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昭,不曉得此時妳能懂得多少。姑且就這樣聽我說說罷。那日醒來以後我便想過了,我……我不曉得今後還有沒有這樣的事情,但那日驟然昏去,我才發現有許多事情都未曾對妳說過。」
「在塞北於帳中剜目的那個時候,我並沒有後悔,說起來……反倒鬆了一口氣,以為這樣便能逃避責任,回到那段與妳相偕同遊的時光。可我終究、終究是想岔了……我……」
「我不該以為剜去雙目就能留住妳。那怕一絲念想,都是不該。如今虧欠妳太多,竟不曉得怎麼做才是對的。興許……」
他嘆了口氣,驀地抬頭對上我的眼睛,將剩餘未說的話都嚥了下去。良久,才抱著狐狸從石頭上站了起來,隔著一岸朝著我朗聲問道:「小戩,你怎麼就到這兒來了?」
「燕大哥,已經午時啦!師父讓我過來叫你們回去一同用膳!」
「噯,在那兒等著,燕大哥這就過去!」
說罷,彎身拿起竹竿、魚簍,抱著狐狸縱身一跳,接連踩踏幾個突出溪水的石子,再一蹬,便從那頭到了這頭。
「喏,一個上午釣了幾條魚,晚上給你跟何先生加菜。」
他將魚簍開口對向我,讓我看了看裡頭的魚後,又將它掛回了背上。
沿途回去時,我在階梯上回頭看了一眼,然階梯之下,不過是青石覆苔沿林而曲,枝葉縱橫交相斑白,不復素白雜遝其中。
幾日後,一個遠客來訪。師父讓我把人帶到了前廳,便要我去偏院找來燕平,燕平一過門檻,那人便朝著他單膝下跪,拱手朗聲說道:「屬下世朗見過三少爺。」
「你且請起。」他快步的上前扶起世朗,開口問道:「你可是我二哥手下的人?」
「當是,」他頓了一頓,再拱手低頭說道:「屬下此番前來是有要事稟報。」
「但說無妨。」
「月前二少爺奉命鎮守青潼關,遭敵方算計,受了重傷,已不能再赴前線,遂讓屬下前來勸三少爺回去,接替二少爺的位置,鎮守青潼關,否則假以時日,關門大破,便再難以抵擋夷狄入主關內。」
「現在主事的可是何人?」
「暫時由副將李驥青,佐以何邵良、孫瑾鵬、廖伯川等人接手。」
「李將尚可一用,但撐不了三個月……自你離開到此地,花了多久時間?」
「一月有餘。」
聞言,他深吸了口氣,來回在房內踱步,時不時以手掌掐算。片刻後才消停下來,立定門前兀自說道:「三日……最遲不過五日定要動身。」
說罷,當他抬頭欲要看向世朗時,首先卻看到了胡昭。胡昭同樣立在門外,與他直面相對。他看著她,花了好些時候才找回自己的聲音,從嘴裡吞吐出她的名字說道:「阿昭……」
然胡昭只是對著他,片刻才走向前抓著他的手臂,最後握住他的手掌。
他垂目睇看她握著自己的那隻手,動了動唇,半晌都沒從嘴裡擠出話來,直到胡昭握緊自己的手,他才又抬起頭來看向她的臉。
「五年……」他起先沒有聽清楚,直到胡昭再次張開嘴唇,開口說道:「我至多只等你五年。」
聞言,他恍惚了一陣,怔忡的看著她,直到目光再度勾劃出她的眉眼,方才收緊了手掌,將她的手攢在自己的掌間。良久,才轉頭看向世朗說道:「五日、五日後,我定跟你走。」
世朗同樣看著二人出神,直至他的聲音傳入自己耳裡,才垂目朝著燕平拱手。
之後五日,二人行坐如常,恍如世朗未曾到來的那些日子。臨行的前一晚,師父難得的將自己埋在後院一棵桃樹下的酒掘出。封蓋揭起時,香味四溢,未嚐即醉,須臾卻又杳然無蹤,彷如曇花一開一敗,剎那芳華。
臨行時,我們幾人都在門口替他送行。燕平卻只是望著胡昭未曾移開視線,直至世朗在身後催促,才移開視線朝著師父拱手,又伸手輕拍我的頭說道:「替燕大哥照顧好胡姐姐,我去去就回。」
「會的。」將幾日前做好的香包塞入他的手裡,我抬頭看向他說道:「燕大哥可得平安回來,到時咱們在去後山釣魚。」
他輕聲的「嗯」了一聲,再看向胡昭一眼,轉身便往世朗走去。直待此時,胡昭才有所動作,往前一個箭步拉住他的手攤開,將一個東西放在他的手裡握緊,又將一柄小巧的匕首塞入他懷中。
他看了一眼匕首,最後將自己的手掌攤開,掌間放著的是一小片當歸。
「待你回來,再將匕首還給我。」
燕平看著掌間的當歸,又看向她,極輕淺的的「嗯」了一聲後,一個跨步抱住了她,不過須臾便又把她放開,怕她沒聽清楚似的又「嗯」了一聲,說道:「定會回來。」
說罷,轉身向門外跑去,一蹬一跨上了馬,隨著世朗走了。
他剛走的那幾天,隔三差五的便會託人送信回來,信內總會提及他到了哪裡,做了些什麼,最後於信末寫上「一切安好」、「勿念」、「燕平」八個字。等信上提到了青潼關,信便是按月、按季的送來,從未間斷,紙上卻只剩下那八個字。到了四年秋末,便沒有信再送來。
本以為是因為期限將至,卻沒料想得到當那日到來時,我們等到的卻是另外一人。
「李仲行見過何先生。」
「李公子有禮。」師父朝著他微頷,拿著杯蓋揩了揩杯緣,啜了一口熱茶後,又將蓋子重新蓋上,開口說道:「有勞公子這麼冷的天還來敝舍,禮數若有不周,還望見諒。」
他看著師父,低頭笑了一陣,片刻又重新抬頭看向師父說道:「想來先生定是曉得我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當是與燕平有關吧。」
「燕平?」他輕笑了幾聲,揭開斗篷摸了一陣,從懷中掏出一把匕首呈於膝上說道:「不錯,確實與燕平有關。此番前來,不過是代他將這匕首物歸原主。」
「何故?」
他嘆了一口氣,畏寒似的掖緊披風說道:「他來不了,便讓我這個做哥哥的……代他歸還罷了。」
師父睇了他一眼,將杯子擱在桌上。
「來不了是真,可為何來不了,李公子不妨直說,甭在我面前兜著圈子。」
他怔了一怔,收斂起表情,睇著膝上的那柄匕首良久,低笑了一聲說道:「去年這個時候,燕平──我那么弟便死在了青潼關外,隨二萬李家軍埋骨鹿林……死時腹背受敵,聽說是足足困了十五日才死的,這匕首……便是他唯一留下的東西。」
他伸手輕撫上頭的紋路,看了師父一眼。
「……就留在關內,沒有帶出去。那日我與世朗去青潼關時,還是世朗認出了這柄匕首,跟我提了胡姑娘的事情。所以此番前來,確實……是代我那弟弟將這匕首物歸原主。」
他低頭以袖子抹了臉,深吸了口氣,再抬頭已是尋常表情。
「還請先生代李某轉交,以慰弟弟在天之靈。」
師父只是看著他一會兒,便將目光看向門口說道:「還請李公子,親自交給胡姑娘吧。」
他順著師父的目光看向門口,胡昭已然佇立在那。
他怔忡的看著她。須臾,抓起膝上的匕首,取了侍衛遞來的拐杖顫顫巍巍的站起,一步、一步艱難的走向胡昭。最後將拐杖抵著腋下,抓了她的手,將那柄匕首放入她手裡握緊,哽咽道:「我不想騙姑娘,今日便是、便是代我弟弟,將這匕首……還給妳。」
聞言,胡昭只是茫然的低頭,面向那柄匕首,片刻才用另一隻手撫摸上頭的紋路,開口問道:「……彼時,青潼關的監軍是何人你可曉得?」
「……應是一個姓徐的公公。」
「可是徐福?」
「當是……只是姑娘為何這麼問?」
胡昭聞言並沒有回答他,只是接二連三的又問了幾個問題,方才將匕首收了起來,朝著李仲行伏身拜了三拜。李仲行低頭看著她,片刻抓著拐子顫顫巍巍的跪坐在地上,扶著她說道:「李某受不起姑娘這三拜。」
胡昭聞言,抬起頭來面向他。然他的目光卻越過胡昭,落在院子裡成堆積起的雪,片刻才沙啞著嗓子說道:「……弟弟去追妳時,我便省得他的眼睛好了。若不是我摔瘸了這雙腿,大哥壓在京城當質子,父親又病了,我定不會想到要找弟弟回來接手青潼關……」
他低頭輕笑了一聲,接著說道:「……以前我們三個兄弟之中,只有弟弟性子軟。人家都是么子任性跋扈,在我們家卻反了過來。只有他不曾開口向母親、父親要過什麼。我和大哥出去撒野時,還是他那個做弟弟的跟在身後替我們擦屁股。妳可曉得……我這輩子唯一看到他向父親開口討要的,便是跟妳走。父親為此氣壞了,罰他在家祠跪了三日,險些跪瘸了腿。說起來,我還記得他小時候膽子就大,卻偏偏害怕被罰跪在家祠整晚……」
深吸了口氣,他仰頭眨了眨眼睛。
「我以為讓弟弟走,是這輩子我唯一能為他做的……卻未料想得到,終究是我給不起的。是我對不起妳和弟弟。」
說罷,就要往地上一拜,胡昭卻伸手按住了他,開口說道:「……李公子並沒有對不起胡昭和燕平。若是我當初沒把眼睛給他,想來……」
她輕笑了一聲,低下頭收回自己的手說道:「而今倒是能理解為何燕平當要自剜雙目了。」
李仲平走後幾日,這兒已不再下雪,她來到師父面前時,已是包袱掛肩、妝束穩妥,一副要遠行的樣子。師父只稍將目光離了書,抬目打量了她一陣,將書擱下,方才動了動唇開口問道:「可是想好了?」
她輕輕的點了點頭,朝著師父一揖,開口說道:「當是想好了……只是對何先生有所歉疚。」
「為何事歉疚?」
她抬頭面向師父,半晌才開口說道:「當是……要負了先生多年來的恩情。」
師父看著她,重新將書攢在手裡說道:「妳在我手下做了那麼多事,何來的欠?又何來的負?」
她怔忡的面著師父,片刻才低下頭拱手長揖,說道:「先生教訓的是。」
「在下便不送姑娘出去了。」他重新翻開書頁,倚於榻上,取了桌上的茶杯啜了一口說道:「入夜前出去,路會好走些,若是無事,不妨早些動身。」
「多謝先生提醒。」
我來回看了二人幾眼,遂爬下榻子,套了鞋,跑向胡昭,攢著她的衣角問道:「姐姐可還會回來?」
她伸手輕撫了我的頭,半蹲著身子,從包袱裡取了那柄匕首遞給我說道:「姐姐只是去青潼關見見你燕大哥,去去就回。這匕首……便送給你了。」
我好奇的翻弄著那匕首,摸了上頭的花紋,片刻才抬頭來朝著她ㄧ笑說道:「那小戩便等姐姐回來,到時妳再跟我說說那個狐狸的故事可好?」
她既無答應,也無拒絕,只是再摸了摸我的頭後,便兀自一人沿著院子走了出去,一如來時,無風無雨,也無晴。
入夜以後,本以為不會再下起雪來,卻未曾料想得到天空又降下了鵝毛大雪,一下便是一整夜。
胡昭沒有再回來過,如同燕平一樣。
我想那聲「去去就回」不過是他們不忍明說的一聲告別。
許多年後,當我途經青潼關時,偶然聽過一個傳聞,說那年鹿林一役後不久,負責監軍的徐福被人梟首,苛扣糧草、誤報軍情、勾結外族,致使二萬李家軍死於鹿林的事情被人捅到了京中,惹得龍顏大怒,株連徐家含其下門生一百二十餘人。而當年與徐福勾結的夷狄將領,據說也被人連夜的梟了首,掛於營內篝火旁的木柱上示眾,從此有許多年未曾犯境。
而後,又有人傳,夷狄將領死的那夜,有人途經鹿林不遠的一個隘口時,從茫茫大雪之中隱約看見一人伏在雪中,面向鹿林的方向嚎啕大哭,哭聲之悽厲,響徹雪夜,讓人聞之戰慄,卻又無不悲從中來。待一夜雪過,再走近時,昨夜人影伏倒的地方,不過是塊突出雪地肖似人形的石頭罷了。
初聞這些事情的時候,不曉得為什麼總會讓我想起一日午後與胡昭整理藥草時,她說過的一句話:「妾本絲蘿,願托喬木。」
這本是一句意喻女子與良人交好,共結連理的詞句,可世人不明白的是,菟絲、女蘿不過是寄生於喬木上,終使喬木倒下的一種植物,實則非文人筆下那般美好,而自胡昭口中說出,似乎又多了種難以描述的淒涼與諷刺。
在碑前供上鮮花素果,拜了三拜,再離開時,偶然看向鹿林之中,方有白影倏忽閃過,驚起林鳥倉皇四起,振翅入空。
「在塞北於帳中剜目的那個時候,我並沒有後悔,說起來……反倒鬆了一口氣,以為這樣便能逃避責任,回到那段與妳相偕同遊的時光。可我終究、終究是想岔了……我……」
「我不該以為剜去雙目就能留住妳。那怕一絲念想,都是不該。如今虧欠妳太多,竟不曉得怎麼做才是對的。興許……」
他嘆了口氣,驀地抬頭對上我的眼睛,將剩餘未說的話都嚥了下去。良久,才抱著狐狸從石頭上站了起來,隔著一岸朝著我朗聲問道:「小戩,你怎麼就到這兒來了?」
「燕大哥,已經午時啦!師父讓我過來叫你們回去一同用膳!」
「噯,在那兒等著,燕大哥這就過去!」
說罷,彎身拿起竹竿、魚簍,抱著狐狸縱身一跳,接連踩踏幾個突出溪水的石子,再一蹬,便從那頭到了這頭。
「喏,一個上午釣了幾條魚,晚上給你跟何先生加菜。」
他將魚簍開口對向我,讓我看了看裡頭的魚後,又將它掛回了背上。
沿途回去時,我在階梯上回頭看了一眼,然階梯之下,不過是青石覆苔沿林而曲,枝葉縱橫交相斑白,不復素白雜遝其中。
幾日後,一個遠客來訪。師父讓我把人帶到了前廳,便要我去偏院找來燕平,燕平一過門檻,那人便朝著他單膝下跪,拱手朗聲說道:「屬下世朗見過三少爺。」
「你且請起。」他快步的上前扶起世朗,開口問道:「你可是我二哥手下的人?」
「當是,」他頓了一頓,再拱手低頭說道:「屬下此番前來是有要事稟報。」
「但說無妨。」
「月前二少爺奉命鎮守青潼關,遭敵方算計,受了重傷,已不能再赴前線,遂讓屬下前來勸三少爺回去,接替二少爺的位置,鎮守青潼關,否則假以時日,關門大破,便再難以抵擋夷狄入主關內。」
「現在主事的可是何人?」
「暫時由副將李驥青,佐以何邵良、孫瑾鵬、廖伯川等人接手。」
「李將尚可一用,但撐不了三個月……自你離開到此地,花了多久時間?」
「一月有餘。」
聞言,他深吸了口氣,來回在房內踱步,時不時以手掌掐算。片刻後才消停下來,立定門前兀自說道:「三日……最遲不過五日定要動身。」
說罷,當他抬頭欲要看向世朗時,首先卻看到了胡昭。胡昭同樣立在門外,與他直面相對。他看著她,花了好些時候才找回自己的聲音,從嘴裡吞吐出她的名字說道:「阿昭……」
然胡昭只是對著他,片刻才走向前抓著他的手臂,最後握住他的手掌。
他垂目睇看她握著自己的那隻手,動了動唇,半晌都沒從嘴裡擠出話來,直到胡昭握緊自己的手,他才又抬起頭來看向她的臉。
「五年……」他起先沒有聽清楚,直到胡昭再次張開嘴唇,開口說道:「我至多只等你五年。」
聞言,他恍惚了一陣,怔忡的看著她,直到目光再度勾劃出她的眉眼,方才收緊了手掌,將她的手攢在自己的掌間。良久,才轉頭看向世朗說道:「五日、五日後,我定跟你走。」
世朗同樣看著二人出神,直至他的聲音傳入自己耳裡,才垂目朝著燕平拱手。
之後五日,二人行坐如常,恍如世朗未曾到來的那些日子。臨行的前一晚,師父難得的將自己埋在後院一棵桃樹下的酒掘出。封蓋揭起時,香味四溢,未嚐即醉,須臾卻又杳然無蹤,彷如曇花一開一敗,剎那芳華。
臨行時,我們幾人都在門口替他送行。燕平卻只是望著胡昭未曾移開視線,直至世朗在身後催促,才移開視線朝著師父拱手,又伸手輕拍我的頭說道:「替燕大哥照顧好胡姐姐,我去去就回。」
「會的。」將幾日前做好的香包塞入他的手裡,我抬頭看向他說道:「燕大哥可得平安回來,到時咱們在去後山釣魚。」
他輕聲的「嗯」了一聲,再看向胡昭一眼,轉身便往世朗走去。直待此時,胡昭才有所動作,往前一個箭步拉住他的手攤開,將一個東西放在他的手裡握緊,又將一柄小巧的匕首塞入他懷中。
他看了一眼匕首,最後將自己的手掌攤開,掌間放著的是一小片當歸。
「待你回來,再將匕首還給我。」
燕平看著掌間的當歸,又看向她,極輕淺的的「嗯」了一聲後,一個跨步抱住了她,不過須臾便又把她放開,怕她沒聽清楚似的又「嗯」了一聲,說道:「定會回來。」
說罷,轉身向門外跑去,一蹬一跨上了馬,隨著世朗走了。
他剛走的那幾天,隔三差五的便會託人送信回來,信內總會提及他到了哪裡,做了些什麼,最後於信末寫上「一切安好」、「勿念」、「燕平」八個字。等信上提到了青潼關,信便是按月、按季的送來,從未間斷,紙上卻只剩下那八個字。到了四年秋末,便沒有信再送來。
本以為是因為期限將至,卻沒料想得到當那日到來時,我們等到的卻是另外一人。
「李仲行見過何先生。」
「李公子有禮。」師父朝著他微頷,拿著杯蓋揩了揩杯緣,啜了一口熱茶後,又將蓋子重新蓋上,開口說道:「有勞公子這麼冷的天還來敝舍,禮數若有不周,還望見諒。」
他看著師父,低頭笑了一陣,片刻又重新抬頭看向師父說道:「想來先生定是曉得我此番前來所為何事。」
「當是與燕平有關吧。」
「燕平?」他輕笑了幾聲,揭開斗篷摸了一陣,從懷中掏出一把匕首呈於膝上說道:「不錯,確實與燕平有關。此番前來,不過是代他將這匕首物歸原主。」
「何故?」
他嘆了一口氣,畏寒似的掖緊披風說道:「他來不了,便讓我這個做哥哥的……代他歸還罷了。」
師父睇了他一眼,將杯子擱在桌上。
「來不了是真,可為何來不了,李公子不妨直說,甭在我面前兜著圈子。」
他怔了一怔,收斂起表情,睇著膝上的那柄匕首良久,低笑了一聲說道:「去年這個時候,燕平──我那么弟便死在了青潼關外,隨二萬李家軍埋骨鹿林……死時腹背受敵,聽說是足足困了十五日才死的,這匕首……便是他唯一留下的東西。」
他伸手輕撫上頭的紋路,看了師父一眼。
「……就留在關內,沒有帶出去。那日我與世朗去青潼關時,還是世朗認出了這柄匕首,跟我提了胡姑娘的事情。所以此番前來,確實……是代我那弟弟將這匕首物歸原主。」
他低頭以袖子抹了臉,深吸了口氣,再抬頭已是尋常表情。
「還請先生代李某轉交,以慰弟弟在天之靈。」
師父只是看著他一會兒,便將目光看向門口說道:「還請李公子,親自交給胡姑娘吧。」
他順著師父的目光看向門口,胡昭已然佇立在那。
他怔忡的看著她。須臾,抓起膝上的匕首,取了侍衛遞來的拐杖顫顫巍巍的站起,一步、一步艱難的走向胡昭。最後將拐杖抵著腋下,抓了她的手,將那柄匕首放入她手裡握緊,哽咽道:「我不想騙姑娘,今日便是、便是代我弟弟,將這匕首……還給妳。」
聞言,胡昭只是茫然的低頭,面向那柄匕首,片刻才用另一隻手撫摸上頭的紋路,開口問道:「……彼時,青潼關的監軍是何人你可曉得?」
「……應是一個姓徐的公公。」
「可是徐福?」
「當是……只是姑娘為何這麼問?」
胡昭聞言並沒有回答他,只是接二連三的又問了幾個問題,方才將匕首收了起來,朝著李仲行伏身拜了三拜。李仲行低頭看著她,片刻抓著拐子顫顫巍巍的跪坐在地上,扶著她說道:「李某受不起姑娘這三拜。」
胡昭聞言,抬起頭來面向他。然他的目光卻越過胡昭,落在院子裡成堆積起的雪,片刻才沙啞著嗓子說道:「……弟弟去追妳時,我便省得他的眼睛好了。若不是我摔瘸了這雙腿,大哥壓在京城當質子,父親又病了,我定不會想到要找弟弟回來接手青潼關……」
他低頭輕笑了一聲,接著說道:「……以前我們三個兄弟之中,只有弟弟性子軟。人家都是么子任性跋扈,在我們家卻反了過來。只有他不曾開口向母親、父親要過什麼。我和大哥出去撒野時,還是他那個做弟弟的跟在身後替我們擦屁股。妳可曉得……我這輩子唯一看到他向父親開口討要的,便是跟妳走。父親為此氣壞了,罰他在家祠跪了三日,險些跪瘸了腿。說起來,我還記得他小時候膽子就大,卻偏偏害怕被罰跪在家祠整晚……」
深吸了口氣,他仰頭眨了眨眼睛。
「我以為讓弟弟走,是這輩子我唯一能為他做的……卻未料想得到,終究是我給不起的。是我對不起妳和弟弟。」
說罷,就要往地上一拜,胡昭卻伸手按住了他,開口說道:「……李公子並沒有對不起胡昭和燕平。若是我當初沒把眼睛給他,想來……」
她輕笑了一聲,低下頭收回自己的手說道:「而今倒是能理解為何燕平當要自剜雙目了。」
李仲平走後幾日,這兒已不再下雪,她來到師父面前時,已是包袱掛肩、妝束穩妥,一副要遠行的樣子。師父只稍將目光離了書,抬目打量了她一陣,將書擱下,方才動了動唇開口問道:「可是想好了?」
她輕輕的點了點頭,朝著師父一揖,開口說道:「當是想好了……只是對何先生有所歉疚。」
「為何事歉疚?」
她抬頭面向師父,半晌才開口說道:「當是……要負了先生多年來的恩情。」
師父看著她,重新將書攢在手裡說道:「妳在我手下做了那麼多事,何來的欠?又何來的負?」
她怔忡的面著師父,片刻才低下頭拱手長揖,說道:「先生教訓的是。」
「在下便不送姑娘出去了。」他重新翻開書頁,倚於榻上,取了桌上的茶杯啜了一口說道:「入夜前出去,路會好走些,若是無事,不妨早些動身。」
「多謝先生提醒。」
我來回看了二人幾眼,遂爬下榻子,套了鞋,跑向胡昭,攢著她的衣角問道:「姐姐可還會回來?」
她伸手輕撫了我的頭,半蹲著身子,從包袱裡取了那柄匕首遞給我說道:「姐姐只是去青潼關見見你燕大哥,去去就回。這匕首……便送給你了。」
我好奇的翻弄著那匕首,摸了上頭的花紋,片刻才抬頭來朝著她ㄧ笑說道:「那小戩便等姐姐回來,到時妳再跟我說說那個狐狸的故事可好?」
她既無答應,也無拒絕,只是再摸了摸我的頭後,便兀自一人沿著院子走了出去,一如來時,無風無雨,也無晴。
入夜以後,本以為不會再下起雪來,卻未曾料想得到天空又降下了鵝毛大雪,一下便是一整夜。
胡昭沒有再回來過,如同燕平一樣。
我想那聲「去去就回」不過是他們不忍明說的一聲告別。
許多年後,當我途經青潼關時,偶然聽過一個傳聞,說那年鹿林一役後不久,負責監軍的徐福被人梟首,苛扣糧草、誤報軍情、勾結外族,致使二萬李家軍死於鹿林的事情被人捅到了京中,惹得龍顏大怒,株連徐家含其下門生一百二十餘人。而當年與徐福勾結的夷狄將領,據說也被人連夜的梟了首,掛於營內篝火旁的木柱上示眾,從此有許多年未曾犯境。
而後,又有人傳,夷狄將領死的那夜,有人途經鹿林不遠的一個隘口時,從茫茫大雪之中隱約看見一人伏在雪中,面向鹿林的方向嚎啕大哭,哭聲之悽厲,響徹雪夜,讓人聞之戰慄,卻又無不悲從中來。待一夜雪過,再走近時,昨夜人影伏倒的地方,不過是塊突出雪地肖似人形的石頭罷了。
初聞這些事情的時候,不曉得為什麼總會讓我想起一日午後與胡昭整理藥草時,她說過的一句話:「妾本絲蘿,願托喬木。」
這本是一句意喻女子與良人交好,共結連理的詞句,可世人不明白的是,菟絲、女蘿不過是寄生於喬木上,終使喬木倒下的一種植物,實則非文人筆下那般美好,而自胡昭口中說出,似乎又多了種難以描述的淒涼與諷刺。
在碑前供上鮮花素果,拜了三拜,再離開時,偶然看向鹿林之中,方有白影倏忽閃過,驚起林鳥倉皇四起,振翅入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