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1)-
這段日子裡,由於商務之需要遠赴歐洲各地,曾有多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轉機。因為經常的進出斯地,讓我對她有著自己家門之感覺。無論去歐洲或非洲之回程,人抵阿姆斯特丹機場,就讓我有著回到自己家門之感覺。
在我的商旅過程中,受到任何的不舒服遭遇,到了阿姆斯特丹立即煙消雲散。我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原因是再有五、七個小時之航程,我就可以平安返抵國門啦。換言之,所有歐非之旅程,只要踏進阿姆斯特丹機場,那就等於我已經返抵達國門了。
每回自國外返抵台灣,走出海關搭車返家之時。交流道約八百公尺左右地方,有一棟透天厝之農舍。正門左側天花板下,一個面積不大的燕子窩巢內。進進出出的燕子至少也有數十隻?
那批燕子定居下來之後,年年都有小燕子出生。小小窩巢容納不下,於是主人替它們另築新巢。那屋主人雖然喜歡燕子到他家築巢,可是鄰居們可大大受不了。因為燕子經常隨意便溺,使得週遭環境大受影響。
聰明的朋友們請告訴我,那些浪漫而又喜歡在細雨中,展現輕妙美姿穿梭忙碌的春燕,或者老是聒噪吵嚷,喜歡築巢於廊頂的秋燕,牠們是「益鳥」,還是「害鳥」呢?如果您無法判斷,那麼就請仔細閱讀本文之內容吧!
偏鄉小鎮附近的農田,自從上頭下令休耕以後,確實減少灌溉用水上之負荷。而在三年的休耕期間,沒有農藥使用的威脅,使得小鎮上的燕子繁殖數倍於平常。許多人把燕子視為吉祥之物,並還賦予許多浪漫的情懷。然而這種情懷夢幻,卻為小鎮帶來一場可怕的夢魘。
每天黃昏,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燕子群聚一起聒噪!天空飛的,電線上棲息的,以及屋簷底下築巢的,每天聒噪不休之外,從天而降,那如雨般的燕糞隨意的灑落,只要牠們一高興,隨處飛翔隨處排落。公路、轎車、路人身上、無一倖免、莫不中彈!儘管人們氣得牙癢癢的,但牠們才不予理會,天天依然我行我素咧。
阿豐他家的屋簷底下,燕窩毗築窩窩相連。古厝直排十間,幾乎間間廊下皆有燕窩。一大群燕子年年飛來築巢已成習慣,他們也將此視為吉祥。自從他們把走廊,出租作為夜市攤位之後,每逢黃昏眾燕歸巢,那些租攤者就得展開一場人燕大戰。於是晚間趕鳥,日間掃除鳥糞卻變成阿豐他家的額外活動。
他的家人始終對燕子都下不了毒手,反在燕窩底下用紙板或木板隔離,防止鳥糞或子燕與燕卵掉落地面。就算趕走燕群,也只是虛張聲勢,做做樣子而已。燕群或許是感恩,牠們盡量的飛離燕窩停在電線上歇息。
然而,防一無法防二。做生意的地方已可消除燕糞的困擾,可是在燕子歇腳的電線底下,卻又被鳥糞畫出兩條,厚厚無法清除的鳥糞白線。晴天尚無問題,雨前雨後的悶氳裏,就有一股難以忍受之臭味,混淆於空氣中非常刺鼻!
其實,遠在阿豐他曾祖父的年代,這群燕子就來築窩。剛開始祇有數十隻而已,越聚越多,五年後已增至數百數千隻之譜。到了阿豐祖父時期,這群燕已有數千隻的聚集。又傳到阿豐他爸,倍數成長怕不已經上萬隻之數。因此,當時有人向鎮長建議,乾脆將屋前大馬路改名為「燕子路」算了。
那些向阿豐家租攤位的小販說,春燕銜泥穿簷築窩乃自然現象,所以,燕子就是春神的代表。牠也是季候的使者,是故,人類與牠們相互為依從無苦惱。問題是眼前所見不是幾隻燕子,而是成千上萬黑壓壓的一片。不過,讓人感到不解的是,為何只在阿豐家築窩而不去別家?
而這條僅長一公里多的屋簷底下,聚集有萬來隻的燕子。燕聲之呢喃卻變成噪音,附近居民的耳朵已受不了。牠們那無法控制的排泄,更讓居民感到頭痛,日日清除猶是清除不了。日積月累變化後硬是無法刮除,即使已刮乾淨隔日又是一條粗厚的白線。
阿豐的生物課實驗,他就以「燕子的研究」當作主題。對於燕子的習性,他在報告書上這樣寫著:燕子棲歇之時,並非如想像的一隻挨著一隻。而是間隔的停腳,但面背的方向是一致的。
傍晚回巢時,群燕在空中盤旋,等候前鋒雄燕降落後,其他眾燕才可以依長幼順序,降落歸窩或停歇於電線上。晚間七八點入巢安定下來,直到翌日凌晨四點再度離窩。牠們的作息時間十分準確,長久以來,從未有過任何的改變。
他的生物老師,很喜歡他這份報告。因此,在新學年度開始之日,便將這篇研究報告,提出參加當屆科展競賽。參賽結果獲得銀牌一面,因而使阿豐一夜成名,並還登上校園名人排行榜,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之一。
至於這群燕子的來路,深深引起阿豐的探索興趣。他買下一部生物精密攝影機,天天跟著野鳥會的專家東奔西跑,終於給他追蹤出燕子的來源地。他的報告書上說:「這批燕子每年三月中飛來,剛好是春耕開始。
由於水蟲紛紛出籠,故其補給充分,在五月才能大量繁殖。來到此地過春的燕子屬於家燕,因其叫聲頻率不高,所以噪音程度尚不至於擾人。家燕數目雖多,但因人多嘴雜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困擾。
阿豐認為,只要摸清楚燕子的底細,將來一定有機會解決眼前許多的難題。他在報告書末帶上一筆說:「燕子飛來期間,蚊子的數量完全絕跡。」因此,他把燕子判定為「益鳥」實至名歸。
話雖如此,附近居民卻認為扁毛畜生無知識。牠們的排泄十分任性,就算人類想與牠們妥協,牠們是不會領情的。陰是之故,附近居佳人人討厭燕子,故爾將牠列為害鳥。
由來社會講究的是包容與寬諒,可是對於燕子之隨意便溺實在難以包容。他們多次聯合提出訴願,可是官方對此事之態度,能拖儘量的拖,根本就拿不出解決知辦法。直到某日,一批批的媒體來到附近採訪製作節目,官方才覺悟到民怨已深,這才提出一個管理專案。儘管如此,那件鳥事至今都沒處理成功呢。 [待續]。
這段日子裡,由於商務之需要遠赴歐洲各地,曾有多次在荷蘭的阿姆斯特丹轉機。因為經常的進出斯地,讓我對她有著自己家門之感覺。無論去歐洲或非洲之回程,人抵阿姆斯特丹機場,就讓我有著回到自己家門之感覺。
在我的商旅過程中,受到任何的不舒服遭遇,到了阿姆斯特丹立即煙消雲散。我之所以會有這種感覺,原因是再有五、七個小時之航程,我就可以平安返抵國門啦。換言之,所有歐非之旅程,只要踏進阿姆斯特丹機場,那就等於我已經返抵達國門了。
每回自國外返抵台灣,走出海關搭車返家之時。交流道約八百公尺左右地方,有一棟透天厝之農舍。正門左側天花板下,一個面積不大的燕子窩巢內。進進出出的燕子至少也有數十隻?
那批燕子定居下來之後,年年都有小燕子出生。小小窩巢容納不下,於是主人替它們另築新巢。那屋主人雖然喜歡燕子到他家築巢,可是鄰居們可大大受不了。因為燕子經常隨意便溺,使得週遭環境大受影響。
聰明的朋友們請告訴我,那些浪漫而又喜歡在細雨中,展現輕妙美姿穿梭忙碌的春燕,或者老是聒噪吵嚷,喜歡築巢於廊頂的秋燕,牠們是「益鳥」,還是「害鳥」呢?如果您無法判斷,那麼就請仔細閱讀本文之內容吧!
偏鄉小鎮附近的農田,自從上頭下令休耕以後,確實減少灌溉用水上之負荷。而在三年的休耕期間,沒有農藥使用的威脅,使得小鎮上的燕子繁殖數倍於平常。許多人把燕子視為吉祥之物,並還賦予許多浪漫的情懷。然而這種情懷夢幻,卻為小鎮帶來一場可怕的夢魘。
每天黃昏,就會有成千上萬的燕子群聚一起聒噪!天空飛的,電線上棲息的,以及屋簷底下築巢的,每天聒噪不休之外,從天而降,那如雨般的燕糞隨意的灑落,只要牠們一高興,隨處飛翔隨處排落。公路、轎車、路人身上、無一倖免、莫不中彈!儘管人們氣得牙癢癢的,但牠們才不予理會,天天依然我行我素咧。
阿豐他家的屋簷底下,燕窩毗築窩窩相連。古厝直排十間,幾乎間間廊下皆有燕窩。一大群燕子年年飛來築巢已成習慣,他們也將此視為吉祥。自從他們把走廊,出租作為夜市攤位之後,每逢黃昏眾燕歸巢,那些租攤者就得展開一場人燕大戰。於是晚間趕鳥,日間掃除鳥糞卻變成阿豐他家的額外活動。
他的家人始終對燕子都下不了毒手,反在燕窩底下用紙板或木板隔離,防止鳥糞或子燕與燕卵掉落地面。就算趕走燕群,也只是虛張聲勢,做做樣子而已。燕群或許是感恩,牠們盡量的飛離燕窩停在電線上歇息。
然而,防一無法防二。做生意的地方已可消除燕糞的困擾,可是在燕子歇腳的電線底下,卻又被鳥糞畫出兩條,厚厚無法清除的鳥糞白線。晴天尚無問題,雨前雨後的悶氳裏,就有一股難以忍受之臭味,混淆於空氣中非常刺鼻!
其實,遠在阿豐他曾祖父的年代,這群燕子就來築窩。剛開始祇有數十隻而已,越聚越多,五年後已增至數百數千隻之譜。到了阿豐祖父時期,這群燕已有數千隻的聚集。又傳到阿豐他爸,倍數成長怕不已經上萬隻之數。因此,當時有人向鎮長建議,乾脆將屋前大馬路改名為「燕子路」算了。
那些向阿豐家租攤位的小販說,春燕銜泥穿簷築窩乃自然現象,所以,燕子就是春神的代表。牠也是季候的使者,是故,人類與牠們相互為依從無苦惱。問題是眼前所見不是幾隻燕子,而是成千上萬黑壓壓的一片。不過,讓人感到不解的是,為何只在阿豐家築窩而不去別家?
而這條僅長一公里多的屋簷底下,聚集有萬來隻的燕子。燕聲之呢喃卻變成噪音,附近居民的耳朵已受不了。牠們那無法控制的排泄,更讓居民感到頭痛,日日清除猶是清除不了。日積月累變化後硬是無法刮除,即使已刮乾淨隔日又是一條粗厚的白線。
阿豐的生物課實驗,他就以「燕子的研究」當作主題。對於燕子的習性,他在報告書上這樣寫著:燕子棲歇之時,並非如想像的一隻挨著一隻。而是間隔的停腳,但面背的方向是一致的。
傍晚回巢時,群燕在空中盤旋,等候前鋒雄燕降落後,其他眾燕才可以依長幼順序,降落歸窩或停歇於電線上。晚間七八點入巢安定下來,直到翌日凌晨四點再度離窩。牠們的作息時間十分準確,長久以來,從未有過任何的改變。
他的生物老師,很喜歡他這份報告。因此,在新學年度開始之日,便將這篇研究報告,提出參加當屆科展競賽。參賽結果獲得銀牌一面,因而使阿豐一夜成名,並還登上校園名人排行榜,成為學校的風雲人物之一。
至於這群燕子的來路,深深引起阿豐的探索興趣。他買下一部生物精密攝影機,天天跟著野鳥會的專家東奔西跑,終於給他追蹤出燕子的來源地。他的報告書上說:「這批燕子每年三月中飛來,剛好是春耕開始。
由於水蟲紛紛出籠,故其補給充分,在五月才能大量繁殖。來到此地過春的燕子屬於家燕,因其叫聲頻率不高,所以噪音程度尚不至於擾人。家燕數目雖多,但因人多嘴雜而產生許多不必要的困擾。
阿豐認為,只要摸清楚燕子的底細,將來一定有機會解決眼前許多的難題。他在報告書末帶上一筆說:「燕子飛來期間,蚊子的數量完全絕跡。」因此,他把燕子判定為「益鳥」實至名歸。
話雖如此,附近居民卻認為扁毛畜生無知識。牠們的排泄十分任性,就算人類想與牠們妥協,牠們是不會領情的。陰是之故,附近居佳人人討厭燕子,故爾將牠列為害鳥。
由來社會講究的是包容與寬諒,可是對於燕子之隨意便溺實在難以包容。他們多次聯合提出訴願,可是官方對此事之態度,能拖儘量的拖,根本就拿不出解決知辦法。直到某日,一批批的媒體來到附近採訪製作節目,官方才覺悟到民怨已深,這才提出一個管理專案。儘管如此,那件鳥事至今都沒處理成功呢。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