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8)-
藉著商務之便走趟海南島,在那裡品嚐過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與加積鴨等等美味,其中加積鴨留給我至深之印象。1997年夏天,受到商友之邀前去海南島走一遭。熱情的海南商友,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方式招待我,熱情之深感激不盡。
這趟南海之旅因為客語相通,所以,一週之逗留日子過得十分暢快。海南人好客之風傳自中原,淵源流長熱心有加,值得為其喝采。此地之文昌雞早已聞名海內外,因此本文不再多予贅述。不過加績鴨很少人提到,所以,本文就以加積鴨當主角介紹一番。希望這篇海南滋味,能透過文字之介紹與大夥認識一下。
海南人請客十分盡心,大魚大肉擺滿一桌,令人不知從何味下手是好?在他們請客的餐桌上,一盤白嫩嫩香噴噴的鴨盤絕對少不了,它就是著名的加積鴨肉啦。此鴨來自瓊海的加積縣,故以縣名為鴨名流傳至今。
根據當地商友所說:它是三百多年前,自馬來西亞引進海南飼養之新鴨種。當地人稱它為「番鴨」,當地人習慣將外來物種冠以「番」字,用以與原生在地之物種有所區別。
加積鴨與當地飼養之北京鴨,或者草鴨之外貌大不相同,故爾非常容易識別。它的飼養分成三個階段:孵化出殼至廿日為第一階段,飼料以小於小蝦為主。第二階段自廿一日起至卅九日為止,該階段之飼料以米與青菜葉混合為主食。四十日至六十日為第三階段,以米飯和細糠混搭為飼料。
第三階段屬於填鴨階段,飼料搓揉成條狀進行灌食填餵。每天灌食三次,藉以增加鴨體肉量與油脂。這種灌食填餵飼養法十分殘忍,但若不用灌食填餵方式飼養,那就無法生產出肥嫩可口的加積鴨肉了。
這位海南商友,係透過其新加坡親戚介紹與我認識的。由於我不經意說出家叔,曾被日軍徵調赴海南島當軍伕之事。他知道一些日軍遺留的軍營地址,因此熱心的想當嚮導,邀我前去海南島追尋史跡。
既然有此機會,我便在公司改組之前,於1997年屏擋一切來到海南島走訪。商友熱心的嚮導著我四處奔波,此行雖然沒有實質之收穫,但卻讓我嚐遍海南之美食,這也可當作意外之收穫吧。
我品嚐過的海南美味包括有崖州之鮑魚和海參、文昌油雞、和樂螃蟹、還有加積的鴨肉。天天飽覽風光之外,餐餐都有美食相伴。此行悠哉如似神仙,邊玩邊吃邊欣賞景緻,讓我有著此間樂不思蜀的意念產生。
其實探究原因,那是因為海南之天候與風土人情,與寶島台灣相近之緣故也。再者當地通行客家語言,讓我有著居住鄉之感覺。商友見我喜歡這裏,竟然鼓動我在這裡置產定居。因為條件不甚理想,所以我婉拒了他的好意。
海南人烹調加積鴨十分樸素,水煮或清蒸後白斬疊盤就可上桌。沾醬用薑蒜辣椒與白醋調成,挾肉沾醬入口立刻湧出奇特有之鮮甜滋味。鴨肉在口中越嚼越香,越吃越為順嘴味美。
當地人還將加積鴨作成板鴨,其滋味絕不輸給宜蘭之鴨賞。至於加積鴨燒烤之鴨肉,又是一番特殊風味。我在海南逗留期間吃遍當地美食,至今雖已相隔十數年了,可是對於當地美食依然念念不忘。
我在海南島吃過加積鴨之各種料理,唯獨沒有吃過加積的鹹水鴨。我愛鹹水鴨之獨特風味,更喜歡它的鹹香鮮甜的滋味。在銅鑼定居的那段時間裡,我開始與鹹水鴨結緣。當時銅鑼的新市場剛開幕不久,湊巧我放假回銅鑼新家小住。星期日早晨我帶著一家大小,一起去新市場走逛。
這座新市場的面積不大,格局設計也不是很理想,但它稱得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市場內雞鴨魚肉都有,水果蔬菜不缺,樣樣齊全,任君挑選。就在我們左巡右看之際,一陣陣得熟肉香氣猛鑽我的鼻孔。我循香氣走過去,發現排尾地方有個賣熟鴨肉的攤子。陣陣鑽鼻之肉香,就是從那裡飄送出來的。
鴨肉攤子的主人是個身材高挑的年輕人,臉孔雖然陌生但笑臉迎人。他靦腆的招呼客人,刀法利落剁塊整齊,賣相非常漂亮。他的鴨隻外觀清潔沒有細毛,所以,我要老妻買個半隻回家試味。這半隻鹹水鴨挑動了我的味蕾,從此之後,我就深深的愛上它的鴨肉啦。
每星期我自台北返家,老妻一定會先買好一些,等待我回家可以食用。這家的鹹水鴨來自後龍,肉甜味香入嘴滋味雋永。一吃再吃毫不厭倦。尤其是鴨頭鹹鮮恰到好處,每每吃過令人吮指回味。
至於鴨尾細毛盡除,色澤亮麗耀眼,黃澄澄的一見令人垂涎不已。通常市場裡所賣之鹹水鴨,鹹度無法沁入肉裡。但是這家的鹹水鴨鹹度剛好,而且還沁入肉體之內。鴨肉入口越嚼越香,加上鮮甜口感與肉香,讓人捨不得立即吞下去。就連它的翅尖也讓我吃得津津有味呢。
這天老妻買回半隻,準備讓下午老爸從板橋到來,可以舒服的享受一番。萬沒想到,我一塊接一塊往嘴裡送,不知不覺裡就把它吃光啦。我的貪嘴愛吃,迫使老妻不得不再去市場購買。然而她慢了一步,攤子上的鴨肉早已賣光,老妻只好在別攤買隻水煮鴨瓜代。
民國82年(1993),我與老妻自板橋回苗栗,參觀該年度之全國郵票展覽。參觀完畢,妻妹帶我們去一座傳統市場走逛。無意中發現一個在賣鹹水鴨的攤位。目睹滿攤得熟鴨,口水已在我的口腔內盪漾,於是我叫老妻走近小攤買下一隻。準備回家之後,可以大快朵頤壓一壓饞蟲。
攤主人是位中年阿桑,她聽說我從台北來的,馬上就剁一塊請我試味。她的年紀約模五十上下,手握著一把寬厚的剁刀,威風澟澟,架勢十足。滿臉的笑容,更是她最佳的活招牌。
不論客人買一隻或買半隻,她都用心服務,不會有大小眼之區分。這家的鴨肉滋味可以比美銅鑼市場那攤,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見她利落剁鴨肉隻姿態,果真是努力工作的女人最美麗。我們買下的這隻鹹水鴨足足有四斤多重,回家細細品嚐之後,至今猶對它念念不忘。
現今中和居處附近有座傳統市場,每星期四也會出現一個鹹水鴨攤子。一對年輕夫妻當街燒煮。先生埋頭工作,太太嘿聲招呼買客。夫妻倆各司其位各盡其責,分工合作忙碌異常。
他們將煮熟隻鴨子肢解,各部份剁離分開讓顧客自由選擇購買。這家攤位上,時而賣鴨肉時而買鵝肉。若不是從脖子長短區分,外行還真分不出啥是啥咧。攤桌上有一盤供買客試吃,每次攤前都圍攏一堆試吃客。
每當我經過這家攤前,都可看到一位專門試吃的老歐吉桑。這位老人家用牙籤戳肉入嘴,邊吃邊評好像是專家。吃完之後不買沒關係,有時候還會大聲嚷嚷好像不滿意,有時卻又故做溫順好言讚美一番。
這種白吃客見多不怪,只是這老頭子的動機有點可疑。之後,有人從旁推敲探測老人之來歷,這才明白他是攤主人聘來的推銷者,怪不得老人的舉動這般囂張,攤主人都不吭聲驅他離去。
這家得鹹水鴨我只買過一次,口感與滋味不太合我口味,故爾買過一次之後,便沒再回去光顧它啦。粄橋湳雅市場內,也有一個專賣鹹水鴨的攤子,這家的鹹水鴨,滷煮功夫到家,鴨肉之鹹度恰恰和嘴。我與三弟光顧過兩次,之後再去已找不到那家鴨肉攤啦。
版瞧的黃石市場內也有一攤賣鹹水鴨,我只吃過一次它也憑空消失了。好吃的攤子開不久,滋味不佳的爛攤子卻可常存,這是啥麼世道呀?那些甫剛出現但又瞬間消失的美味攤子,還真讓人對它留下無限之遐思哩。 [待續]。
藉著商務之便走趟海南島,在那裡品嚐過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與加積鴨等等美味,其中加積鴨留給我至深之印象。1997年夏天,受到商友之邀前去海南島走一遭。熱情的海南商友,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方式招待我,熱情之深感激不盡。
這趟南海之旅因為客語相通,所以,一週之逗留日子過得十分暢快。海南人好客之風傳自中原,淵源流長熱心有加,值得為其喝采。此地之文昌雞早已聞名海內外,因此本文不再多予贅述。不過加績鴨很少人提到,所以,本文就以加積鴨當主角介紹一番。希望這篇海南滋味,能透過文字之介紹與大夥認識一下。
海南人請客十分盡心,大魚大肉擺滿一桌,令人不知從何味下手是好?在他們請客的餐桌上,一盤白嫩嫩香噴噴的鴨盤絕對少不了,它就是著名的加積鴨肉啦。此鴨來自瓊海的加積縣,故以縣名為鴨名流傳至今。
根據當地商友所說:它是三百多年前,自馬來西亞引進海南飼養之新鴨種。當地人稱它為「番鴨」,當地人習慣將外來物種冠以「番」字,用以與原生在地之物種有所區別。
加積鴨與當地飼養之北京鴨,或者草鴨之外貌大不相同,故爾非常容易識別。它的飼養分成三個階段:孵化出殼至廿日為第一階段,飼料以小於小蝦為主。第二階段自廿一日起至卅九日為止,該階段之飼料以米與青菜葉混合為主食。四十日至六十日為第三階段,以米飯和細糠混搭為飼料。
第三階段屬於填鴨階段,飼料搓揉成條狀進行灌食填餵。每天灌食三次,藉以增加鴨體肉量與油脂。這種灌食填餵飼養法十分殘忍,但若不用灌食填餵方式飼養,那就無法生產出肥嫩可口的加積鴨肉了。
這位海南商友,係透過其新加坡親戚介紹與我認識的。由於我不經意說出家叔,曾被日軍徵調赴海南島當軍伕之事。他知道一些日軍遺留的軍營地址,因此熱心的想當嚮導,邀我前去海南島追尋史跡。
既然有此機會,我便在公司改組之前,於1997年屏擋一切來到海南島走訪。商友熱心的嚮導著我四處奔波,此行雖然沒有實質之收穫,但卻讓我嚐遍海南之美食,這也可當作意外之收穫吧。
我品嚐過的海南美味包括有崖州之鮑魚和海參、文昌油雞、和樂螃蟹、還有加積的鴨肉。天天飽覽風光之外,餐餐都有美食相伴。此行悠哉如似神仙,邊玩邊吃邊欣賞景緻,讓我有著此間樂不思蜀的意念產生。
其實探究原因,那是因為海南之天候與風土人情,與寶島台灣相近之緣故也。再者當地通行客家語言,讓我有著居住鄉之感覺。商友見我喜歡這裏,竟然鼓動我在這裡置產定居。因為條件不甚理想,所以我婉拒了他的好意。
海南人烹調加積鴨十分樸素,水煮或清蒸後白斬疊盤就可上桌。沾醬用薑蒜辣椒與白醋調成,挾肉沾醬入口立刻湧出奇特有之鮮甜滋味。鴨肉在口中越嚼越香,越吃越為順嘴味美。
當地人還將加積鴨作成板鴨,其滋味絕不輸給宜蘭之鴨賞。至於加積鴨燒烤之鴨肉,又是一番特殊風味。我在海南逗留期間吃遍當地美食,至今雖已相隔十數年了,可是對於當地美食依然念念不忘。
我在海南島吃過加積鴨之各種料理,唯獨沒有吃過加積的鹹水鴨。我愛鹹水鴨之獨特風味,更喜歡它的鹹香鮮甜的滋味。在銅鑼定居的那段時間裡,我開始與鹹水鴨結緣。當時銅鑼的新市場剛開幕不久,湊巧我放假回銅鑼新家小住。星期日早晨我帶著一家大小,一起去新市場走逛。
這座新市場的面積不大,格局設計也不是很理想,但它稱得上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該市場內雞鴨魚肉都有,水果蔬菜不缺,樣樣齊全,任君挑選。就在我們左巡右看之際,一陣陣得熟肉香氣猛鑽我的鼻孔。我循香氣走過去,發現排尾地方有個賣熟鴨肉的攤子。陣陣鑽鼻之肉香,就是從那裡飄送出來的。
鴨肉攤子的主人是個身材高挑的年輕人,臉孔雖然陌生但笑臉迎人。他靦腆的招呼客人,刀法利落剁塊整齊,賣相非常漂亮。他的鴨隻外觀清潔沒有細毛,所以,我要老妻買個半隻回家試味。這半隻鹹水鴨挑動了我的味蕾,從此之後,我就深深的愛上它的鴨肉啦。
每星期我自台北返家,老妻一定會先買好一些,等待我回家可以食用。這家的鹹水鴨來自後龍,肉甜味香入嘴滋味雋永。一吃再吃毫不厭倦。尤其是鴨頭鹹鮮恰到好處,每每吃過令人吮指回味。
至於鴨尾細毛盡除,色澤亮麗耀眼,黃澄澄的一見令人垂涎不已。通常市場裡所賣之鹹水鴨,鹹度無法沁入肉裡。但是這家的鹹水鴨鹹度剛好,而且還沁入肉體之內。鴨肉入口越嚼越香,加上鮮甜口感與肉香,讓人捨不得立即吞下去。就連它的翅尖也讓我吃得津津有味呢。
這天老妻買回半隻,準備讓下午老爸從板橋到來,可以舒服的享受一番。萬沒想到,我一塊接一塊往嘴裡送,不知不覺裡就把它吃光啦。我的貪嘴愛吃,迫使老妻不得不再去市場購買。然而她慢了一步,攤子上的鴨肉早已賣光,老妻只好在別攤買隻水煮鴨瓜代。
民國82年(1993),我與老妻自板橋回苗栗,參觀該年度之全國郵票展覽。參觀完畢,妻妹帶我們去一座傳統市場走逛。無意中發現一個在賣鹹水鴨的攤位。目睹滿攤得熟鴨,口水已在我的口腔內盪漾,於是我叫老妻走近小攤買下一隻。準備回家之後,可以大快朵頤壓一壓饞蟲。
攤主人是位中年阿桑,她聽說我從台北來的,馬上就剁一塊請我試味。她的年紀約模五十上下,手握著一把寬厚的剁刀,威風澟澟,架勢十足。滿臉的笑容,更是她最佳的活招牌。
不論客人買一隻或買半隻,她都用心服務,不會有大小眼之區分。這家的鴨肉滋味可以比美銅鑼市場那攤,甚至還有過之而無不及。但見她利落剁鴨肉隻姿態,果真是努力工作的女人最美麗。我們買下的這隻鹹水鴨足足有四斤多重,回家細細品嚐之後,至今猶對它念念不忘。
現今中和居處附近有座傳統市場,每星期四也會出現一個鹹水鴨攤子。一對年輕夫妻當街燒煮。先生埋頭工作,太太嘿聲招呼買客。夫妻倆各司其位各盡其責,分工合作忙碌異常。
他們將煮熟隻鴨子肢解,各部份剁離分開讓顧客自由選擇購買。這家攤位上,時而賣鴨肉時而買鵝肉。若不是從脖子長短區分,外行還真分不出啥是啥咧。攤桌上有一盤供買客試吃,每次攤前都圍攏一堆試吃客。
每當我經過這家攤前,都可看到一位專門試吃的老歐吉桑。這位老人家用牙籤戳肉入嘴,邊吃邊評好像是專家。吃完之後不買沒關係,有時候還會大聲嚷嚷好像不滿意,有時卻又故做溫順好言讚美一番。
這種白吃客見多不怪,只是這老頭子的動機有點可疑。之後,有人從旁推敲探測老人之來歷,這才明白他是攤主人聘來的推銷者,怪不得老人的舉動這般囂張,攤主人都不吭聲驅他離去。
這家得鹹水鴨我只買過一次,口感與滋味不太合我口味,故爾買過一次之後,便沒再回去光顧它啦。粄橋湳雅市場內,也有一個專賣鹹水鴨的攤子,這家的鹹水鴨,滷煮功夫到家,鴨肉之鹹度恰恰和嘴。我與三弟光顧過兩次,之後再去已找不到那家鴨肉攤啦。
版瞧的黃石市場內也有一攤賣鹹水鴨,我只吃過一次它也憑空消失了。好吃的攤子開不久,滋味不佳的爛攤子卻可常存,這是啥麼世道呀?那些甫剛出現但又瞬間消失的美味攤子,還真讓人對它留下無限之遐思哩。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