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8)-
對於藝術我是個門外漢,高中與大學時期,我都曾經加入過藝術社團。熟識一些藝文界名人之後,便以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藝術人。復於平時刻意的接近藝術,生吞活剝了一些藝術家的傳記,於是走起路來就覺得與眾不同。
斯時的我出口就是印象派、頹廢派、或野獸派、要不就是滿嘴的達利、畢卡索、或莫內甚麼的。讓同學或朋友誤認,我對藝術之火熱內涵高人一籌,因而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可憐的是自己,為了面子問題,在宿舍的書架上,不得不推滿了一些從未去看過,或者內容生硬的藝術書籍或文獻。
每有學弟學妹來見我,問及藝術社團之內涵,我總愛撂幾個專有名詞嚇唬他們,藉以彰顯自己對藝術之熟識。在校園裡更誇張,踱著方步裝作一派斯文,儼然自己是個素養豐富,充滿藝術氣息的學長。可惜這個美夢如泡沫,經不起輕輕一戳,泡沫立即破裂消逝無蹤了。
1988年之夏末,由於法國商友皮耶引領,個人有幸參觀了羅浮宮,以及一些私人之藝術館。老實說,走入館內,我就像劉姥姥進入大觀園,被眼前之展品所震懾,不敢透出一絲大氣。滿室所謂的藝術精華,我竟然認識不多,更別說它們的皮毛啦。
皮耶畢業於巴黎工業大學,黑手底子一個,萬沒想到,他對藝術之造詣竟是如此高深。回憶當初,他帶我去普羅旺斯拜訪他姑媽之時,老人家和藹慈祥,待我如親侄。從這裡讓我體會到,法國人對待朋友的熱情。
皮耶的姑媽,是巴黎某藝術學院之高材生,自始至終,他都未將校名告知,所以我只好用「某校」來介紹她。她的藝術修養不錯,藝術知識與藝術手法,比皮耶不知高檔幾百倍之上。
在偌多的藝術作品中,她獨獨鍾情於畢卡索的作品。啥嚜「格爾尼卡」、「青春少婦」等等,許多相關畢卡索私人聞所未聞的軼事,他都能夠如數家珍般,一一道明它的來龍去脈。甚至有許多作品之創作背景,成名之後的流向,乃至於行情之變化,他都能一口氣交代清楚。
為了迎合老人家之口味,我把以色列大鬍子,熱迷畢卡索的故事說給她聽。當我把那次在特拉維夫與大鬍子,圍標畢卡索郵票的故事敘述出來。老人家聽得哈哈大笑,並還說我們是她所認識的畢卡索迷中之最迷!
說來臉紅,我所知道有關畢卡索之知識,全都來自大鬍子的灌輸。個人從未真心投入過,因此在皮耶姑媽面前,讓我深深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滋味。皮耶姑媽講述畢卡索作品,我只能點頭或嗯哦的應和。所以,當她說我是畢卡索迷之時,我渾身一陣燥熱。
記得那日之會,皮耶姑媽送我許多畢卡索之複製品,還有一些和畢卡索相關之刊物資料。嗣後,我將這些玩意兒,一股腦用航空寄給大鬍子。他接到包裹之後,在電話中喜極而泣。他抽慉的對我說,這是他有生以來所接到最棒的禮物。
翌日,一張特大的訂單躺在我的傳真機上。正在我懷疑之時,他有來地確認一下那張訂單。嘿嘿!一個藝術門外漢,竟然依賴藝術撈到訂單。我衷心的感謝皮耶姑媽,更感謝緣慳一面的畢卡索先生!
逐漸暈開的歲月,在眼前漸漸的有點模糊起來。我的五顏六色人生,豈止是一個「多采多姿」可以形容得了。就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早晨裏,我在書房內整理舊作。耳際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噹噹」聲音,竟然將我的思潮,拉回到舊時的記憶之中矣!
昔時有種走販,肩挑一組淺短竹簍筐,一簍裝著一個尺寸與簍筐一般大的馬口鐵油桶,另一簍內擺放數支裝滿茶油之瓶子,還有一兩塊茶籽皂塊。挑販手上提著一片巴掌大小的自製小銅鑼,手夾一小棒槌,沿途敲響噹噹招徠買客,他就是小時候,最令人難忘之香茶油走販啦。
每個星期三早上,大約在九點鐘左右,巷子口就會有噹噹的小銅鑼聲。噹噹聲音甫落,接著是一陣沙啞老聲,叫喊道:「哦!香茶油吶,茶姑、苦茶油啊!」間歇之後噹噹聲音再度響起,接著他又喊說:「緊來買香茶油哦!」連續數趟呼喊過後,他就習慣的在空地上,放下肩上的擔子,抽菸等候買客前來購買。
挑販是個六旬左右之老者,膚色古銅皺摺,但眼神精光奕奕。他放好擔子,在空地附近找塊石頭坐下。悠哉游哉的拿出香菸,慢條斯里的點燃,接著深吸一口,從嘴裡幽幽吐出煙圈。這時,我和宿舍的幾個小孩,圍著老人嘰嘰呱呱的聒噪個不停。老人不以為意,並沒開聲驅散我們。
由於老人家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笑容,給人有著和藹可親之感覺。這種走販絕大多數是茶農,趁著茶收之後的空檔,挑著一些自己製作的,苦茶油、香茶油和茶籽皂塊下山販賣。一面上街蹓噠看光景,一面又可賺取些外快,一舉兩得,故爾年年樂此不疲。
雖然這種收入不多,可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有多位南港與內湖的同學,就是靠他的阿公,挑賣香茶油和茶籽皂,湊足註冊費給他讀完三年初中的。有位柯姓同學家住南港茶山,他家茶園面積廣闊,可惜引用的茶種不佳。可能當初外行受騙,新茶種苗之中,竟然摻雜有許多的苦茶樹種。
每年家人辛勞投入,結果收穫卻是令人傷心。他阿公是個腦筋靈活的老人,每年茶收之餘,便將苦茶樹籽統統收回家中。等待整季茶作完成之後,他就一人挑起茶籽,進入深山茶寮加工榨油。
他將茶籽挑入自己搭建的工寮內,積極展開自己搾取茶籽油,並利用殘渣製作茶皂塊。忙碌開始,他將挑來之茶籽放入大鍋中翻炒,剷出趁熱放進石臼內,用木製撞槌將茶籽槌碎至粉狀。再用特定之鐵皮圈容具將其粉裝入,一盤一盤堆疊起來,然後用一部中古的壓榨機,旋轉主軸壓榨出茶油來。
初出之茶油有腥味,他就利用家傳方法除臭,過濾分餾出金黃潔淨,且還帶有清香味的茶油來。茶籽油包括苦茶籽油,如同現今之沙拉油,可以炸物亦可拌麵線吃,聽說它對於人類腸胃助益頗大。
至於壓榨之剰餘茶渣,攪拌油脂加壓成圓餅狀,曝曬乾燥之後,它就成為鄉下人喜歡使用的茶姑皂塊。這種茶籽肥皂不會損壞衣服纖維,入水不會產生活氧生物傷害水中生態,它就是古早時代最佳的環保清潔劑啦。
製作香茶油是小柯阿公,向一位化學工程師學來的技術。它是茶籽油添加香料而成為化妝用油。可供婦女美容美髮之用,或可當作神廟奉獻之燈油。食用之茶油,利用醬油瓶或酒瓶裝入。香茶油則用桶裝,婦女購買自帶容器裝入。小柯的阿公生意頭腦佳,他有自產自銷之能力。經常上街叫賣之所得,對於家用不無小補。
茶籽皂塊有硬有軟,賣到客戶手中自己切快使用。堅硬的皂塊可以長存,軟者需儘快的用完它。茶籽成品與無患子相同功效,都是古早環保主角之一。它的泡沫流入水中不會產生優氧,無毒無害,可見老祖先的環保觀念,比起我們實在高明太多啦。
茶籽用來壓榨茶油,自古以來皆是如此。隨著科技之進步,現代的用途愈加廣泛。已經有人將它做成洗衣粉、香皂、護手霜、洗髮霜、去角質乳霜或面膜等等新奇產品。現代人為茶樹賦以新生命,將它的產品用途發揮到極至。這就是台灣茶農未來的新希望,本人也願意為它新生命高喊「加油!加油!」 [待續]。
對於藝術我是個門外漢,高中與大學時期,我都曾經加入過藝術社團。熟識一些藝文界名人之後,便以為自己是個了不起的藝術人。復於平時刻意的接近藝術,生吞活剝了一些藝術家的傳記,於是走起路來就覺得與眾不同。
斯時的我出口就是印象派、頹廢派、或野獸派、要不就是滿嘴的達利、畢卡索、或莫內甚麼的。讓同學或朋友誤認,我對藝術之火熱內涵高人一籌,因而沾沾自喜,自以為是!可憐的是自己,為了面子問題,在宿舍的書架上,不得不推滿了一些從未去看過,或者內容生硬的藝術書籍或文獻。
每有學弟學妹來見我,問及藝術社團之內涵,我總愛撂幾個專有名詞嚇唬他們,藉以彰顯自己對藝術之熟識。在校園裡更誇張,踱著方步裝作一派斯文,儼然自己是個素養豐富,充滿藝術氣息的學長。可惜這個美夢如泡沫,經不起輕輕一戳,泡沫立即破裂消逝無蹤了。
1988年之夏末,由於法國商友皮耶引領,個人有幸參觀了羅浮宮,以及一些私人之藝術館。老實說,走入館內,我就像劉姥姥進入大觀園,被眼前之展品所震懾,不敢透出一絲大氣。滿室所謂的藝術精華,我竟然認識不多,更別說它們的皮毛啦。
皮耶畢業於巴黎工業大學,黑手底子一個,萬沒想到,他對藝術之造詣竟是如此高深。回憶當初,他帶我去普羅旺斯拜訪他姑媽之時,老人家和藹慈祥,待我如親侄。從這裡讓我體會到,法國人對待朋友的熱情。
皮耶的姑媽,是巴黎某藝術學院之高材生,自始至終,他都未將校名告知,所以我只好用「某校」來介紹她。她的藝術修養不錯,藝術知識與藝術手法,比皮耶不知高檔幾百倍之上。
在偌多的藝術作品中,她獨獨鍾情於畢卡索的作品。啥嚜「格爾尼卡」、「青春少婦」等等,許多相關畢卡索私人聞所未聞的軼事,他都能夠如數家珍般,一一道明它的來龍去脈。甚至有許多作品之創作背景,成名之後的流向,乃至於行情之變化,他都能一口氣交代清楚。
為了迎合老人家之口味,我把以色列大鬍子,熱迷畢卡索的故事說給她聽。當我把那次在特拉維夫與大鬍子,圍標畢卡索郵票的故事敘述出來。老人家聽得哈哈大笑,並還說我們是她所認識的畢卡索迷中之最迷!
說來臉紅,我所知道有關畢卡索之知識,全都來自大鬍子的灌輸。個人從未真心投入過,因此在皮耶姑媽面前,讓我深深體會到「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滋味。皮耶姑媽講述畢卡索作品,我只能點頭或嗯哦的應和。所以,當她說我是畢卡索迷之時,我渾身一陣燥熱。
記得那日之會,皮耶姑媽送我許多畢卡索之複製品,還有一些和畢卡索相關之刊物資料。嗣後,我將這些玩意兒,一股腦用航空寄給大鬍子。他接到包裹之後,在電話中喜極而泣。他抽慉的對我說,這是他有生以來所接到最棒的禮物。
翌日,一張特大的訂單躺在我的傳真機上。正在我懷疑之時,他有來地確認一下那張訂單。嘿嘿!一個藝術門外漢,竟然依賴藝術撈到訂單。我衷心的感謝皮耶姑媽,更感謝緣慳一面的畢卡索先生!
逐漸暈開的歲月,在眼前漸漸的有點模糊起來。我的五顏六色人生,豈止是一個「多采多姿」可以形容得了。就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早晨裏,我在書房內整理舊作。耳際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噹噹」聲音,竟然將我的思潮,拉回到舊時的記憶之中矣!
昔時有種走販,肩挑一組淺短竹簍筐,一簍裝著一個尺寸與簍筐一般大的馬口鐵油桶,另一簍內擺放數支裝滿茶油之瓶子,還有一兩塊茶籽皂塊。挑販手上提著一片巴掌大小的自製小銅鑼,手夾一小棒槌,沿途敲響噹噹招徠買客,他就是小時候,最令人難忘之香茶油走販啦。
每個星期三早上,大約在九點鐘左右,巷子口就會有噹噹的小銅鑼聲。噹噹聲音甫落,接著是一陣沙啞老聲,叫喊道:「哦!香茶油吶,茶姑、苦茶油啊!」間歇之後噹噹聲音再度響起,接著他又喊說:「緊來買香茶油哦!」連續數趟呼喊過後,他就習慣的在空地上,放下肩上的擔子,抽菸等候買客前來購買。
挑販是個六旬左右之老者,膚色古銅皺摺,但眼神精光奕奕。他放好擔子,在空地附近找塊石頭坐下。悠哉游哉的拿出香菸,慢條斯里的點燃,接著深吸一口,從嘴裡幽幽吐出煙圈。這時,我和宿舍的幾個小孩,圍著老人嘰嘰呱呱的聒噪個不停。老人不以為意,並沒開聲驅散我們。
由於老人家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笑容,給人有著和藹可親之感覺。這種走販絕大多數是茶農,趁著茶收之後的空檔,挑著一些自己製作的,苦茶油、香茶油和茶籽皂塊下山販賣。一面上街蹓噠看光景,一面又可賺取些外快,一舉兩得,故爾年年樂此不疲。
雖然這種收入不多,可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有多位南港與內湖的同學,就是靠他的阿公,挑賣香茶油和茶籽皂,湊足註冊費給他讀完三年初中的。有位柯姓同學家住南港茶山,他家茶園面積廣闊,可惜引用的茶種不佳。可能當初外行受騙,新茶種苗之中,竟然摻雜有許多的苦茶樹種。
每年家人辛勞投入,結果收穫卻是令人傷心。他阿公是個腦筋靈活的老人,每年茶收之餘,便將苦茶樹籽統統收回家中。等待整季茶作完成之後,他就一人挑起茶籽,進入深山茶寮加工榨油。
他將茶籽挑入自己搭建的工寮內,積極展開自己搾取茶籽油,並利用殘渣製作茶皂塊。忙碌開始,他將挑來之茶籽放入大鍋中翻炒,剷出趁熱放進石臼內,用木製撞槌將茶籽槌碎至粉狀。再用特定之鐵皮圈容具將其粉裝入,一盤一盤堆疊起來,然後用一部中古的壓榨機,旋轉主軸壓榨出茶油來。
初出之茶油有腥味,他就利用家傳方法除臭,過濾分餾出金黃潔淨,且還帶有清香味的茶油來。茶籽油包括苦茶籽油,如同現今之沙拉油,可以炸物亦可拌麵線吃,聽說它對於人類腸胃助益頗大。
至於壓榨之剰餘茶渣,攪拌油脂加壓成圓餅狀,曝曬乾燥之後,它就成為鄉下人喜歡使用的茶姑皂塊。這種茶籽肥皂不會損壞衣服纖維,入水不會產生活氧生物傷害水中生態,它就是古早時代最佳的環保清潔劑啦。
製作香茶油是小柯阿公,向一位化學工程師學來的技術。它是茶籽油添加香料而成為化妝用油。可供婦女美容美髮之用,或可當作神廟奉獻之燈油。食用之茶油,利用醬油瓶或酒瓶裝入。香茶油則用桶裝,婦女購買自帶容器裝入。小柯的阿公生意頭腦佳,他有自產自銷之能力。經常上街叫賣之所得,對於家用不無小補。
茶籽皂塊有硬有軟,賣到客戶手中自己切快使用。堅硬的皂塊可以長存,軟者需儘快的用完它。茶籽成品與無患子相同功效,都是古早環保主角之一。它的泡沫流入水中不會產生優氧,無毒無害,可見老祖先的環保觀念,比起我們實在高明太多啦。
茶籽用來壓榨茶油,自古以來皆是如此。隨著科技之進步,現代的用途愈加廣泛。已經有人將它做成洗衣粉、香皂、護手霜、洗髮霜、去角質乳霜或面膜等等新奇產品。現代人為茶樹賦以新生命,將它的產品用途發揮到極至。這就是台灣茶農未來的新希望,本人也願意為它新生命高喊「加油!加油!」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