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4)-

記得我家定居江子翠第二年,我家向鄰居新登伯租下一分荒地,原本希望清理後能著些蔬菜節省家中開支。誰知那塊地荒廢已久,滿生雜草觸目驚心。父親每天早上便當盒一拿,啥話沒說便上班去了。於是清除荒地,就成為家人之工做了。

一星期後,那塊空地已經清出。雜草一除乾淨,再加上土壟分好,視覺上清爽多了。接踵而來的問題是種啥好呢?母親拿不定主意,遂過房去相新登伯夫婦請教。新登伯夫婦倆,左一個意見右一個建議,弄得家母左右不是頭昏腦脹。

黃昏家父下班回到家裡已是天黑,在餐桌上母親徵求老爸提供意見。可是家父對於農耕種菜完全外行,母親向他徵求意見,他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翌日萬順哥牽牛要去犁田,路經我家門口母親問他,空地上該種啥麼菜比較適合?

我們很希望萬順哥,能夠替我們提供些建議。萬順哥說:「那塊地貧瘠不肥沃,不如先種些厚磨菜,讓它土質改變之後,再來考慮種些啥麼的,這樣比較正辦了。」啊!從未聽聞過「厚磨菜」是啥?家中也沒有人知道它是啥?

第二天正好星期日,我就去幫新登伯割除田邊草,順問他啥麼是「厚磨菜」?新登伯臉上掛著招牌笑容,呶起嘴指著路邊的土堆上,茂密生長的小菜苗對我說:「娜,那些就是厚磨菜苗啦!」

但見其外觀葉綠梗白,於是我翻遍了記憶,方知它們就是客家人常說的「杓菜」嘛。下工後我拔了一大捧的菜苗,趁著夕陽餘光將它們栽種於菜壠上。每天上學前放學後,路經菜園時我都會幫它澆一澆水。

一星期後,這些小菜苗生長得欣欣向榮。星期日全家出動去菜園,大家見到一壠壠生機茂盛的新菜,立即圍攏過去品頭論足一番。就讀農校的老二最愛現,見那菜便擺出老學究姿態,對家人高聲的說:「它是牛皮菜,原產地在歐洲。」

沒人去搭理他,於是他提高八度聲音說:「閩南人稱它叫厚磨菜,客家人說它是杓菜。此菜可以削熱解毒,還可以健胃整腸哦。」二弟又說:「每年2-4月是它得盛產期,它的生命力強健,病蟲害很少發生,在栽培過程中不太需要噴灑農藥,這種特性正是健康有機蔬菜最理想的菜種。」

他見大家注意力已經向著他,於是更起勁的說「其性喜溫暖,可耐高溫。原產地於地中海沿岸、南歐等地 。」他又說:「牛皮菜大陸人稱"莙薘菜",閩南人稱"加茉菜"或"厚末菜",客家人稱"杓菜"或"鑠菜"。」

二弟這番洋洋灑灑的述說,家人總算對它的來歷明白清楚啦。我們家的菜地上我只種上兩壠,其他則栽植高麗菜、甘藍菜與萵菜,這下總算將空地都填滿了蔬菜。果如萬順哥所說土質貧瘠不好種菜,但是那兩壠杓菜卻生長意外的好。定植之後大約三星期,它們肥厚的莖梗,以及翠綠柔軟的菜葉,已經秀色可以食用。

我們每天剥一大籃回家做菜。母親努力去向鄰居們請教料理方法。各家料理方法不同,母親輪流操演一番。首晚清炒一大盤上桌,新鮮可口瞬間掃光。然而吃過幾次胃口逐漸生刁,於是四處打聽與學習其他的料理方法。

杓菜在我家料理法有清炒,咖哩炒,肉絲炒,煎菜餅,煮湯,方法之多族繁不及備載。因為它的生產速度快,又是剝葉使用,不久我家杓菜產量過剩,只好將它用來當飼料餵豬和雞鴨。

某日我無意中找到一份資料,說它是食療健康之好食材。並說它具有清熱解毒,行瘀止血的作用。對於熱毒下痢,癰腫傷折療效甚佳。那年天候亂了套蔬菜歉收,杓菜還幫我家渡過漫長得菜荒食期呢。

童年我是一隻跑路馬,標準的跟屁蟲一個。媽媽走到哪我跟到哪,愛跟肯吃苦且不鬧場,所以,媽媽很喜歡帶我出門。這日正是出磺坑的王爺公誕生日,我與三弟起早,趕去開礦村的親戚家幫忙。

返家親戚送我們一簍蔬菜,內容包括有竹筍、楓樹蕈、芥菜和茼蒿之外,還有兩三把葉細似蘆筍的青菜,帶著一股嗆味,但我不認識它。回到家之後,母親告訴我說,那就是我們常說的「茴香菜」啦!

這是我第一次與它見面,當然如何料理?還需要母親指導囉。母親要我先將菜根折除,剔去凋萎的枝葉,然後放在清水中泡一泡,中午就可以切段清炒或拌蛋花煮湯吃。到了中午,母親自己下廚,並要我在一旁觀摩。

母親她將茴香切段,熱鍋下油以薑片爆香。接著,將切好之茴香菜,快速入鍋內翻炒。炒至半軟火候,放入一小碗清水烹煮,待至菜色稍深打個蛋拌開,澆淋上去再滴些米酒起鍋。

初次挾口茴香菜入口,被那酒氣與菜香,嗆得鼻辛肺辣的猛咳不已!牙齒輕嚼幾下,頓然馨香四溢。越嚼越覺順口,不知不覺裡,一大碗公的茴香連湯已被吃得精光。這次經驗印象深刻,從此對它情有獨鍾。

屋後有塊荒蕪空地,為了喜歡茴香菜,故爾將它整理出來種菜。斯時恰是春初,雨水豐潤洽宜,所以跑去農會倉庫,購買一些茴香種籽回家撒播。完全沒有經驗,僅憑一股作氣,終於將茴香種籽撒播完成。

母親交代在種籽撒播之後,立即蓋上稻草以防鳥害。此外,每天早晚輕灑些水潤濕菜壠,如此一來,就可安心的等待它們發芽、成長、與收穫啦。一星期過後,種籽爆出細芽,綠絨絨的十分可愛。

再過一個星期去看它,三壠茴香菜長成一片翠綠,微風拂過起伏翻浪。四十天後施肥一次,之後菜莖猛抽狂飆,整片綿綿柔柔綠意盎然。就在春雨的梳撒裏,凝露似珠晶瑩剔透,再經一陣春風之搖曳,珠落滿地化成濕泥。

翌日趁早收割第一次,清湯熬煮肉絲另有一番風味。物以稀為貴,當初因喜歡吃茴香而親自撒播。後來成長順利新鮮感消失,再加上多吃味鈍,味蕾不再稀奇。幸好姑丈指導其他吃法,這才讓我們重新開啟味蕾的對話。

姑丈教我們汆燙乾拌蔴油和米酒,哇塞!口感果然翻新,菜味亦雋永新鮮。姑丈還教我們甜煮法,但此種煮法不合家人口味,僅僅煮過一回,便不再採用。母親悟出新的烹調法,她將新鮮的茴香菜抓鹽小醃,然後拌以味精、芫荽、生辣椒與醬油,再滴些香油上桌,這種生鮮涼拌法,還蠻受家人的歡迎。

姑丈深通草本藥料,一本「本草綱目」與「雷公炮藥」讀得滾瓜爛熟。老奶奶曾經勸他行醫,但他卻說不敢草菅人命而予以婉拒。他告訴我說:「茴香能夠健胃整腸,驅除風寒,可以斷治疲勞與疝氣,一簇茴香菜,勝過人蔘雞。」他又說:「茴香菜還有一項特殊功能,可以治療老人家的腰酸背痛之宿疾。」

是否真的如此神妙我不知道?但見他家老人腰桿挺直,不知和這有沒有關係?而我山村老者,全皆嗜食茴香蛋花酒湯,個個身強體健牙口健康,可能是因他們多吃茴香菜的功勞吧?[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