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回不去了…。」,隔著幕幔,舞台在旋轉。偌大的書櫃,附著一雙張愛玲窺視的眼睛,看著舞台下的我們,閱讀著觀眾的表情,一悲一喜,「我們回不去了…。」
六月的天空,充滿張愛玲情調。舞台上打著與電影開始相同的投影幕幔緩緩拉上。隨著扮演顧曼楨的劉若英紅手套節拍,和著一旁高掛的時鐘,滴答、滴答,一點一滴進入《半生緣》張愛玲建構的時光隧道。
《半生緣》話劇,似乎要與張愛玲的文字做一番融合,並與時間呈拉拒狀態。所以在服裝考究上,做了反時代的突破,不再拘泥於旗袍、長袍馬掛,用樣式簡單的服裝,呈現”清純”印象。書櫃與思想相撞擊,企圖帶領著觀眾,在立體的舞台上,有著“閱讀”的樂趣。一張長桌,所有的演員就在長桌上,完成了一齣音樂話劇。書櫃的反面是極生活化的日用品擺設,反應著十多年流離後,時代的變遷。以極致現實生活,強調再也回不去當年天真浪漫的悲哀。導演的企圖心在此,將冷、熱呈現於安東尼.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的四季協奏曲(The Four Seasons),在空間中四處流竄。
許多人對張愛玲文字本身有太多太多的情感。她的文字媚力,她的細膩,在多數人的心目中,任何的評論,任何有關她的藝術作品,對大家來說的是多餘。也許有很多人情願徜徉在她的文字海,也不願意看人這樣用商業的包裝,蒙蔽了原本”文字藝術“的本質。這樣說似乎對《半生緣》話劇有點殘忍。同樣的,我最喜歡的演員劉若英及張艾嘉,也有著過多的期待。劉若英在上次電視劇〔她從海上來〕的演出,我已經看不到她的靈魂。為演戲而演戲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在此《半生緣》,我還是失望了。一個演員在舞台上,必須忘記自我,融入角色的藝術與靈魂體重建,不能只是為演戲而演戲,這是我一再強調的重點。甚至一個好演員他(她)除了故事本身的角色外,隱約中,仍然可以看到演員本身的自己,也就是他扮演的角色並不只有一個表相,而是多重角色。張艾嘉的聲音是感性的,但是感性的背後,我看不到她的”作用”,最後在電影幕幔中還“現影”出來嚇人,實在令人費解。
《半生緣》多媒體音樂話劇,在我看來是一場有影像的音樂廣播劇。閉著眼睛聆聽,比睜開眼看毫無動作的演出,讓我折服。書櫃為什麼不弄成不規則狀?例如:前後排列成斜型;或朋友說的以迷宮呈現,做更多樣化的立體空間。這樣表現的手法,用讀劇本的方式,將所有的演員囚禁在那張長桌,賴著那張長桌,做著你拋我接的角色自述。三個多小時,演員背書接力賽,發揮了最大的極限後,老實說,我並沒有太多感動。而是在最末,又出現電影幕幔,時空的交替、上海的變遷,及其幕幔內,書櫃一邊意外重逢的顧曼楨與沈世均,與背面日用品櫃這一頭許叔惠與石翠芝,這兩對遺憾的男女在情感缺口、旋轉交錯的舞台,呈現對比畫面時,我才稍微釋懷、稍覺得舒坦。因為不再說話了,一切都成過去,空間所凝聚的冷,在熱氣消退下。
據悉《半生緣》話劇,票房極佳。在滿是賓客的同時,劇場人員是不是也該有所醒思,如果今天抽掉張愛玲的劇本,抽掉演員劉若英,你能呈現給觀眾的是什麼?大家都追逐著張愛玲,利用了張愛玲…。
我想,一杯熱水涼了以後,有時,一飲而盡最好。帶著張愛玲受傷的靈魂,「我們回不去了…。」,喃喃的口囈,催眠似地,我緩慢離開,心裡有無限悵然。
06/22/2004
六月的天空,充滿張愛玲情調。舞台上打著與電影開始相同的投影幕幔緩緩拉上。隨著扮演顧曼楨的劉若英紅手套節拍,和著一旁高掛的時鐘,滴答、滴答,一點一滴進入《半生緣》張愛玲建構的時光隧道。
《半生緣》話劇,似乎要與張愛玲的文字做一番融合,並與時間呈拉拒狀態。所以在服裝考究上,做了反時代的突破,不再拘泥於旗袍、長袍馬掛,用樣式簡單的服裝,呈現”清純”印象。書櫃與思想相撞擊,企圖帶領著觀眾,在立體的舞台上,有著“閱讀”的樂趣。一張長桌,所有的演員就在長桌上,完成了一齣音樂話劇。書櫃的反面是極生活化的日用品擺設,反應著十多年流離後,時代的變遷。以極致現實生活,強調再也回不去當年天真浪漫的悲哀。導演的企圖心在此,將冷、熱呈現於安東尼.韋瓦第(Antonio Vivaldi)的四季協奏曲(The Four Seasons),在空間中四處流竄。
許多人對張愛玲文字本身有太多太多的情感。她的文字媚力,她的細膩,在多數人的心目中,任何的評論,任何有關她的藝術作品,對大家來說的是多餘。也許有很多人情願徜徉在她的文字海,也不願意看人這樣用商業的包裝,蒙蔽了原本”文字藝術“的本質。這樣說似乎對《半生緣》話劇有點殘忍。同樣的,我最喜歡的演員劉若英及張艾嘉,也有著過多的期待。劉若英在上次電視劇〔她從海上來〕的演出,我已經看不到她的靈魂。為演戲而演戲這是很危險的事情,在此《半生緣》,我還是失望了。一個演員在舞台上,必須忘記自我,融入角色的藝術與靈魂體重建,不能只是為演戲而演戲,這是我一再強調的重點。甚至一個好演員他(她)除了故事本身的角色外,隱約中,仍然可以看到演員本身的自己,也就是他扮演的角色並不只有一個表相,而是多重角色。張艾嘉的聲音是感性的,但是感性的背後,我看不到她的”作用”,最後在電影幕幔中還“現影”出來嚇人,實在令人費解。
《半生緣》多媒體音樂話劇,在我看來是一場有影像的音樂廣播劇。閉著眼睛聆聽,比睜開眼看毫無動作的演出,讓我折服。書櫃為什麼不弄成不規則狀?例如:前後排列成斜型;或朋友說的以迷宮呈現,做更多樣化的立體空間。這樣表現的手法,用讀劇本的方式,將所有的演員囚禁在那張長桌,賴著那張長桌,做著你拋我接的角色自述。三個多小時,演員背書接力賽,發揮了最大的極限後,老實說,我並沒有太多感動。而是在最末,又出現電影幕幔,時空的交替、上海的變遷,及其幕幔內,書櫃一邊意外重逢的顧曼楨與沈世均,與背面日用品櫃這一頭許叔惠與石翠芝,這兩對遺憾的男女在情感缺口、旋轉交錯的舞台,呈現對比畫面時,我才稍微釋懷、稍覺得舒坦。因為不再說話了,一切都成過去,空間所凝聚的冷,在熱氣消退下。
據悉《半生緣》話劇,票房極佳。在滿是賓客的同時,劇場人員是不是也該有所醒思,如果今天抽掉張愛玲的劇本,抽掉演員劉若英,你能呈現給觀眾的是什麼?大家都追逐著張愛玲,利用了張愛玲…。
我想,一杯熱水涼了以後,有時,一飲而盡最好。帶著張愛玲受傷的靈魂,「我們回不去了…。」,喃喃的口囈,催眠似地,我緩慢離開,心裡有無限悵然。
06/22/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