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7)-
昨晚在書房待太久,舊日記一本又一本翻閱,時間之溜逝渾然不覺。要不是壁鐘敲響十二下,我還以為還很早呢。其實,中間老妻幼女已來催過兩次,可能太入神了,所以還賴著不走。
退休後的生活一成不變,早晨四點起床,晚上九點上床,這幾年來奉行不渝。像今晚的逾時狀況絕無僅有,這時我就像個做錯事的小孩,偷偷進去盥洗室洗把臉,然後匆匆上床倒頭便睡。
或許是匆忙就章,花費很長時間無法入眠。左思右想,輾轉覆側,朦朧之中,我竟赤著腳走入,童年時期採摘野菜之老地方-「水尾坪」。景色清新彷如昨日,不過出現人物和野菜卻是朦朧模糊......。
「水尾坪」野菜區,座落於双峯山南側,一塊斜坡似的小丘陵。面積廣袤,雜草叢生。由於地當向陽,所以,光線與水份十分充沛,十分有利於植物之生長。這兒落腳的野菜,似乎生長得特別茂盛。而在那段艱辛歲月裏,它可是窮人救命的聖地。
很早很早以前,「水尾坪」因有連綿成片的野菜生長著,因此,就被附近居民稱它為「野菜坪」,客語「坪」,意思就是平坦的山崗或平地。在野菜坪上,生長的野菜種類很多很多。於我印象之中,最基本的就有野水芋、水蕨、蒲公英、昭和草與野紅鳳、野杓菜等等,還有其他多得不勝枚舉!
野莧屬長年生的草本植物,莖體細長帶刺,表皮亮紅豔目。因其莖幹富含纖維質,莖心柔軟滋甜。切段放入滾水中汆燙,梗皮變色就可起鍋,趁熱用點鹽巴翻拋,挾一段用嘴唇韓杼,輕輕一吸,鮮甜軟綿綿的菜新入嘴,那種滋味真是好吃得不得了。
野菜坪上,除了四時應季的野菜之外,經常抽芽不斷的山蕨,鮮嫩可口的蒲公英,還有讓人抓了手癢的水芋頭等等,都是孩童必爭之類項。鄉村居民只要有空,必定舉家出動來此採摘野菜。久而久之,這塊荒圮野地竟也因出野菜而聲名大噪。窮家也將它視為,過渡菜荒時之救星。
那年夏秋之交,連日下雨剛停。我與摯友阿祥仔,一起去摘野菜。平時野菜坪就是我們的廚房,路徑熟悉不說,哪裡有哪種野菜,我們都摸得一清二楚。這天因為雨後悶熱,看樣子好像會有一場大雨。但阿祥仔卻跑來邀我,友情難卻,兩人遂戴起大人的斗笠,興沖沖的向野菜坪出發。
因為已有多日雨灑,野菜坪上的野菜生氣蓬勃。我門走近邊緣,看見怒飆的野菜芽心情大開。哇!的一聲拼命採摘不停。半小時不到,我已採夠所需,但阿祥仔仍貪心不足,拼命的採個不停。我嘿聲叫他一起回家,他就是執意不肯。
這時候,我只好找塊乾燥高地,坐在小樹下等他。但見他越摘越遠,不一會,他的身影消失在我眼前!等啊等的,半小時過去還見不到他的人影。於是我扯開喉攏呼叫他的名字,除了山壁回音之外,就只有颯颯的風聲了。找了廿餘分之後,我開始心急,急得哭出來了,匆匆忙忙趕回家報信。
阿祥仔的家人,與村中的壯丁全部出動,我在前頭帶路,帶到現場之後,分成三組人開始地毯式的搜尋,管區也派來兩個警員協助。一星期後,阿祥仔的屍體出現在吊頸窩。滿身傷痕頭殼破裂,法醫驗屍說是摔落死亡,無外力傷害。
當天便將屍體發還埋葬,我自覺內疚幫忙至安葬完畢。雖然祥仔父母勸我不要掛懷,但我總覺得自己的疏忽難以原諒。內疚之積壓導致我不敢再去野菜坪,即便事情經過許久,我從未再踏上野菜坪半步!
年輕的日子又多又便宜,有如廉價的糖果一般,隨時都可以裝滿口袋,任意揮霍,並不會感覺到自己浪費。迨至年老來日不多,日子突然變成無價之寶,這才懊悔年輕時期的浪費,但為時已晚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時候,每天如似黃金般珍貴,省吃儉用想將日子拖長,再也不敢隨便的揮霍矣!味蕾這玩意兒亦復如此,年輕時初出茅廬不畏酸辣苦辛痲,只要能夠滿足味蕾的需求,他都勇於嚐試。
迨至年紀上大,舌蕾結滿厚苔,酸甜苦辣已無從分辨,那種痛苦,若非過來人是無法想像的。生物老師曾告訴我們說:「味蕾充滿著味突之冒險與挑戰,如此一來,方能體會出酸甜苦辣在哪裡?如果你畏縮不前,不敢冒險,那麼你只好沉溺於人云亦云的味覺之中吧。」
當時年紀青輕不懂內涵,及長味蕾全開之後,方知老師之言精闢入理。因此,對於擁有的味覺也就特別珍惜了。連休日朋友上門找我出去,原來他買了新車想在我面前耍帥。其實,退休以來我都深居簡出,既然他要耍帥就跟著去吧。
他仁兄得意非凡,一路開車一路哼歌,兩人一車就在北宜公路上壓起馬路來了。車至宜蘭大同鄕順便去找他姊,在那裡我們吃了一頓別開生面之中餐。他姊最近迷上原住民餐點,所以,她帶我們到一家原住民開的飲食店分享。
當天的席面菜餚很多,唯獨刺蔥之料理讓我驚艷。我對原民食物一之半解,趁此機會可以多做瞭解。就以刺蔥為例,看似樸實毫不起眼,其實,它與馬告一樣,都是原住民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調味聖品。
我們進入飲食店甫剛坐定,主人立刻奉上一杯,熱騰騰的刺蔥茶給我們漱口。刺蔥茶的味道有股清香,它是刺蔥剩餘之枝梗與殘葉,放入茶壺中熬煮至沸滾。從壺口飄出濃郁的香味,立即熄火放冷。然後,整壺原汁原味放入冰箱中冰透。
客人來到店裏,倒個一杯送上,淺喝一口芳香刺鼻,頓時感覺心涼脾肚大開。它對於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者具有療效,健胃整腸功夫第一,感冒壞菌別想親近半步。我是第一次享受這種茶水,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朋友他姊見我喜歡它,竟然想要向老闆買一瓶送我。老闆眼睛雪亮閱歷豐富,二話不說便送一人一瓶,她的四海作風令我欣賞不已。「刺蔥」泰雅族人都稱它為「達纳」,醃過之後摻入肉類,其效果不輸給平地的辛香料;五香、八角和蔥、蒜、薑、韮之類的調味品。
餐廳老闆是個四十來歳泰雅媽媽,旁側還有兩個女孩在幫忙,細細問過才知他們是一家人。由於利潤不多,無法雇用外人來幫忙,所以只好出動一家人協力合作,廚師跑堂大家一起來。其實,刺蔥可以搭配之魚肉蔬果不勝枚舉。然因還有路程需趕,因此不敢再多作問話。
儘管這次的味蕾冒險不深,但能瞭姊原住民之飲食,又能打探出刺蔥的相關常識,這已值得回票綽綽有餘了。而這趟試車之旅收穫不錯,不但獲得味蕾之探險,同時還在觸覺上延伸不少,一石二鳥不亦快哉! [待續]。
昨晚在書房待太久,舊日記一本又一本翻閱,時間之溜逝渾然不覺。要不是壁鐘敲響十二下,我還以為還很早呢。其實,中間老妻幼女已來催過兩次,可能太入神了,所以還賴著不走。
退休後的生活一成不變,早晨四點起床,晚上九點上床,這幾年來奉行不渝。像今晚的逾時狀況絕無僅有,這時我就像個做錯事的小孩,偷偷進去盥洗室洗把臉,然後匆匆上床倒頭便睡。
或許是匆忙就章,花費很長時間無法入眠。左思右想,輾轉覆側,朦朧之中,我竟赤著腳走入,童年時期採摘野菜之老地方-「水尾坪」。景色清新彷如昨日,不過出現人物和野菜卻是朦朧模糊......。
「水尾坪」野菜區,座落於双峯山南側,一塊斜坡似的小丘陵。面積廣袤,雜草叢生。由於地當向陽,所以,光線與水份十分充沛,十分有利於植物之生長。這兒落腳的野菜,似乎生長得特別茂盛。而在那段艱辛歲月裏,它可是窮人救命的聖地。
很早很早以前,「水尾坪」因有連綿成片的野菜生長著,因此,就被附近居民稱它為「野菜坪」,客語「坪」,意思就是平坦的山崗或平地。在野菜坪上,生長的野菜種類很多很多。於我印象之中,最基本的就有野水芋、水蕨、蒲公英、昭和草與野紅鳳、野杓菜等等,還有其他多得不勝枚舉!
野莧屬長年生的草本植物,莖體細長帶刺,表皮亮紅豔目。因其莖幹富含纖維質,莖心柔軟滋甜。切段放入滾水中汆燙,梗皮變色就可起鍋,趁熱用點鹽巴翻拋,挾一段用嘴唇韓杼,輕輕一吸,鮮甜軟綿綿的菜新入嘴,那種滋味真是好吃得不得了。
野菜坪上,除了四時應季的野菜之外,經常抽芽不斷的山蕨,鮮嫩可口的蒲公英,還有讓人抓了手癢的水芋頭等等,都是孩童必爭之類項。鄉村居民只要有空,必定舉家出動來此採摘野菜。久而久之,這塊荒圮野地竟也因出野菜而聲名大噪。窮家也將它視為,過渡菜荒時之救星。
那年夏秋之交,連日下雨剛停。我與摯友阿祥仔,一起去摘野菜。平時野菜坪就是我們的廚房,路徑熟悉不說,哪裡有哪種野菜,我們都摸得一清二楚。這天因為雨後悶熱,看樣子好像會有一場大雨。但阿祥仔卻跑來邀我,友情難卻,兩人遂戴起大人的斗笠,興沖沖的向野菜坪出發。
因為已有多日雨灑,野菜坪上的野菜生氣蓬勃。我門走近邊緣,看見怒飆的野菜芽心情大開。哇!的一聲拼命採摘不停。半小時不到,我已採夠所需,但阿祥仔仍貪心不足,拼命的採個不停。我嘿聲叫他一起回家,他就是執意不肯。
這時候,我只好找塊乾燥高地,坐在小樹下等他。但見他越摘越遠,不一會,他的身影消失在我眼前!等啊等的,半小時過去還見不到他的人影。於是我扯開喉攏呼叫他的名字,除了山壁回音之外,就只有颯颯的風聲了。找了廿餘分之後,我開始心急,急得哭出來了,匆匆忙忙趕回家報信。
阿祥仔的家人,與村中的壯丁全部出動,我在前頭帶路,帶到現場之後,分成三組人開始地毯式的搜尋,管區也派來兩個警員協助。一星期後,阿祥仔的屍體出現在吊頸窩。滿身傷痕頭殼破裂,法醫驗屍說是摔落死亡,無外力傷害。
當天便將屍體發還埋葬,我自覺內疚幫忙至安葬完畢。雖然祥仔父母勸我不要掛懷,但我總覺得自己的疏忽難以原諒。內疚之積壓導致我不敢再去野菜坪,即便事情經過許久,我從未再踏上野菜坪半步!
年輕的日子又多又便宜,有如廉價的糖果一般,隨時都可以裝滿口袋,任意揮霍,並不會感覺到自己浪費。迨至年老來日不多,日子突然變成無價之寶,這才懊悔年輕時期的浪費,但為時已晚後悔也來不及了。
這時候,每天如似黃金般珍貴,省吃儉用想將日子拖長,再也不敢隨便的揮霍矣!味蕾這玩意兒亦復如此,年輕時初出茅廬不畏酸辣苦辛痲,只要能夠滿足味蕾的需求,他都勇於嚐試。
迨至年紀上大,舌蕾結滿厚苔,酸甜苦辣已無從分辨,那種痛苦,若非過來人是無法想像的。生物老師曾告訴我們說:「味蕾充滿著味突之冒險與挑戰,如此一來,方能體會出酸甜苦辣在哪裡?如果你畏縮不前,不敢冒險,那麼你只好沉溺於人云亦云的味覺之中吧。」
當時年紀青輕不懂內涵,及長味蕾全開之後,方知老師之言精闢入理。因此,對於擁有的味覺也就特別珍惜了。連休日朋友上門找我出去,原來他買了新車想在我面前耍帥。其實,退休以來我都深居簡出,既然他要耍帥就跟著去吧。
他仁兄得意非凡,一路開車一路哼歌,兩人一車就在北宜公路上壓起馬路來了。車至宜蘭大同鄕順便去找他姊,在那裡我們吃了一頓別開生面之中餐。他姊最近迷上原住民餐點,所以,她帶我們到一家原住民開的飲食店分享。
當天的席面菜餚很多,唯獨刺蔥之料理讓我驚艷。我對原民食物一之半解,趁此機會可以多做瞭解。就以刺蔥為例,看似樸實毫不起眼,其實,它與馬告一樣,都是原住民料理中,不可或缺的調味聖品。
我們進入飲食店甫剛坐定,主人立刻奉上一杯,熱騰騰的刺蔥茶給我們漱口。刺蔥茶的味道有股清香,它是刺蔥剩餘之枝梗與殘葉,放入茶壺中熬煮至沸滾。從壺口飄出濃郁的香味,立即熄火放冷。然後,整壺原汁原味放入冰箱中冰透。
客人來到店裏,倒個一杯送上,淺喝一口芳香刺鼻,頓時感覺心涼脾肚大開。它對於消化不良食慾不振者具有療效,健胃整腸功夫第一,感冒壞菌別想親近半步。我是第一次享受這種茶水,細細品嚐回味無窮。
朋友他姊見我喜歡它,竟然想要向老闆買一瓶送我。老闆眼睛雪亮閱歷豐富,二話不說便送一人一瓶,她的四海作風令我欣賞不已。「刺蔥」泰雅族人都稱它為「達纳」,醃過之後摻入肉類,其效果不輸給平地的辛香料;五香、八角和蔥、蒜、薑、韮之類的調味品。
餐廳老闆是個四十來歳泰雅媽媽,旁側還有兩個女孩在幫忙,細細問過才知他們是一家人。由於利潤不多,無法雇用外人來幫忙,所以只好出動一家人協力合作,廚師跑堂大家一起來。其實,刺蔥可以搭配之魚肉蔬果不勝枚舉。然因還有路程需趕,因此不敢再多作問話。
儘管這次的味蕾冒險不深,但能瞭姊原住民之飲食,又能打探出刺蔥的相關常識,這已值得回票綽綽有餘了。而這趟試車之旅收穫不錯,不但獲得味蕾之探險,同時還在觸覺上延伸不少,一石二鳥不亦快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