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6)-
當兵時代,經常聽到池上來的阿寬說,他家鄉的米有多好吃多出名。當時我以為他是在吹牛,但吃過一次他家寄來的白米之後,我對他的說法全然同意。退伍後一直在商場奔波,對於米食好少挑剔。待至退休下來,在吃米上又注憶起來了。
最近電視媒體也大肆鼓吹池上米,因此池上米之聲名又大噪起來了。由於廣告之推波助瀾,加上當地農家之爭氣,區區米粒竟然攻佔人心。由不得你不對它另眼看待。移居後山的阿保表弟,殊來與我甚少聯繫。初見面那年,他是瑪蘭國小三年級生。我比他大五歲,因此每次見面之時,他都很親熱的稱呼我大哥。
由於姨媽姨丈他們,每年的春分都會回鄉掃墓。所以春分之日,就是我與他們一家人見面的時候。小時候孩子都喜歡跟著大人跑,我們每年只見上一次面,故爾相處在一起非常親熱。
之後,由於年齡漸長各自方向,因此,我們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這天正好在家休息,突然接獲他的電話,表弟希望我去後山他家,一起分享他的新稻米栽培的成果。有此好事當然是義不容辭,約定的那天中午,我去市場百元攤子理個頭髮。三日後啟程,同時買些禮物順便取得訂購之車票。
是日我搭乘北迴鐵路中午的莒光號火車,一路觀覽風景平安抵達台東。沿途景緻是我初見,恰好車位又是靠窗,所以,我沿途無睡瀏覽風景直抵台東。車抵台東或車站,一股陌生氣氛擺在眼前。
幸好表弟開車來接,這才讓我安心不少。轎車直抵他所居住的萬安新村,沿途風景深深吸引著我的注意力。這是我的台東初旅,沿途免不了好奇而東張西望。在後山能夠見到許多四合院的建築,這便表示,這些人雖然遠離家鄉,遊子的思鄉情懷依舊濃濃的。而這些三合院四合院建築,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証明。
此地的生活秩序,仍然保留著農業社會的格調。四野青青蒼蒼,稻田坵坵翠綠醒目。到處都可見到淳樸的臉孔,頭戴斗笠臂挽袖套,穿著淺素衣著,埋頭於田園之中。遇見有路人經過,他們都會抬頭端詳仔細,然後給個溫和笑容,歡迎您的大駕光臨。
我們一行五人浩浩蕩蕩的經過,當然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因為表弟與他們相熟,互道安好之外,笑語連珠脫口而出,嘻嘻哈哈毫無掩飾,親熱鄉情令人羨慕不已。路過大陂池正值布袋蓮花期,一簇一簇的紫色花朵衝眼而來,綠綠地毯似的囊葉漂浮水面,引來蜂蝶穿梭其中真是熱鬧極了。
表弟新家的四合院十分顯眼,不是它的造型搶眼,而是它使用的磚瓦十分特殊。睇瞧週遭百里之內,絶對找不到第二厝與它相似。自己的設計處處充滿著生機,堆疊互嵌屋瓦整齊。曬穀場方圓開闊,神似圓月形成懷抱之勢,十分的壯觀。曬穀場上,剛收成的稻穀一隴隴的排列著。
這些稻穀粒粒飽滿精實,在陽光下閃爍著金黃色的光芒。四周悠閒的鴨群,唊唊聒噪得沒完沒了。牠們偏起頭來看看情勢,趁著曬榖人一個不留神,牠就伸長脖子快速叼上兩口,然後搖搖擺擺至一旁享受去了。
表弟媳與姨媽帶著斗笠,各拿一把蕩板在扒榖隴。她們見到了我們滿臉堆著笑容,一邊快速脫除袖套,一邊快跑進廚房打點茶水。晃眼之間,熱燙燙的茶水已送至眼前。一人一杯在手,茶香裊裊衝鼻,頓然讓我感覺這趟沒有來錯。
午餐是用池上米燜煮的乾飯,香氣四溢黏糯恰到好處。扒口飯入嘴,細嚼慢嚥滋味無窮。桌心是一大盤白斬雞,黃膯膯的肉塊挾起抖動彈性,一口咬住油香滿口。咀嚼兩三下,咕嘟一聲滑下胃囊,給人一種滿足的感覺。
自家養肥的閹雞,自家栽種的蔬菜,搭配自家種出的稻米,構成鐵三角之黃金食譜,味道之佳,筆墨難以形容。此時弟媳已忙完炊事,匆匆趕來桌前勸食。善盡媳婦之職責且面常笑容,怪不得,姨媽每次總愛在客人面前,不斷的炫燿她的媳婦。弟媳是表弟的同學,從小養尊處優,但對女红廚事樣樣精通。
多虧她的手巧動作快,我們才能在短時間內,撫平了我們快要餓癟的五臟廟。池上米之好,好在它米粒飽滿糯度高。比起蓬萊米來,只過之而無不及。表弟當年放棄高薪回歸農地,許多同仁都笑他傻。
現在見他名利雙收,大夥卻說他的膽識過人福星高照。想當年姨丈也把他罵得狗頭林血,但自表弟連獲三年榖米比賽冠軍之後,他再也沒去干涉表弟的投入了。表弟對故鄉十分眷戀
回憶當年他爸要將他寄住在我家,他單獨一人連夜偷偷搭車回到後山,害得老人家擔心整晚無法入眠。往事歷歷如昨,回憶起來興趣無窮。這回我親自來他家觀光,短短半天裡我就發現,我已經被池上米給擺得伏伏貼貼啦,我還真想在這裡多待幾天才走呢。
回憶往事令人難忘,池上米確實好吃。離開表弟得新家北返之後,時刻唸唸不忘池上米的口感。兩年後的元宵夜,我搭程早班莒光號火車,平順的出發去後山台東去看妻兄。上車與妻小談一會,人便在車廂中睡著了。
一覺醒來已到花蓮,下車轉車趕到友人家中,正好是午餐時間。當日受其招待,下午我們就在小鎮探訪名勝並拜訪一些親戚。翌日大早,再搭友人之順風車去台東。到達馬蘭路大舅子家,他人正好從外頭回來。
因為今天鎮上舉辦炸邯鄲活動,怪不得來時街道上人來人往十分忙碌。大舅子是今年的頭家之一,剛自祭祀現場回來。由於他要主持這次的活動,所以他也忙得日夜顛倒。看到我們依約前來,高興得老嘴都合不攏來。
想當年他要到山後發展,老丈人極力的反對。當夜匆匆離家,只不過肩扛一床棉被和一張草蓆而已。現在的他,在後山已是田連阡陌華屋透天,娶妻生子,成就自然不在話下。從他口中得知,與他一起來的親戚們,也都有了不錯的成就。他說現在要去爐主家,回頭他要帶我們去親戚家問候。
今年台東的「炸邯鄲」活動,自元宵前夕就已熱烈的展開。一連三天的活動裏,南京路的活動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的場面,比起往年要大上好幾倍。我們第二天在海濱公園參與,當天的活動裡,有各地陣頭、天燈、和烽炮共襄盛舉,場面熱鬧盛況空前。參予人數之多,聽說也都打破紀錄。
炮炸邯鄲爺是後山著名的習俗,地方民眾相信,元宵的鞭炮有驅邪及旺財之作用,越炸越紅,運勢越炸越旺。甚至藉著炮竹的旺氣,可以驅走貧苦孤寒之厄運。據大舅子所說:台東的炸邯鄲活動已有六十餘年之歷史,因為裝扮邯鄲爺的主角,他需赤裸著上身用肉身挨炸,危險程度高,故有一段時間這項活動被禁止。
通常扮演邯鄲爺的角色,必須是個經驗豐富的老手。身穿紅短褲,赤裸著半身,頭紮布巾高高綁站立於轎台上。手持榕樹枝葉護住臉部,在抬轎人的搖晃下巡行各街道,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炮炸。
炮竹種類繁多,大龍炮、排炮烽炮、串炮和水鴛鴦、形形色色,威力各有千秋。擔任邯鄲爺的人,不但膽大心細而且還得經驗豐富,勇氣與毅力更不可缺少。今年的邯鄲爺選自抬轎群,年輕的阿松表哥雀屏中選。
他剛自海軍陸戰隊退伍,結實黝黑的體格加上禮佛虔誠,經由擲筊脫穎而出。這天他英姿煥發的站在轎上,從宮前廣場出發巡街。一路上人山人海炮竹喧天,信眾拼命擲出手中炮竹,瞄準邯鄲爺的肉身猛炸。
一整夜下來,邯鄲爺身上承受千千萬萬的炮竹轟炸。他的雙手揮動榕樹枝葉拂護面部,身上則任由炮竹攻擊。穿街過巷到處巡迴,回到廣場下得神轎來,他的肉身炮痕處處,而且還留著濃濃的煙硝味。看他精神不錯,所以,他家人放心不少。
邯鄲爺受炮炸傷的新聞時有所傳,大前年有位中年人擔任主角,巡街路程尚未過半,他已被詐得遍體麟傷,痛楚難忍之下他中途落跑了。阿松表哥能夠走完全程,表現良好備受肯定。此外為了獎勵他,並還獲得頭家與爐主包給的一個特大紅包。他興奮的說要請我大吃一頓,看樣子,我在台東又得多逗留幾天啦。
PS. 炮轟寒單爺原是一項清代留傳下來的民間習俗,早期臺灣各地也都有這項活動,清光緒年間陳朝龍就有詩描述說:「燒佛鳴鉦事更奇,赤身禁冷耐支持;火神到處光如晝,一路嫌人放炮遲。」這裏的「燒佛」就是以爆竹炸寒單爺。不過臺灣光復後,西部各城鄉鎮就未見(很少)到這種迎神賽會的活動。但在臺東元宵節炮轟.。 [待續]。
當兵時代,經常聽到池上來的阿寬說,他家鄉的米有多好吃多出名。當時我以為他是在吹牛,但吃過一次他家寄來的白米之後,我對他的說法全然同意。退伍後一直在商場奔波,對於米食好少挑剔。待至退休下來,在吃米上又注憶起來了。
最近電視媒體也大肆鼓吹池上米,因此池上米之聲名又大噪起來了。由於廣告之推波助瀾,加上當地農家之爭氣,區區米粒竟然攻佔人心。由不得你不對它另眼看待。移居後山的阿保表弟,殊來與我甚少聯繫。初見面那年,他是瑪蘭國小三年級生。我比他大五歲,因此每次見面之時,他都很親熱的稱呼我大哥。
由於姨媽姨丈他們,每年的春分都會回鄉掃墓。所以春分之日,就是我與他們一家人見面的時候。小時候孩子都喜歡跟著大人跑,我們每年只見上一次面,故爾相處在一起非常親熱。
之後,由於年齡漸長各自方向,因此,我們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這天正好在家休息,突然接獲他的電話,表弟希望我去後山他家,一起分享他的新稻米栽培的成果。有此好事當然是義不容辭,約定的那天中午,我去市場百元攤子理個頭髮。三日後啟程,同時買些禮物順便取得訂購之車票。
是日我搭乘北迴鐵路中午的莒光號火車,一路觀覽風景平安抵達台東。沿途景緻是我初見,恰好車位又是靠窗,所以,我沿途無睡瀏覽風景直抵台東。車抵台東或車站,一股陌生氣氛擺在眼前。
幸好表弟開車來接,這才讓我安心不少。轎車直抵他所居住的萬安新村,沿途風景深深吸引著我的注意力。這是我的台東初旅,沿途免不了好奇而東張西望。在後山能夠見到許多四合院的建築,這便表示,這些人雖然遠離家鄉,遊子的思鄉情懷依舊濃濃的。而這些三合院四合院建築,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証明。
此地的生活秩序,仍然保留著農業社會的格調。四野青青蒼蒼,稻田坵坵翠綠醒目。到處都可見到淳樸的臉孔,頭戴斗笠臂挽袖套,穿著淺素衣著,埋頭於田園之中。遇見有路人經過,他們都會抬頭端詳仔細,然後給個溫和笑容,歡迎您的大駕光臨。
我們一行五人浩浩蕩蕩的經過,當然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因為表弟與他們相熟,互道安好之外,笑語連珠脫口而出,嘻嘻哈哈毫無掩飾,親熱鄉情令人羨慕不已。路過大陂池正值布袋蓮花期,一簇一簇的紫色花朵衝眼而來,綠綠地毯似的囊葉漂浮水面,引來蜂蝶穿梭其中真是熱鬧極了。
表弟新家的四合院十分顯眼,不是它的造型搶眼,而是它使用的磚瓦十分特殊。睇瞧週遭百里之內,絶對找不到第二厝與它相似。自己的設計處處充滿著生機,堆疊互嵌屋瓦整齊。曬穀場方圓開闊,神似圓月形成懷抱之勢,十分的壯觀。曬穀場上,剛收成的稻穀一隴隴的排列著。
這些稻穀粒粒飽滿精實,在陽光下閃爍著金黃色的光芒。四周悠閒的鴨群,唊唊聒噪得沒完沒了。牠們偏起頭來看看情勢,趁著曬榖人一個不留神,牠就伸長脖子快速叼上兩口,然後搖搖擺擺至一旁享受去了。
表弟媳與姨媽帶著斗笠,各拿一把蕩板在扒榖隴。她們見到了我們滿臉堆著笑容,一邊快速脫除袖套,一邊快跑進廚房打點茶水。晃眼之間,熱燙燙的茶水已送至眼前。一人一杯在手,茶香裊裊衝鼻,頓然讓我感覺這趟沒有來錯。
午餐是用池上米燜煮的乾飯,香氣四溢黏糯恰到好處。扒口飯入嘴,細嚼慢嚥滋味無窮。桌心是一大盤白斬雞,黃膯膯的肉塊挾起抖動彈性,一口咬住油香滿口。咀嚼兩三下,咕嘟一聲滑下胃囊,給人一種滿足的感覺。
自家養肥的閹雞,自家栽種的蔬菜,搭配自家種出的稻米,構成鐵三角之黃金食譜,味道之佳,筆墨難以形容。此時弟媳已忙完炊事,匆匆趕來桌前勸食。善盡媳婦之職責且面常笑容,怪不得,姨媽每次總愛在客人面前,不斷的炫燿她的媳婦。弟媳是表弟的同學,從小養尊處優,但對女红廚事樣樣精通。
多虧她的手巧動作快,我們才能在短時間內,撫平了我們快要餓癟的五臟廟。池上米之好,好在它米粒飽滿糯度高。比起蓬萊米來,只過之而無不及。表弟當年放棄高薪回歸農地,許多同仁都笑他傻。
現在見他名利雙收,大夥卻說他的膽識過人福星高照。想當年姨丈也把他罵得狗頭林血,但自表弟連獲三年榖米比賽冠軍之後,他再也沒去干涉表弟的投入了。表弟對故鄉十分眷戀
回憶當年他爸要將他寄住在我家,他單獨一人連夜偷偷搭車回到後山,害得老人家擔心整晚無法入眠。往事歷歷如昨,回憶起來興趣無窮。這回我親自來他家觀光,短短半天裡我就發現,我已經被池上米給擺得伏伏貼貼啦,我還真想在這裡多待幾天才走呢。
回憶往事令人難忘,池上米確實好吃。離開表弟得新家北返之後,時刻唸唸不忘池上米的口感。兩年後的元宵夜,我搭程早班莒光號火車,平順的出發去後山台東去看妻兄。上車與妻小談一會,人便在車廂中睡著了。
一覺醒來已到花蓮,下車轉車趕到友人家中,正好是午餐時間。當日受其招待,下午我們就在小鎮探訪名勝並拜訪一些親戚。翌日大早,再搭友人之順風車去台東。到達馬蘭路大舅子家,他人正好從外頭回來。
因為今天鎮上舉辦炸邯鄲活動,怪不得來時街道上人來人往十分忙碌。大舅子是今年的頭家之一,剛自祭祀現場回來。由於他要主持這次的活動,所以他也忙得日夜顛倒。看到我們依約前來,高興得老嘴都合不攏來。
想當年他要到山後發展,老丈人極力的反對。當夜匆匆離家,只不過肩扛一床棉被和一張草蓆而已。現在的他,在後山已是田連阡陌華屋透天,娶妻生子,成就自然不在話下。從他口中得知,與他一起來的親戚們,也都有了不錯的成就。他說現在要去爐主家,回頭他要帶我們去親戚家問候。
今年台東的「炸邯鄲」活動,自元宵前夕就已熱烈的展開。一連三天的活動裏,南京路的活動廣場上人山人海。熱鬧的場面,比起往年要大上好幾倍。我們第二天在海濱公園參與,當天的活動裡,有各地陣頭、天燈、和烽炮共襄盛舉,場面熱鬧盛況空前。參予人數之多,聽說也都打破紀錄。
炮炸邯鄲爺是後山著名的習俗,地方民眾相信,元宵的鞭炮有驅邪及旺財之作用,越炸越紅,運勢越炸越旺。甚至藉著炮竹的旺氣,可以驅走貧苦孤寒之厄運。據大舅子所說:台東的炸邯鄲活動已有六十餘年之歷史,因為裝扮邯鄲爺的主角,他需赤裸著上身用肉身挨炸,危險程度高,故有一段時間這項活動被禁止。
通常扮演邯鄲爺的角色,必須是個經驗豐富的老手。身穿紅短褲,赤裸著半身,頭紮布巾高高綁站立於轎台上。手持榕樹枝葉護住臉部,在抬轎人的搖晃下巡行各街道,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炮炸。
炮竹種類繁多,大龍炮、排炮烽炮、串炮和水鴛鴦、形形色色,威力各有千秋。擔任邯鄲爺的人,不但膽大心細而且還得經驗豐富,勇氣與毅力更不可缺少。今年的邯鄲爺選自抬轎群,年輕的阿松表哥雀屏中選。
他剛自海軍陸戰隊退伍,結實黝黑的體格加上禮佛虔誠,經由擲筊脫穎而出。這天他英姿煥發的站在轎上,從宮前廣場出發巡街。一路上人山人海炮竹喧天,信眾拼命擲出手中炮竹,瞄準邯鄲爺的肉身猛炸。
一整夜下來,邯鄲爺身上承受千千萬萬的炮竹轟炸。他的雙手揮動榕樹枝葉拂護面部,身上則任由炮竹攻擊。穿街過巷到處巡迴,回到廣場下得神轎來,他的肉身炮痕處處,而且還留著濃濃的煙硝味。看他精神不錯,所以,他家人放心不少。
邯鄲爺受炮炸傷的新聞時有所傳,大前年有位中年人擔任主角,巡街路程尚未過半,他已被詐得遍體麟傷,痛楚難忍之下他中途落跑了。阿松表哥能夠走完全程,表現良好備受肯定。此外為了獎勵他,並還獲得頭家與爐主包給的一個特大紅包。他興奮的說要請我大吃一頓,看樣子,我在台東又得多逗留幾天啦。
PS. 炮轟寒單爺原是一項清代留傳下來的民間習俗,早期臺灣各地也都有這項活動,清光緒年間陳朝龍就有詩描述說:「燒佛鳴鉦事更奇,赤身禁冷耐支持;火神到處光如晝,一路嫌人放炮遲。」這裏的「燒佛」就是以爆竹炸寒單爺。不過臺灣光復後,西部各城鄉鎮就未見(很少)到這種迎神賽會的活動。但在臺東元宵節炮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