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9)-
年紀剛滿甲子的阿葵伯,氣喘吁吁的在大禾埕上高喊:「河壩壢有牛相鬥啦!阿景星快去分開牠們吧!」阿景星是我表哥,體格魁武壯碩,每次水牛相鬥他都會過去解圍。二牛相鬥若不解圍,一定會鬥得兩敗俱傷,誰也討不到好處。
水牛相鬥原因有兩種,一是互相瞧不起,一是爭風吃醋。人家說牛脾氣一發,天皇老子也莫可奈何。況且水牛脾氣之拗,非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童年的我喜歡看熱鬧,一聽河壩上有牛相鬥,顧不得飯沒吃飽,碗筷一丟便趕往現場湊熱鬧去啦。外婆怕我有所閃失,到時候對我父母不好交待,所以叫表弟尾隨我去現場。
兄弟倆湊在一起膽子更壯,趕到現場硬往人堆裡闖。兄弟倆身材中等但很機靈,所以,三兩下功夫我們已擠入內圈,一個視覺良好且又安全的角落裡。場中二牛已經鬥得天昏地暗,塵土飛揚,幾乎看不清楚牠們的身影。
由於周遭觀眾之吶喊聲音相當炙烈,激促二牛鬥得更加起勁。那是阿霖舅公家的水牛公與阿葵伯家的公牛。二牛勢均力敵,雙方都已掛彩。舅公家的公牛後腿被葵伯佳的公牛角劃出一到很長的深溝,牛血沿著腿肚往下流滿一地。
葵伯家的公牛掛彩殷紅,腹肚兩道傷痕皮翻肉現。二牛傷勢皆很嚴重,若不及時將牠們分開,恐怕會血盡力竭而亡之可能,怪不得阿葵會緊張的前去找景星哥幫忙。景星哥帶著三位壯漢,各扛一枝大杉木棍前去備用。他們三人抵達現場,大眾立即分開一條小路,讓這四位勇士順利的進入鬥場。
但見景星表哥審度一下情勢之後,馬上下令三人各站一角。位置站定之後覷準時機,一聲號令出口緊接著三枝杉木棍同時出手。一枝直插二牛頭部相抵的空隙處,另外兩枝則插入牛角交叉空處。
一人舉起木棍猛擊牛臀,口中還發出雄壯的「哈嘿!」聲音。就在四人同心協力之下,一牛後退一牛曲腳跪地,於是交纏之牛角霍然分開。四人之動作迅速俐落,瞬間解除危機贏得大眾鼓掌喝采。兩造牛主眼見二牛分開,快步進入場內牽走自家的牛隻。於是一場激烈的牛鬥至此落幕,圍觀的群眾三三兩兩離開現場。
大家邊走邊討論著剛才的牛鬥場面,有人說二牛之鬥激烈空前,有人則稱讚四位勇士的動作乾淨俐落。人群散盡,現場恢復寧靜,只留下被二牛踐踏摧毀的現場。不過大家不用發愁,只需一陣雨水之滋潤,現場很快就恢復原狀啦。
二牛隨著主人回家之後,忙壞了公所的獸醫阿青與阿良,他們兩人分別前去幫傷牛療傷。舅公家的公牛縫了卅餘針,阿葵伯家的公牛縫了七十餘針。儘管二位獸醫忙得滿頭大汗,二牛卻在麻醉下睡得十分安詳。
牛鬥解圍之後,景星表哥等四勇士各獲得一個小紅包。景星表哥大方請我與表弟上街吃粄條,另外還給我們各買一個包子。兄地仨吃得高高興興的,回到家已經吃不下午餐。大姨罵表哥不知節儉,有錢就亂花。
機靈的表哥將剩餘的紅包塞給大姨,於是她的罵聲驟然停止啦。一向木訥寡言的大姨丈,只看看我們一眼便默默離開。此事發生在我小二寄讀銅鑼國小之時,那時我的年紀八歲左右。
那次的牛隻相鬥之事結束之後,葵伯家的大母牛生下一隻白子小牛。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凡是全白之動物都是吉祥的象徵。如果只是部分出現白色,那又表示不祥之徵兆。其實,牛隻之「白子」牠只是一種基因突變。
牛隻之白子化也是一種退化現象,說嚴重些它或許是種可怕的病變呢。然而,坊間雖然有著這般的解釋,但是「白子」在中國仍然很受歡迎。不過,人類出生若是個「白子」,他可就會受到百般之歧視,他的處境是會相當可憐的。
家鄉的飯桶窩是一片荒野之地,由於地處偏僻人跡罕至,因此,這裡就成為棄養水牛之天堂。有位專攻生物學的大學畢業生,她對牛羊生態瞭解十分透徹。某日回鄉散心來到飯桶窩,見到一大群棄養之水牛大為驚喜。於是她放棄高薪的生化工程師工作,回到故鄉從事牛隻之飼養牧場。
在她的牛廄興建完成之後,立將飯桶窩內之流浪牛全部收入欄內圈養起來。這批無主水牛本就是農家所養,只因廢耕讓牠們失業而被棄養。在家千般好,外出樣樣差。牠們被棄養在外歷盡風霜,為了生存而逐漸的恢復野性。故爾當牧場主人要將牠們圈養之時,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這才將牠們全部收入欄內豢養。
這群流浪水牛被收入牛欄後,因為食物豐足而馴服不再狂野。附近農家之農作物不再受到野牛之糟蹋,大家都對這位牧場的女主人感謝不已。當初為了安撫這群野放習慣的水牛,場主人另外收留六隻雄性乳牛。因為她想讓牠們一起生活,藉以穩定水牛之野性。
牛群收養約模半年之後,欄內一隻母牛受孕懷胎,牧場主人非常興奮,立即將懷孕母牛隔開飼養以策安全。不久這隻母牛生下雙胞胎,牧場主人特地加料慰勞母牛之辛苦。有趣的是兩條仔牛之中,有一隻渾身雪白十分耀眼。鄉下人眼中這是好兆頭,附近農家也紛紛過來道喜。
不過人多各有己見,其中一家農戶卻認為這是不祥之兆。牧場主人是個現代女性,她只在乎牛隻平安落地平安成長這就夠了。至於是否吉兆或不詳,這些都不是她的考量範圍。母牛的反應也很奇怪,或許牠不認為白子仔牛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牠偏心照顧另隻仔牛而忽略了白子的存在。
事過兩三天之後,母牛自白子身上聞出與另仔相同的體味,這才敞開心胸接受白子。白子小牛被其母接受之後,從此過著愉快的日子。村人經常可見到母子三牛,一起徜徉於牧場草坪上,低著頭安詳的在啃嚙著青草。
白子小牛個性怯懦,見到生人靠近情緒立即失控,時而呣呣尖叫,時而狂奔亂跳。遇到這種狀況之時,母牛會哞哞出聲呼喚以穩定牠的情緒。白子聽到母牛溫柔之呼喚,馬上會把瘋狂之情緒收回,以小跑步奔回母牛身邊。
舔犢情深,殷殷相護,令人見了無不為之動容。嗣後如果有人靠近牠的牛欄,滿嘴嚷嚷或是用手指指點點,母牛便會低下牛頭,生氣的用前腳刨地,以牠滿臉憤怒之形象嚇走來人。
牠的護仔行為,人人見了都會感動不已。這隻白子在牧場生活了五年多,之後因為感染口蹄疫而遭受撲殺之命運。母子三牛遭受撲殺之後,女場主痛心疾首哀傷不已。半年後便將牧場結束盤賣出去,之後她就出國遊學散心去啦。 [待續]。
年紀剛滿甲子的阿葵伯,氣喘吁吁的在大禾埕上高喊:「河壩壢有牛相鬥啦!阿景星快去分開牠們吧!」阿景星是我表哥,體格魁武壯碩,每次水牛相鬥他都會過去解圍。二牛相鬥若不解圍,一定會鬥得兩敗俱傷,誰也討不到好處。
水牛相鬥原因有兩種,一是互相瞧不起,一是爭風吃醋。人家說牛脾氣一發,天皇老子也莫可奈何。況且水牛脾氣之拗,非三言兩語可以解釋清楚。童年的我喜歡看熱鬧,一聽河壩上有牛相鬥,顧不得飯沒吃飽,碗筷一丟便趕往現場湊熱鬧去啦。外婆怕我有所閃失,到時候對我父母不好交待,所以叫表弟尾隨我去現場。
兄弟倆湊在一起膽子更壯,趕到現場硬往人堆裡闖。兄弟倆身材中等但很機靈,所以,三兩下功夫我們已擠入內圈,一個視覺良好且又安全的角落裡。場中二牛已經鬥得天昏地暗,塵土飛揚,幾乎看不清楚牠們的身影。
由於周遭觀眾之吶喊聲音相當炙烈,激促二牛鬥得更加起勁。那是阿霖舅公家的水牛公與阿葵伯家的公牛。二牛勢均力敵,雙方都已掛彩。舅公家的公牛後腿被葵伯佳的公牛角劃出一到很長的深溝,牛血沿著腿肚往下流滿一地。
葵伯家的公牛掛彩殷紅,腹肚兩道傷痕皮翻肉現。二牛傷勢皆很嚴重,若不及時將牠們分開,恐怕會血盡力竭而亡之可能,怪不得阿葵會緊張的前去找景星哥幫忙。景星哥帶著三位壯漢,各扛一枝大杉木棍前去備用。他們三人抵達現場,大眾立即分開一條小路,讓這四位勇士順利的進入鬥場。
但見景星表哥審度一下情勢之後,馬上下令三人各站一角。位置站定之後覷準時機,一聲號令出口緊接著三枝杉木棍同時出手。一枝直插二牛頭部相抵的空隙處,另外兩枝則插入牛角交叉空處。
一人舉起木棍猛擊牛臀,口中還發出雄壯的「哈嘿!」聲音。就在四人同心協力之下,一牛後退一牛曲腳跪地,於是交纏之牛角霍然分開。四人之動作迅速俐落,瞬間解除危機贏得大眾鼓掌喝采。兩造牛主眼見二牛分開,快步進入場內牽走自家的牛隻。於是一場激烈的牛鬥至此落幕,圍觀的群眾三三兩兩離開現場。
大家邊走邊討論著剛才的牛鬥場面,有人說二牛之鬥激烈空前,有人則稱讚四位勇士的動作乾淨俐落。人群散盡,現場恢復寧靜,只留下被二牛踐踏摧毀的現場。不過大家不用發愁,只需一陣雨水之滋潤,現場很快就恢復原狀啦。
二牛隨著主人回家之後,忙壞了公所的獸醫阿青與阿良,他們兩人分別前去幫傷牛療傷。舅公家的公牛縫了卅餘針,阿葵伯家的公牛縫了七十餘針。儘管二位獸醫忙得滿頭大汗,二牛卻在麻醉下睡得十分安詳。
牛鬥解圍之後,景星表哥等四勇士各獲得一個小紅包。景星表哥大方請我與表弟上街吃粄條,另外還給我們各買一個包子。兄地仨吃得高高興興的,回到家已經吃不下午餐。大姨罵表哥不知節儉,有錢就亂花。
機靈的表哥將剩餘的紅包塞給大姨,於是她的罵聲驟然停止啦。一向木訥寡言的大姨丈,只看看我們一眼便默默離開。此事發生在我小二寄讀銅鑼國小之時,那時我的年紀八歲左右。
那次的牛隻相鬥之事結束之後,葵伯家的大母牛生下一隻白子小牛。在中國人的觀念裡,凡是全白之動物都是吉祥的象徵。如果只是部分出現白色,那又表示不祥之徵兆。其實,牛隻之「白子」牠只是一種基因突變。
牛隻之白子化也是一種退化現象,說嚴重些它或許是種可怕的病變呢。然而,坊間雖然有著這般的解釋,但是「白子」在中國仍然很受歡迎。不過,人類出生若是個「白子」,他可就會受到百般之歧視,他的處境是會相當可憐的。
家鄉的飯桶窩是一片荒野之地,由於地處偏僻人跡罕至,因此,這裡就成為棄養水牛之天堂。有位專攻生物學的大學畢業生,她對牛羊生態瞭解十分透徹。某日回鄉散心來到飯桶窩,見到一大群棄養之水牛大為驚喜。於是她放棄高薪的生化工程師工作,回到故鄉從事牛隻之飼養牧場。
在她的牛廄興建完成之後,立將飯桶窩內之流浪牛全部收入欄內圈養起來。這批無主水牛本就是農家所養,只因廢耕讓牠們失業而被棄養。在家千般好,外出樣樣差。牠們被棄養在外歷盡風霜,為了生存而逐漸的恢復野性。故爾當牧場主人要將牠們圈養之時,費盡九牛二虎之力,這才將牠們全部收入欄內豢養。
這群流浪水牛被收入牛欄後,因為食物豐足而馴服不再狂野。附近農家之農作物不再受到野牛之糟蹋,大家都對這位牧場的女主人感謝不已。當初為了安撫這群野放習慣的水牛,場主人另外收留六隻雄性乳牛。因為她想讓牠們一起生活,藉以穩定水牛之野性。
牛群收養約模半年之後,欄內一隻母牛受孕懷胎,牧場主人非常興奮,立即將懷孕母牛隔開飼養以策安全。不久這隻母牛生下雙胞胎,牧場主人特地加料慰勞母牛之辛苦。有趣的是兩條仔牛之中,有一隻渾身雪白十分耀眼。鄉下人眼中這是好兆頭,附近農家也紛紛過來道喜。
不過人多各有己見,其中一家農戶卻認為這是不祥之兆。牧場主人是個現代女性,她只在乎牛隻平安落地平安成長這就夠了。至於是否吉兆或不詳,這些都不是她的考量範圍。母牛的反應也很奇怪,或許牠不認為白子仔牛是自己的孩子,所以,牠偏心照顧另隻仔牛而忽略了白子的存在。
事過兩三天之後,母牛自白子身上聞出與另仔相同的體味,這才敞開心胸接受白子。白子小牛被其母接受之後,從此過著愉快的日子。村人經常可見到母子三牛,一起徜徉於牧場草坪上,低著頭安詳的在啃嚙著青草。
白子小牛個性怯懦,見到生人靠近情緒立即失控,時而呣呣尖叫,時而狂奔亂跳。遇到這種狀況之時,母牛會哞哞出聲呼喚以穩定牠的情緒。白子聽到母牛溫柔之呼喚,馬上會把瘋狂之情緒收回,以小跑步奔回母牛身邊。
舔犢情深,殷殷相護,令人見了無不為之動容。嗣後如果有人靠近牠的牛欄,滿嘴嚷嚷或是用手指指點點,母牛便會低下牛頭,生氣的用前腳刨地,以牠滿臉憤怒之形象嚇走來人。
牠的護仔行為,人人見了都會感動不已。這隻白子在牧場生活了五年多,之後因為感染口蹄疫而遭受撲殺之命運。母子三牛遭受撲殺之後,女場主痛心疾首哀傷不已。半年後便將牧場結束盤賣出去,之後她就出國遊學散心去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