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客家人之信仰包羅萬象,儒釋道揉合一起千奇百怪。而他們所奉祀之神祇包括山川河海,樹木石頭,幾乎樣樣事物都可賦予神格。因此一年到頭都有祭神之日,祭拜迎送忙碌極了。

小時候我最喜歡陪大人拜天公,因為爆竹一響搶吃糖果不會挨罵嘛。我家祭拜天公都在午夜子時,時辰尚未來臨,大人們就忙碌的擺桌放好祭品。小孩子則是圍站於桌邊,望著祭桌上的糖果淌流口水。

或許是礙手礙腳關係,大人口中「去!去!去!去!」之驅趕聲音不絕於耳。儘管大人在驅趕小孩,但為在神前不至於失禮,驅趕之音調起碼比平時降低八度。家鄉的天公祭拜時機,除年初九的天公生之外,平時家中有人結婚生子,或者中舉任官,甚至於中獎等等紅紙大事,也都會是祭拜天公之理由。

至於祭天公之目的,聽大人說是要讓天公與民家,有喜同慶好康同享啦。民間所謂的「天公」,祂就是眾人口中的玉皇大帝。不過為何是祂?為何祭拜祂都在午夜?請問大人也問不出所以然來。

早年雖然家裡窮苦,可是一到天公生或平日之犒軍祭神,家母總會設法弄出一桌像樣的祭品。縱然只是簡單三牲小禮,或者僅只炒米粉和黃瓜魚丸湯搭配,我們都會興奮期待祭禮早點結束。因為祭拜結束,我們就可大快朵頤啦。

家中狀況稍好之後,祭拜天公的祭品分成兩段擺設。通常上段是五乾素品,包括糖果餅乾與水果等等,它是玉皇大帝獨享之祭品。下段是五濕葷品,包括魚、肉、豆腐乾、粄粿之類等眾牲禮。這些葷品祭禮,乃是提供陪祀在玉帝身邊的眾神享用。其實葷素同桌祭拜,神祇若有越界享受,凡夫俗子之雙眼也無法看到的。

拜天公之夜裡,家家的小孩子幾乎都在與睡魔糾纏著。絕大多數的孩子在祭禮進行中呼呼大睡,可是爆竹一響,個個都會奮勇睜開眼睛搶食糖果。拜天公搶糖果大人不會責罵,而且搶得越兇大人越高興。因為有東西給孩們爭搶,那便表是神靈喜悅,將會為家裡帶來好運。

在我印象裡,初次參與搶糖果非常新鮮,可是搶久之後發現,就算不出手去爭搶,最後還是人人有份。因為大人唯恐有人搶不到而哭泣,果真如此,那可是會替家中帶來不幸。我知道它的道裡之後,每次都好整以暇的看著他們的爭搶戲碼。

二堂弟與小堂妹最愛哭,每次搶不到都會嚎啕大哭。湊巧那年家運不濟,所有指責都加諸其身。老祖母疼孫見不得大夥錯怪,祭天公之夜,一定矚咐各家父母,務必先將自家愛哭的孩子安頓好。因是之故,二堂弟與小堂妹上中學之前,家裡拜天公他們都會被他父母帶離現場。

他二人都對我很尊敬,所以,每次我就將拜天公現場發生之事,當做故事說給他們聽。祭拜天公之夜,必有誦念祭神之禱祝辭章。它是用黃紙書寫,兩段三併,內容無非是一些感謝辭句之拼湊。老祖父在時自己誦唸,老祖父過世之後無人接手。某日大姑心血來潮,拿起頌辭順暢唸完。

叔伯公親大為讚揚,同請老祖母將棒子移交給她。誰知老祖母一口回絕眾人之建議,老人家還大罵不成體統。之後老祖母解釋,女人神前誦唸祝辭極不禮貌。大姑一聽老祖母之言,傷心許久難以釋懷。如今我的年紀老大思路遲鈍,家中祭拜天公之記憶,僅只如上之敘述罷了。

除了拜天工之外,客家人也很注重元宵節。而慶元宵節目裡,舞龍與炸龍是個重要的活動。這年元宵恰逢武聖廟修建落成,早在一星期之前,崙前的阿松與崁底的文清兄弟,還有上屋的啟文兄弟,湊合十餘人出資糊一條黃龍,準備在元宵節前後兩天,四處在商店前面舞龍賺點外快。

他們合資僱請伯公坑的錦清師父,幫他們糊一條黃龍。因為今年大利黃方。所以,獲神前三聖筊選出本村莊的龍色為黃龍。其餘各莊則以青、紅、黑、綠、四色為龍體之主色。顏色之決定,必須在武聖廟關爺壇前當眾擲筊決定。

阿松兄弟這組幸運獲得黃龍資格,其餘各莊按其所挑顏色各聘師父糊龍。每條龍的眼睛,須由各莊長老賢達點睛開光,儀式雖然簡單但卻隆重。阿松的黃龍由家舅公點睛,是日吉時舅公穿起長袍馬褂,一搖三擺晃著書生步伐接近龍頭。

錦清師雙手呈上墨斗與文星筆,嘴中念念有詞並燃金放炮,然後舅公輕輕在龍睛上點一圈就完成手續了。儀式完畢阿松塞個紅包給舅公,舅公稍作小小推辭,之後便將紅包收下。精壯的舞龍青年們穿著一色錦服,精神飽滿的在點睛儀式完畢之後各就各位。

龍珠阿文哥掌握,口哨一吹,大夥「嘿哈!」出聲呼應。就在宏亮口號驅動之下,黃龍擎身起立,龍頭左右擺晃之後英姿煥然。接著,龍鼓點子鼕鼕鏘鏘的敲起。越敲越密鑼鼓手越加起勁。就在鑼鼓聲中龍珠帶引之下,整條黃龍活起來了!

阿文哥手擎龍珠耍出起式,左旋右擺來個「潛龍飛天」之態勢。再來個「神龍擺尾」端正好龍頭,朝著土地公廟前三叩龍首祭拜神祇。這時土地公廟前鞭炮炸響,一旁鑼鼓喧天助威。

黃龍在神前三叩首完畢,鑼鼓點子更加緊湊,於是「黃龍出窟」活龍遊街去也。黃龍游式神靈活現,一路鼓聲銅鑼聲護送著,更有串串鞭炮煙火陪襯著,游龍在火樹銀花裏舞竄著。場景璀璨耀眼,周遭人聲鼎沸。

黃龍走上街道活動領域擴大,龍身撐開游耍自如。黃龍經過之處,店家紛紛享以龍炮火箭炮。還有炮竹一籮籮的排在近處,龍珠一到炮響立刻迎接。但見黃龍滾弄飛天躥地,姿勢之美令人激賞讚嘆!

年輕人的活力源源不絕,拿手絕技儘量施展,將那條布龍舞弄得活靈活現。這會兒龍珠引龍向店家正門三叩首,店主人趕忙送個紅包交給提籃子的夥伴,大吉大利皆大歡喜。黃龍走完本莊的各廟寺店家與富家之莊院,接著迤邐游走出莊。

他們要去各個莊頭巡迴遶境,半途若有雙龍交會,各個舞龍手無不解數盡施,你來我往招招鬥奇。往年會龍都會生事甚至流血,今年各莊已有默契所以平和許多。黃龍一路順利,其他各條龍之收穫也不會少。

看那提籃師父滿臉笑容,肯定今年各莊之舞龍收入,肯定比往年來得好多。夜深了,「炸龍」就是重頭戲,傳統規矩,龍體能夠被炮炸燃燒淨,當年必然帶來好運。那年家母突發奇想,將龍炮糊以蔴糬往龍口一摜,炮體黏住龍舌,砰啪響聲過處龍頭起火。

提籃子那人狂叫「炮啊!炮啊!」的催促。於是附近鄰居,大家將所存炮竹儘往龍身上倒。剎那火光沖天,龍頭龍身深深陷入火海,噼哩啪啦響聲清亮徹天,圍觀群眾齊聲喝采,雙手鼓掌不停!炸龍燒龍熱鬧滾滾,圍觀群眾準備好水桶,防備火燒外溢燒及旁物。

不久火熄龍飛,眼前只剩灰燼一堆。舞龍手個個如釋重負,紛紛上前向母親道賀。這年家運果然不錯,家父獲得升職我也獲得獎學金。雖說這些都是我們自己的努力,可是我們仍願將這份光榮,供奉與天地神衹共享之。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