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3)-

再說街宴中之流水席吧,它也曾讓我頭痛不已。在我工廠內有位湖口人,某日殷殷邀請我,前去參觀當地三元宮之神誕街宴。該員平時木訥寡言工作認真,人緣不算很好,但也結交了幾位朋友。他的邀請盛情難卻,不給面子不行。

當日我親跑一趟。親見桌席一排就好幾百公尺。場面浩大頓時讓我看傻了眼!所謂的「街宴」,開席之時各家拿出自家的菜餚擺上桌面。菜色如何沒有限制,只要有菜便可端上桌面請客。

在我的印象中,當日每一盤或每一碗內,我們僅挾食一小片,途程尚未過半,我的腹肚已經漲得難受。幸好當天我沒有喝酒,否則肚皮非被脹破不可。而這一次的親訪,讓人感覺既飽且醉,再也不敢前去出糗矣。

酒菜不斷,客齊隨吃,吃飽走人又來新客,輪流不休場面浩大,這就是台灣人的「流水席」之雛形。其實,真正的「流水席」起自唐朝。在當時屬於國宴,直到宋朝才流入民間。

不過,在台灣的百姓比較幸福,不論階級地位都可一起享受。未曾參予之前,我對「流水席」充滿著憧憬與期待,可是歷經幾趟過後,對它興趣淡然許多啦。

農業社會,里人之間來往非常親密。敦親睦鄰,如水交融,似乎是家家堅守之待人接物信條。恆常在純樸的鄉間,人飢己飢人溺己溺之精神,都能發揮得淋漓盡緻。

在我客族之中,有一種所謂的「連環桌」、「行春宴」或者稱為「千人宴」者,就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敦親睦鄰表現。直至今日時空轉換,但是這種睦鄰方式,在某些地方依舊存在。

湖口「三元宮」的祭典,規模一年比一年還要熱鬧。四散在外工作的湖口子弟,早在祭典的一個禮拜前,紛紛間關就道,動身趕回家鄉湊個熱鬧。

「行春宴」是活動的主軸,五村六莊歷年的主持,在這日一定舉辦「千人宴」。這天家家戶戶將酒菜擺滿桌,桌桌相連綿延數里之長。大夥站立著憑桌共享美食,場面之浩大聲勢動人。

那年我去參加街宴之後,另一位同事溫人熙誠意邀請大家前去捧場。公司也派出專車接送,因此,當天有十餘人到他家共襄盛舉。

他家住在長嶺村,因熱鬧人車擁擠,車子開到田頭轉彎處停放,大夥下車改用步行去他家。一行人剛剛踏進他家的曬穀場,他的父母妻兒和家人都出來迎接。我與他家人都熟,所以,由我帶頭走進客廳接受奉茶。

他家的四合院客廳雖然很大,但一下子湧進這麼多人,倒也擠得熱鬧滾滾的。這時候離開飯時間還早,阿熙提議:與其枯坐這裏飲茶,不如大家一起去宴場附近走走看看。

這日是湖口鄉的鏡湖、湖南、湖口、長安、長嶺五莊同日拜拜。不過,其中一個村莊是主持。這五莊的信仰中心「三元宮」,見五莊莊民信仰相同民風相近,齊聚一堂和樂融融。

根據以往之經驗,各庄無不出盡力量競爭場面。為了打破以往的競拼浪費,故而在近年已將祭典,改採為輪流主持方式解決問題。五莊之莊民每年的春節過後,展開各種傳統活動,紛紛組團至北港迎接媽祖回廟遶境。

這種儀式過去都由各莊自辦迎神大宴,嗣後發現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遂發起集五莊人力物力一起共辦。如此一來,既可節省又可擴大規模,於是著名的「千人宴」就這樣流傳至今日。

千人宴每年由一莊主辦,其他各莊則在自家地方辦私宴。今年輪到羊喜窩主辦,村中每家都拿出得意的菜品上桌請客。馬路是擺桌地方,共邀五村村民千餘人同赴宴會。

千餘人站著吃食,大家邊吃邊聊所見所聞,誰家新娶媳婦誰家嫁女?太尊老人健康否?天南地北,鄉聞禮俗全都可談。甚還有人當桌開起玩笑,弄趣取笑對方貪吃。或者勸人莫要貪嘴,免得等下大菜上桌無福消受等等。

大夥互相吐糟,互相打趣,熱鬧洋洋人潮嚷嚷。擺桌街道早已公告車輛改道,所以,千餘人聚會看不見車輛前來打擾。大家從容不迫用餐,你我他盡興的聊談。話題從政治、經濟、社會景氣、乃至子女教育無所不談。直到日落西山,大家才盡興分手並約來年再見。

我們一行人走過巷子口,不管熟不熟識,主人都殷殷邀請入座。有些怕客人害羞不敢落座,特派青年人負責招待引坐。阿熙叫我們挨家意思意思即可,否則再大的胃納,也裝不下各家的食物。

天啊!長達一兩公里的桌宴,一桌一挾菜就可撐死人,這還得了呀?這時走近一條橫巷,有人輕叫阿熙,原來是他小學同學,見他帶著我們無路可逃,所以出面引我們從他家後門溜走。

回到阿熙他家,遠道親戚早已坐滿五、六桌人。他的雙親忙得汗水直流,大嫂看見我們回來,立刻在西廂擺桌,延請我們入座共享澎湃。我們公司的來人,加上阿熙兄弟,恰好坐滿一張圓桌。

落座完畢立即上菜,萬沒想到,一擺就是二十多道大菜陸續上桌。客家菜講究實用,整魚大塊肉是其傳統,重油重鹽更是特色,一席吃下來個個無不油光滿面。肚皮撐的飽飽的,皮帶鬆開兩目都還無法扣緊。

夜深了,酒醉飯飽,客人紛紛告辭就道。熙熙攘攘了一天,吃客主人都累得一蹋糊塗。到處都有醉客癲顛簸簸,酒吐處處臭氣沖天。我們上車已是夜晚十點,回到台北送走各位,回到我家夜鐘已經敲擊翻點。但湖口人,可能家家還通宵忙碌著,直至凌晨不一定能夠清理乾淨。

  在我個人觀點上認為:民間風俗傳統,致勝代表著一地之文化。而文化之延續,乃須去蕪存菁。湖口鄉的這個風俗,值得保存下來,特別是在人情日薄的今天,更有提倡之必要!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