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
如果我說這部精采的戲其實不符合歷史,不知道是否會影
響大家觀賞這部戲的興致?劇中違反史實毛病非常多,諸
如明史上從來就沒有改稻為桑的經濟政策,而嘉靖帝在位
的時候,高拱,張居正還在國子監(明帝國第一大學)當正
副校長,只是兩位候備的內閣接班梯隊成員。而徐偕這位
副宰相和奸相嚴嵩與其黨羽鬥爭的過程,並沒有高拱和張
居正的參與。

作為歷史劇,這部戲虛構成份實在太多,但其劇情之精采
,人物刻劃之生動,仍然令筆者忍不住在「非死不可」上
按了一個讚。

網友的討論中,大都對於陳寶國演得嘉靖皇帝很有意見,
但是筆者的觀點與網友們不同,個人認為,整部戲演得最
好的就是嘉靖皇帝。

陳寶國演的嘉靖皇帝,一人兼具昏君與明君兩種極端性格
,這種奇特的個性組合展現在劇中,發出極其獨特的魅力
,光是這一點,就讓人忍不住想往下看。

在歷史記載中,嘉靖帝一心練丹修道,重用嚴嵩等貪官的
愚行,昏聵得令人髮指。而另一方面,他玩弄般的操縱官
場各派系,使得上上下下,無論賢臣奸臣都要對他畏懼服
從,其心機之深,手段之高明,明朝任何一個皇帝都難以
望其項背。

但是,這樣一個號稱明朝最聰明的皇帝,卻讓他的百姓一
貧如洗,邊境外患頻仍,連年耗費鉅資用兵都解決不了。
到底嘉靖帝的聰明都用到那裡去了?如果他真的是明朝最
聰明的皇帝,為什麼國家的政治經濟會搞成這樣?

這個謎團,在最後六集中,以海瑞抬棺罵嘉靖的尖銳劇情
,將整個嘉靖朝四十五年來的藏污納垢一併揭露。

嘉靖帝由於不是前任皇帝的兒子,乃是以養子的身份,在
十五歲的時繼任皇帝。由於不是嫡子繼統,所以他繼位之
初的權力基礎十分薄弱。

例如,有一次嘉靖帝想任用王陽明為北京兵部尚書,宰相
楊廷和竟敢更改皇帝的任命,把王陽明改派為沒什麼實權
的南京兵部尚書。嘉靖帝本來就是宰相楊廷和所挑選出來
繼承大位的藩王,楊廷和之所以大權獨攬,不重視皇帝的
命令,是很自然的事。

之後嘉靖帝年紀漸長,在仔細觀察了明朝官場的生態後,
他想出了一套「挑撥式」的鬥爭策略,作為他掌控帝國權
力的方法。他不斷的挑動百官結黨互鬥,被他任用的宰相
,幾乎都牽扯在黨爭裡,能夠善終的其實很少。

而宰相,六部九卿,言官等越是互相鬥爭,就削弱了彼此
的影響力,這樣就不會有那個宰相或官員大權獨攬的問題
。因為只要有那個宰相或朋黨大權獨攬,嘉靖帝就會挑動
另一批官員朋黨與之對抗。在恐怖平衡的情況下,百官互
鬥尚且不暇,更無餘力與皇帝爭權奪勢,即使嘉靖帝無所
事事的在皇宮裡煉丹修道,也不可能發生竄位奪權的情形


值得探討的是,挑動官員互鬥,削弱群臣的實力,的確可
以防止臣僚權力過大,如此,皇帝的統治障礙便減輕了許
多;雖然負面影響頗大,某種程度來說,也不失為一種能
夠穩固皇帝權位的手段;至少這種手段,也維持了嘉靖朝
四十五年的穩固皇權。

挑動官員互鬥,使得官員的權力削弱,官員的權力削弱,
權力的天平便倒向皇帝這一邊,嘉靖朝四十五年,權力便
始終集中在嘉靖帝一人身上。前朝正德皇帝時的安化王、
寧王勾結官員造反,或是太監劉謹亂政的情形,在嘉靖皇
帝的時期便沒有發生過;在權力的掌控上,嘉靖帝比前朝
荒唐的正德帝聰明得多。

但遺撼的是,嘉靖朝穩固的皇權,是付出極大的代價換來
的。惡鬥頻仍的朝廷,充斥著貪官與奸黨。這又是勢所必
然之事,在險惡的朝廷裡,不奸不惡就很難混出頭來,有
良心的官員只能明哲保身,如李春芳之輩只能裝聾作啞,
和和稀泥而已。

嘉靖帝搞了四十五年朝廷內鬥的結果,使得國家內憂外患
,吏治廢弛,貪腐成風;百姓大都一貧如洗,窮苦一點的
縣份甚至要活不下去造反!正如海瑞罵嘉靖的天下第一疏
上說的:「嘉靖嘉靖,家家乾淨,一貧如洗也。」

鬥爭是官場勢所必然之事,無論君子小人,賢臣奸臣,都
或多或少的牽扯在鬥爭的泥淖裡。但是一個國家之中,「
鬥爭」從必要之惡,偶而為之,變質成政治的主流活動時
;百官便會忙於鬥爭而耽誤國政;於是吏治廢弛,國家機
器陷於空轉,久而久之便國力衰退,內憂外患乃不可免。

嘉靖朝搞成這付爛攤子,其實就像「明朝那些事」的作者
說的,幾乎可以提早歇業了。然而嘉靖皇帝之後,明朝卻
又延續了約八十年的國祚,其原因很值得探討。

嘉靖朝時國庫空虛,軍備廢弛,蒙古軍隊兵臨北京城下,
搞得嘉靖帝想要投降蒙古。有幸靠著副宰相徐偕的機智,
以蒙古宰相俺達送來的國書沒有蒙古文副本,將國書退回
蒙古軍中命其重寫,俺達不知有詐,命人重寫國書副本,
再送進北京城給大明朝廷。這樣一來一往拖了幾天,北京
城周圍的勤王明軍十幾萬已趕到北京城郊,蒙古宰相俺達
怕被勤王的大批明軍包圍,只有急忙撤軍。

蒙古軍滅亡明朝的行動功敗垂成之後,俺達這才發現國書
重寫的外交事件,是徐偕為了爭取勤王軍到達的幾天時間
,故意拖延的緩兵之計,但這時已於事無補。

由此事件可知,嘉靖朝的國防是很脆弱的,之所以國家不
亡,端賴徐偕、胡宗憲,戚繼光,譚綸等優秀的文臣武將
,挽回了一次又一次的危機。

要釐清的一點的是,嘉靖朝雖然文弛武廢,國勢衰頹,但
並非無所作為。事實上,嘉靖朝是明史上人才十分鼎盛的
時期。例如文學上有嘉靖八才子,武備上有軍事天才胡宗
憲與戚繼光等。

嘉靖朝廷雖貪腐無能,但是在文官與武將的任用上,卻極
有眼光。朝中四十五年來人才濟濟,如聰明絕頂,用緩兵
之計逼退蒙古軍的大學士徐偕;文武全才,發明鴛鴦陣剋
制武士刀的兵部侍郎唐順之,以及勦滅倭寇,肅清福建浙
江海疆的總兵戚繼光等。

可以說嘉靖朝問題不斷,百病叢生,但是卻有一批優秀的
文臣武將,前仆後繼的解決國家的危機,這些優秀的文臣
武將撐著國家,使得明朝雖雖衰而不敗,雖弱而不亡。如
果把嘉靖朝單方面的看做負面的政治教材,似乎把問題太
過簡化。

之後過了兩代的萬曆朝時,張居正以一條鞭法及考成法改
革,挽救了衰敗的明朝,延長了國家的國祚。也成為中國
歷史上,極少數改革成功的例子。

在大明王朝劇情中,嘉靖帝遺命給兒子隆慶帝,其身故後
,宰相的繼位人選順序,為徐偕、高拱、張居正三人。當
然歷史上並無這一幕,但可以說,嘉靖帝統治四十五年,
表面上好像每天躲在宮裡鍊丹修道,不理朝政;其實躲在
宮裡的他仍在幕後掌控官員任命大權。

雖然那些優秀的人才都是宰相等舉薦,但人才任用的決定權
(朱批)仍抓在嘉靖帝手上,用人的權力並未落到秉筆太監或
是東廠等親信手上。由嘉靖朝的人才濟濟,文武兼備,可見
得嘉靖帝為國選才的眼力,是很準確的。

嘉靖帝有過,在數十年不上朝,使吏治廢弛貪腐。嘉靖帝
有功,在於選用了一批優秀的文武官員,為後任的隆慶帝
留下一個豐富的人才庫,個人認為,如果沒有嘉靖朝留下
的那麼多的人才,張居正的政經改革能否成功,也還未可
知,衰弱的明朝在嘉靖後仍能維持約八十年,也不是沒有
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