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

土芒果是陪伴我一起成長的土水果之一,因為從小居住鄉下經常接觸大自然,所以,我對土芒果的生態非常熟悉。從前娛樂節目少,而且又無電視或其他的遊樂器具可以觀看玩弄,因此,接觸大自然四處造次,就是我們每日必做的功課。家居附近的幾棵土芒果樹,自然就成為我們的利益製造者。

芒果落葉可以成綑賣給中藥房,芒果結出果實如中指節大,就是我們的小零嘴。小芒果從筷頭大吃到雞蛋大,遇上豪雨或風災,青芒果必會落滿一地,於是我們會將落果撿拾回家洗淨,然後去皮切條醃漬成為芒果青。

這種後來被稱做「情人果」的芒果青,曾讓我賺足一學期所需之用支。到了夏天的樹上黃(在欉黃),它的香氣特別濃厚滋味最甜,因此,它就成為同伴大夥爭取之目標。

死黨阿文對它極端喜愛,曾經為了一顆在欉黃芒果,痴痴的在芒果樹下餵了一整晚的蚊子。次日他頂著滿臉紅疱上學校,同學問他為何會這樣?他總吱唔不予回答。值日生抬風琴之時我問他原因,起初他不作答,後來我以斷交威脅他,他才懦懦細聲的告訴我原因。

聽完他的敘述我想好好笑他一頓,可是見到他一臉苦瓜相只好作罷。每年端午前後正是芒果的採收期,如果遇上星期日,大夥便成群結隊去芒果園撿拾落果。這些落果來自採摘者不小心之掉落,有些則是採摘者故意掉落。

採摘者之所以會故意掉落之原因,不外乎樹下孩童群中有他的兒子在裡面,要不就是果園主人招待不週引起他的不滿,所以,他們才會故意裝做無心之掉落。而在樹下撿拾落果的孩子群中,有些比較頑皮者,他常會趁主人不注意之時,撿起土塊丟落碩大之果實據為己有。

一種米養百種人,啥麼樣相之人總會有之。果園主人他也知道這些花招,只是不願當面去揭穿它罷了。當兵時期剛從訓練中心結訓,很幸運就抽到金馬獎。我們九人在嘉義水上機場待命,等候船期要去金門報到。

當時因為正值海面大風浪期間,船期必須等浪小才可出航。其間又遇上海軍之海上戰鬥演習,這一等等了三個多月才排到船班。就在等船時期,每天去水上警局運動場打藍球消遣。水上警局前面是通往朴子的公路,公路兩側栽種土芒果樹形成綠色隧道。炎熱天氣進入,暑熱立即消散。

那時候恰好遇上芒果盛產期,每天可以見到鄉民出公差摘芒果,我等閒著無聊便前去幫忙。連續一星期天天都在幫忙,每天下工便分到不少芒果。初時帶回隊上還有人吃,兩三次密集吃過之後,大家見到芒果都避之唯恐不及。

幸好砲排排長將它做成果醬,這才解決了芒果泛濫的問題。砲長的芒果醬是鹹的,用來夾饅頭還算不錯。我們問砲長為何不做甜的芒果醬?砲長說甜的容易吃膩,吃鹹就不膩了。這是我從懂事以來,唯一吃過的鹹味果醬。

從前嘉義之土芒果產量很大,之後因為開發因素而逐漸減少。當地土芒果的在欉黃果實,特色是具有濃郁芒果芳香滋味。亦正因為是在果樹上自然成熟,所以,它的肉質纖維多果粒大小適中。

樹上黃之芒果滋味甜而不膩口感絕佳,不管它的果粒大小,只要是「在欉黃」的土芒果都很好吃。土芒果的特殊風味和它的甜美,絕非其他品種之芒果可與平比。由於土芒果與我的成長關係密切,所以,至今依然對它無法忘情。

邇來儘管有大量的外國品種進入台灣,它們有些以個頭取勝,有些以甜度標榜,可是國人對於土芒果的滋味依然難以忘懷。台灣的土芒果產量豐富,植株抗病蟲害能力遠遠超過任何的外來品種。此外,它的果實具有濃郁芳香味,截至目前為止,土芒過仍是一枝獨秀,它也有一大群的愛好者擁護它。

從小我就喜歡土芒果,土芒果整株都有用途,夏天太陽炎熱容易使人頭痛,但摘幾片土芒果葉,將它放入手心揉碎放於鼻端嗅聞,頭痛很快的便可獲得紓解。

芒果樹幹可以架橋過溪河或山澗,至於它的樹根燉排骨,孩子夜尿可以防止,聽說還可以幫助孩子轉骨。芒果花可以採密,芒果蜜的品質是眾蜜之冠呢。我喜歡土芒果,雖說我的年紀已登耄耋,但是我對土芒果的熱情依然絲毫未減。

故鄉有許多芒果樹之外,比較平坦之處也有一小塊一小塊的蔗田。自從家鄉的糖廠走入歷史之後,小姑丈家裡的甘蔗園,準備全部改做其他用途。小姑丈本來想要擴大牛心柿之種植,但是小姑極力反對。

小姑姑反對原因是家用已足,孩子們都已分支各自成家立業,二老年紀也已超過甲子,無論在體力勞力上,已經不足應付太多的種植辛勞。小姑丈沉思一下覺得很有道理,再經過多方思考之後,決定栽種麻竹以免地空浪費。再者,麻竹之照顧容亦可節省人力。

心動立即行動,第二天開始,小姑丈便四處物色麻竹的種苗。幾日奔波下來,終於在八角林親戚家裡找到需要的麻竹品種。親戚說這種麻竹之筍,肉厚柔軟且帶有甜味,而且這個品種之麻竹,壽命可長達五、六十年之久。

這種麻竹栽種成活之後,其利用價值遠超其他竹類之品種。此外,這品種之用途廣泛,竹葉寬大,可用來包粽子或做農作物之綠肥。聽說附近的原住民,還會利用麻竹葉釀酒呢。親戚家的小叔轉述,這種竹葉酒帶點甜味,而且酒味馨香後勁十足,一醉可睡三天才醒過來。

它與原住民所釀製之小米酒或水果酒,所含之酒精成份不相上下,所以原住民將它視如珍寶。而麻竹之桿身粗大,可以用來編竹筏或做建材。它還可以加工做成傢具,甚至還可用來搭建橋梁,或做其他許多之用途。親戚家之竹床竹桌椅,還有導水管與屋頂,全都是利用麻竹枝竹材做成的。

麻竹之竹筍用途更多,它可鮮食之外,還可以加工做成其它竹筍食品。它可以製作筍罐頭、做桶筍與煮水筍、或做筍片做筍絨、或者曬筍乾做醃醬筍及筍絲等等。鮮嫩之麻竹筍去除苦味之後,可以做莎拉、煮魚湯、排骨湯、或炒豬肚。

將麻竹筍之筍肉或筍絨煮熟之後,讓它冷卻裝甕使其發酵可以做成酸筍或桶筍。酸筍或桶筍耐久藏,在鮮筍缺貨之時可以遞補空窗期,滿足嗜筍客之需求。

所有竹筍種類之中,麻竹筍算是纖維最多,口感最脆,苦澀感也最重的筍類。不過,麻竹筍的價格卻是最便宜的一種。只要善加烹調與調味,它就可以讓人嚐出它的清甜滋味。

麻竹筍切片泡入水中,扭開水龍頭讓水流漂竹筍片兩天,它就會變成口感鮮脆之脆筍片。利用它來炒肉絲或炒豬肚,口感鮮脆滋味甜美,一吃再吃百吃不厭。家母有一絕招,將脆筍片與小黃瓜做成沙拉,滋味可口難忘。

如果鮮筍生產過剩,可以將它片薄曝曬成筍乾。筍乾泡發之後,用它炒肉或紅燒五花肉,或者滷豬腳豬皮,或做筍乾扣肉,凡是吃過之人,一定會留下深刻之印象。至於筍乾煮雞湯或封蹄膀,能讓人吃得滿嘴油光唸唸不忘咧。

麻竹筍久煮也能保持其鮮脆程度,因此,家庭主婦常以濃厚的醬汁燒煮使其入味。有時候乾脆直接油炸,以高溫降低澀感再加以烹調,如此更能吃出筍肉之甜美。小姑丈的麻竹成長良好,印像中好像兩三年後就已成林。

每年三月起就可見到新筍,五月至七月間之出筍量最多。竹筍外觀高大,筍殼顏色略帶淡綠淺黃。初筍之時我家都能分到兩三支。母親常做「一筍三吃」,其意即是麻筍之頭段粗老,可以用來燒煮五花肉。中段肉質較佳可以用來炒作,吃初它的香脆甜滋味。筍尾則是最嫩之處,口感上乘,用它來做莎拉或做湯滋味最棒。

從小我就與竹筍結緣,長久以來的經驗,好吃的竹筍往往都是最簡單的烹調。原汁原味,百吃不厭。烹煮竹筍飯是好主意,這個習慣是從日本商友家中學來的。台灣竹筍有四、五種可以做竹筍飯吃,而麻竹筍就是適合做竹筍飯的材料之一。

在竹筍季忙碌時,煮一鍋麻竹筍飯可以讓家人的胃口得到滿足。竹筍飯做法簡單,高湯使用昆布放入冷水中,煮開後三至五分鐘內將昆布夾起即可用它烹煮筍飯。竹筍飯之高湯有畫龍點睛之功效,它的湯汁以澄清為上選。

這種高湯煮出來的竹筍飯,軟糯可口還帶有海味之香氣。而煮過的昆布可以再次利用,可將它切絲或切條,涼拌或炒肉絲非常好吃。商友青木君之夫人亞希子,對於這種昆布做成飯捲,然後搭配昆布豆腐煮成的味噌湯,清爽潤口越嚼越香。

亞希子夫人的廚藝很有一套,一堆竹筍在她手上,不需多久工夫就可弄出一桌竹筍全餐。她曾用煮過高湯的昆布,捲上一片鮮筍沾瓦莎必入口,滋味如同生魚片之爽口好吃,我曾在她家吃過數次,至今猶對其滋味仍唸唸不忘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