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

我的童年時代,正好是台灣剛剛光復不久。當時的社會百廢待舉處處荒涼,民間生活都很窮苦。景氣凋蔽工作少,家家生計難以維持。然而就在大家共體時艱之下,互助合作群策群力,這下才能平安度過難關。

那時候的消遣娛樂寥少可數,廟前廣場或是空曠之地,搭台表演之野台歌仔戲或布袋戲,就成為當時民間的最佳娛樂大項。根據保守估計,當時的野台戲包括有大戲(京劇)、歌仔戲、布袋戲、皮影戲、傀儡戲等等。歌仔戲是大人所好,布袋戲則是小孩子們的最愛。

「一口千秋事,十指百萬兵。」或者「十指弄天下,萬人齊奔騰。」這就是人們對布袋戲的讚語對聯,它經常出現在說書人口中,或是出現在布袋戲的舞台上。

想想:僅僅依賴十個手指,將那些大大小小的木偶,撥弄手裏表演出千軍萬馬的場面,不禁令人對它讚嘆不已。它不僅演出歷史人生,生旦淨末丑也表演得栩栩如生。還有那炫目的聲光,誇張的語言和動作,更是引來無數的歡笑和眼淚。

印象中的布袋戲音樂,不論是南北管京劇之調門,很快就成為我們學習對象。我們不需名師教導,照樣朗朗上口有模有樣。斯時坊間有以木屑灌模製造之布袋戲偶,十分風行於有錢人的家庭內。

我家貧窮買不起,只能用手帕在角落上打個結,套上食指照樣耍得天昏地暗。死黨在垃圾堆中,翻找檢回數個脫漆之偶頭,我們用蠟筆將它塗上顏色,於是這些再生之偶頭,陪伴著我們渡過一個長長的暑假。

對於布袋戲的語言,不管多長多麼困難,我們很快就可背得滾瓜爛熟,可是學校裏要我們背誦「九九乘法表」,雙手雙腿都被老師打得紅腫疼痛,背不會就是不會,記不住的就是記不住。

諸多家長們為此擔心不已,可是離開學校至目前為止,並無人因為不會背「九九乘法表」無法養生活口的呀。死黨文仔從三年級起至五年級暑假,因為無法默記課文不知挨過多少處罰,但是布袋戲的台詞,聽過一遍他就可以毫無錯誤的演練出來,您說這是不是奇蹟呢?

我個人比較喜歡傳統戲目,然而,我的死黨大多數喜歡金光閃閃,聲音響亮的金光戰鬥戲。我們經常為此吵得天翻地覆,甚至有人還為戲目而斷絕友誼咧。

傳統布袋戲之對白,戲偶之操作,還有音樂之搭配,要求比較嚴格。因此開鑼演出之後,很快就吸引住中上年紀觀眾之注意力。金光戲注重於音響效果,震耳欲聾的鑼鼓聲,以及聲光特技拼碰之演出,立即可以招來孩童與年輕人之注目。

傳統布袋戲與金光布袋戲之戲目內容一樣,但是演出之效果卻是迥然不同。細緻與草率之別,多看幾次便一目瞭然矣。口出溫文對白和優雅的動作之傳統布袋戲,與那金光閃閃瑞氣千條之金光戲自然大不相同囉。自從電視問世之後,野台戲先後走入黃昏歷史。

布袋戲比之歌仔戲更慘,幾乎完全沒有演出之機會。有關當局雖然一再的提攜,然而至今依然苟延殘喘哩。之後文化復興運動出現,野台戲才有逐漸受到重視。就在一批年輕人的有效推動之下,野台戲似乎有了復活的跡象。忝為布袋戲之愛好者,衷心希望布袋戲也能夠復活再展雄風!

時代趨勢,年頭之變化,隨著農業時代的步入歷史,許多民俗藝術已跟著逐漸的式微。早年風光寶島的歌仔戲與布袋戲,已自戲院表演走向野台。路子越走越窄,熱衷者也越來越少。儘管有心人士之力挽狂瀾,在電視上儘量予以安排演出。可惜曇花一現,終於阻擋不住潮流沖刷,一一的走向式微乃至消失。

民國95年3月媽祖生期間,大甲鎮瀾宮之媽祖遶境祈福,廟方主事單位,為振興台灣傳統藝術之布袋戲。特別拿出魄力,一口氣聘請200棚布袋戲團,同時同地同台演出。全省大小布袋戲團,全都受邀前來共襄盛舉。氣勢之浩壯突破空前,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來形容這次的壯舉,一點也不過份。

台灣的野台戲幾近絕跡,歌仔戲也好布袋戲也罷,近年來倖存者稀少,更遑論及永續經營了。而這次大甲鎮瀾宮之浩大手筆,一出手就是兩百棚聯演,真可說是「空前絕後」之義舉啦!

這次的聯演,附近居民不僅可以一飽眼福,即便是全省各地的民俗演藝愛好者,勢必絡繹於途,紛紛就道趕來大甲分享眼福。根據統計,開演前後,至少會有數十萬人往這裡湧進,屆時之熱鬧自然可期。

演出前一天,各個戲班已提前入駐大甲。一輛輛大卡車載滿道具,與演員及工作人員。轟轟隆隆駛入大甲鎮內,將鎮瀾宮前之順天路與蔣公路,擠得水泄不通。演出的戲棚子,在搭棚工作人員的努力下,一座座的搭建起來。

這批工事起初還不覺得如何,完工之後才發覺這次用地之大,以及用人之多,簡直難以估算。因為這次的金光戲班不少,故有數座棚子精心搭建,務必讓這些戲班演出,能夠將其技巧發揮得淋灕盡緻。

各棚子台柱上,手工雕花精緻細膩,對連各一無不巧句,花彩繽紛,五顏六色,緊緊吸引住觀賞者之眼光。

翌日下午兩點半,準時開鑼揭開序幕,鑼鼓喧天吸引人潮,鞭炮響徹雲霄,週遭一片迷濛。布袋戲之扮神擺仙前戲,就在三聲銅鑼響過之後展開。各棚座之擺仙戲碼相同,但是演出內容卻各出心裁。

豪華之仙官衣服似乎都是新做,紋彩鮮豔,亮麗照人。鎮瀾宮主席與地方父母官,還有一干頭家爐主們,皆盛裝革履出席盛會,台上台下人聲嚷嚷熱鬧極了。

鎮瀾宮前廣場上,鑼鼓喧天,鏗鏗鏘鏘,砰砰啪啪!廣場上萬頭鑽動人滿為患。善男信女人手一炷祭香,香煙裊裊直衝眼簾。金紙一籮筐一籮筐送至金爐附近,一把一把的投入爐內,火燒滿爐,灰燼飛揚。

善男信女慇勤拜神,各座戲棚賣力演出。因為日戲屬於點綴,夜戲才是重頭。儘管如此,現場還是擠得人山人海,擁擠現象逾越空前。

晚上演出之戲碼是精華重心,各座各棚無不精銳盡出。從戲目之安排至人偶造型,乃至戲服之設計,莫不費盡心思。佔據路口的傳統大劇班,如嘉義諸羅山吳萬成,五洲金樹園,亦宛然,哈哈笑,南北布袋戲菁英無不網羅在內。

金光團以及各演座非常賣力,紛紛拿出乾冰火焰雷炮以壯其聲色。高倍特效燈光閃爍不停,到處都是金光閃閃,令人眼花撩亂!人潮推擠,摩肩擦踵,喧囂嬉鬧,喊叫聲音不絕於耳。觀賞演出者,對劇情人物之驚嘆、懊惱、婉惜或叫好聲音揉和一起,構成一幅趣味盎然之熱鬧圖案,為夜空帶來了另番之幻象。

此次參與演出之布袋戲有兩百家,他們遍佈於寶島各個角落。其中還有薪傳獎得主在內,不分階級身分,大家平起平坐同台演出。布袋戲是台灣意象活動之主角,這種人偶戲可說是台灣之寶,地位絕不輸給歌仔戲。

儘管本島人對它漠視不顧,反是許多外國人,飄洋過海前來拜師學藝,真有點令人感到不可思議。此次鎮瀾宮之壯舉,為媽祖活動帶來許多新話題。同時這回的大手筆,也為台灣日漸式微的民俗演藝界,注射了一針強心劑。

而其所創下之兩百台布袋戲聯演紀錄,可能在本世紀裡,無人能夠打破它的紀錄,個人堅確的認為如此。這回隻大手筆轟動全台,各個戲班無不精銳盡出,菊壇盛事共襄盛舉,留下一齣印象深刻的演出。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