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歌者
第六章
車廂裡約有十多來人,一兩個人站著。我們前面站著一個女人,一個與社會價值觀雷同;不抽煙、沒有毒癮;心中沒有依靠;只交些淺層朋友;生活規律無變化;喜愛粉紅色系卻處於灰色世界中;不會認為用手接屋簷滴下的雨滴是童心未泯的事;在冬天知道買暖氣卻忘記時常替自己的想法更換新內容物;半夜走出便利商店卻不曾欣賞過月亮的美麗;秤過薪水袋的重量卻沒秤過寂寞的重量;覺得上吊、跳樓、服毒、割腕太難看,一心尋求「結婚」這種自殺法;只聽過垃圾車的音樂卻沒注意過救護車的聲響,的女人。
一個褪去包裝物還是女人的女人。
有時一口氣想太多形容詞是很傷害腦神經細胞的,尤其當妳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描述一個沒什麼價值的人的時候。
不過倒有一個突如其來的異動,這女人的手機響了。
她的手機鈴聲是威廉泰爾序曲的第十六小節到第二十小節。
她說了些喔,好的,可是我今晚沒有空耶,對不起了,嗯,嗯,再見囉,拜拜。
他轉過頭來,我有興趣,他說。
那你就做吧!我說。
於是,當那女人掛完手機後,又響了。
她趕緊接起手機,「喂?哪一位?」
他看看我,露出了配合這窗外景色的微笑。
「請問找哪位?啊……」然後她沒有再發出任何聲音,大概聽了一個水分子從對流層降落至含有機油的水窪中的時間後,她按下手機,並在下一站出了車廂。
我們步出車站,除了有一群數量多的像豬的人群外,還有一些利用鋼筋和水泥展現傲氣的與地面垂直物。
「還是跟上次一樣嗎?」他問。
我點點頭。
這裡風很大,大到可以把垃圾袋吹成兩轉三轉的。路人拉緊了外套大衣,有些人帶著手套、呢帽,有單獨一人的、一對男女的和一坨的。
「所謂都市說不過就是這樣,或者就已經這樣了。」我說,他認同。
「搞不清楚為什麼它的節奏非得那麼快,拿到降調90不行嗎,非得要像electric guitar的key一樣。」我說。
「而且沒有bass。」他說。
「我是指節奏,並不是說風格,其實它可真是一個大雜爐。」
「喔,不,那是煉鐵礦的,只有焦炭和鐵礦傾倒的聲音,太吵了!」
「是的,金屬物相撞時的音頻是很高的。」
「可是銅管樂器就好多了。」
「那是黃銅,銅和鋅的合金,像saxophone。」
「或著French horn。」
「不過奇怪有法國號為什麼沒有德國號或義大利號?」
「這就好像為什麼沒有法國麵卻有義大利麵一樣。」
「嗯,有悲傷的女人,卻沒有快樂的男人。」
我們隨處上了一班公車,很擠,有好多人跟我們一起上車,我問旁邊其中一個人這班車會到哪裡,他笑著跟我說不會到天堂就對了。我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我們提早下車,等待另一班公車。
「去哪?」因為我們招手而停下來的公車。
「有到天堂站嗎?」我問。
「幹你媽的!」他罵完就關上車門開走了。
「喔,那班車沒到。」他說。
「沒關係,下一班就會有了。」
所以我們多試了幾班,反應各有不同,果真是個節奏快的東西。
既然沒有到天堂站或地獄門,那我想想看,烏托邦。是的,烏托邦,雖然有位社會學家說過:「是烏托邦的社會就不是烏托邦,所以烏托邦是不存在也不會存在的。」但是在烏托邦還沒存在之前,所有人都寧願相信烏托邦將會存在,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社會感到不滿意,於是需要一些信念來支持自己活下去。
反烏托邦類型小說一般公認以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為代表,而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也是其重要經典。雖然說大家都認為這兩部小說所描述的世界是一種恐怖的假設,但是就算發生了,對於我們或者少數存在於社會角落一群來說,生活是沒有改變的。
對我們來說,太陽就像語言賦予它所代表的語意一樣,就只是太陽,相同的,任何詞彙皆如此,但是對於社會多數上的群落或個體來說,太陽給他們的往往不只是「太陽」兩字所表達的詞義,常常他們會聯想到「充滿生命的」、「發出能量的」、「主宰一切的」等語句。
就像是神話一樣,希臘人將太陽賦予一個語音語意「阿波羅」,代表著「權力、生命、能量、公義」等,埃及的太陽神,他們也將祂賦予一個象徵形象,例如鷹身。希臘人、埃及人還有許多自然崇拜或是供奉祭祀膜拜神祇的民族,他們都將太陽、月亮或是一些生活中接觸的到的萬物東西,去做聯想,並且尊敬、景仰、懼怕。
我們這種現代但卻沒有任何精神支柱的下下者,就缺少這種對某樣東西產生崇拜或畏懼的權利。是的,我們沒有這種權利,並不是說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自出生成長至死亡,從來沒有機會從這個社會或大環境中得到任何,可以稱為「精神支柱」或來源的東西。
可能剛下過雨,空氣中彷彿隨便一捻手,就可以搓出水來一般。
我們坐在冰冷的石椅上,停,更正,我們半靠在某冰冷的牆壁旁。他踩熄地上又一根的煙蒂,輕輕吐出口中那團煙霧,那白色的氣體互相輕微的推擠,像是發生暴動但卻又像是團結的一群,輕緩的向空中這樣分分合合的散逸。
「住在這裡的人,脖子的肌肉一定特別發達。」我說,「他們必須時常眺望這高他們好幾百倍的磚塊。」
他往上看看,「的確,高的令人害怕。」
「難道這樣不會出事嗎?就算摩天大樓本質上不會垮。」
「也許這東西是根據物理原理建設的,不容易倒。」他拍拍這牆壁。
「那是這個空間的物理,那這個空間的物理呢?」我指心。
「那太複雜了,就算是諾貝爾也無法知道構成這個世界的元素有多少?如何反應?如何運行?」
「也許愛因斯坦有辦法,他可是二十世紀的名人。」
「1905年的狹義相對論和後來的廣義相對論創造了原子彈和核能,在這空間有辦法嗎?」
「喔,那要動用『最廣義相對論』了。」
「最廣義相對論?」
「是的」我說。
狹義相對論指出,速度和時間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光的速度永遠不變,因此可以做為宇宙的一個常數,一個標準。時間和空間兩者是具有一定關係的,以宇宙來說,宇宙將會無限制的擴大下去,但是空間有限,卻沒有邊界。
而廣義相對論則衍生出一個有名公式E=mc2,此內容指出質量與能量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微小的質量可以轉換成巨大的能量,而巨大的能量也可以轉換成為小的質量,此公式促成了核能的誕生。
然而「最廣義相對論」的提出者並不清楚,只知道其內容提到了相對論的延伸:快樂和悲傷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其有一值永遠不變,可以作為測量快樂與悲傷時的標準。快樂和悲傷有限,無法無限制的製造下去,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要產生一定量的悲傷,必須要有等量的快樂。雖然快樂和悲傷有一定量的限制,但是卻偵測不出其範圍。
快樂與悲傷本身為能量,而能量和質量本質上並無差異,因此,快樂或悲傷所提供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實質上的巨大行為動作,但反之卻不亦然,快樂或悲傷所轉換的質量和質量所轉換成的悲傷與快樂是等量的。例如,人感到快樂或去做某件事,或者,人因做某件事而感到悲傷,這兩種形式上的轉換所耗的功率是一樣的。
根據「最廣義相對論」可以製造出一些東西。
擺滿著琳瑯滿目商品的商店街,因招牌的炫麗和人潮的來往叫囂聲顯的似乎永遠停不下來。到處都是人,行速可能不會超過20公里,反正這地方自存在以來便是這樣,那些人也配合著這塊區域急促且壅塞的節奏,一同存活著。
如果這裡再發達一點,引進一些國外的新科技或是流行,這裡的夜就將被完完全全給吞噬了,到時,能夠完整的擁有任何時段或空間的寧靜及隱私將成為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
X來到了座標系(X,Y),在這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直線上,觀察著這裡的呼吸速率。
「這裡似乎有很多音頻呀!」X說。
「但那些只是充斥於生活在這充滿鋼筋及快節奏的城市裡的個體所吸取的所謂『流行音樂』罷了!」Y回答。
「好嗎?」
「不好,味道簡直令人想吐,電子音樂。」
事實上,參與這個區域內活動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個小故事小背景,然後這些小故事構成一個大故事,例如有一個年輕大學生,住在學校宿舍裡,生活支出由自己負擔,偶爾會興起花個幾塊錢到城內遊玩一番,而所謂遊玩,大概就只是走走路,看看櫥窗商品,然後再花個小錢,挑個沒有什麼用的小裝飾品,以便在回去後可以孤芳自賞,高興個一個晚上,然後再回歸到原來的生活……
他打開房門,那房間裡並沒有任何人,然而他卻說:「我等一下要出去,要跟我一起去嗎?」
等待聲音似乎消失後,他拿出一罐罐裝啤酒來,對空獨飲,然後摸了摸口袋,走出房間,鎖上門。
走了幾分鐘的路,等到了下午的公車,往城內走。穿過山林,越過近郊,來到市內。聲、色、光一併乍現,他隨意的走了條與上次來相反的路,反正這裡很大。然後他開始狩獵,看著每一家櫥窗裡的商品,他就已滿足飽足,逛了大半圈,已近深夜,他花了不到一百塊,買了個卡通的鑰匙圈,然後,回程。
回到房間,他對他認為存在的她說:「親愛的,我回來了。」
X說:「這種故事大概是這種地方很少有的。」
Y問:「我很喜歡,他和我一樣」
「沒錯,都是『他』。」
「嗯……那相對論的部分呢?」
根據「最廣義相對論」的內容,我們已經可以測出一個生命個體的快樂及悲傷的精確值,以及在全三度或四度空間裡,所有生命體的快樂或悲傷值總和、總平均、相對位置、百分比及各式參數。
第六章
車廂裡約有十多來人,一兩個人站著。我們前面站著一個女人,一個與社會價值觀雷同;不抽煙、沒有毒癮;心中沒有依靠;只交些淺層朋友;生活規律無變化;喜愛粉紅色系卻處於灰色世界中;不會認為用手接屋簷滴下的雨滴是童心未泯的事;在冬天知道買暖氣卻忘記時常替自己的想法更換新內容物;半夜走出便利商店卻不曾欣賞過月亮的美麗;秤過薪水袋的重量卻沒秤過寂寞的重量;覺得上吊、跳樓、服毒、割腕太難看,一心尋求「結婚」這種自殺法;只聽過垃圾車的音樂卻沒注意過救護車的聲響,的女人。
一個褪去包裝物還是女人的女人。
有時一口氣想太多形容詞是很傷害腦神經細胞的,尤其當妳花費那麼多時間去描述一個沒什麼價值的人的時候。
不過倒有一個突如其來的異動,這女人的手機響了。
她的手機鈴聲是威廉泰爾序曲的第十六小節到第二十小節。
她說了些喔,好的,可是我今晚沒有空耶,對不起了,嗯,嗯,再見囉,拜拜。
他轉過頭來,我有興趣,他說。
那你就做吧!我說。
於是,當那女人掛完手機後,又響了。
她趕緊接起手機,「喂?哪一位?」
他看看我,露出了配合這窗外景色的微笑。
「請問找哪位?啊……」然後她沒有再發出任何聲音,大概聽了一個水分子從對流層降落至含有機油的水窪中的時間後,她按下手機,並在下一站出了車廂。
我們步出車站,除了有一群數量多的像豬的人群外,還有一些利用鋼筋和水泥展現傲氣的與地面垂直物。
「還是跟上次一樣嗎?」他問。
我點點頭。
這裡風很大,大到可以把垃圾袋吹成兩轉三轉的。路人拉緊了外套大衣,有些人帶著手套、呢帽,有單獨一人的、一對男女的和一坨的。
「所謂都市說不過就是這樣,或者就已經這樣了。」我說,他認同。
「搞不清楚為什麼它的節奏非得那麼快,拿到降調90不行嗎,非得要像electric guitar的key一樣。」我說。
「而且沒有bass。」他說。
「我是指節奏,並不是說風格,其實它可真是一個大雜爐。」
「喔,不,那是煉鐵礦的,只有焦炭和鐵礦傾倒的聲音,太吵了!」
「是的,金屬物相撞時的音頻是很高的。」
「可是銅管樂器就好多了。」
「那是黃銅,銅和鋅的合金,像saxophone。」
「或著French horn。」
「不過奇怪有法國號為什麼沒有德國號或義大利號?」
「這就好像為什麼沒有法國麵卻有義大利麵一樣。」
「嗯,有悲傷的女人,卻沒有快樂的男人。」
我們隨處上了一班公車,很擠,有好多人跟我們一起上車,我問旁邊其中一個人這班車會到哪裡,他笑著跟我說不會到天堂就對了。我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我們提早下車,等待另一班公車。
「去哪?」因為我們招手而停下來的公車。
「有到天堂站嗎?」我問。
「幹你媽的!」他罵完就關上車門開走了。
「喔,那班車沒到。」他說。
「沒關係,下一班就會有了。」
所以我們多試了幾班,反應各有不同,果真是個節奏快的東西。
既然沒有到天堂站或地獄門,那我想想看,烏托邦。是的,烏托邦,雖然有位社會學家說過:「是烏托邦的社會就不是烏托邦,所以烏托邦是不存在也不會存在的。」但是在烏托邦還沒存在之前,所有人都寧願相信烏托邦將會存在,因為他們對自己的社會感到不滿意,於是需要一些信念來支持自己活下去。
反烏托邦類型小說一般公認以赫胥黎的《美麗新世界》為代表,而歐威爾的《一九八四》也是其重要經典。雖然說大家都認為這兩部小說所描述的世界是一種恐怖的假設,但是就算發生了,對於我們或者少數存在於社會角落一群來說,生活是沒有改變的。
對我們來說,太陽就像語言賦予它所代表的語意一樣,就只是太陽,相同的,任何詞彙皆如此,但是對於社會多數上的群落或個體來說,太陽給他們的往往不只是「太陽」兩字所表達的詞義,常常他們會聯想到「充滿生命的」、「發出能量的」、「主宰一切的」等語句。
就像是神話一樣,希臘人將太陽賦予一個語音語意「阿波羅」,代表著「權力、生命、能量、公義」等,埃及的太陽神,他們也將祂賦予一個象徵形象,例如鷹身。希臘人、埃及人還有許多自然崇拜或是供奉祭祀膜拜神祇的民族,他們都將太陽、月亮或是一些生活中接觸的到的萬物東西,去做聯想,並且尊敬、景仰、懼怕。
我們這種現代但卻沒有任何精神支柱的下下者,就缺少這種對某樣東西產生崇拜或畏懼的權利。是的,我們沒有這種權利,並不是說我們不夠努力,而是我們自出生成長至死亡,從來沒有機會從這個社會或大環境中得到任何,可以稱為「精神支柱」或來源的東西。
可能剛下過雨,空氣中彷彿隨便一捻手,就可以搓出水來一般。
我們坐在冰冷的石椅上,停,更正,我們半靠在某冰冷的牆壁旁。他踩熄地上又一根的煙蒂,輕輕吐出口中那團煙霧,那白色的氣體互相輕微的推擠,像是發生暴動但卻又像是團結的一群,輕緩的向空中這樣分分合合的散逸。
「住在這裡的人,脖子的肌肉一定特別發達。」我說,「他們必須時常眺望這高他們好幾百倍的磚塊。」
他往上看看,「的確,高的令人害怕。」
「難道這樣不會出事嗎?就算摩天大樓本質上不會垮。」
「也許這東西是根據物理原理建設的,不容易倒。」他拍拍這牆壁。
「那是這個空間的物理,那這個空間的物理呢?」我指心。
「那太複雜了,就算是諾貝爾也無法知道構成這個世界的元素有多少?如何反應?如何運行?」
「也許愛因斯坦有辦法,他可是二十世紀的名人。」
「1905年的狹義相對論和後來的廣義相對論創造了原子彈和核能,在這空間有辦法嗎?」
「喔,那要動用『最廣義相對論』了。」
「最廣義相對論?」
「是的」我說。
狹義相對論指出,速度和時間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光的速度永遠不變,因此可以做為宇宙的一個常數,一個標準。時間和空間兩者是具有一定關係的,以宇宙來說,宇宙將會無限制的擴大下去,但是空間有限,卻沒有邊界。
而廣義相對論則衍生出一個有名公式E=mc2,此內容指出質量與能量本質上是沒有差別的,微小的質量可以轉換成巨大的能量,而巨大的能量也可以轉換成為小的質量,此公式促成了核能的誕生。
然而「最廣義相對論」的提出者並不清楚,只知道其內容提到了相對論的延伸:快樂和悲傷不是絕對而是相對的,其有一值永遠不變,可以作為測量快樂與悲傷時的標準。快樂和悲傷有限,無法無限制的製造下去,根據質量守恆定律,要產生一定量的悲傷,必須要有等量的快樂。雖然快樂和悲傷有一定量的限制,但是卻偵測不出其範圍。
快樂與悲傷本身為能量,而能量和質量本質上並無差異,因此,快樂或悲傷所提供的能量可以轉換成實質上的巨大行為動作,但反之卻不亦然,快樂或悲傷所轉換的質量和質量所轉換成的悲傷與快樂是等量的。例如,人感到快樂或去做某件事,或者,人因做某件事而感到悲傷,這兩種形式上的轉換所耗的功率是一樣的。
根據「最廣義相對論」可以製造出一些東西。
擺滿著琳瑯滿目商品的商店街,因招牌的炫麗和人潮的來往叫囂聲顯的似乎永遠停不下來。到處都是人,行速可能不會超過20公里,反正這地方自存在以來便是這樣,那些人也配合著這塊區域急促且壅塞的節奏,一同存活著。
如果這裡再發達一點,引進一些國外的新科技或是流行,這裡的夜就將被完完全全給吞噬了,到時,能夠完整的擁有任何時段或空間的寧靜及隱私將成為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
X來到了座標系(X,Y),在這兩點之間最近的距離—直線上,觀察著這裡的呼吸速率。
「這裡似乎有很多音頻呀!」X說。
「但那些只是充斥於生活在這充滿鋼筋及快節奏的城市裡的個體所吸取的所謂『流行音樂』罷了!」Y回答。
「好嗎?」
「不好,味道簡直令人想吐,電子音樂。」
事實上,參與這個區域內活動的個體,他們都有自己的一個小故事小背景,然後這些小故事構成一個大故事,例如有一個年輕大學生,住在學校宿舍裡,生活支出由自己負擔,偶爾會興起花個幾塊錢到城內遊玩一番,而所謂遊玩,大概就只是走走路,看看櫥窗商品,然後再花個小錢,挑個沒有什麼用的小裝飾品,以便在回去後可以孤芳自賞,高興個一個晚上,然後再回歸到原來的生活……
他打開房門,那房間裡並沒有任何人,然而他卻說:「我等一下要出去,要跟我一起去嗎?」
等待聲音似乎消失後,他拿出一罐罐裝啤酒來,對空獨飲,然後摸了摸口袋,走出房間,鎖上門。
走了幾分鐘的路,等到了下午的公車,往城內走。穿過山林,越過近郊,來到市內。聲、色、光一併乍現,他隨意的走了條與上次來相反的路,反正這裡很大。然後他開始狩獵,看著每一家櫥窗裡的商品,他就已滿足飽足,逛了大半圈,已近深夜,他花了不到一百塊,買了個卡通的鑰匙圈,然後,回程。
回到房間,他對他認為存在的她說:「親愛的,我回來了。」
X說:「這種故事大概是這種地方很少有的。」
Y問:「我很喜歡,他和我一樣」
「沒錯,都是『他』。」
「嗯……那相對論的部分呢?」
根據「最廣義相對論」的內容,我們已經可以測出一個生命個體的快樂及悲傷的精確值,以及在全三度或四度空間裡,所有生命體的快樂或悲傷值總和、總平均、相對位置、百分比及各式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