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見》↓
「當傳統遇上現代,會是融合亦是衝擊?」對眼前這幅圖像,我不禁心生疑問!
你不假思索的回答:「你若將河石研磨成鏡,鏡中一切即是答案。」
註記:
凡是〝有形有像〞的事物都將寄生煩惱,因此『眼見』不如『心見』。而所謂「將河石研磨成鏡」,其實就是在磨自己的心啊!
二、《耳聞》↓
「你聽見花開的聲音了嗎?」你問。
我滿腹狐疑的回答:「花開花落應是眼見,如何耳聞?」
你耐心的解釋:「從征萬里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蓮花。」
註記:
具備〝凝然心〞,猶如學習『明心見性』,一旦心見了;萬事萬物皆「如心所視」。
三、《心證》↓
「那麼在你心頭常開的花是何種顏色?」這次換我提問。
你依舊不假思索的回答:「隨花落的顏色。」
註記:
古人龍牙有首禪詩:「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
花與人間事一同。」此即;不同樹種會開出不同顏色的花苞,一旦花落了,枝頭上
也就不會再留下任何顏色了。
四、《身覺》↓
「談及花落,請問是花朵無情?還是秋風殘忍?」我繼續提問。
你一臉慈悲的回答:「是樹木本身的覺悟。」
註記:
憨山德清有首好詩:「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及說明了花開花落,原是植物自身最美麗的輪迴,
五、《意識》↓
「有些事依然不得覺悟!亦即,我該佈施多少功德,才得以魚躍龍門?」看著眼前的畫我幽幽問起。
你不改慈悲的回答:「萬般好事不如無事。」
註記:
〝悟〞這個字,不單是苦口婆心的言傳即能明白,唯有從懺悔與感恩的內省途徑中才得以清明,有首禪詩足以註解此字禪意:「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工夫;若要紙上談人我,筆影蘸乾洞庭湖。」
◎麻吉

「當傳統遇上現代,會是融合亦是衝擊?」對眼前這幅圖像,我不禁心生疑問!
你不假思索的回答:「你若將河石研磨成鏡,鏡中一切即是答案。」
註記:
凡是〝有形有像〞的事物都將寄生煩惱,因此『眼見』不如『心見』。而所謂「將河石研磨成鏡」,其實就是在磨自己的心啊!
二、《耳聞》↓

「你聽見花開的聲音了嗎?」你問。
我滿腹狐疑的回答:「花開花落應是眼見,如何耳聞?」
你耐心的解釋:「從征萬里走風沙,南北東西總是家;落得胸中空索索,凝然心是白蓮花。」
註記:
具備〝凝然心〞,猶如學習『明心見性』,一旦心見了;萬事萬物皆「如心所視」。
三、《心證》↓

「那麼在你心頭常開的花是何種顏色?」這次換我提問。
你依舊不假思索的回答:「隨花落的顏色。」
註記:
古人龍牙有首禪詩:「朝看花開滿樹紅,暮看花落樹還空;若將花比人間事,
花與人間事一同。」此即;不同樹種會開出不同顏色的花苞,一旦花落了,枝頭上
也就不會再留下任何顏色了。
四、《身覺》↓

「談及花落,請問是花朵無情?還是秋風殘忍?」我繼續提問。
你一臉慈悲的回答:「是樹木本身的覺悟。」
註記:
憨山德清有首好詩:「春日才看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及說明了花開花落,原是植物自身最美麗的輪迴,
五、《意識》↓

「有些事依然不得覺悟!亦即,我該佈施多少功德,才得以魚躍龍門?」看著眼前的畫我幽幽問起。
你不改慈悲的回答:「萬般好事不如無事。」
註記:
〝悟〞這個字,不單是苦口婆心的言傳即能明白,唯有從懺悔與感恩的內省途徑中才得以清明,有首禪詩足以註解此字禪意:「達摩西來一字無,全憑心地用工夫;若要紙上談人我,筆影蘸乾洞庭湖。」
◎麻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