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0)-
當那大芥菜接受鹽巴洗禮,變成酸味十足的酸菜之後,雖然它已失去昔日之翠綠風華,但它所散發出來的芬芳氣息,卻是讓許多人對它的美味無法割捨。在下的童年恰好遇上,台灣艱困歲月時期。在這家家窮苦戶戶貧困的時代裏,甘酸可口的酸菜就是我們最佳的零嘴。
那時候的台灣民風淳樸,孩子嘴饞看見人家曝曬之籮蔔乾或酸菜,隨手抓上一把當個零嘴,絕對不會有大人出面干涉的。酸菜是我最喜愛的零食,每逢精神困厄提不起勁之時,或者窮極無聊之際,有段酸菜梗銜在嘴裏,眺望著遠處山色,腦子裏天馬行空,不瞬間所有的苦惱一掃而空。
每年二期稻作收成之後,間作栽培大芥菜成為時尚。家家農田如不栽種大芥菜,似乎會讓人有著跟不上時代的感覺。大芥菜可供生鮮食用之外,醃作酸菜成為它的主流。醃漬的酸菜可供食用,多餘則可供應市場掙些小錢貼補家用。
家庭式的酸菜醃製方法簡單,將收成之大芥菜除去黃葉老梗,放置陽光下曝曬變軟之後,撒以鹽巴加以搓揉讓菁水流出。絞乾水分之後,一層鹽巴一層菜堆疊於甕缸或木桶內,押以石頭讓它自然發酵。
發酵熟成之酸菜香氣四溢,醃製過程中若不小心滴入生水,酵母變質容易使酸菜腐爛發出惡臭。在我家鄉每年秋冬之交,大芥菜收成之時,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製作酸菜,故爾村子內到處酸菜飄香。
新酸菜上市正是過年時節,用它與鴨鵝肉同煮滋味不錯。其滋味甘酸之中帶著甜味,趁熱喝它溫暖腸胃十分舒服。過年大魚大肉餐餐有,胃口吃膩之時,利用酸菜同炒老薑片或辣椒,除油去膩而且非常下飯。
「酸菜肚片湯」大家都能接受它,尤其酒酣耳熱之際來碗酸菜肚片湯,既可幫助消化還可以醒酒呢。家母喜歡用溪鍜或螃蟹煮酸菜湯,那種清甜滋味令人一吃難忘。老祖母的炊事技術不甚高明,但是她的廚藝冒險精神很是旺盛。
老祖父喜歡吃羊肉,於是老祖母下廚以酸菜辣炒羊肉絲,並還利用羊肉與酸菜同煮打湯。那一日的午餐席上,一道酸菜辣炒羊肉絲和一鍋帶皮羊肉酸菜湯,整桌家人與來客對它無不驚艷感動。老祖母的兔肉酸菜湯又是一絕,湯鮮味美兔肉滑嫩。一吃再吃,絕對不會有人喊膩拒吃的。
小姑家的酸菜肉包子,一口咬下甘酸辣填滿口腔,人人愛吃譽滿山鄉。每每包子蒸熟出籠時,我都會留著口水很想趁熱咬它一口,但是姑丈虎視眈眈監視著,我只好閃在一旁猛吞口水罷了。
大芥菜醃製的酸菜,可以將它曬得半亁作成福菜。如果將它曬至全乾就成為梅乾菜,不論酸菜福菜或者梅乾菜,在我客家食譜上,它門都佔有重要地位。任何客家酒席上,它們絕無缺席之可能。
福菜炒煮都可以變為美味,梅乾菜扣肉更是名揚四海。若將梅乾菜與三層肉剁在一起,甩打結實作成肉丸子,加入醬油放於蒸籠內蒸熟,光是湯汁澆飯都可吃下好幾碗白飯哩。酸菜不是啥子大菜,但它卻是農家不可或缺之食材之一。
客家話時常說道:「餐餐無魚無肉沒關係,鹹菜覆菜絕對不可少。」「鹹菜」就是酸菜,「覆菜」則是福菜。換言之,它們不但是美時素材,同時它也是農村的寶貝時菜哩。只要有酸菜覆菜之存在,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啦。
客家人因客居偏荒努力拓墾,生活常因地理環境之限制,日子過得相艱苦。所謂:「晴天當思雨天糧」,任何可用之物絶不隨便浪費。因是之故,不管遭遇任何惡劣環境,客家人皆能處之泰然原因便是在此。
醃鹹菜、曬菜乾、做蘿蔔乾曬蘿蔔錢、蘿蔔絲等等,都是客家人勤儉的智慧表現。每逢窮年菜荒之時,這些鹽醃日曬的蔬菜,它可幫助不少家庭渡過難關。這些蔬菜類之加工品,說是客家人的「救命菜」一點也不過分。
曩昔農耕時代,每於二期農耕收成之後,介於冬收與春耕之間,有段約六十至七十天的空檔期間。空窗期之土地,讓其投荒置閒十分可惜。絕大多數勤儉的客家人農家,都會好好利用這個空檔期間,播植一些短期作物增加收益。
通常播種以蘿蔔、紫雲英、油菜或芥菜。這些間作植物既可當蔬菜又可當基肥,一舉數得,農家不敢輕忽讓他的土地空著。只要有利生計,他們都會盡力的利用它。我家田少面積僅只四分許,撬冬之後,空地上專種芥菜供作為醃鹹菜之素材。
這種肉多莖厚的蔬菜,可以用來煮「長年菜」,又可用鹽醃製酸菜或做梅乾菜或福菜之用。這些醃菜不論乾溼,它們的用途都很廣泛。或炒、或湯、或煮肉骨,其滋味絕不輸給雞湯。所謂的「撬冬」,它就是在秋稻收割過之後,農家將田土翻犁曝曬,以作為土壤營養之調整。
此舉順帶可將身藏土下的害蟲卵子,露白曝曬予以格殺淨盡,這就是我們農家常說的「撬冬」啦。每年的撬冬期間,天候乾燥季風凌厲。田間工作依然抵著風繼行,雖然非常辛苦,但農家不以為意,家家人人仍然努力不懈的在田裡工作。
是年的撬冬後的第二日,母親帶頭用鋤頭背將翻曬堅硬之田土敲成碎塊。然後用鋤頭挖掘打成菜壠,挖小窟窿種植芥菜苗。整理菜壠頗費工夫,大人挖行堆起菜壟,小孩與婦人跟於後頭,使力將硬土敲成碎塊。
每隔半尺挖一拳大之窟窿,每個窟內栽植一棵菜苗。一星期內必須天天洒水,保持土面濕潤以利幼苗成長。芥菜的幼苗栽種之後,兩三天內能夠挺立葉舒,那就表示栽植已經成功了。之後,只要兩週內施肥一次。再來,就可培土鋤草驅蟲。卅天之內,它就長成棵棵翠綠,秀色滿眼的芥菜矣。
這時後的芥菜肉嫩葉肥,開水汆燙去苦澀,用薑片爆香,再用豬油快炒至翠綠熟透,勾個小芡汁後起鍋,滴點香油趁熱上桌,吃入嘴裡滿口清香潤嘴,滋味之美難以形容。如此又過一週莖壯葉肥,豬骨熬湯芥菜切段置入稍滾,這就是客族喜歡吃的「長年菜」。
長年菜高纖維,對於人體消化助益頗大。其實,芥菜的重頭戲是醃製鹹菜。客家人稱它為「鹵」,那是因為需要大量的鹽巴之故也。其醃製方法,是將熟透的芥菜齊根切下。放置於田畦上讓它變軟,然後挑回家中醃製。
醃鹹菜很簡單,挑回家中的芥菜用鹽搓揉去苦汁,排疊在甕內或陶缸內壓以重石。鹽入菜體汁液流出,發酵之後稱作「酸菜」。將酸菜取出陰乾,放入甕中倒覆置放,讓它繼續發酵成為風味獨特的「覆菜」(福菜)。至於酸菜曝曬至全乾,捲成一結結這,它就是大家熟悉的「梅乾菜」啦。
「酸菜」的保存期短,切細油炒加入老薑末或辣椒,酸甜辛辣下飯拌麵天下一絶。「覆菜」與紅辣椒,清炒加些肴肉風味絕佳。孩提時期,不論是酸菜福菜或鹹菜乾,我們常將它們拿來當零嘴。小嘴輕輕要上一口,酸香入口味道雋永。
如果有五花肉片薄與福菜水煮成湯,其湯喝入口內酸甘兼而有之,用它拌飯也很可口。至於「梅乾菜」,與肥厚的五花肉同燉至肉爛上桌,這就是聞名國際的「梅乾菜扣肉」。這種扣肉入口香甘腴潤回味無窮,即使只吃梅乾菜亦是別有風味。不過也有人不喜歡厚片,將其薄沏做成之扣肉也不錯吃。
客家人常以「鹹菜」比喻一個人,表示此人很容易與人相處的意思。從前不明其義為何?待至與它們經常相處之後,這才了解,它無論與何物搭配皆可做出美味來。此亦如同用「甘草」形容人物之意義相似。甘草雖說它雖無明顯之藥物作用,但在任何的藥方子裡,卻都少不了它存在。
「醃鹹菜」是客家媳婦的絕活,古早媳婦要是不會醃鹹菜,那面子上可就糗大了。內人從小跟著岳母姨姑一起學習,故爾醃鹵鹹菜有板有眼。年輕時期親手醃製的酸菜、覆菜、或梅乾菜甚獲好評。每逢年節所煮的「長年菜」也不賴,因此我常對朋友說:「我愛酸菜,更愛我的太太!」[待續]。
當那大芥菜接受鹽巴洗禮,變成酸味十足的酸菜之後,雖然它已失去昔日之翠綠風華,但它所散發出來的芬芳氣息,卻是讓許多人對它的美味無法割捨。在下的童年恰好遇上,台灣艱困歲月時期。在這家家窮苦戶戶貧困的時代裏,甘酸可口的酸菜就是我們最佳的零嘴。
那時候的台灣民風淳樸,孩子嘴饞看見人家曝曬之籮蔔乾或酸菜,隨手抓上一把當個零嘴,絕對不會有大人出面干涉的。酸菜是我最喜愛的零食,每逢精神困厄提不起勁之時,或者窮極無聊之際,有段酸菜梗銜在嘴裏,眺望著遠處山色,腦子裏天馬行空,不瞬間所有的苦惱一掃而空。
每年二期稻作收成之後,間作栽培大芥菜成為時尚。家家農田如不栽種大芥菜,似乎會讓人有著跟不上時代的感覺。大芥菜可供生鮮食用之外,醃作酸菜成為它的主流。醃漬的酸菜可供食用,多餘則可供應市場掙些小錢貼補家用。
家庭式的酸菜醃製方法簡單,將收成之大芥菜除去黃葉老梗,放置陽光下曝曬變軟之後,撒以鹽巴加以搓揉讓菁水流出。絞乾水分之後,一層鹽巴一層菜堆疊於甕缸或木桶內,押以石頭讓它自然發酵。
發酵熟成之酸菜香氣四溢,醃製過程中若不小心滴入生水,酵母變質容易使酸菜腐爛發出惡臭。在我家鄉每年秋冬之交,大芥菜收成之時,家家戶戶都在忙碌製作酸菜,故爾村子內到處酸菜飄香。
新酸菜上市正是過年時節,用它與鴨鵝肉同煮滋味不錯。其滋味甘酸之中帶著甜味,趁熱喝它溫暖腸胃十分舒服。過年大魚大肉餐餐有,胃口吃膩之時,利用酸菜同炒老薑片或辣椒,除油去膩而且非常下飯。
「酸菜肚片湯」大家都能接受它,尤其酒酣耳熱之際來碗酸菜肚片湯,既可幫助消化還可以醒酒呢。家母喜歡用溪鍜或螃蟹煮酸菜湯,那種清甜滋味令人一吃難忘。老祖母的炊事技術不甚高明,但是她的廚藝冒險精神很是旺盛。
老祖父喜歡吃羊肉,於是老祖母下廚以酸菜辣炒羊肉絲,並還利用羊肉與酸菜同煮打湯。那一日的午餐席上,一道酸菜辣炒羊肉絲和一鍋帶皮羊肉酸菜湯,整桌家人與來客對它無不驚艷感動。老祖母的兔肉酸菜湯又是一絕,湯鮮味美兔肉滑嫩。一吃再吃,絕對不會有人喊膩拒吃的。
小姑家的酸菜肉包子,一口咬下甘酸辣填滿口腔,人人愛吃譽滿山鄉。每每包子蒸熟出籠時,我都會留著口水很想趁熱咬它一口,但是姑丈虎視眈眈監視著,我只好閃在一旁猛吞口水罷了。
大芥菜醃製的酸菜,可以將它曬得半亁作成福菜。如果將它曬至全乾就成為梅乾菜,不論酸菜福菜或者梅乾菜,在我客家食譜上,它門都佔有重要地位。任何客家酒席上,它們絕無缺席之可能。
福菜炒煮都可以變為美味,梅乾菜扣肉更是名揚四海。若將梅乾菜與三層肉剁在一起,甩打結實作成肉丸子,加入醬油放於蒸籠內蒸熟,光是湯汁澆飯都可吃下好幾碗白飯哩。酸菜不是啥子大菜,但它卻是農家不可或缺之食材之一。
客家話時常說道:「餐餐無魚無肉沒關係,鹹菜覆菜絕對不可少。」「鹹菜」就是酸菜,「覆菜」則是福菜。換言之,它們不但是美時素材,同時它也是農村的寶貝時菜哩。只要有酸菜覆菜之存在,其他問題都不是問題啦。
客家人因客居偏荒努力拓墾,生活常因地理環境之限制,日子過得相艱苦。所謂:「晴天當思雨天糧」,任何可用之物絶不隨便浪費。因是之故,不管遭遇任何惡劣環境,客家人皆能處之泰然原因便是在此。
醃鹹菜、曬菜乾、做蘿蔔乾曬蘿蔔錢、蘿蔔絲等等,都是客家人勤儉的智慧表現。每逢窮年菜荒之時,這些鹽醃日曬的蔬菜,它可幫助不少家庭渡過難關。這些蔬菜類之加工品,說是客家人的「救命菜」一點也不過分。
曩昔農耕時代,每於二期農耕收成之後,介於冬收與春耕之間,有段約六十至七十天的空檔期間。空窗期之土地,讓其投荒置閒十分可惜。絕大多數勤儉的客家人農家,都會好好利用這個空檔期間,播植一些短期作物增加收益。
通常播種以蘿蔔、紫雲英、油菜或芥菜。這些間作植物既可當蔬菜又可當基肥,一舉數得,農家不敢輕忽讓他的土地空著。只要有利生計,他們都會盡力的利用它。我家田少面積僅只四分許,撬冬之後,空地上專種芥菜供作為醃鹹菜之素材。
這種肉多莖厚的蔬菜,可以用來煮「長年菜」,又可用鹽醃製酸菜或做梅乾菜或福菜之用。這些醃菜不論乾溼,它們的用途都很廣泛。或炒、或湯、或煮肉骨,其滋味絕不輸給雞湯。所謂的「撬冬」,它就是在秋稻收割過之後,農家將田土翻犁曝曬,以作為土壤營養之調整。
此舉順帶可將身藏土下的害蟲卵子,露白曝曬予以格殺淨盡,這就是我們農家常說的「撬冬」啦。每年的撬冬期間,天候乾燥季風凌厲。田間工作依然抵著風繼行,雖然非常辛苦,但農家不以為意,家家人人仍然努力不懈的在田裡工作。
是年的撬冬後的第二日,母親帶頭用鋤頭背將翻曬堅硬之田土敲成碎塊。然後用鋤頭挖掘打成菜壠,挖小窟窿種植芥菜苗。整理菜壠頗費工夫,大人挖行堆起菜壟,小孩與婦人跟於後頭,使力將硬土敲成碎塊。
每隔半尺挖一拳大之窟窿,每個窟內栽植一棵菜苗。一星期內必須天天洒水,保持土面濕潤以利幼苗成長。芥菜的幼苗栽種之後,兩三天內能夠挺立葉舒,那就表示栽植已經成功了。之後,只要兩週內施肥一次。再來,就可培土鋤草驅蟲。卅天之內,它就長成棵棵翠綠,秀色滿眼的芥菜矣。
這時後的芥菜肉嫩葉肥,開水汆燙去苦澀,用薑片爆香,再用豬油快炒至翠綠熟透,勾個小芡汁後起鍋,滴點香油趁熱上桌,吃入嘴裡滿口清香潤嘴,滋味之美難以形容。如此又過一週莖壯葉肥,豬骨熬湯芥菜切段置入稍滾,這就是客族喜歡吃的「長年菜」。
長年菜高纖維,對於人體消化助益頗大。其實,芥菜的重頭戲是醃製鹹菜。客家人稱它為「鹵」,那是因為需要大量的鹽巴之故也。其醃製方法,是將熟透的芥菜齊根切下。放置於田畦上讓它變軟,然後挑回家中醃製。
醃鹹菜很簡單,挑回家中的芥菜用鹽搓揉去苦汁,排疊在甕內或陶缸內壓以重石。鹽入菜體汁液流出,發酵之後稱作「酸菜」。將酸菜取出陰乾,放入甕中倒覆置放,讓它繼續發酵成為風味獨特的「覆菜」(福菜)。至於酸菜曝曬至全乾,捲成一結結這,它就是大家熟悉的「梅乾菜」啦。
「酸菜」的保存期短,切細油炒加入老薑末或辣椒,酸甜辛辣下飯拌麵天下一絶。「覆菜」與紅辣椒,清炒加些肴肉風味絕佳。孩提時期,不論是酸菜福菜或鹹菜乾,我們常將它們拿來當零嘴。小嘴輕輕要上一口,酸香入口味道雋永。
如果有五花肉片薄與福菜水煮成湯,其湯喝入口內酸甘兼而有之,用它拌飯也很可口。至於「梅乾菜」,與肥厚的五花肉同燉至肉爛上桌,這就是聞名國際的「梅乾菜扣肉」。這種扣肉入口香甘腴潤回味無窮,即使只吃梅乾菜亦是別有風味。不過也有人不喜歡厚片,將其薄沏做成之扣肉也不錯吃。
客家人常以「鹹菜」比喻一個人,表示此人很容易與人相處的意思。從前不明其義為何?待至與它們經常相處之後,這才了解,它無論與何物搭配皆可做出美味來。此亦如同用「甘草」形容人物之意義相似。甘草雖說它雖無明顯之藥物作用,但在任何的藥方子裡,卻都少不了它存在。
「醃鹹菜」是客家媳婦的絕活,古早媳婦要是不會醃鹹菜,那面子上可就糗大了。內人從小跟著岳母姨姑一起學習,故爾醃鹵鹹菜有板有眼。年輕時期親手醃製的酸菜、覆菜、或梅乾菜甚獲好評。每逢年節所煮的「長年菜」也不賴,因此我常對朋友說:「我愛酸菜,更愛我的太太!」[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