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
夏日黃昏,鬱悶的空間,稻田裏的禾欉也顯得垂頭喪氣。怪只怪,上帝把聖嬰的秩序亂予顛倒,以致往常涼風習習之氣候,變成悶鍋般的鬱悶糊塗。就在這怨天尤人之際,突地從田角的稻欉底下,傳出一聲清亮的蛙鳴。
嘓嘓聲音劃過田埂,傳達至百公尺外的野塘邊。稍停,野塘畔有了反應。一陣「呱呱」聲音雖然不夠嘹喨,但在鬱悶中有此音量也夠交代啦。「嘓嘓呱呱,嘓嘓呱呱……」一應一答間隔恆定,但此刻之聲音已由獨唱變為二重唱,三重五重合唱層疊而來。大自然的樂章啟動了,瞬間四野共鳴而一發不可收拾。
於是更多的嘓嘓呱呱加入行列,間或還會有低沉的「姆哇」聲摻雜其中。高、中、低音俱備,八分琶音也有,更有半分音符之點綴,四野頓時陷入交響樂演奏之氛圍裏,擾擾攘攘熱鬧得不得了。
鬱悶的空間裏經此一攪和,沉悶感覺頓時一掃而空。緊繃而鬱悶之心情,自然而然也就跟著放鬆不少。一位忘記姓名的西方音樂家曾說過:「蛙鳴是大自然最佳的樂章!」。長期居住鄉下的我,深覺其言不訛。對於蛙鳴個人曾投入時間探索,雖然只有十數年而已,但其中之奧秘已可掌握六、七矣。
我可以自蛙鳴之中,判斷牠是屬於何類蛙族?我還可以從蛙鳴之中,判斷明日天氣是晴是雨?通常,雨天蛙鳴清亮帶著愉悅成分。陰晦天氣,牠們的鳴聲沉沉,意味著有點不耐煩的味道。如有外敵入侵地盤,牠們鳴叫孔急充滿著恐懼。因此鳴聲短促焦急,但又有點不甘心的韻調。
在牠們交配期間裏的蛙鳴最有意思,許多隻公蛙圍著一隻母蛙喋喋不休。有的高昂音調、有的溫吞緩慢、有的如似粗人心想速成其美、有的卻像文弱書生捏扭做態、各有心思各有所圖。
仔細聽個清楚,牠們的鳴叫聲,還真像人類在據理辯論,又像是在商討啥麼事似的。事成雀屏中選者,得意洋洋的向失敗者示威。然後趁著大家分神之時,躍上母蛙背上,雙手緊緊抱著母蛙參體。
此時牠會發出得意之鳴聲,高高興興的去當牠的入幕之賓啦。其他公蛙當然不服,於是跟著想跳上母蛙的背部。自然的層層疊疊的演出,3P、4P、5P、甚至多P之疊疊樂景觀。
偌多公蛙之爭取入幕,母蛙之心情大樂,嘓嘓連聲催促眾蛙加油,鳴叫聲中夾雜著興奮與期待。經過一番推擠競爭之後,勝敗終於分明揭曉。勝者依舊抱緊母蛙,連連鼓起喉頭暢快的鳴叫不歇。
鄉下的蛙鳴頗具戲劇化,夜將臨日落餘暉尚存之際,由一隻成蛙帶頭,嘓嘓起音帶頭鳴唱。之後,三、五隻出聲與之應合。先由新蛙陪同合唱,斷斷續續但不妨礙演奏之進行。接著許多成蛙扯開喉嚨配音,呱呱嘓嘓合成一片,於是夜色越來越深,合唱範圍越來越廣,不驚覺裏,人們已經陷身蛙樂之中矣。
夜越深沉,牠們鳴叫得越為起勁,非到天明大亮牠們絶不罷休。我常獨自搬張竹躺椅放在竹墩下,躺臥其上一邊享受蛙鳴一邊享受涼風。這種蛙鳴合唱百聽不厭,經常在涼風蛙唱中入夢而不自覺。
可惜這種大自然的梵唱已經消音,水泥叢林便是其消音之禍首。近來雖然許多生態保護團體或個人,振臂疾呼說要復育大自然。然而雷聲大雨點小,迄今仍無法做出成績,讓我們能夠再度的享受到大自然之樂章矣。
翌日早晨,天空籠罩著濃濃的烏雲。在炎熱夏季裡,這景象正意味著將會有大雨降臨。幫忙家人收拾曝曬稻穀之際,耳邊傳來陣陣尖銳的蛙鳴聲音。「咭...咭...咭...咭...」聲聲尖銳刺耳,連續叫鳴半天一點也不疲累。
俄頃微風吹起,鼻端已有水氣之感覺。果不其然,天空已經飄起雨點,從滴答到淅瀝至嘩啦,越下越大,蛙鳴更是起勁。此蛙我們稱它為「竹筴蛏」,「蛏」字唸「稱」,客語唸「怪」,青蛙是也。
「竹夾蛏」渾身翠綠滑膩,它是雨蛙的一種。肚皮黃白,一條金線將它與背部之綠色隔開。因為它的體液深苦,連雞鴨都不想吃它。由於它的腳趾上,附有濕潤的吸盤,故爾攀爬技術極為高鳴。再高的竹枝尾端,它都能夠高爬自如。
風吹竹身晃動他也不會墜落。或許因為它有這門子功夫,所以,想要抓它並不容易。它們吃蒼蠅、飛蛾、螞蚱、蟋蟀和其它小青蛙。食物簡單,還是屬於益蟲族群呢。它們的體型流線苗條,雖然個體不大,但是叫聲卻十分宏亮。這得歸功於它們具有一個鼓出來的鳴囊。
由於牠們常在雨前雨後鳴叫,所以才被鄉下人稱為「雨蛏」或「雨蛙」。它對水氣特別敏感,在夏天午後雷陣雨之前後,雄蛙經常出現在竹幹上耍寶,一會兒爬上一會兒往下滑。目的是要引起附近母蛙之注意,它們都是天生的音樂家。經常會聚群竹上,高聲鳴唱互別苗頭。
雨蛙之鳴叫似乎有其綠由,通常是由少數幾隻帶頭先鳴,其他的蛙群再跟著唱和。它們的鳴叫聲隨風飄動,起起伏伏韻律分明。雄蛙音域狹窄,故爾鳴聲高亢尖銳。母蛙則因其音域廣闊,所以鳴聲低沉遠傳。至於子蛙音為聲帶尙未成熟,鳴叫聲音時高時低非常古怪。
它們的合唱聽起來,像似從竹林深處傳出來的吵鬧聲。但是仔細的聆聽個清楚,卻又像是一部渾然天成合唱樂章。綠色雨蛙性情溫順,白天躲在潮濕的地方休息。它們很愛雨中出來活動,春季和夏季的傍晚,它們便會興奮的開始鳴叫。
在秋冬季節中,竹枝雨蛙很少出來活動。它們如何過冬從未見過,因此,我很想找個機會觀察一番。家鄉的竹枝雨蛙,它可生活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最常見的是棲息在茂密竹林內。
綠色的竹枝雨蛙也喜歡棲息在有水的環境中,濕度大溫度較低,就是它最喜歡居住的地方。在交配的季節裡,它們多會聚集到有水的地方求偶。竹枝雨蛙是聰明型蛙族,在非交配季節中,它們會盡量隱藏防止天敵吃它。可是一到交配期間,它們興奮的的叫聲常使自己曝露位置。
聰明的天敵們,就會尋聲找上門來吃它。特別是在雨前雨後,經常是成片的雨蛙同時鳴叫,因此,在此期間是雨蛙天敵最忙碌的時刻。尋找配偶不容易,一旦被它找到對象,冒死也要完成他們傳宗接代之任務。
從事農耕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蛙群卻是相反,天色越晚蛙鼓越盛。從太陽下山開始,它們就忙碌的鳴叫歡唱。徹夜到天亮不眠不休,直到明天的太陽露臉,它們才願意收攤來。
夜夜如斯,樂此不疲。蛙鳴陪我渡過幼稚的童年,它也陪我通過青澀年代。尤其是在農耕時代,每在忙碌工作之後,蛙鳴足以助我恢復疲勞。而那築之雨蛙苦苦之汁液,至今都還深深的鐫烙在我舌尖上呢。[待續]。
夏日黃昏,鬱悶的空間,稻田裏的禾欉也顯得垂頭喪氣。怪只怪,上帝把聖嬰的秩序亂予顛倒,以致往常涼風習習之氣候,變成悶鍋般的鬱悶糊塗。就在這怨天尤人之際,突地從田角的稻欉底下,傳出一聲清亮的蛙鳴。
嘓嘓聲音劃過田埂,傳達至百公尺外的野塘邊。稍停,野塘畔有了反應。一陣「呱呱」聲音雖然不夠嘹喨,但在鬱悶中有此音量也夠交代啦。「嘓嘓呱呱,嘓嘓呱呱……」一應一答間隔恆定,但此刻之聲音已由獨唱變為二重唱,三重五重合唱層疊而來。大自然的樂章啟動了,瞬間四野共鳴而一發不可收拾。
於是更多的嘓嘓呱呱加入行列,間或還會有低沉的「姆哇」聲摻雜其中。高、中、低音俱備,八分琶音也有,更有半分音符之點綴,四野頓時陷入交響樂演奏之氛圍裏,擾擾攘攘熱鬧得不得了。
鬱悶的空間裏經此一攪和,沉悶感覺頓時一掃而空。緊繃而鬱悶之心情,自然而然也就跟著放鬆不少。一位忘記姓名的西方音樂家曾說過:「蛙鳴是大自然最佳的樂章!」。長期居住鄉下的我,深覺其言不訛。對於蛙鳴個人曾投入時間探索,雖然只有十數年而已,但其中之奧秘已可掌握六、七矣。
我可以自蛙鳴之中,判斷牠是屬於何類蛙族?我還可以從蛙鳴之中,判斷明日天氣是晴是雨?通常,雨天蛙鳴清亮帶著愉悅成分。陰晦天氣,牠們的鳴聲沉沉,意味著有點不耐煩的味道。如有外敵入侵地盤,牠們鳴叫孔急充滿著恐懼。因此鳴聲短促焦急,但又有點不甘心的韻調。
在牠們交配期間裏的蛙鳴最有意思,許多隻公蛙圍著一隻母蛙喋喋不休。有的高昂音調、有的溫吞緩慢、有的如似粗人心想速成其美、有的卻像文弱書生捏扭做態、各有心思各有所圖。
仔細聽個清楚,牠們的鳴叫聲,還真像人類在據理辯論,又像是在商討啥麼事似的。事成雀屏中選者,得意洋洋的向失敗者示威。然後趁著大家分神之時,躍上母蛙背上,雙手緊緊抱著母蛙參體。
此時牠會發出得意之鳴聲,高高興興的去當牠的入幕之賓啦。其他公蛙當然不服,於是跟著想跳上母蛙的背部。自然的層層疊疊的演出,3P、4P、5P、甚至多P之疊疊樂景觀。
偌多公蛙之爭取入幕,母蛙之心情大樂,嘓嘓連聲催促眾蛙加油,鳴叫聲中夾雜著興奮與期待。經過一番推擠競爭之後,勝敗終於分明揭曉。勝者依舊抱緊母蛙,連連鼓起喉頭暢快的鳴叫不歇。
鄉下的蛙鳴頗具戲劇化,夜將臨日落餘暉尚存之際,由一隻成蛙帶頭,嘓嘓起音帶頭鳴唱。之後,三、五隻出聲與之應合。先由新蛙陪同合唱,斷斷續續但不妨礙演奏之進行。接著許多成蛙扯開喉嚨配音,呱呱嘓嘓合成一片,於是夜色越來越深,合唱範圍越來越廣,不驚覺裏,人們已經陷身蛙樂之中矣。
夜越深沉,牠們鳴叫得越為起勁,非到天明大亮牠們絶不罷休。我常獨自搬張竹躺椅放在竹墩下,躺臥其上一邊享受蛙鳴一邊享受涼風。這種蛙鳴合唱百聽不厭,經常在涼風蛙唱中入夢而不自覺。
可惜這種大自然的梵唱已經消音,水泥叢林便是其消音之禍首。近來雖然許多生態保護團體或個人,振臂疾呼說要復育大自然。然而雷聲大雨點小,迄今仍無法做出成績,讓我們能夠再度的享受到大自然之樂章矣。
翌日早晨,天空籠罩著濃濃的烏雲。在炎熱夏季裡,這景象正意味著將會有大雨降臨。幫忙家人收拾曝曬稻穀之際,耳邊傳來陣陣尖銳的蛙鳴聲音。「咭...咭...咭...咭...」聲聲尖銳刺耳,連續叫鳴半天一點也不疲累。
俄頃微風吹起,鼻端已有水氣之感覺。果不其然,天空已經飄起雨點,從滴答到淅瀝至嘩啦,越下越大,蛙鳴更是起勁。此蛙我們稱它為「竹筴蛏」,「蛏」字唸「稱」,客語唸「怪」,青蛙是也。
「竹夾蛏」渾身翠綠滑膩,它是雨蛙的一種。肚皮黃白,一條金線將它與背部之綠色隔開。因為它的體液深苦,連雞鴨都不想吃它。由於它的腳趾上,附有濕潤的吸盤,故爾攀爬技術極為高鳴。再高的竹枝尾端,它都能夠高爬自如。
風吹竹身晃動他也不會墜落。或許因為它有這門子功夫,所以,想要抓它並不容易。它們吃蒼蠅、飛蛾、螞蚱、蟋蟀和其它小青蛙。食物簡單,還是屬於益蟲族群呢。它們的體型流線苗條,雖然個體不大,但是叫聲卻十分宏亮。這得歸功於它們具有一個鼓出來的鳴囊。
由於牠們常在雨前雨後鳴叫,所以才被鄉下人稱為「雨蛏」或「雨蛙」。它對水氣特別敏感,在夏天午後雷陣雨之前後,雄蛙經常出現在竹幹上耍寶,一會兒爬上一會兒往下滑。目的是要引起附近母蛙之注意,它們都是天生的音樂家。經常會聚群竹上,高聲鳴唱互別苗頭。
雨蛙之鳴叫似乎有其綠由,通常是由少數幾隻帶頭先鳴,其他的蛙群再跟著唱和。它們的鳴叫聲隨風飄動,起起伏伏韻律分明。雄蛙音域狹窄,故爾鳴聲高亢尖銳。母蛙則因其音域廣闊,所以鳴聲低沉遠傳。至於子蛙音為聲帶尙未成熟,鳴叫聲音時高時低非常古怪。
它們的合唱聽起來,像似從竹林深處傳出來的吵鬧聲。但是仔細的聆聽個清楚,卻又像是一部渾然天成合唱樂章。綠色雨蛙性情溫順,白天躲在潮濕的地方休息。它們很愛雨中出來活動,春季和夏季的傍晚,它們便會興奮的開始鳴叫。
在秋冬季節中,竹枝雨蛙很少出來活動。它們如何過冬從未見過,因此,我很想找個機會觀察一番。家鄉的竹枝雨蛙,它可生活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最常見的是棲息在茂密竹林內。
綠色的竹枝雨蛙也喜歡棲息在有水的環境中,濕度大溫度較低,就是它最喜歡居住的地方。在交配的季節裡,它們多會聚集到有水的地方求偶。竹枝雨蛙是聰明型蛙族,在非交配季節中,它們會盡量隱藏防止天敵吃它。可是一到交配期間,它們興奮的的叫聲常使自己曝露位置。
聰明的天敵們,就會尋聲找上門來吃它。特別是在雨前雨後,經常是成片的雨蛙同時鳴叫,因此,在此期間是雨蛙天敵最忙碌的時刻。尋找配偶不容易,一旦被它找到對象,冒死也要完成他們傳宗接代之任務。
從事農耕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蛙群卻是相反,天色越晚蛙鼓越盛。從太陽下山開始,它們就忙碌的鳴叫歡唱。徹夜到天亮不眠不休,直到明天的太陽露臉,它們才願意收攤來。
夜夜如斯,樂此不疲。蛙鳴陪我渡過幼稚的童年,它也陪我通過青澀年代。尤其是在農耕時代,每在忙碌工作之後,蛙鳴足以助我恢復疲勞。而那築之雨蛙苦苦之汁液,至今都還深深的鐫烙在我舌尖上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