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

最近電視上的新聞報導說:「某縣積極推廣生態教育,在學校設置生態池一座。生態池內養育青蛙要讓牠吃蚊子,結果青蛙碩大竟然吃起小蛇,讓人誤以為天年丕變,青蛙已改變牠的食物。嗣後經某生物老師指出,池內所養的是牛蛙,牠屬雜食蛙類,但不吃蚊子。」

這則報導消息,不知道有多少觀眾聽了會有所反應?但我對這則報導卻是非常關心。因為現代國人的生態學知識非常淺薄,過去因為台灣奇蹟帶來爆發戶心態,有錢有閒無所是事,於是爭養水族寵物以彰顯身分。但是興趣維持不到幾天,喜新厭舊,便將牠們到處放生,結果造成許多令人扼腕之事。

不過,牛蛙不是被放生隻寵物,而是台灣人為發財而引進的食材。但在一次檢驗中發現,牠帶菌有害人體之後,蛙肉銷路大受阻礙。再加上當初飼養於蛙池之牛蛙脫逃,以及蛙卵之漂流出外,隨造成野外牛蛙生長之氾濫。

話雖如此,我對牛蛙依然有著淺淺的好感。尤其是牠那雄偉的鳴叫聲,曾經讓我瘋迷萬分。在我心目中認為:蛙鳴是大自然的天籟,它随著天候或蛙類本身的心情變化韻律。晴天的蛙鳴,聲震耳鼓傳揚千里。

雨天聲音渾沌低沉,遠鳴聽近有股壓力存在。單蛙的鳴聲單調孤寂,群蛙合鳴則嘓然起伏熱鬧滾滾。從小到老因與大自然有緣,居住環境總離不開田野山林。因此,對於蛙鳴自信頗有心得。

記得年幼跟隨大人朗讀「幼學瓊林」或「增廣賢文」,書中曾讀到「近山知鳥音,近水識魚性」這句話,就此延伸其定義,那我大概就是「近野懂蛙鳴」吧。

居屋左近有片小水漥,深不及尺,每逢雨下必積水滿漥。約模於一星期前走過水漥子附近,裡面竟有許多蝌蚪在游水。又不久經過水漥旁,這些蝌蚪的尾巴前段靠蛙臀處生出兩腿。接著尾巴越縮越短,然後就變成一隻隻四肢齊全的小青蛙。活蹦亂跳,見人就急忙躍入水中躲藏起來。

附近見過的青蛙都是土灰色的澤蛙,但水漥子內的青蛙顏色帶點翠綠。澤蛙的腹部雪白,可是水漥子內的蛙子却是白中帶有灰斑點。原先我們以為牠們是雨蛙或赤蛙,然而牠們却沒細長的後腿。

後來我在書本上找到一些資料,方知普通青蛙的蝌蚪只有兩公分長,而這些怪蛙的蝌蚪全長都在七、八公分左右。待學生物的楊大哥來家裡玩,我把發現向他求教。順便帶著他前去觀察,結果楊大哥說牠是「牛蛙」。

楊大哥在十餘年前,曾經投入青蛙的研究工作很長時間。長久與青蛙形影不離,所以對於他的說法我們深信不疑。基於一時的好奇,我用蛙網捕捉那些小牛蛙回家飼養。

總共卅餘隻被我養在廢水池中,這口廢水池原是豬隻的洗澡池,目前沒養豬隻而空閒一旁。我要學水電的三弟,幫忙我拉好線管供應水電。並要二弟去農會買些消毒粉,將那水池做個徹底的消毒。

當初因為沒有經驗,随著消毒立即放水,立即將蛙種放入水池內。眼見好幾隻肚皮翻白死亡,趕忙將剩餘於蛙種撈出換上清水。待讀農校的二弟回家告知,這才知道消毒過後,至少須經三天才可以放入池中。

蛙是兩棲動物,為了讓牠有個適應的家,我特將水池舖上溪沙,三分之一水域三分二是乾地。面積雖然只有坪多,容納廿餘隻蛙仔絕對沒有問題。這些小青蛙放入池中如魚得水,高興得東游西跳快樂極了。

這日夜晚耳際傳來「嘓嘓嘓嘓...」一連串巨大的蛙鳴聲音。由於牠的鳴聲十分響亮,因而驚動了家人。我拿著手電筒和三弟循聲源追蹤過去,走到水池邊看見一隻巨大的蛤蟆,入侵水池蛙口咬住小蛙不放。

另隻則在旁吹氣鼓噪,巨大且響亮之聲音出自其口。我為了搶救那隻被咬的小青蛙,利用竹子掃中那蛙的身體,但牠還緊緊咬住不鬆口。三弟說牠們是牛蛙,可是我覺奇怪,既是同種為何咬住小蛙不放呢?這時三弟告訴我,一些有關生物界的生存原則。

他說:「自然淘汰與弱肉強食就是生物界的生存法則」。因此他勸我養殖牛蛙一定要好好保護,否則將來因牠體大無法控制而任由牠去,那將會造成土種生態上的困擾。三弟的這番告知,讓我聽了非常後悔將牠們收留。現在想將牠們放棄為時已晚,想不到一時之仁,竟是這般讓人頭痛不已。

牛蛙的小事困擾我甚久,幸好摯友小洛過來找我,他要我陪他去阿里山佐個生態之旅。滿肚子燜氣的我,當然滿口答應陪他跑趟阿里山。三月的天候亂了秩序,這些天來天公老是繃著一張黑臉,不是陰雨便是狂風,惡劣天候連眠不休。

若依天體運行規律,這種天候的確錯得離譜。一些方家術士大膽預言說:「風不調雨不順,主兆家國不寧。」這些預言雖然說得有點過火,可是每天打開電視儘見政客之嘴臉,總讓人心中有著毛毛的感覺。

還是小洛聰明看得開,趁著天候稍好,他就建議來趟生態之旅。目的地在阿里山的中部,正確地點等大夥到齊再作決定。我恰好被牛蛙之事困擾著,當他開口相邀之時,我心暗想:「下雨天打孩子,閒著總是閒著。」到野外走走調和一下也不錯,所以我就舉雙手贊成他的建議。

在行前教育的聚會中,小洛報告說:「這回要去的地方是偏僻的山區,目標是充滿奇石、森林、野生果樹、以及苔藓蕨類植物滿佈的生態區域。」這一陣開場白吊足胃口,但生性蝸牛的小洛,他又在賣關子令人恨得牙癢癢的,大夥真想拉他下台海K一頓。幸好他看山門不對,立即加速將謎底揭曉,這才澆熄眾怒之火。

此行目的地是阿里山鄒族的傳統獵場,「伊斯基安娜自然生態保護區」。之所以會選擇這個偏僻的生態保護區,原因是「生態旅行」興起之後,全台的生態保護區,都被這個名詞蹂躪得差不多了。大夥為能找點新鮮,故爾共同決議前往新區另闢新徑。

之所以選擇這裏,小洛女友也就是這次的嚮導普萊娜提出之建議,它也是經過大夥同意後選擇出來的目的地。普萊娜今天穿著鄒族的傳統服裝,頭戴著五彩帽,胸前還吊掛著三部數位照相機。她做個簡單的注意事項宣達之後,部隊開拔往深山古道上邁進。

一路上大夥開心的歌唱,許多有關鄒族習俗逸事,從普萊娜口中說了出來,大家都聽得津津有味。她還詳細的告訴我們,有關鄒族「男人館」設立的意義。他說:鄒族的男人很怕老婆,夫妻吵嘴之後,多半男人會躲進男人館避難。

鄒族的族規十分嚴謹,婦女不准進入人館內。男人館土語叫「庫巴」,它就是部落大典與重要事項商量議決的場地,神聖無比,故爾女性進入會遭到族群的懲罰。我們一路談笑風生,偶而普萊娜還會唱部落歌曲助興。

她的歌喉圓潤口齒清晰,歌聲婉轉繞樑不絕,受到山坑的迴響更是悠揚悅耳。她極富同情心,沿途看到鄒族男人設下的捕獸陷阱,毫不考慮的將它摧毀棄置於路旁。因為她是族長的女兒,男人明知是她破壞但誰也不敢吭聲。

近午時分大夥越過山澗,在澗水平緩地段,大夥利用澗水清洗征塵。澗水嘩啦聲音悅耳,水質沒受污染清新甘甜。普萊娜規定不准多喝澗水,以免途中多尿妨礙途程。進入生態區之後,眼睛所見盡是綠意濃濃的森林。

森林內老樹盤根錯節,肅靜屹立不知渡過多少的歲月?此時,耳際傳來陣陣嘩啷啷水聲打破寂靜,原來它是剛才的澗水注入深潭引起的迴響。大夥放快腳步跑到潭邊,但見潭水深深如似藍幕。

水潭內一些水鳥被嘈雜之人聲驚起,振翅噗噗,紛紛起飛掠過潭面。它們美妙的飛翔姿態,映入潭中又是一番風光。小坐歇腿之後再度出發,行經瀑布水潭區域邊側,我們才體會出歌曲「阿里山的姑娘」中「澗水藍」的真正意思。

我們的旅程兩天一夜,晚居民宿活動節目不少。賞螢、洗愛玉、與營火晚會樣樣不缺。尤其這裡位置遠離人群,遊客參與大聲嘶吼不怕有人干涉。當天晚上大夥玩得很High,直到月落西崗大夥才上床睡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