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7)-
時序邁入四月,正是桐花盛開季節。滿樹雪白之花蕊,在春風微拂裏,落英如似暮雪紛紛飄落滿地。此時漫步於落花小徑之上,腳底輕浮鬆軟的感覺,筆墨難以形容一二。遊春人兒腳踩著桐花,頭頂著桐花,走過桐花小徑,讓人身身體會出春天的喜悅。
是日下午,天空中輕飄著細雨,我們一行三人,驅車直上獅頭山風景區散心。松青小侄將車子開過獅山旅遊中心,約五分鐘後抵達藤坪山莊。我們打算在此過夜,準備明日一早,人車直奔高雄走訪當兵時之夥伴。泊好了座車辦好住房手續,放下行李之後,三人便在山莊內閒歩走走逛逛。
一腳踏進山莊大門,眼前就出現古味十足的農舍在歡迎我們。三人一路指指點點,沿著路標走下去。於是看到今晚將泊宿的小屋子,在桐林裏忽隱忽現。這座白色小屋相當醒目,松青與阿南看得目不轉睛。
我在一旁頻頻催促他們,他們竟然是置若罔聞。此時恰好服務人員過來領路,大夥尾隨服務人員進入大廳。剛放好隨身行李,三人又到服務人員介紹的咖啡座小憩。坐在玻璃幕旁的小圓桌,各點一客招牌咖啡之後閒聊。
未幾,熱騰騰的咖啡上桌,香氣四散衝鼻裊裊。高腳的玻璃杯裝著,外形高雅令人感受到是高檔的享受。三人迫不及待的端起咖啡,餟口入嘴,芳香自嘴像喉管逐漸擴散。越喝滋味越農,不知不覺整杯已然見底。
放下杯子放眼瀏覽周邊景緻,邊聊邊欣賞感受甚深。由於山莊是今晚泊宿之處,明日大早就要驅車南下,因此三人一致通過,決定在服務中心之歇心亭禁用晚餐。看看手上之腕錶,時間已是下午六點多了,於是回到住屋內稍事盥洗,然後著上輕裝走向茶樓。
歇心亭茶樓左側有著七、八棵大桐樹,樹高直飆約有十數尺高度。桐華罩蓋覆頂,花蕊隨風飄飄落地,場景之美令人雙眼應接不暇。走進茶樓坐定,松青猴急直問有啥可吃?老闆親自服務,他客氣告知,此處專門供應客家料理。阿南一聽是客家料理,隨問是否有客家粢粑?老闆說有,阿南立即要求送還三人份量。
不旋踵客家粢粑端上桌來,雪白的粿糰搭配金黃色的花生粉,色澤耀眼引人垂涎。松青早已按捺不住,起筷挾起一顆粢粑,放在花生粉堆裏翻滾數下,然後將沾滿花生粉的粢粑送入口中。我與阿南也不甘示弱的跟進,各挾一顆依樣畫葫蘆的沾粉送入口中。
粢粑入口香氣四溢,滿嘴田甜香香十分對味。粿糰軟Q帶著彈性,嚼勁彈牙滋味又香又甜,瞬間滿盤已經一掃而空。吃過了粢粑,接著來份客家炒粄條,芬芳撲鼻的家鄉滋味,讓我想起二姑的炒粄條手藝。
稍停端來的是客家套餐,這裡吃一點那裡吃一些,三人胃袋裝得飽滿,再也無法吃更多了。這家茶樓平時下午六點打烊,今天遇上假日,所以我們晚來還有得吃。在這裡雖無大餐伺候,但這些已夠我們撐破肚皮。
晚餐後三人還想夜走步道,但因吃得太飽加上細雨濛濛,因此,我們只好打消念頭回到宿處。一夜無話,次日早晨五點左右,我們人車已開上寶山交流道進入高速公路。一路順風,約在九點鐘左右,我們已平安抵達目的地啦。
原以為退休之後,百事放空優遊林泉,每天可以在家含飴弄孫,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怎知天天時間多多,無所事是,一直未能將時間做個妥善之安排,結果,反而憂鬱纏身無聊透頂,終日過得苦悶不已,真不知如何排遣是好?
2007年4月,退休下來已有八個多月時間。由於剛剛離開工作崗位,日常生活受到影響,每天有著日子乏味的感覺。事情不知如何傳進老司機阿清之耳裏?這天他竟冒著大雨來我家,說要帶我到附近去走走散散心。
阿清選定的目的地,它就是桃園石門水庫附近的溪圳山。這座山緊緊依偎著大漢溪谷,標高僅578公尺而已,說高談不上。說低卻也不低,但它是附近居民必登之山岳。據阿清之記憶說,自登山口走至山頂,約需兩個鐘頭上下。至於下山屬於下坡山路,時間上則可省下一半之多。
這座矮山的特色是闊葉林處處,長期在山嵐霧雲的籠罩下,空氣濕潤新鮮,富有芬多精的調和,吸入口中便有一股甜甜的感覺。自其制高點上往下眺望,石門水庫景緻盡收眼底。
走在豋山道上,沿途有蟲鳴鳥叫陪伴著,置身其中彷如仙境,走完全程也不會感覺疲累。我們從登山口走至一個有趣的地方,地名叫做「時鐘尾」,自此開始皆為上坡路,我們努力往上走。
沿途已可聽到自己呼呼的喘氣聲音。走至一塊小坪處停下來換口氣,順便問阿清這個古怪地名之來由。阿清說他才來過兩趟,對於這個怪地名的來由,他也是莫宰羊。「時鐘尾」是塊小坪地,恰好地處於中途岔路之交叉點上。
右行往下可抵石門水庫,左上則可到達溪圳山山頂。我們挑左側之泥土路,一鼓作氣直攻山頂。兩人邊走邊擦汗水,擦完汗水又猛喝礦泉水。阿清勸我少喝點水,如此走起山路才會輕鬆。話雖如此,他自己還不是照樣猛灌著礦泉水。
在這段山路上,我們看見許多蕨類植物、筆筒樹、和金狗毛等低海拔植物。山陰面的蕨類植物,生長的茂盛濃綠。處於山陽面者,因有陽光之照射則生長得高大挺拔。再往前走是一片相思林,數身高拔前所未見,它們的生存環境未受干擾,故爾蓊鬱成林欣欣向榮。
相思林地面積廣闊,林相壯闊無比,它們可說是我所見過最壯闊豪邁的相思林啦。當人走過相思林畔,除了蟲鳥鳴聲之外,寂靜無嘩,空氣中充滿著芬多精的馨香。此時只要做個深呼吸,肺腔立即有種清新滿滿之感覺。
行行復行行,不知不覺已經來到大石獅仔。走過大石獅仔再向右轉,這裏可通到竹林十字路上。竹林十字路左轉,一路又是上升的陡坡。走到觀景台之處,兩人已經氣喘吁吁矣。於是阿清開口說休息一會,我當然樂意奉陪了。
接著走到257M三角點附近,開始吃我們的午餐。今天的午餐是南瓜粽子,我們稱它叫「番瓜粽」,這是阿清他太太的傑作。「南瓜粽」是利用甜熟之南瓜,切塊蒸熟之後,揉碎加入麵粉或糯米粉使之成粿糰。然後就跟客家人做「粄粽」一樣,綁成一串串的南瓜粽。
南瓜粽有鹹有甜,鹹的餡料大都是蘿蔔絲或蘿蔔乾炒金鉤蝦,甜餡則是包紅豆沙或綠豆沙。早年較窮無錢買紅豆或綠豆,「窮則變,變則通」,聰明的主婦會利用番薯弄成薯泥替代豆沙。吃完粽子,山腰的嵐物突然湧至,眼見雨水將落,於是匆匆收拾下山。
下山路剛走完三分之一,細雨已經開始飄起。阿清急性子,見雨來便拔腿衝跑下山。返途速度加快,一路山雨追著我們跑。這種天氣之山與霧水較多,初來細雨霏霏,灑上人臉濕濕柔柔。快抵山口斜坡處,山雨越下越大,乃至傾盆而下。
我們走至半途見有一戶農家,遂進入其家借地避雨。待至雨勢稍歇,我們便道謝告辭快速下山。大雨後之山路濕滑難走,我們走走跌跌這才走到山下。這次雨後山路的體驗,讓我深深體會出,啥麼是「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真義啦。 [待續]。
時序邁入四月,正是桐花盛開季節。滿樹雪白之花蕊,在春風微拂裏,落英如似暮雪紛紛飄落滿地。此時漫步於落花小徑之上,腳底輕浮鬆軟的感覺,筆墨難以形容一二。遊春人兒腳踩著桐花,頭頂著桐花,走過桐花小徑,讓人身身體會出春天的喜悅。
是日下午,天空中輕飄著細雨,我們一行三人,驅車直上獅頭山風景區散心。松青小侄將車子開過獅山旅遊中心,約五分鐘後抵達藤坪山莊。我們打算在此過夜,準備明日一早,人車直奔高雄走訪當兵時之夥伴。泊好了座車辦好住房手續,放下行李之後,三人便在山莊內閒歩走走逛逛。
一腳踏進山莊大門,眼前就出現古味十足的農舍在歡迎我們。三人一路指指點點,沿著路標走下去。於是看到今晚將泊宿的小屋子,在桐林裏忽隱忽現。這座白色小屋相當醒目,松青與阿南看得目不轉睛。
我在一旁頻頻催促他們,他們竟然是置若罔聞。此時恰好服務人員過來領路,大夥尾隨服務人員進入大廳。剛放好隨身行李,三人又到服務人員介紹的咖啡座小憩。坐在玻璃幕旁的小圓桌,各點一客招牌咖啡之後閒聊。
未幾,熱騰騰的咖啡上桌,香氣四散衝鼻裊裊。高腳的玻璃杯裝著,外形高雅令人感受到是高檔的享受。三人迫不及待的端起咖啡,餟口入嘴,芳香自嘴像喉管逐漸擴散。越喝滋味越農,不知不覺整杯已然見底。
放下杯子放眼瀏覽周邊景緻,邊聊邊欣賞感受甚深。由於山莊是今晚泊宿之處,明日大早就要驅車南下,因此三人一致通過,決定在服務中心之歇心亭禁用晚餐。看看手上之腕錶,時間已是下午六點多了,於是回到住屋內稍事盥洗,然後著上輕裝走向茶樓。
歇心亭茶樓左側有著七、八棵大桐樹,樹高直飆約有十數尺高度。桐華罩蓋覆頂,花蕊隨風飄飄落地,場景之美令人雙眼應接不暇。走進茶樓坐定,松青猴急直問有啥可吃?老闆親自服務,他客氣告知,此處專門供應客家料理。阿南一聽是客家料理,隨問是否有客家粢粑?老闆說有,阿南立即要求送還三人份量。
不旋踵客家粢粑端上桌來,雪白的粿糰搭配金黃色的花生粉,色澤耀眼引人垂涎。松青早已按捺不住,起筷挾起一顆粢粑,放在花生粉堆裏翻滾數下,然後將沾滿花生粉的粢粑送入口中。我與阿南也不甘示弱的跟進,各挾一顆依樣畫葫蘆的沾粉送入口中。
粢粑入口香氣四溢,滿嘴田甜香香十分對味。粿糰軟Q帶著彈性,嚼勁彈牙滋味又香又甜,瞬間滿盤已經一掃而空。吃過了粢粑,接著來份客家炒粄條,芬芳撲鼻的家鄉滋味,讓我想起二姑的炒粄條手藝。
稍停端來的是客家套餐,這裡吃一點那裡吃一些,三人胃袋裝得飽滿,再也無法吃更多了。這家茶樓平時下午六點打烊,今天遇上假日,所以我們晚來還有得吃。在這裡雖無大餐伺候,但這些已夠我們撐破肚皮。
晚餐後三人還想夜走步道,但因吃得太飽加上細雨濛濛,因此,我們只好打消念頭回到宿處。一夜無話,次日早晨五點左右,我們人車已開上寶山交流道進入高速公路。一路順風,約在九點鐘左右,我們已平安抵達目的地啦。
原以為退休之後,百事放空優遊林泉,每天可以在家含飴弄孫,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怎知天天時間多多,無所事是,一直未能將時間做個妥善之安排,結果,反而憂鬱纏身無聊透頂,終日過得苦悶不已,真不知如何排遣是好?
2007年4月,退休下來已有八個多月時間。由於剛剛離開工作崗位,日常生活受到影響,每天有著日子乏味的感覺。事情不知如何傳進老司機阿清之耳裏?這天他竟冒著大雨來我家,說要帶我到附近去走走散散心。
阿清選定的目的地,它就是桃園石門水庫附近的溪圳山。這座山緊緊依偎著大漢溪谷,標高僅578公尺而已,說高談不上。說低卻也不低,但它是附近居民必登之山岳。據阿清之記憶說,自登山口走至山頂,約需兩個鐘頭上下。至於下山屬於下坡山路,時間上則可省下一半之多。
這座矮山的特色是闊葉林處處,長期在山嵐霧雲的籠罩下,空氣濕潤新鮮,富有芬多精的調和,吸入口中便有一股甜甜的感覺。自其制高點上往下眺望,石門水庫景緻盡收眼底。
走在豋山道上,沿途有蟲鳴鳥叫陪伴著,置身其中彷如仙境,走完全程也不會感覺疲累。我們從登山口走至一個有趣的地方,地名叫做「時鐘尾」,自此開始皆為上坡路,我們努力往上走。
沿途已可聽到自己呼呼的喘氣聲音。走至一塊小坪處停下來換口氣,順便問阿清這個古怪地名之來由。阿清說他才來過兩趟,對於這個怪地名的來由,他也是莫宰羊。「時鐘尾」是塊小坪地,恰好地處於中途岔路之交叉點上。
右行往下可抵石門水庫,左上則可到達溪圳山山頂。我們挑左側之泥土路,一鼓作氣直攻山頂。兩人邊走邊擦汗水,擦完汗水又猛喝礦泉水。阿清勸我少喝點水,如此走起山路才會輕鬆。話雖如此,他自己還不是照樣猛灌著礦泉水。
在這段山路上,我們看見許多蕨類植物、筆筒樹、和金狗毛等低海拔植物。山陰面的蕨類植物,生長的茂盛濃綠。處於山陽面者,因有陽光之照射則生長得高大挺拔。再往前走是一片相思林,數身高拔前所未見,它們的生存環境未受干擾,故爾蓊鬱成林欣欣向榮。
相思林地面積廣闊,林相壯闊無比,它們可說是我所見過最壯闊豪邁的相思林啦。當人走過相思林畔,除了蟲鳥鳴聲之外,寂靜無嘩,空氣中充滿著芬多精的馨香。此時只要做個深呼吸,肺腔立即有種清新滿滿之感覺。
行行復行行,不知不覺已經來到大石獅仔。走過大石獅仔再向右轉,這裏可通到竹林十字路上。竹林十字路左轉,一路又是上升的陡坡。走到觀景台之處,兩人已經氣喘吁吁矣。於是阿清開口說休息一會,我當然樂意奉陪了。
接著走到257M三角點附近,開始吃我們的午餐。今天的午餐是南瓜粽子,我們稱它叫「番瓜粽」,這是阿清他太太的傑作。「南瓜粽」是利用甜熟之南瓜,切塊蒸熟之後,揉碎加入麵粉或糯米粉使之成粿糰。然後就跟客家人做「粄粽」一樣,綁成一串串的南瓜粽。
南瓜粽有鹹有甜,鹹的餡料大都是蘿蔔絲或蘿蔔乾炒金鉤蝦,甜餡則是包紅豆沙或綠豆沙。早年較窮無錢買紅豆或綠豆,「窮則變,變則通」,聰明的主婦會利用番薯弄成薯泥替代豆沙。吃完粽子,山腰的嵐物突然湧至,眼見雨水將落,於是匆匆收拾下山。
下山路剛走完三分之一,細雨已經開始飄起。阿清急性子,見雨來便拔腿衝跑下山。返途速度加快,一路山雨追著我們跑。這種天氣之山與霧水較多,初來細雨霏霏,灑上人臉濕濕柔柔。快抵山口斜坡處,山雨越下越大,乃至傾盆而下。
我們走至半途見有一戶農家,遂進入其家借地避雨。待至雨勢稍歇,我們便道謝告辭快速下山。大雨後之山路濕滑難走,我們走走跌跌這才走到山下。這次雨後山路的體驗,讓我深深體會出,啥麼是「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真義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