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5)-

台灣剛脫離日本人的殖民生活。百廢待興且民生凋敝,地瓜幾乎就是當時的主食。打從年頭吃到年尾,誰家不都是這樣過來的。那時候家裡沒有耕作,父母也沒有固定的職業。

一家三口,每天睜眼所見之蕃薯籤稀飯,只見蕃薯籤湯與稀少的米粒罷了。即便是煮蕃薯籤飯,也是厚厚的一層蕃薯籤,飯匙撥到手軟,才見到薄薄的一層米飯。天天邂逅蕃薯籤,望之生畏,卻又無法躲避。

更讓人臉紅之事,就是看見鄰居小孩吃白米飯,我竟然會羨慕得口水猛吞。那種表情,就像傻瓜看戲,目不轉睛注視著人家,一口一口的將白飯往嘴裏送。突然在那時候,竟然會心存歹念,盼望那孩子被白飯噎到呢。

每逢星期日,一家三口各提著一個竹籃,遮遮掩掩的到別人家的蕃薯園。我們在那裡撿拾或挖掘,農家收穫時漏挖的地瓜。運氣好還可以挖到整顆的大蕃薯,那時愉快之心情,比中大獎還要興奮。

某次,在阿純伯的蕃薯園裏,我發現一堆犁刀無法挖掘的死角。四、五棵未被挖過的蕃薯藤,正在向著我招手。二話不說,先將蕃薯藤清除堆放一旁。然後用小柄挖子慢慢挖掘,天啊!不得了啦!這一挖竟讓我挖出二、三十條大蕃薯。

眼見收穫豐碩,心情又是緊張又是興奮,趕緊將蕃薯裝入竹籃,並將蕃薯藤掩蓋其上,扛在肩上匆匆快步趕往家中報喜。母親見我豐收非常高興,她從碗櫥上的玻璃罐內,拿出兩顆「金甘糖」犒賞我。

中午太陽正炙,母親忙將蕃薯拿到曬穀場上,快速刷籤曝曬。曝曬蕃薯籤之時,大太陽是主角,場地必須乾淨不可沾沙。因為,在沙土上曬出的蕃薯籤,賞面附帶沙粒,烹煮時不好處理。

氣候太陰或有雨都不行,這種環境下曬出的蕃薯籤,容易長霉或生臭斑。母親不知從哪聽來的辦法,說用烘乾的蕃薯籤耐久藏。於是她就依法炮製用火烘乾,怎知一星期後回潮,只好眼巴巴的將那批蕃薯籤送給豬吃。

母親儉省對於物質管制嚴格,若見有人將米飯或食物掉落,她一定會說教半天,直到你聽到耳煩方止。村人有時會將爛蕃薯丟棄,被她看見一定會撿拾回來處理。她用刀子將腐爛地方削去,剩餘部份哪怕只有一小塊,她也都小心將它刷成蕃薯籤曝曬。

當年我念完高中急著踏入社會,恰逢台灣經濟漸入佳境。在那個時候,只要努力工作,收入足夠一家溫飽。斯時家家無閒人,事事有人做,台灣走出經濟泥淖快步向前邁進。我們家增加人丁也增加收入,從此揮別了蕃薯籤的日子。

於此同時,世界各個角落裏,經濟方興未艾,處處都可見到台灣人努力的足跡。「台灣奇蹟」到處傳揚,經濟起飛,更讓我們站上「亞洲四小龍」的龍頭地位。台灣人抬頭挺胸走遍世界,哪個不羨慕台灣在經濟上的成就啊!

曾幾何時,歲月顛倒經濟陷入低潮。物價普遍哄抬,有司主管完全拿不出任何辦法。民生凋敝社會動盪,通膨壓力排山倒海而至,導致閣揆夫人的驚人語句出籠。果真福爾摩沙再陷困境,生活必須回到從前吃蕃薯籤的日子,說真格的,我還真怕再與蕃薯籤結緣哩!

回味往事令人傷感,如今見到番薯心有餘悸。投入貿易行列之時,趁著商旅休閒之便,我為了要親自下廚學做西班牙式的海鮮飯,這天西班牙商友的女兒羅薩琳,禮貌的邀我陪她上市場採買,行前她說今天要教我做海鮮飯。

此言一出,不禁讓我想起中國「禮多必詐」的那句老話!果如所料,她接著就要求平等交換,我需教她一道中國料理回報她。我就知道太陽打從西邊出,小妮子的尾巴終於露出來了。既然已上賊船,不答應也没輒了,所以,我表現光棍的接受了她的條件。

我們在馬德里西北角的傳統市場裏,買了許多海鮮飯需要的辛香料與藏紅花。在不遠處的農場內,買了許多青翠的蔬菜、胡蘿蔔、彩色辣椒、洋蔥頭和馬鈴薯。然後繞道去魚市場,買了許多新鮮的魚、蝦、蟹與貝類及蛤蜊。多虧吾友之座車,否則這趟走下來豈不是要了我的老命!

回到家裏即刻展開工作,她要我將佐料切丁切塊備用。當她看到我的刀功嫻熟,動作又快,差點讓她看傻了眼。在她眼中,東方男人都是君子遠庖廚,除非他是廚師例外。為何我的刀功如此了得,任她想破了頭,她也想不出個所以然的。

準備工作正進行著,她的嘴巴也没停止過。殺魚洗貝、整理蝦蟹、光僅這些工作,也夠她忙個不亦樂乎。準備就緒她將淺鍋放上灶眼,開火之後,先將佐料炒個半熟,再將白米炒一炒後,放入佐料和肉塊一起同煮。

她一邊動作一邊告訴我要點,嘴動手動還不時的指揮我打雜,我真佩服她的分心技術。鍋內的煮物邊煮邊翻動,直到米與佐料拌勻添水後任其蒸煮。半個小時左右,米飯熟透吸滿佐料之香味,掀開鍋蓋香氣四溢,未等上桌已經讓人垂涎三尺了。這時候,她要我表演一道中國料理回應,於是我到冰箱內找食材。

她家的冰箱內有一大塊蒟蒻,還有一些青蔥辣椒,加上剛才烹煮海鮮飯剩餘之蝦肉,一小方牛肉,這些材料很難將它們湊在一起。不過事到臨頭無法退卻,所以,我將那些到手材料切塊切絲備用。

本來我想用蒟蒻做麻婆豆腐,可是沒有花椒可用因而作罷。死馬且當活馬醫,我將鍋子燒熱放入牛油爆香佐料,然後加入番茄醬與黃葵醬攪拌當湯汁。放入蝦肉與牛肉末,最後將蒟蒻塊倒入鍋內半煮半炒,趁著她不注意之時,將味精倒些拌入翻炒。

此時我輕嚐一口,味道還算不錯,但這裡沒有太白粉,因此我便用麵粉勾芡,起鍋前將切碎的羅勒葉加進去,裝在潔白的瓷盤內,色香味俱佳,令人食指大動。女性第一!我把瑟琳娜當作白老鼠,用湯匙先舀一匙請她試吃。她小心翼翼的將湯匙送入口,我屏氣凝神看她的反應。

哈!她的嘴角微揚,右手對著大家比個OK的手勢,這下子我才將憋住的氣鬆下來。就在她的打點下,菜飯一起上桌,並將主人夫婦也請到場。他們見到桌上的廖哩,兩眼睜得巨大,口中喃喃,不知他們在說些啥麼?

這頓海鮮飯搭配我的雜煮,大夥吃得頻頻呼喊「Bravo!」。小妮子向我要這到雜煮的食譜,我二話不說,拿起紙筆輕鬆的把做法臚列給她。此後,每逢她與朋友聚會,她總會把我這個「台灣安寇」拿出來吹捧一番。怪不得我常會沒來由的打噴嚏,原來是有人在背後偷捧我呀![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