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與詩》編輯序:古典詩對新詩的意義 魏鵬展

古典詩讀得少,我們會覺得古詩寫得很不錯。如果我們很認真地閱讀一位詩人的詩集,題材內容的重複性真是很嚇人,王維詩中的題材如送別、山水、田園、宮怨等題材,在他的詩集中不斷重複,而且詩的意象、文句及寫作手法也多次重複;這種重複不只見於同一位詩人的作品集,連不同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詩人的詩集,也出現題材內容的重複。我們隨意抽一首山水詩,要不是很著名的作品,刪去詩人名字,我們就很難知道作品屬於哪位詩人。古人生活很單調,題材內容的單調是無可厚非;但文學創作強調創新,同一位詩人對於同一種題材內容,如果沒有新手法、新角度,就不要重寫;不同的詩人的內容題材更不應重複,因為文學創作要有新詞、新句、新思維。李商隱的詩隱晦難懂,但他詩句的創新卻是唐詩中難得一見;「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等都是古詩難得一見的創新,可見李商隱能突破古詩風花雪月的固定題材,但如李商隱的詩人,在古代畢竟是少數。既然古詩有這個問題,我們為甚麼還要學習古詩呢?古詩對新詩的意義何在呢?古詩的題材固然不可取,但古詩的文字感染力卻是文學創作的基本功。夏志清認為沈從文小說最成功的地方是能不著痕迹,輕輕的幾筆就把一個景色的神髓,或者是人類微妙的感情脈絡勾劃出來。他在這一方面的功夫,直追中國的大詩人和大畫家,現代文學家中,沒有一個人及得上他。夏志清的觀點很清楚地點出古典文學對山水意境及人物感情脈絡勾劃是很出色的,這就是古詩文字的感染力。古詩對新詩最大的意義不在於風花雪月的題材,而在於文字的的感染力。我們讀古詩時,要不斷吟誦,並且能代入其中,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及人物的深情。不斷對古詩的吟誦與品味,不在於背誦及模仿古詩的題材內容及意象,而在於把古詩文字的感染力內化為己用。沈從文、魯迅等舊一輩作家無不把古典文學文字的感染力內化,然後寫出新詞、新句、新思維,甚至現代情懷。

2017年10月8日 夜
 (刊登於《小說與詩》,第17期,香港,2017年10月,頁1)





《小說與詩》稿約、稿例、投稿方法 + 最新一期目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7bcff01018dcp.html
《小說與詩》官方網站:
http://blog.sina.com.cn/poemnovel
《小說與詩》facebook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poemnovel

魏鵬展詩文集:
http://blog.sina.com.cn/ngaipangchin
魏鵬展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ngaipangchin
《小說與詩》主編微信(WeChat): npcjeff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