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Lost Painting: The Quest For A Caravaggio Masterpiece
也許因為《達文西密碼》之故,初看書名,或者會讓人以為是否又有神似、雷同的震驚人世的揭密事件,再度推翻既有的聖經故事。
那麼你可就錯過了一段美麗的尋訪之旅,關於追覓以巴洛克風聞名於世的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佚失的畫作《逮捕耶穌》The taking of Christ過程為主軸而完成的非虛構小說。
我不懂畫,卻喜歡沈浸在觀看之際,心靈深受畫面滌洗的靜謐,有時是畫面呈現的一種力道,關於揮灑生命不同樣態的鮮活;有時是一種溫度,關於生活細節的喜樂,一些枝微末節的簡單歡欣;有時是一種光,深深地教人心中一慟,彷彿自己成了那光中之人,忽然之間被定格,無法移動,畫中人的情緒、心思在幽忽之間突然橫掃而致,有一種空卻滿心飽脹著翻湧的情緒。
這是我第一次看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畫作的心情,也是當我凝視《逮捕耶穌》一畫的感受。
企圖搜尋聖經中關於緝拿耶穌的經文,不過篇幅頗多,較貼近畫作情節該屬於<約翰福音>第十八章「盜賣和捉拿」。
不知當時文獻如何描繪這幅佚失的畫作,足以讓愛好卡拉瓦喬的畫迷終其一生不斷循線追尋,也幸好他們如此汲汲營營,再加上諸多難得的機緣,終於讓這幅畫有機會呈現在世人面前。
誰能不愛上這樣一幅畫?
畫作生動的呈現當時情境,甚至較聖經中描述得更為傳神,以「親吻」為暗號的猶大緊攫住耶穌的臂膀,俯身貼近耶穌面頰;耶穌雙手交握在前,既不掙脫也不見愁容,只是默然地接受早已預知的一切;猶大身後的士兵一襲黑得發亮盔甲、魁梧有力的姿態,栩栩如生;耶穌身上的衣袍那瑩瑩光度散發而出的暖意亮澤以及柔軟度教人多麼想伸手撫觸;耶穌背後門徒求救的吶喊,彷彿可以聽見呼救的焦慮……
書中除了揭露發現《逮捕耶穌》真跡的過程,也在其中穿插了這個發跡極早、成名也快,卻也善於逞兇鬥狠的迷人藝術家卡拉瓦喬傳奇的一生。
喜歡作者引用(或是編纂)書中人物法蘭切斯卡的話語,關於她在尋訪過程中閱讀到的關於卡拉瓦喬的描述,一些生活細節的短暫描述,她說:「這些時刻就像一齣黯淡舞台劇中的場景,透露了卡拉瓦喬的生活。而其中最細膩而鮮活的,是出自於舊日警方報告的冗長紀錄。」
這是多麼有趣的方式,透過警方紀錄形塑一個畫家的身影。
追隨著法蘭切斯卡的腳步,逐步瞭解關於如何追尋一幅畫的步驟和過程所需的縝密心思、如何善用圖書館資源、如何旁敲側擊過濾種種可能性……每一次的探索,都深深牽動內心好奇的基因,想跟著身歷其境。
其後以修復師為線的尋訪真跡過程,也讓我們對畫作的修復工作有了粗陋的輪廓,不由得想起有一年瀏覽潘玉良畫展時,導覽老師也曾提起關於修復畫作的一些入門概念,因而對於書中所描述的一切也就顯得更加鮮明。
不同於《達文西密碼》徘徊在的虛構和真實之際引發極大的爭議,《逮捕耶穌》則是真實故事小說化的真實紀錄,然卻不是工具書也非一般教人望而生畏的教科書,而是一本美學的入門書,透過作者洗鍊的文字、生動的故事,為我們展現卡拉瓦喬的畫作之美,讓人在掩卷之後,忍不住想好好認識這位英年早逝的藝術家。
也許因為《達文西密碼》之故,初看書名,或者會讓人以為是否又有神似、雷同的震驚人世的揭密事件,再度推翻既有的聖經故事。
那麼你可就錯過了一段美麗的尋訪之旅,關於追覓以巴洛克風聞名於世的畫家卡拉瓦喬Caravaggio佚失的畫作《逮捕耶穌》The taking of Christ過程為主軸而完成的非虛構小說。
我不懂畫,卻喜歡沈浸在觀看之際,心靈深受畫面滌洗的靜謐,有時是畫面呈現的一種力道,關於揮灑生命不同樣態的鮮活;有時是一種溫度,關於生活細節的喜樂,一些枝微末節的簡單歡欣;有時是一種光,深深地教人心中一慟,彷彿自己成了那光中之人,忽然之間被定格,無法移動,畫中人的情緒、心思在幽忽之間突然橫掃而致,有一種空卻滿心飽脹著翻湧的情緒。
這是我第一次看林布蘭Rembrandt van Rijn畫作的心情,也是當我凝視《逮捕耶穌》一畫的感受。
企圖搜尋聖經中關於緝拿耶穌的經文,不過篇幅頗多,較貼近畫作情節該屬於<約翰福音>第十八章「盜賣和捉拿」。
不知當時文獻如何描繪這幅佚失的畫作,足以讓愛好卡拉瓦喬的畫迷終其一生不斷循線追尋,也幸好他們如此汲汲營營,再加上諸多難得的機緣,終於讓這幅畫有機會呈現在世人面前。
誰能不愛上這樣一幅畫?
畫作生動的呈現當時情境,甚至較聖經中描述得更為傳神,以「親吻」為暗號的猶大緊攫住耶穌的臂膀,俯身貼近耶穌面頰;耶穌雙手交握在前,既不掙脫也不見愁容,只是默然地接受早已預知的一切;猶大身後的士兵一襲黑得發亮盔甲、魁梧有力的姿態,栩栩如生;耶穌身上的衣袍那瑩瑩光度散發而出的暖意亮澤以及柔軟度教人多麼想伸手撫觸;耶穌背後門徒求救的吶喊,彷彿可以聽見呼救的焦慮……
書中除了揭露發現《逮捕耶穌》真跡的過程,也在其中穿插了這個發跡極早、成名也快,卻也善於逞兇鬥狠的迷人藝術家卡拉瓦喬傳奇的一生。
喜歡作者引用(或是編纂)書中人物法蘭切斯卡的話語,關於她在尋訪過程中閱讀到的關於卡拉瓦喬的描述,一些生活細節的短暫描述,她說:「這些時刻就像一齣黯淡舞台劇中的場景,透露了卡拉瓦喬的生活。而其中最細膩而鮮活的,是出自於舊日警方報告的冗長紀錄。」
這是多麼有趣的方式,透過警方紀錄形塑一個畫家的身影。
追隨著法蘭切斯卡的腳步,逐步瞭解關於如何追尋一幅畫的步驟和過程所需的縝密心思、如何善用圖書館資源、如何旁敲側擊過濾種種可能性……每一次的探索,都深深牽動內心好奇的基因,想跟著身歷其境。
其後以修復師為線的尋訪真跡過程,也讓我們對畫作的修復工作有了粗陋的輪廓,不由得想起有一年瀏覽潘玉良畫展時,導覽老師也曾提起關於修復畫作的一些入門概念,因而對於書中所描述的一切也就顯得更加鮮明。
不同於《達文西密碼》徘徊在的虛構和真實之際引發極大的爭議,《逮捕耶穌》則是真實故事小說化的真實紀錄,然卻不是工具書也非一般教人望而生畏的教科書,而是一本美學的入門書,透過作者洗鍊的文字、生動的故事,為我們展現卡拉瓦喬的畫作之美,讓人在掩卷之後,忍不住想好好認識這位英年早逝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