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與詩》編輯序:霧裏看花,似是而非 / 魏鵬展 (香港)
以文會友,作家聚在一起互相切磋,本來無可厚非;但流於吹捧奉承,這樣的聚會就沒甚麼意義。回想起三十幾年前,第一次出席了陶傑的寫作課,首次聽到有人狠狠地批評了中學課本五四文人的作品,我感到莫大的衝擊。原來我們一直學習的文學作品其實不一定寫得很好。那麼我們中學時一直聽到的文學評價都不可信嗎?然後,我再仔細重讀五四文學作品,覺得有些好,有些不好。記得十六年前初次踏足文壇,我聽了很多作家前輩大力吹捧某些作家。我嘗試很認真地閱讀所謂的好詩,但我無法理解為甚麼作品寫得好,但又沒有人敢公然出來批評。大家都大聲說好,但自己卻不懂得欣賞,好像很多事情都是霧裏看花,似是而非。十幾年很快就過去了,我聽了無數文人互相吹捧的話,瞭解到這是一種文人社交,不要當真。我開始以冷眼旁觀的態度重新審視人云亦云的好作品。甚至到重新閱讀古人的作品時,我發現這種互相吹捧的文人社交是自古以來都有的。甚麼文章才算好,其實大家都懂,但怎麼我們一直被刻板的評價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呢?我開始注意到很多偉大的古代作家都是做官的,或者在社會上有些影響力。雖然確實有些做官的作家文章寫得很好,但有些卻寫得很普通。好的與普通的文章都夾雜在一起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甚至有些被吹捧的聲音太大,就算有人覺得作品不是寫得很好,但連他自己都會懷疑自己的判斷。這種刻板的印象一般讀者不容易突破,然後也就人云亦云。我越來越覺得文學評價尤其是近代的,未經時間的洗禮,應該以冷眼旁觀的態度重新審視。
編輯刊物,以文會友,有時也感到審稿的壓力,因為不論創作,還是選稿,我們要面對的是兩岸四地的讀者,甚至是千秋萬世的讀者。文章寫得好,讀者喜歡看,就是知音;刊物編得好,作品好看,讀者覺得編輯識見高明。我越來越覺得區域性的社交沒有意義,因為我們的讀者地域太大;我越來越覺得互相吹捧,甚至指鹿為馬,很影響讀者的觀感。而讀者所在的地域可以大到兩岸四地,甚至千秋萬世;實實在在地寫好文章比文人社交吹捧重要。
2025年4月8日 夜
(刊登於《小說與詩》,第47期,香港,2025年4月,頁1)
魏鵬展履歷 & 報紙專訪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0b7bcff0102z02q.html
《魏鵬展詩集》:https://blog.sina.cn/dpool/blog/ngaipangchin#type=1
魏鵬展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gaipangchin
《魏鵬展詩集》Instagram (@ngaipangchin)
https://www.instagram.com/ngaipangchin
Threads | https://www.threads.net/@ngaipangchin
《小說與詩》稿約、稿例: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cb8c7edc0102yrv6.html
《小說與詩》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oemnovel
以文會友,作家聚在一起互相切磋,本來無可厚非;但流於吹捧奉承,這樣的聚會就沒甚麼意義。回想起三十幾年前,第一次出席了陶傑的寫作課,首次聽到有人狠狠地批評了中學課本五四文人的作品,我感到莫大的衝擊。原來我們一直學習的文學作品其實不一定寫得很好。那麼我們中學時一直聽到的文學評價都不可信嗎?然後,我再仔細重讀五四文學作品,覺得有些好,有些不好。記得十六年前初次踏足文壇,我聽了很多作家前輩大力吹捧某些作家。我嘗試很認真地閱讀所謂的好詩,但我無法理解為甚麼作品寫得好,但又沒有人敢公然出來批評。大家都大聲說好,但自己卻不懂得欣賞,好像很多事情都是霧裏看花,似是而非。十幾年很快就過去了,我聽了無數文人互相吹捧的話,瞭解到這是一種文人社交,不要當真。我開始以冷眼旁觀的態度重新審視人云亦云的好作品。甚至到重新閱讀古人的作品時,我發現這種互相吹捧的文人社交是自古以來都有的。甚麼文章才算好,其實大家都懂,但怎麼我們一直被刻板的評價影響了自己的判斷呢?我開始注意到很多偉大的古代作家都是做官的,或者在社會上有些影響力。雖然確實有些做官的作家文章寫得很好,但有些卻寫得很普通。好的與普通的文章都夾雜在一起獲得了很高的評價,甚至有些被吹捧的聲音太大,就算有人覺得作品不是寫得很好,但連他自己都會懷疑自己的判斷。這種刻板的印象一般讀者不容易突破,然後也就人云亦云。我越來越覺得文學評價尤其是近代的,未經時間的洗禮,應該以冷眼旁觀的態度重新審視。
編輯刊物,以文會友,有時也感到審稿的壓力,因為不論創作,還是選稿,我們要面對的是兩岸四地的讀者,甚至是千秋萬世的讀者。文章寫得好,讀者喜歡看,就是知音;刊物編得好,作品好看,讀者覺得編輯識見高明。我越來越覺得區域性的社交沒有意義,因為我們的讀者地域太大;我越來越覺得互相吹捧,甚至指鹿為馬,很影響讀者的觀感。而讀者所在的地域可以大到兩岸四地,甚至千秋萬世;實實在在地寫好文章比文人社交吹捧重要。
2025年4月8日 夜
(刊登於《小說與詩》,第47期,香港,2025年4月,頁1)
魏鵬展履歷 & 報紙專訪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0b7bcff0102z02q.html
《魏鵬展詩集》:https://blog.sina.cn/dpool/blog/ngaipangchin#type=1
魏鵬展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gaipangchin
《魏鵬展詩集》Instagram (@ngaipangchin)
https://www.instagram.com/ngaipangchin
Threads | https://www.threads.net/@ngaipangchin
《小說與詩》稿約、稿例:
https://blog.sina.com.cn/s/blog_cb8c7edc0102yrv6.html
《小說與詩》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oemno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