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鐵路宿舍的巷子裡,每天早晚都聽得到「噓噓….」的茶壺水滾的哨音,穿街過巷,隨風飄揚。這種傳統的音符早已消失,只因有人不甘寂寞,故爾將它重整旗鼓,讓這個行業繼續在宿舍區內復活起來。
小販的商品雖然肩挑一小擔子,可是它的內容卻是十分多元化。包括豆奶、米奶和泡麵茶、或泡糕仔米麩。其中糕仔米麩值得一提,它是早年最平民化的食品之一。糕仔米麩的材料,是將米粒爆香後再磨成粉,利用滾水沖泡攪拌成糊狀,當成正餐或點心因人制宜。
日據時期人們為躲避空襲,經常將米炒熟當成乾糧果腹。之後,因為嫌它太乾不好入口。於是有人將它研磨成粉,然後用水沖泡,沒想到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終於研發出「米麩」這味食品。而在流行過後,北部人稱它為「糕仔米麩」,南部人則直呼它為「米麩」。
古早的糕仔米麩與麵茶都是同類食品,原料上前者為稻米後者用麵粉,後來技術進步也有雜糧參於其中。小時候,我家隔壁一位獨身老伯,靠著擔挑賣麵茶維生。他的挑子是一座高方櫥疊成一頭,另頭一個方桶置於爐上。熊熊烈火燒個不停,方桶內水滾隨時可用。
玻璃木格子櫥內部分四格,由上至下放著油條、鹹糕、碰餅和蔴糬。馬口鐵製做之方桶中分成兩格,一邊米奶或豆奶,另一邊則是燒開的滾水。老人家依個人要求,裝給米奶或麵茶或米麩,順帶他就向客人推銷油條,以及其他的點心。
印象中好像兩角鎳幣一枚,就可將餓肚填個粗飽。老人經常挑著擔子穿街過巷叫賣,主顧以販伕走卒居多,偶而也會有富家小孩光臨。這種傳統的食品,不但可以果腹充飢,也可當作點心。只是它的利潤微薄,若非萬不得已,很少人會去從事這一行業。
當時的麵茶、糕仔粉、米麩似乎都有固定的供應源。記憶裡糕仔粉來自新莊,米麩多來自南部鄉下。因為這些食品都用包裹郵寄,所以,老人家門前,常可看見掛號郵差送貨過來。
我喜歡集郵,每有掛號到來,老人家便把封皮上的郵票送給我。原因是老人經常不在,掛號大都由家母代收,郵票大概就是感謝家母的代勞吧?那些掛號包裹上的寄信處,不是新莊就是台南白河。
掛號郵票上郵戳清楚的我就整件留下,若是模糊不清的就只割下郵票,相當數量後才漂洗下來存放。白河寄的封皮上「瑞益」二字我不認識,問過老人之後我就永記不忘。這家的米麩老人家獨鍾不渝,某天有家新牌子外務員前來推銷。不論他給的條件多好,他都不為所動。
這天風雨交加老人在家,我因腳傷請假沒上學,百般無聊就上他家擺龍門陣。我問老人為何堅持不換別牌產品?老人說:一方面用慣了,一方面這家的產品真材實料從不偷工。老人家告訴我,米麩其實並非單一材料,它需按照不同地域之需要調配材質。這家的米麩不厭其煩,用久了且搭配得不錯,自然就不想改用它牌產品了。
他和這家米麩廠老闆並不相識,但他們之件的默契去磨合得天衣無縫。那年一陣強烈颱風襲台,老人家恰好壽終正寢,所有喪葬皆由其侄兒負責打理。當其訃聞寄達白河,米麩廠老闆屏擋災後重建的忙碌北上,在老人靈前捻香送老人最後一程。他的哀慟令人鼻酸,我對此人印象極為深刻。
麵茶老人過世一段時間之後,鐵路宿舍三、四條通的交叉空地上,出現一個捏麵人的小攤子。攤子的主人叫做「江仔」,他是何時來到鐵路宿舍做生意?沒有一個人可說出個確切的日期。大家只記得那年的大廟會之後,他委託春香阿姨幫他找房子準備落腳於此。
此時恰巧興雅里的文平伯家的西廂房空下來,所以,他就以平宜之價租下房屋。自此開始,他的身影就經常的出現在這附近做生意了。附近三莊六里每有廟會演戲,江仔都會在戲棚下設攤,表演捏麵人手藝與出賣他的作品。
若無廟會熱鬧之日,他就在三、四條通之間空地上擺攤。江仔的生意一直都還不錯,加上他孤家寡人一個,一人飽全家飽,沒有生活的壓力,因此,日子過得相當輕鬆愜意。
他的生意對象是小孩,所以在戲棚下攤子拉開,立刻就會圍著許多小孩觀看。戲棚下老人家聚精會神的看著戲,小孩子們便拼命的在四周游竄。兩隻銅鈴般的小眼睛,骨碌運轉個不停,似乎告訴旁人說,他心裏埋藏著啥麼鬼主意。
然而小孩腳步移動流竄,卻讓大人無法猜透他們的行動舉止。他們一忽兒在水果攤前逗留,一下子又在冰淇淋車旁觀望人家作生意。如果口袋有個兩毛錢,他就買這買那毫無節制的花用。
如果口袋銅板用完了,他們就會跑到江仔攤前流連,觀看江仔的捏麵人表演。運氣要是不錯,江仔一時心血來潮,一人一支免費贈品,那可也說不定哩!江仔所捏的麵糰人物千篇一律,總是脫離不了三國誌或東周列國誌裏的英雄人物。歷史英雄他捏得非常傳神,生活人物則随性的拿捏,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他見周遭的小孩子越圍越多,心情也跟著興奮起來。於是右手拿起一坨麵糰,誇張的在桌面上摔打。乒乓之聲越來越響,孩子們的好奇情緒被勾引出來,嘴裏情不自禁的跟著「嘿!嘿!嘿嘿」的呼喊響應,整個場面活絡騷動起來了。
為讓孩子們有充分的參與感,他還會故意問小孩們說:「小朋友,現在捏啥麼最好呀?」受到鼓動小孩紛紛提供意見,七嘴八舌,說龍說鳳各異其趣。有的還說鳳梨釋迦,啥麼玩意兒一個個的從小嘴裏蹦出來。甚至還有小孩,要江仔捏個關公或土地公呢。
其實,江仔提問小孩只是一個噱頭。他明知眾口莫衷一是,目的只是借助小孩之意招徠人氣。他的心中早有定見,捏東捏西都已胸有成竹。這會兒他已開始行動,他將手中之麵糰斷成許多小片塊,然後將小片塊捏出各種形象。
這塊搓成長條那片作成耳朵,七拼八湊,瞬間一隻猴子蹲坐石頭上,雙手握著一枚巨桃往嘴裏送。紅噗噗的猴臉和屁股,猴頭猴腦似活物,引來週邊捧場的大人與小孩子們讚嘆不已。
這隻猴子似人似獸,頭上還套著金環套,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牠是孫悟空。因為在轉眼間,他已將豬八戒和沙和尚以及唐三藏都捏好了。戲台上演出孫猴子向鐵扇公主借用芭蕉扇的戲碼,人人耳熟能詳。由於鐵扇公主耍詐,此刻係台上的牠與鐵扇公主,正是各展功夫殺得難分難解。
江仔卻好整以暇的將牠捏好的人物動物,一一安插在一塊硬紙版上。接著他安逸的拿出煙袋,點燃菸絲,一口接一口悠閒的抽將起來。孩子們圍著他的作品,品頭論足議論紛紛,於是有人跑去向大人要錢買它。要到的歡天喜地,要不到的哭喪著臉。
一會兒功夫,這個要一支那個要一對,爭先恐後給錢拿貨,轉眼間紙版上已空無一物。向寓者只好看著人家玩弄,一股懊惱全都寫在臉上。老半天忙碌一陣子之後,他的飯錢酒資已有著落。此時江仔便將工具收拾好,準備走人去四處逛遊啦。其實他是在尋找打工機會,因為表面看來他是個單身漢,在近郊的育幼院裡,他可認養了三個孤兒呢。每月一筆負擔,就是他的緣牽啦。
我與江仔走得近,故爾常有免費的麵人兒可玩可吃。早年的捏麵人材料是糯米,染料則是可以食用的色素。閩南人稱它叫「主米昂啊」(糯米公仔),客家人叫它「麵粉人」。據江仔說:「捏麵人在北中南皆有流派,各立門戶各自千秋。還好它只是小生意收益有限,所以沒有鬩牆之爭發生過。」 [待續]
鐵路宿舍的巷子裡,每天早晚都聽得到「噓噓….」的茶壺水滾的哨音,穿街過巷,隨風飄揚。這種傳統的音符早已消失,只因有人不甘寂寞,故爾將它重整旗鼓,讓這個行業繼續在宿舍區內復活起來。
小販的商品雖然肩挑一小擔子,可是它的內容卻是十分多元化。包括豆奶、米奶和泡麵茶、或泡糕仔米麩。其中糕仔米麩值得一提,它是早年最平民化的食品之一。糕仔米麩的材料,是將米粒爆香後再磨成粉,利用滾水沖泡攪拌成糊狀,當成正餐或點心因人制宜。
日據時期人們為躲避空襲,經常將米炒熟當成乾糧果腹。之後,因為嫌它太乾不好入口。於是有人將它研磨成粉,然後用水沖泡,沒想到香甜可口入口即化,終於研發出「米麩」這味食品。而在流行過後,北部人稱它為「糕仔米麩」,南部人則直呼它為「米麩」。
古早的糕仔米麩與麵茶都是同類食品,原料上前者為稻米後者用麵粉,後來技術進步也有雜糧參於其中。小時候,我家隔壁一位獨身老伯,靠著擔挑賣麵茶維生。他的挑子是一座高方櫥疊成一頭,另頭一個方桶置於爐上。熊熊烈火燒個不停,方桶內水滾隨時可用。
玻璃木格子櫥內部分四格,由上至下放著油條、鹹糕、碰餅和蔴糬。馬口鐵製做之方桶中分成兩格,一邊米奶或豆奶,另一邊則是燒開的滾水。老人家依個人要求,裝給米奶或麵茶或米麩,順帶他就向客人推銷油條,以及其他的點心。
印象中好像兩角鎳幣一枚,就可將餓肚填個粗飽。老人經常挑著擔子穿街過巷叫賣,主顧以販伕走卒居多,偶而也會有富家小孩光臨。這種傳統的食品,不但可以果腹充飢,也可當作點心。只是它的利潤微薄,若非萬不得已,很少人會去從事這一行業。
當時的麵茶、糕仔粉、米麩似乎都有固定的供應源。記憶裡糕仔粉來自新莊,米麩多來自南部鄉下。因為這些食品都用包裹郵寄,所以,老人家門前,常可看見掛號郵差送貨過來。
我喜歡集郵,每有掛號到來,老人家便把封皮上的郵票送給我。原因是老人經常不在,掛號大都由家母代收,郵票大概就是感謝家母的代勞吧?那些掛號包裹上的寄信處,不是新莊就是台南白河。
掛號郵票上郵戳清楚的我就整件留下,若是模糊不清的就只割下郵票,相當數量後才漂洗下來存放。白河寄的封皮上「瑞益」二字我不認識,問過老人之後我就永記不忘。這家的米麩老人家獨鍾不渝,某天有家新牌子外務員前來推銷。不論他給的條件多好,他都不為所動。
這天風雨交加老人在家,我因腳傷請假沒上學,百般無聊就上他家擺龍門陣。我問老人為何堅持不換別牌產品?老人說:一方面用慣了,一方面這家的產品真材實料從不偷工。老人家告訴我,米麩其實並非單一材料,它需按照不同地域之需要調配材質。這家的米麩不厭其煩,用久了且搭配得不錯,自然就不想改用它牌產品了。
他和這家米麩廠老闆並不相識,但他們之件的默契去磨合得天衣無縫。那年一陣強烈颱風襲台,老人家恰好壽終正寢,所有喪葬皆由其侄兒負責打理。當其訃聞寄達白河,米麩廠老闆屏擋災後重建的忙碌北上,在老人靈前捻香送老人最後一程。他的哀慟令人鼻酸,我對此人印象極為深刻。
麵茶老人過世一段時間之後,鐵路宿舍三、四條通的交叉空地上,出現一個捏麵人的小攤子。攤子的主人叫做「江仔」,他是何時來到鐵路宿舍做生意?沒有一個人可說出個確切的日期。大家只記得那年的大廟會之後,他委託春香阿姨幫他找房子準備落腳於此。
此時恰巧興雅里的文平伯家的西廂房空下來,所以,他就以平宜之價租下房屋。自此開始,他的身影就經常的出現在這附近做生意了。附近三莊六里每有廟會演戲,江仔都會在戲棚下設攤,表演捏麵人手藝與出賣他的作品。
若無廟會熱鬧之日,他就在三、四條通之間空地上擺攤。江仔的生意一直都還不錯,加上他孤家寡人一個,一人飽全家飽,沒有生活的壓力,因此,日子過得相當輕鬆愜意。
他的生意對象是小孩,所以在戲棚下攤子拉開,立刻就會圍著許多小孩觀看。戲棚下老人家聚精會神的看著戲,小孩子們便拼命的在四周游竄。兩隻銅鈴般的小眼睛,骨碌運轉個不停,似乎告訴旁人說,他心裏埋藏著啥麼鬼主意。
然而小孩腳步移動流竄,卻讓大人無法猜透他們的行動舉止。他們一忽兒在水果攤前逗留,一下子又在冰淇淋車旁觀望人家作生意。如果口袋有個兩毛錢,他就買這買那毫無節制的花用。
如果口袋銅板用完了,他們就會跑到江仔攤前流連,觀看江仔的捏麵人表演。運氣要是不錯,江仔一時心血來潮,一人一支免費贈品,那可也說不定哩!江仔所捏的麵糰人物千篇一律,總是脫離不了三國誌或東周列國誌裏的英雄人物。歷史英雄他捏得非常傳神,生活人物則随性的拿捏,想怎麼捏就怎麼捏。
他見周遭的小孩子越圍越多,心情也跟著興奮起來。於是右手拿起一坨麵糰,誇張的在桌面上摔打。乒乓之聲越來越響,孩子們的好奇情緒被勾引出來,嘴裏情不自禁的跟著「嘿!嘿!嘿嘿」的呼喊響應,整個場面活絡騷動起來了。
為讓孩子們有充分的參與感,他還會故意問小孩們說:「小朋友,現在捏啥麼最好呀?」受到鼓動小孩紛紛提供意見,七嘴八舌,說龍說鳳各異其趣。有的還說鳳梨釋迦,啥麼玩意兒一個個的從小嘴裏蹦出來。甚至還有小孩,要江仔捏個關公或土地公呢。
其實,江仔提問小孩只是一個噱頭。他明知眾口莫衷一是,目的只是借助小孩之意招徠人氣。他的心中早有定見,捏東捏西都已胸有成竹。這會兒他已開始行動,他將手中之麵糰斷成許多小片塊,然後將小片塊捏出各種形象。
這塊搓成長條那片作成耳朵,七拼八湊,瞬間一隻猴子蹲坐石頭上,雙手握著一枚巨桃往嘴裏送。紅噗噗的猴臉和屁股,猴頭猴腦似活物,引來週邊捧場的大人與小孩子們讚嘆不已。
這隻猴子似人似獸,頭上還套著金環套,不用說大家都知道牠是孫悟空。因為在轉眼間,他已將豬八戒和沙和尚以及唐三藏都捏好了。戲台上演出孫猴子向鐵扇公主借用芭蕉扇的戲碼,人人耳熟能詳。由於鐵扇公主耍詐,此刻係台上的牠與鐵扇公主,正是各展功夫殺得難分難解。
江仔卻好整以暇的將牠捏好的人物動物,一一安插在一塊硬紙版上。接著他安逸的拿出煙袋,點燃菸絲,一口接一口悠閒的抽將起來。孩子們圍著他的作品,品頭論足議論紛紛,於是有人跑去向大人要錢買它。要到的歡天喜地,要不到的哭喪著臉。
一會兒功夫,這個要一支那個要一對,爭先恐後給錢拿貨,轉眼間紙版上已空無一物。向寓者只好看著人家玩弄,一股懊惱全都寫在臉上。老半天忙碌一陣子之後,他的飯錢酒資已有著落。此時江仔便將工具收拾好,準備走人去四處逛遊啦。其實他是在尋找打工機會,因為表面看來他是個單身漢,在近郊的育幼院裡,他可認養了三個孤兒呢。每月一筆負擔,就是他的緣牽啦。
我與江仔走得近,故爾常有免費的麵人兒可玩可吃。早年的捏麵人材料是糯米,染料則是可以食用的色素。閩南人稱它叫「主米昂啊」(糯米公仔),客家人叫它「麵粉人」。據江仔說:「捏麵人在北中南皆有流派,各立門戶各自千秋。還好它只是小生意收益有限,所以沒有鬩牆之爭發生過。」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