必須連根拔起。
在這樣的事情上,沒有灰色地帶;沒有商量餘地;更沒有溫和處理的必要。
所以在課堂上我告訴學生:當年士大夫的溫柔敦厚有其不得不然的苦衷,為了項上人頭,委婉進諫自是保護人身安全的前提考量。但現代人何懼?說穿了,不過是一種人情結構,一種世俗化的聲名思考,早已遺失了對詩的忠誠信仰。
作惡匪淺呵!這種詩教。中國思想的程度在此留級;中國思想的毒物在此殘餘。
那麼,將「溫柔敦厚」當作修養就更加可笑了!「修養」一詞本來還有幾分哲學的味道,理當立基於生命的境界之上,體現出一種超蹈於現實的卓越思維。但「溫柔敦厚」這樣的觀念,又何嘗曾超越於現實的邊框?不過是一群害怕權位又同理弱勢的人在惺惺作態;不過是對運用理性心存恐懼的人在扭捏他的聲腔,於是濫情與惶恐讓人們成為一群「理盲」且帶著傳統的袖劍,不時暗算願意將真話調高聲量並篤定說出的群體。
也難怪中國人情遲遲成為無法發展出現代文明的包袱,老祖宗的家訓很有必要為此擔負一點責任。
事實上,「溫柔敦厚」無疑是一種停步。這種停步讓千年是非全在一種圓形思維下煙消雲散;也讓我們的世界從此缺乏銳利而深刻的見解。因為「溫柔敦厚」,我們總是過份地以人性為思考前提,以至於處處充滿漂亮且虛華的場面邏輯。於是,真理被消解於無法推演的境域之中,而朗暢春日不再明亮,我們活在一個以灰色為底蘊的語境裡頭。
因此,放下對於精緻文化的深刻情感不談,實在很難捂著良心,繼續讓「溫柔敦厚」成為世代傳承的一種修持。
四
從小,我就不是一個溫柔敦厚的人。
也許是處女座的性格作祟,在人際關係中,我的龜毛體現得十分徹底。對我而言,禮節與規範是一個絕對的尺度,因此,相處時只要有人踰越尺度,便絲毫無法容忍,非得爭出個是非不可,於是大架小架幾乎無役不與,直到父親終於看不下去,乾脆把我扔進跆拳道館,讓我發洩精力,並希望我從中學習克制自己。
這麼一扔,扔出了一個國際五段,然而爭強好鬥的情形卻絲毫沒有改善。差別只是:以前是雙方互擊的打架,但現在罕有人能打得到我了,遂變成單方發洩的攻擊。
父親估計錯了一件事:重點不在於我喜歡爭執,而在於我無法容忍別人的侵略與人格的瑕疵。因此「以禮開始,以禮結束」的跆拳道之所以沒有改善我的性情,恰巧在於其對於「禮」與「理」的絕對強調,正好符合我對於「合理性」與「合於規範性」的絕對信仰。在這樣的系統下「人」是不重要的,只有客觀理性是絕對判准,而這也正是文明世界的基本要求。
這當中不存在體諒與退讓的人情思考。因為,在不可侵犯的「是非」面前,誰說還需要溫柔敦厚?
五
但祖父的身影卻一直在我腦海中打轉。那種鄉下人特有的和善,不知為了什麼?從來沒有在我的血液裡殘留。有時我也想像祖父一樣,用憨厚的笑容抹平因權利受損而激昂的情緒,然而腦中的知識結構卻總是能夠馬上算計出得失的百分比來;有時只是一些遲慢也能引起我的不悅,總覺得文明世界的「人」應該是一個訓練有素的群體;然而有時卻也恍然驚覺,何時開始,「人」的概念竟已從我的思維裡徹底地消失,只剩下一些數據,與精緻教育後的冷漠思考,像一片沒有生氣,沒有絲毫感情的荒原……
溫柔敦厚詩教也!初上研究所的時候,詩經研究的老師是這麼說的:「一種將形式思維化作生命思維的轉喻。」意思是所謂溫柔敦厚,初初可能意指詩語言含蓄婉約的符號特性,卻在一整個文化系統中,轉變成ㄧ種待人處事的生命狀態。因此「從物態的符號變成不可量數的處世哲學,特別是老祖宗的智慧所在。」
看著老師節制卻又沉醉的樣子,我相信他一定對這種智慧心儀已久。然而不知道為了甚麼,「溫柔敦厚」這四個字一直與我黑白分明的人格系統格格不入,我始終認為,除了藝術美學,任何生命的反邏輯狀態都是獸性的暴露,將我們拉回到一個原始情態裡頭,茹毛飲血。
所以,我曾經如此堅定地相信,「溫柔敦厚」必然是由錯誤的價值意識所導致的錯誤觀念,只有在美學的緯度,「溫柔敦厚」可以找到美的座標。因此,離開了美學,離開了詩,真實生命裡的我,總是操著一口清楚的推理,像使著一把 鋒利的銳劍,因為信仰絕對真理與公平,所以慷慨任俠;所以鋒芒畢露。
二
然而不知道為了甚麼?溫柔敦厚,卻是祖父一生的堅持。
小時候父親常常說起一段往事,提到在那經濟並不富裕的年代,小小農村裡的九口之家,全靠初初破曉時,祖父身上的那肩擔子……
於是我可以想像幽暗天空劃出一道青藍的裂縫,在夢谷深處,一種求生的意識悄悄爬上眉梢,然後狠狠地掀開積累著昨夜殘夢的厚重眼皮,在房門之外,灶頭前的祖母早已張羅一鍋清粥,等著祖父起身,將碟上的蘿蔔乾與花生米囫圇吞入腹中,開始一天的勞作。
那時家裡有一塊田,以耕種竹筍為生,因此祖父必須日日來到竹林,與一群嗜血的草莽搏鬥。然而,那日當祖父一如往常地來到自己的田地,卻發現一根根應該茂長的竹筍,皆只剩下一截截被俐落切割的筍根,那日日辛勞的心血都已被劫盜而去,只留下截肢般的筍根,在佈滿落葉的泥地上,喊著痛。
那是當年祖厝兩天的生計。人生無常。想起家裡那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正空著肚腹,等待著竹筍變成金錢,而金錢又換成白米的恆等式發生,祖父的眼神這才有些慌張,但轉念一想,也許是更為窮困的人家急需一筆救濟,心裡也就釋然了!踏上腳踏車的回程上,他只是開始盤算,這幾天該怎樣縮衣節食,又能夠在飢腸轆轆的情況下,抵禦祖母洶洶而來的嘮叨。
三番兩次,鄉里的人遂紛紛前來獻計,無奈大多是一種事後諸葛,無濟於事。倒是其中一計頗有用處,那是一位精通符籙的長輩透露的。他告訴祖父,其實可以對竹筍施咒,雖然無法遏止盜竊的行為,卻可以讓盜竊者付出一點代價。
於是祖父進一步細問。只見那人篤定地說:「可以爛掉他的一雙腳。」此話一出,祖父便斷然拒絕了,他說:「人家只是商借了我幾根筍子,何以我卻要人家償還一雙腿腳?」
我相信當年父親敘述這段往事的目地,其教導性一定大過於敘述性。但我卻總是懷疑,在那法治還不健全的年代,如果真能透過符籙咒語給竊盜者一點反饋,不也是天理昭彰、理所當然?
三
漸漸地,我開始兼課,也開始在大學的講堂上討論《詩經》。每次談到「溫柔敦厚」的詩教時,我總是遲疑:該不該在課堂上將一種理性的推演向他們坦承?這當中當然包含一種文化群性的考量,明白一旦坦承了就必須解構,必須向千百年來的人格修養宣戰。但是沉默又不符合大學的精神。更何況,文明需要的是大刀闊斧的決心,在真理面前,哪怕犧牲和平的假象,讓烽煙四起,我們也應該破釜沉舟,以斷腕的勇氣與毅力,為我們被遮蒙的雙眼去蔽。
那就沒有繼續躊躇的必要了!中國思想的確充滿詩性特質與理想精神。但其對於生命的考量過度地立基於人道立場之上。這本來無傷大雅,只是一但必須與定然且該然的是非相權衡,就只能干戈以對了!沒有一種文明應該容許汙邪;沒有一種純潔能夠包藏頑垢,文明人的特徵正是對於正義有著超乎常人的潔癖,所以不管對手多麼頑強,即使根植千年,也必須連根拔起。
在這樣的事情上,沒有灰色地帶;沒有商量餘地;更沒有溫和處理的必要。
所以在課堂上我告訴學生:當年士大夫的溫柔敦厚有其不得不然的苦衷,為了項上人頭,委婉進諫自是保護人身安全的前提考量。但現代人何懼?說穿了,不過是一種人情結構,一種世俗化的聲名思考,早已遺失了對詩的忠誠信仰。
作惡匪淺呵!這種詩教。中國思想的程度在此留級;中國思想的毒物在此殘餘。
那麼,將「溫柔敦厚」當作修養就更加可笑了!「修養」一詞本來還有幾分哲學的味道,理當立基於生命的境界之上,體現出一種超蹈於現實的卓越思維。但「溫柔敦厚」這樣的觀念,又何嘗曾超越於現實的邊框?不過是一群害怕權位又同理弱勢的人在惺惺作態;不過是對運用理性心存恐懼的人在扭捏他的聲腔,於是濫情與惶恐讓人們成為一群「理盲」且帶著傳統的袖劍,不時暗算願意將真話調高聲量並篤定說出的群體。
也難怪中國人情遲遲成為無法發展出現代文明的包袱,老祖宗的家訓很有必要為此擔負一點責任。
事實上,「溫柔敦厚」無疑是一種停步。這種停步讓千年是非全在一種圓形思維下煙消雲散;也讓我們的世界從此缺乏銳利而深刻的見解。因為「溫柔敦厚」,我們總是過份地以人性為思考前提,以至於處處充滿漂亮且虛華的場面邏輯。於是,真理被消解於無法推演的境域之中,而朗暢春日不再明亮,我們活在一個以灰色為底蘊的語境裡頭。
因此,放下對於精緻文化的深刻情感不談,實在很難捂著良心,繼續讓「溫柔敦厚」成為世代傳承的一種修持。
四
從小,我就不是一個溫柔敦厚的人。
也許是處女座的性格作祟,在人際關係中,我的龜毛體現得十分徹底。對我而言,禮節與規範是一個絕對的尺度,因此,相處時只要有人踰越尺度,便絲毫無法容忍,非得爭出個是非不可,於是大架小架幾乎無役不與,直到父親終於看不下去,乾脆把我扔進跆拳道館,讓我發洩精力,並希望我從中學習克制自己。
這麼一扔,扔出了一個國際五段,然而爭強好鬥的情形卻絲毫沒有改善。差別只是:以前是雙方互擊的打架,但現在罕有人能打得到我了,遂變成單方發洩的攻擊。
父親估計錯了一件事:重點不在於我喜歡爭執,而在於我無法容忍別人的侵略與人格的瑕疵。因此「以禮開始,以禮結束」的跆拳道之所以沒有改善我的性情,恰巧在於其對於「禮」與「理」的絕對強調,正好符合我對於「合理性」與「合於規範性」的絕對信仰。在這樣的系統下「人」是不重要的,只有客觀理性是絕對判准,而這也正是文明世界的基本要求。
這當中不存在體諒與退讓的人情思考。因為,在不可侵犯的「是非」面前,誰說還需要溫柔敦厚?
五
但祖父的身影卻一直在我腦海中打轉。那種鄉下人特有的和善,不知為了什麼?從來沒有在我的血液裡殘留。有時我也想像祖父一樣,用憨厚的笑容抹平因權利受損而激昂的情緒,然而腦中的知識結構卻總是能夠馬上算計出得失的百分比來;有時只是一些遲慢也能引起我的不悅,總覺得文明世界的「人」應該是一個訓練有素的群體;然而有時卻也恍然驚覺,何時開始,「人」的概念竟已從我的思維裡徹底地消失,只剩下一些數據,與精緻教育後的冷漠思考,像一片沒有生氣,沒有絲毫感情的荒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