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7)-
吃過藥燉土虱的次日,學校補假一天。我閒著沒事,於是跑去里長家裡,找他的孫子阿光一起玩耍。走近厘長伯的竹圍外,耳邊傳來一陣陣「咕!咕!」的鳥叫聲。進入他家的曬穀場上,只見阿光正在刷弄鳥籠內毒貓頭鷹。
台灣貓頭鷹正在逐見的消失之中,阿光擁有一隻令我羨慕不已。雖然牠在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不祥之物,可是我對牠的印象十分良好。成年之後武我投入商場,經常為生意奔波四方。因此在世界各地也見過不少的貓頭鷹,
那年因為飛機故障關係,我們搭乘的班機迫降於模里西斯。我嚐試打電話給一位,很久沒有聯繫的朋友。幸運的聯絡上並蒙招待晚餐。在他家我發現,神龕裡供奉著貓頭鷹神位。我不避諱的問他為何供奉牠?
他說:「因為曾受過牠救命之恩。」又說:「1978年入山伐木,一條眼鏡蛇自背後襲擊我,幸虧一隻貓頭鷹出現叼走那蛇,這才讓我能夠平安的下山。」
他還說:「自從得命回家之後,我家人便去委託雕刻師雕刻一座貓頭鷹,然後設位祭祀牠,藉以報答牠的救命之恩。」我問此神供俸多久啦?他默念一回才告訴我說已有卅二年之久了。這是我有生以來,唯一見過受人膜拜的貓頭鷹神祇。
「貓頭鷹」又被稱為「鴞鳥」。而貓頭鷹這個名詞,只是人們給予牠的俗稱而已。據說全球大約有200個品種,牠可是全世界分佈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之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貓頭鷹的蹤影,可見貓頭鷹適應環境能力相當高。
其實,絕大部分的人對貓頭鷹的印象,牠只在夜間出沒的鳥類。每當牠站在樹枝上,「咕..咕」淒涼鳴叫的鳥類,令人聽了毛骨悚然。貓頭鷹的種類很多,除了把窩搭在樹洞裏的貓頭鷹以外,有的居住在岩石中,有的則是乾脆將窩築在地面上,甚至有些還會將窩安置在仙人掌中避敵。
貓頭鷹的造型奇特,牠有著一雙滾圓骨碌的大眼睛。不過,牠的眼睛只能往前看。倘若要看左右兩邊之時,必須轉動牠的頭部才可如願。至於牠的脖子又長且又柔軟,活動能力能夠轉動270度,這是牠與一般鳥類最大之不同處。
此外,由於是夜間出來捕食的動物,故爾牠的聽覺特別敏銳。雖然牠的聽力十分敏銳,可是牠的左右耳是不對稱的。通常,牠的左耳接受聲音之頻寬,遠比右耳接收之頻率寬闊許多。
而且牠的左耳的耳鼓反應敏感,如此非常有利於探測出,地面獵物發出的聲音。牠就是利用這個探測功能,來確定獵物的正確位置在哪裡。一般貓頭鷹,都是依靠捕捉活動物做為食物。獵物的大小以貓頭鷹的體型大小而定,小自昆蟲大到兔子,甚至蛇鼠牠都來者不拒。只要獵物出現在附近,牠都不會輕易的放過牠們。
絕大多數的貓頭鷹都是捕鼠能手,根據蘇聯鳥類學家做過之統計:一隻體能正常之貓頭鷹,在一整個夏天裡,至少可捕獲一千多隻的老鼠。一隻老鼠在整個夏天可糟踏糧食約一公斤左右。
以此數據去推算,一隻貓頭鷹在一個夏天,可替人類節省一噸糧食。集腋成裘,聚少成多,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目。除此之外,鳥類學家們還發現,貓頭鷹的自然死亡率非常高。
自1972年至1977年之間,法國鳥類學家在其研究報告指出:「基於貓頭鷹強者生存之原則,牠的幼雛之間有非常嚴重的相殘現象。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貓頭鷹幼鳥,死於同類之間的互相殘殺裡。」
這種現象,在荒年歉收食物缺乏之時,狀況最為嚴重。即便是在平常的狀態下,這種戲碼仍繼續不斷的演出。動物在大自然中求生存,弱肉強食就是牠們生存的法則,相信上天對此原則也無法破除。
根據賞鳥協會之統計數字顯示:每年大約有25%左右的成年貓頭鷹,屬於自然之壽終死亡。如果加上因為吃食被毒死的老鼠、或者被殺蟲劑殺死的昆蟲而死亡的數量,貓頭鷹的死亡率就更大啦。
從這些統計數字裡可以窺知,貓頭鷹每年消失的數字不在少數。貓頭鷹是益鳥,它喜歡捕捉老鼠與昆蟲當食物,對人類貢獻很大。不過它的生命相當脆弱,因此,它們很需要人類對它的保護。
里長伯家中供奉貓頭鷹神奇怪之外,飼養火雞也是村子裡的首家。儘管他家的火雞聒噪令人討厭,但我對火雞肉一點也不排斥。
提起火雞就讓我想起童年時代,在五分埔鐵路宿舍之日籍玩伴西野花子的母親。這個歐巴桑是北海道人,丈夫西野泰雄在台灣鐵路局服務。大夥都居住在五分埔鐵路宿舍,前後條通相臨很近,所以大人小孩都廝混相熟。
西野夫人常罵她家女兒「七面鳥」(日語火雞),意指花子脾氣不好,動不動就臉色難看,如同火雞受到刺激,頭部的瘤肉會便幻化多種顏色。這事我問過西野夫人,為何要稱呼火基為七面鳥?但是她一直都沒給我答案。
這問題在我心中存疑甚久,待至某日親眼見到火雞,受刺激後肉瘤之色變,紅白紫藍黑灰與鐵青,這時我才明白日本人將火雞稱做「七面鳥」的原因。
雖然火雞肉瘤顏色沒有七種,但其形容詞我覺得非常的貼切。火雞在美國傳統的耶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一些亞洲國家的人,或許每年只有耶誕節這天才烤火雞慶祝。但在歐美尤其是美國,火雞肉卻是一種很普通的肉類。
火雞是美洲特產之家禽,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牠已經被印地安人加以馴化。當時英國移民登陸美洲之後,遍地之火雞就成為他們補充的食物來源。
英文之火雞名詞稱做「Turkey」(土耳其),那是因為歐洲人覺得,火雞的毛色很像土耳其人的服裝。身黑頭紅五彩斑爛,於是它就成為火雞之代名詞。雖然土耳其人很不滿意這個名詞,但早已約定成俗只好任由它去啦。
歐洲人喜歡吃烤鵝肉,當他們大量移民到美洲之後,鵝隻尚未引進飼養,所以,他們就以當地盛產之火雞瓜代。嗣後他們發現,火雞肉竟然比鵝肉好吃許多。於是烤火雞就成為美國人餐桌上的大菜,凡是重要節慶之日少不了牠。
而美國人在重大節日裡,吃吃烤火雞的習慣,算來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至於在感恩節與耶誕節吃烤火雞,它有個傳說廣為人知,現且將它引述與大家分享如下:
傳說:在1620年的耶誕節那天,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搭乘著馬車,抵達美洲大陸的普里茅斯山附近落腳,之後因為那裡的物產極為貧乏,但是山野到處可以見到火雞蹤跡。於是他們便捉火雞烤火雞當做過節的主菜。此一習慣變成常例,烤火雞慶賀耶誕節就成為當地習俗。
此一習俗再經各地拓墾大隊之引進推廣,逐漸傳佈到美洲各地,它就成為一種極為普遍的習俗。之後象徵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Thanks Giving Dinner),烤火雞也成為宴席上的主菜。
感恩節是每年十一月第四周的星期四。這天已經非常接近耶誕節,而耶誕節是一年中的大節日。而且耶誕節又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徵感恩的火雞大餐,順理成章的延伸到耶誕節也採用。以上的故事,就是感恩節與耶誕節吃烤火雞習俗的由來。
火雞是一種巨大型的家禽。體型比一般家雞大上許多。最大最重者,可以重達二十磅(「10公斤)以上。今天家養的火雞來源有二:一是美洲的野火雞,另一是分佈於中美洲的眼斑火雞。而現代的家飼火雞,它是由野生火雞所馴化而來的。
火雞是以其無性生殖的能力而著名,在高等動物的種類之中,這是很少見到的天賦本能。通常在缺乏雄性的情況下,雌鳥可以獨自生產受精卵。其所孵出的後代通常身體虛弱,並且幾乎都是雄性的個體。
火雞是敏感且具神經質的家禽,牠的環境周遭一有小小動靜,立即會引起牠的鼓譟。只要一隻咕嚕咕嚕嚕的鳴叫,周遭的火雞便會出聲應和。其實,火雞的鳴叫聲音是一種警示訊號,同時牠是在告訴接近者,這個地方是牠的地盤。
牠們是以強力的鳴叫聲音,警告其他的生物不要侵入。而火雞對氣候的適應性很強,常年露宿不會生病。牠的耐寒性超強,可在風雨中過夜都無所謂。火雞有沙浴習性,目的是藉沙浴驅蟲。
此外,火雞群性強適宜大群飼養,牠們喜歡棲息於草地,具有和雉雞珠鳥類同之習性。里長伯的種雞來自農會之提供,第三代開始雞身逐見縮小。他將此狀況向農會報告,但因一直沒有改善,最後他只好忍痛將牠宰殺吃肉。我家分得半隻,紅燒上桌口評還算不錯。 [待續]。
吃過藥燉土虱的次日,學校補假一天。我閒著沒事,於是跑去里長家裡,找他的孫子阿光一起玩耍。走近厘長伯的竹圍外,耳邊傳來一陣陣「咕!咕!」的鳥叫聲。進入他家的曬穀場上,只見阿光正在刷弄鳥籠內毒貓頭鷹。
台灣貓頭鷹正在逐見的消失之中,阿光擁有一隻令我羨慕不已。雖然牠在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不祥之物,可是我對牠的印象十分良好。成年之後武我投入商場,經常為生意奔波四方。因此在世界各地也見過不少的貓頭鷹,
那年因為飛機故障關係,我們搭乘的班機迫降於模里西斯。我嚐試打電話給一位,很久沒有聯繫的朋友。幸運的聯絡上並蒙招待晚餐。在他家我發現,神龕裡供奉著貓頭鷹神位。我不避諱的問他為何供奉牠?
他說:「因為曾受過牠救命之恩。」又說:「1978年入山伐木,一條眼鏡蛇自背後襲擊我,幸虧一隻貓頭鷹出現叼走那蛇,這才讓我能夠平安的下山。」
他還說:「自從得命回家之後,我家人便去委託雕刻師雕刻一座貓頭鷹,然後設位祭祀牠,藉以報答牠的救命之恩。」我問此神供俸多久啦?他默念一回才告訴我說已有卅二年之久了。這是我有生以來,唯一見過受人膜拜的貓頭鷹神祇。
「貓頭鷹」又被稱為「鴞鳥」。而貓頭鷹這個名詞,只是人們給予牠的俗稱而已。據說全球大約有200個品種,牠可是全世界分佈最廣的鳥類之一。除了北極地區之外,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貓頭鷹的蹤影,可見貓頭鷹適應環境能力相當高。
其實,絕大部分的人對貓頭鷹的印象,牠只在夜間出沒的鳥類。每當牠站在樹枝上,「咕..咕」淒涼鳴叫的鳥類,令人聽了毛骨悚然。貓頭鷹的種類很多,除了把窩搭在樹洞裏的貓頭鷹以外,有的居住在岩石中,有的則是乾脆將窩築在地面上,甚至有些還會將窩安置在仙人掌中避敵。
貓頭鷹的造型奇特,牠有著一雙滾圓骨碌的大眼睛。不過,牠的眼睛只能往前看。倘若要看左右兩邊之時,必須轉動牠的頭部才可如願。至於牠的脖子又長且又柔軟,活動能力能夠轉動270度,這是牠與一般鳥類最大之不同處。
此外,由於是夜間出來捕食的動物,故爾牠的聽覺特別敏銳。雖然牠的聽力十分敏銳,可是牠的左右耳是不對稱的。通常,牠的左耳接受聲音之頻寬,遠比右耳接收之頻率寬闊許多。
而且牠的左耳的耳鼓反應敏感,如此非常有利於探測出,地面獵物發出的聲音。牠就是利用這個探測功能,來確定獵物的正確位置在哪裡。一般貓頭鷹,都是依靠捕捉活動物做為食物。獵物的大小以貓頭鷹的體型大小而定,小自昆蟲大到兔子,甚至蛇鼠牠都來者不拒。只要獵物出現在附近,牠都不會輕易的放過牠們。
絕大多數的貓頭鷹都是捕鼠能手,根據蘇聯鳥類學家做過之統計:一隻體能正常之貓頭鷹,在一整個夏天裡,至少可捕獲一千多隻的老鼠。一隻老鼠在整個夏天可糟踏糧食約一公斤左右。
以此數據去推算,一隻貓頭鷹在一個夏天,可替人類節省一噸糧食。集腋成裘,聚少成多,這是一個相當驚人的數目。除此之外,鳥類學家們還發現,貓頭鷹的自然死亡率非常高。
自1972年至1977年之間,法國鳥類學家在其研究報告指出:「基於貓頭鷹強者生存之原則,牠的幼雛之間有非常嚴重的相殘現象。每年大約有三分之二的貓頭鷹幼鳥,死於同類之間的互相殘殺裡。」
這種現象,在荒年歉收食物缺乏之時,狀況最為嚴重。即便是在平常的狀態下,這種戲碼仍繼續不斷的演出。動物在大自然中求生存,弱肉強食就是牠們生存的法則,相信上天對此原則也無法破除。
根據賞鳥協會之統計數字顯示:每年大約有25%左右的成年貓頭鷹,屬於自然之壽終死亡。如果加上因為吃食被毒死的老鼠、或者被殺蟲劑殺死的昆蟲而死亡的數量,貓頭鷹的死亡率就更大啦。
從這些統計數字裡可以窺知,貓頭鷹每年消失的數字不在少數。貓頭鷹是益鳥,它喜歡捕捉老鼠與昆蟲當食物,對人類貢獻很大。不過它的生命相當脆弱,因此,它們很需要人類對它的保護。
里長伯家中供奉貓頭鷹神奇怪之外,飼養火雞也是村子裡的首家。儘管他家的火雞聒噪令人討厭,但我對火雞肉一點也不排斥。
提起火雞就讓我想起童年時代,在五分埔鐵路宿舍之日籍玩伴西野花子的母親。這個歐巴桑是北海道人,丈夫西野泰雄在台灣鐵路局服務。大夥都居住在五分埔鐵路宿舍,前後條通相臨很近,所以大人小孩都廝混相熟。
西野夫人常罵她家女兒「七面鳥」(日語火雞),意指花子脾氣不好,動不動就臉色難看,如同火雞受到刺激,頭部的瘤肉會便幻化多種顏色。這事我問過西野夫人,為何要稱呼火基為七面鳥?但是她一直都沒給我答案。
這問題在我心中存疑甚久,待至某日親眼見到火雞,受刺激後肉瘤之色變,紅白紫藍黑灰與鐵青,這時我才明白日本人將火雞稱做「七面鳥」的原因。
雖然火雞肉瘤顏色沒有七種,但其形容詞我覺得非常的貼切。火雞在美國傳統的耶誕餐桌上,烤火雞是不可缺少的菜式。一些亞洲國家的人,或許每年只有耶誕節這天才烤火雞慶祝。但在歐美尤其是美國,火雞肉卻是一種很普通的肉類。
火雞是美洲特產之家禽,在歐洲人到美洲之前,牠已經被印地安人加以馴化。當時英國移民登陸美洲之後,遍地之火雞就成為他們補充的食物來源。
英文之火雞名詞稱做「Turkey」(土耳其),那是因為歐洲人覺得,火雞的毛色很像土耳其人的服裝。身黑頭紅五彩斑爛,於是它就成為火雞之代名詞。雖然土耳其人很不滿意這個名詞,但早已約定成俗只好任由它去啦。
歐洲人喜歡吃烤鵝肉,當他們大量移民到美洲之後,鵝隻尚未引進飼養,所以,他們就以當地盛產之火雞瓜代。嗣後他們發現,火雞肉竟然比鵝肉好吃許多。於是烤火雞就成為美國人餐桌上的大菜,凡是重要節慶之日少不了牠。
而美國人在重大節日裡,吃吃烤火雞的習慣,算來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至於在感恩節與耶誕節吃烤火雞,它有個傳說廣為人知,現且將它引述與大家分享如下:
傳說:在1620年的耶誕節那天,大批來自英國的移民搭乘著馬車,抵達美洲大陸的普里茅斯山附近落腳,之後因為那裡的物產極為貧乏,但是山野到處可以見到火雞蹤跡。於是他們便捉火雞烤火雞當做過節的主菜。此一習慣變成常例,烤火雞慶賀耶誕節就成為當地習俗。
此一習俗再經各地拓墾大隊之引進推廣,逐漸傳佈到美洲各地,它就成為一種極為普遍的習俗。之後象徵豐收團圓的「感恩大餐」(Thanks Giving Dinner),烤火雞也成為宴席上的主菜。
感恩節是每年十一月第四周的星期四。這天已經非常接近耶誕節,而耶誕節是一年中的大節日。而且耶誕節又是感恩耶穌降臨的日子,因此,象徵感恩的火雞大餐,順理成章的延伸到耶誕節也採用。以上的故事,就是感恩節與耶誕節吃烤火雞習俗的由來。
火雞是一種巨大型的家禽。體型比一般家雞大上許多。最大最重者,可以重達二十磅(「10公斤)以上。今天家養的火雞來源有二:一是美洲的野火雞,另一是分佈於中美洲的眼斑火雞。而現代的家飼火雞,它是由野生火雞所馴化而來的。
火雞是以其無性生殖的能力而著名,在高等動物的種類之中,這是很少見到的天賦本能。通常在缺乏雄性的情況下,雌鳥可以獨自生產受精卵。其所孵出的後代通常身體虛弱,並且幾乎都是雄性的個體。
火雞是敏感且具神經質的家禽,牠的環境周遭一有小小動靜,立即會引起牠的鼓譟。只要一隻咕嚕咕嚕嚕的鳴叫,周遭的火雞便會出聲應和。其實,火雞的鳴叫聲音是一種警示訊號,同時牠是在告訴接近者,這個地方是牠的地盤。
牠們是以強力的鳴叫聲音,警告其他的生物不要侵入。而火雞對氣候的適應性很強,常年露宿不會生病。牠的耐寒性超強,可在風雨中過夜都無所謂。火雞有沙浴習性,目的是藉沙浴驅蟲。
此外,火雞群性強適宜大群飼養,牠們喜歡棲息於草地,具有和雉雞珠鳥類同之習性。里長伯的種雞來自農會之提供,第三代開始雞身逐見縮小。他將此狀況向農會報告,但因一直沒有改善,最後他只好忍痛將牠宰殺吃肉。我家分得半隻,紅燒上桌口評還算不錯。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