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30
距離離開台灣最後一個月,越來越晚入眠。彷彿要是更晚閉眼,就能逐漸抵抗隔日,能拖延機場後需要遇見的種種未知到來。
在這無法不想像劇情的時候總是難熬。師長或是老同學們多會說著趁著年輕多試著冒險,「學成濟民」之類的客套,而事實上他們的確也是勸服消極的自己留學的理由。內心明白自己只是逃難而已。有難,逃。時常想著要是台灣更有機會,或許就不會選擇投入未知。未來,或是人生,到目前為止還是很難想像它們該有的模樣。習法頂多只是留學可能有較高的金錢回報,能用來塘塞外人的理由,是否真心以法學研究者為目標恐怕還無法確信,預先寫好的日語自薦草稿中用著落落長敬語寫著對大學的景仰與……如壓過漂亮金印圖形的封蠟。語言學校也是選擇了口譯專門學校而不是成為研究生,心理大概還留存著人生或許會出現偏差的期待感吧。不過寫給教授的信裡還是寫著,像自己這樣活在玻璃櫥窗後,另一個世界的自閉者,要能在過溫的台灣社會裡存活唯有以此生落注,賭上一生。這倒是真的。
所以訣時。即便迷惘也不能忘記尋找可能性。
鄉土,將要離別之地或許也正如自己般苦惱──越來越難以繼續產出財富,也因此越來越輕視無法帶回財富的人或是知識。由來可能是法制或是政治,過去的過錯,還有太多太多快要沒來得及完成的事。有時友人或是自己不免不解於社會進展的緩慢,「為何無法理解?」是許多年輕一輩無法釋懷的疑惑或是憤恨吧。但,或許人不是僅僅只依「正確」就能行動之魔物,不論保守理由為何,患失或是頑固,在民主體制下終究只能逐步尋求眾人認同前進。雖然已經沒有時間了。不過越是這種知識無法換回等價財富之時越要求知,電視或是網路上那些鼓吹學位貶值的老人大謬,並非知識失去價值而是諸有形富裕已漸漸消耗殆盡。而知識是當一切都歸於虛無時唯一還能掌握的。
訣地。這是身為人的價值可能歸於虛無的時代。逃吧,盡可能逃離那些試圖塑形我們的泥沼。身陷未知還有痛苦的可能性,原處只有安逸的腐朽。
二、20
總是不自覺的觀察人。笑的方式,多變打招呼的方式,或是說著愛或是厭卻言不由衷的神情。太過複雜,不論多久都會在某時冒出新鮮感。
人。電影、舞台劇,或是小說。那是不論何種藝術形式都無法全然詮釋,遠遠複雜得多的存在。不過可以的話,還希望能如猜測劇情、解剖劇中人物心理般的理解人心,事實是連他們午餐餐點都難以預測。多變、矛盾,少有僅憑單一意志,能不被環境動搖的人,或許所謂意志就只是順應變化求生而已。即便那些難以按照密碼本解讀的繁瑣已幾乎是自身生活困擾的全部,再完美的腳本都會遇上難以應對的場景。人就是這樣如此折磨自己的存在,但卻無法不忍不住喜愛努力活著的人們。比如過年時坐在廟前時。檯子上唱卡拉OK的人們;點著香從廟門跨過戶碇,插香,合十的人們;棚子外圈排隊領發財金的人們。事實上自己明白他們與自己永遠不可能是同道中人,執,或是信,談法學談哲學或是談文學,難。是大多觀念守舊,對自身做為沒有太多意識,甚至是可能會為了幾塊錢殺價或斤斤計較,在飯桌上對晚輩逼婚或是逼問事業,是若是作為真實親人時會讓人充滿無力感的人。但當他們舀著湯圓裝進粉紅塑膠碗,在桌前玩著狗或是與鄰居閒聊,習慣日曬已經不會再褪色的茶色臉孔露出沒有半點曇礙的笑容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會真心喜歡上他們的樣子。
那是讓自己受苦又無法不喜愛的人們,願在異鄉能想起他們的模樣。
三、10
最終,沒能成功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會這樣說其實很奇怪。因為人對於命運總會若有所感吧,雖然只會是最終結果。會自腦海裡自然浮現數個故事場景,與太多幻想小劇場間讓人出現寒意、抗拒的無法形成場景的預感。就像在翻小說時偷偷先翻到最後一頁。但故事好壞不由結局決定,不論是Happy-ending或是用金手指修改過的結果,中間過程如何還是只能自己體驗。過程不可預測或許才是身為人有趣的所在吧。雖然結果可能是同等過程必然通往的結局,是腳色性格自始注定應該如何實踐性格以順遂劇本,譬如自己現在的樣子,不可妄求更好的命運。但日常仍不免會有「要是…就能…」之類的牢騷,好像要是選擇在下個路口左轉就能進入另一種結局。要是…就能更出色的完成論文,而不是自畢業的半年後會在夜裡躺下時想著要是如何就能更接近滿分,為取得的頭銜感到絲毫不相襯而苦惱的凡人;要是…就能成為有血有淚,能愛人體貼人或是肩負家族的人;要是…就能將某種志願,法、文、史、語言、藝術或是財富作為人生唯一追求,帥氣的用特定理由活著,像是小說家或是律師、翻譯,能被社會認同具有才能的人。然而,自己卻是對一切作為無法感受成就感,僅追求樂趣,隨興又善變的人。
再往前倒溯,要是,生為一切聲與光影不會在腦裡共鳴的人。是否如此就能在飯桌前與家人閒聊;能在卡拉OK包廂裡坐到最後;能簡單的走進喧騰的百貨或是車站;能坐在辦公室裡半小時,而不會有兩頰肌肉咬牙過久失去知覺的時候。有時會假裝自身缺陷僅是為了達成某種命運而被折下的角爪。但,要是自己不是活在這樣的軀殼裡,是否就能如同學如一般人般,把戀愛、交友或是出遊視為當然,而不是值得敬畏的神。雖然如此不敬神,但認知裡,神是遠遠比信眾想像得更純粹且粗暴的存在。「神關上一扇門會打開另一扇窗。」之類的格言並未接觸其本性。神僅會封住所有窗門,願凡人自行化身為塵。雖然願望如此,內心深處卻總恐懼要是有一日醫學能復原自己缺失的部分,會讓在抵抗窗門過程,好不容易將手指腳趾或是眉毛化為無形的能力消失。
一面期待成為充滿確信且頑固的模樣,一面卻渴望保有隨機且意外的命運。兩者絕對不可能同時達成的吧?
距離離開台灣最後一個月,越來越晚入眠。彷彿要是更晚閉眼,就能逐漸抵抗隔日,能拖延機場後需要遇見的種種未知到來。
在這無法不想像劇情的時候總是難熬。師長或是老同學們多會說著趁著年輕多試著冒險,「學成濟民」之類的客套,而事實上他們的確也是勸服消極的自己留學的理由。內心明白自己只是逃難而已。有難,逃。時常想著要是台灣更有機會,或許就不會選擇投入未知。未來,或是人生,到目前為止還是很難想像它們該有的模樣。習法頂多只是留學可能有較高的金錢回報,能用來塘塞外人的理由,是否真心以法學研究者為目標恐怕還無法確信,預先寫好的日語自薦草稿中用著落落長敬語寫著對大學的景仰與……如壓過漂亮金印圖形的封蠟。語言學校也是選擇了口譯專門學校而不是成為研究生,心理大概還留存著人生或許會出現偏差的期待感吧。不過寫給教授的信裡還是寫著,像自己這樣活在玻璃櫥窗後,另一個世界的自閉者,要能在過溫的台灣社會裡存活唯有以此生落注,賭上一生。這倒是真的。
所以訣時。即便迷惘也不能忘記尋找可能性。
鄉土,將要離別之地或許也正如自己般苦惱──越來越難以繼續產出財富,也因此越來越輕視無法帶回財富的人或是知識。由來可能是法制或是政治,過去的過錯,還有太多太多快要沒來得及完成的事。有時友人或是自己不免不解於社會進展的緩慢,「為何無法理解?」是許多年輕一輩無法釋懷的疑惑或是憤恨吧。但,或許人不是僅僅只依「正確」就能行動之魔物,不論保守理由為何,患失或是頑固,在民主體制下終究只能逐步尋求眾人認同前進。雖然已經沒有時間了。不過越是這種知識無法換回等價財富之時越要求知,電視或是網路上那些鼓吹學位貶值的老人大謬,並非知識失去價值而是諸有形富裕已漸漸消耗殆盡。而知識是當一切都歸於虛無時唯一還能掌握的。
訣地。這是身為人的價值可能歸於虛無的時代。逃吧,盡可能逃離那些試圖塑形我們的泥沼。身陷未知還有痛苦的可能性,原處只有安逸的腐朽。
二、20
總是不自覺的觀察人。笑的方式,多變打招呼的方式,或是說著愛或是厭卻言不由衷的神情。太過複雜,不論多久都會在某時冒出新鮮感。
人。電影、舞台劇,或是小說。那是不論何種藝術形式都無法全然詮釋,遠遠複雜得多的存在。不過可以的話,還希望能如猜測劇情、解剖劇中人物心理般的理解人心,事實是連他們午餐餐點都難以預測。多變、矛盾,少有僅憑單一意志,能不被環境動搖的人,或許所謂意志就只是順應變化求生而已。即便那些難以按照密碼本解讀的繁瑣已幾乎是自身生活困擾的全部,再完美的腳本都會遇上難以應對的場景。人就是這樣如此折磨自己的存在,但卻無法不忍不住喜愛努力活著的人們。比如過年時坐在廟前時。檯子上唱卡拉OK的人們;點著香從廟門跨過戶碇,插香,合十的人們;棚子外圈排隊領發財金的人們。事實上自己明白他們與自己永遠不可能是同道中人,執,或是信,談法學談哲學或是談文學,難。是大多觀念守舊,對自身做為沒有太多意識,甚至是可能會為了幾塊錢殺價或斤斤計較,在飯桌上對晚輩逼婚或是逼問事業,是若是作為真實親人時會讓人充滿無力感的人。但當他們舀著湯圓裝進粉紅塑膠碗,在桌前玩著狗或是與鄰居閒聊,習慣日曬已經不會再褪色的茶色臉孔露出沒有半點曇礙的笑容的時候,還是會忍不住會真心喜歡上他們的樣子。
那是讓自己受苦又無法不喜愛的人們,願在異鄉能想起他們的模樣。
三、10
最終,沒能成功成為自己想成為的模樣。
會這樣說其實很奇怪。因為人對於命運總會若有所感吧,雖然只會是最終結果。會自腦海裡自然浮現數個故事場景,與太多幻想小劇場間讓人出現寒意、抗拒的無法形成場景的預感。就像在翻小說時偷偷先翻到最後一頁。但故事好壞不由結局決定,不論是Happy-ending或是用金手指修改過的結果,中間過程如何還是只能自己體驗。過程不可預測或許才是身為人有趣的所在吧。雖然結果可能是同等過程必然通往的結局,是腳色性格自始注定應該如何實踐性格以順遂劇本,譬如自己現在的樣子,不可妄求更好的命運。但日常仍不免會有「要是…就能…」之類的牢騷,好像要是選擇在下個路口左轉就能進入另一種結局。要是…就能更出色的完成論文,而不是自畢業的半年後會在夜裡躺下時想著要是如何就能更接近滿分,為取得的頭銜感到絲毫不相襯而苦惱的凡人;要是…就能成為有血有淚,能愛人體貼人或是肩負家族的人;要是…就能將某種志願,法、文、史、語言、藝術或是財富作為人生唯一追求,帥氣的用特定理由活著,像是小說家或是律師、翻譯,能被社會認同具有才能的人。然而,自己卻是對一切作為無法感受成就感,僅追求樂趣,隨興又善變的人。
再往前倒溯,要是,生為一切聲與光影不會在腦裡共鳴的人。是否如此就能在飯桌前與家人閒聊;能在卡拉OK包廂裡坐到最後;能簡單的走進喧騰的百貨或是車站;能坐在辦公室裡半小時,而不會有兩頰肌肉咬牙過久失去知覺的時候。有時會假裝自身缺陷僅是為了達成某種命運而被折下的角爪。但,要是自己不是活在這樣的軀殼裡,是否就能如同學如一般人般,把戀愛、交友或是出遊視為當然,而不是值得敬畏的神。雖然如此不敬神,但認知裡,神是遠遠比信眾想像得更純粹且粗暴的存在。「神關上一扇門會打開另一扇窗。」之類的格言並未接觸其本性。神僅會封住所有窗門,願凡人自行化身為塵。雖然願望如此,內心深處卻總恐懼要是有一日醫學能復原自己缺失的部分,會讓在抵抗窗門過程,好不容易將手指腳趾或是眉毛化為無形的能力消失。
一面期待成為充滿確信且頑固的模樣,一面卻渴望保有隨機且意外的命運。兩者絕對不可能同時達成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