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6)-
藉著商務之便走趟海南島,在那裡品嚐過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與加積鴨等等美味,其中加積鴨留給我至深之印象。1997年夏天,受到商友之邀前去海南島走一遭。熱情的海南商友,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方式招待我,熱情之深感激不盡。這趟南海之旅因為客語相通,所以,一週之逗留日子過得十分暢快。
海南人好客之風傳自中原,淵源流長熱心有加,值得為其喝采。文昌雞早已聞名海內外,因此本文不再多予贅述。不過加績鴨很少人提到,所以,本文就以加積鴨當主角介紹一番。希望這篇海南滋味,能透過文字之介紹與大夥認識一下。
海南人請客十分盡心,大魚大肉擺滿一桌,令人不知從何味下手是好?在他們請客的餐桌上,一盤白嫩嫩香噴噴的鴨盤絕對少不了,它就是著名的加積鴨肉啦。此鴨來自瓊海的加積縣,故以縣名為鴨名流傳至今。
根據當地商友所說:它是三百多年前,自馬來西亞引進海南飼養之新鴨種。當地人稱它為「番鴨」,當地人習慣將外來物種冠以「番」字,用以與原生在地之物種有所區別。加積鴨與當地飼養之北京鴨,或者草鴨之外貌大不相同,故爾非常容易識別。
海南島的加積的飼養分成三個階段:孵化出殼至廿日為第一階段,飼料以小魚小蝦為主。第二階段自廿一日起至卅九日為止,該階段之飼料以米與青菜葉混合為主食。四十日至六十日為第三階段,以米飯和細糠混搭為飼料。
第三階段屬於填鴨階段,飼料搓揉成條狀進行灌食填餵。每天灌食三次,藉以增加鴨體肉量與油脂。這種灌食填餵飼養法十分殘忍,但若不用灌食填餵方式飼養,那就無法生產出肥嫩可口的加積鴨肉了。
這位海南商友,係透過其新加坡親戚介紹與我認識的。由於我不經意說出家叔,曾被日軍徵調赴海南島當軍伕之事。他知道一些日軍遺留的軍營地址,因此熱心的想當嚮導,邀我前去海南島追尋史跡。
既然有此機會,我便在公司改組之前,於1997年屏擋一切來到海南島走訪。商友熱心的嚮導著我四處奔波,此行雖然沒有實質之收穫,但卻讓我嚐遍海南之美食,這也可當作意外之收穫吧。
我品嚐過的海南美味包括有崖州之鮑魚和海參、文昌油雞、和樂螃蟹、還有加積的鴨肉。天天飽覽風光之外,餐餐都有美食相伴。此行悠哉如似神仙,邊玩邊吃邊欣賞景緻,讓我有著此間樂不思蜀的意念產生。
其實探究原因,那是因為海南之天候與風土人情,與寶島台灣相近之緣故也。再者當地通行客家語言,讓我有著居住鄉之感覺。商友見我喜歡這裏,竟然鼓動我在這裡置產定居。因為條件不甚理想,所以我婉拒了他的好意。
海南人烹調加積鴨十分樸素,水煮或清蒸後白斬疊盤就可上桌。沾醬用薑蒜辣椒與白醋調成,挾肉沾醬入口立刻湧出奇特有之鮮甜滋味。鴨肉在口中越嚼越香,越吃越為順嘴味美。
當地人還將加積鴨作成板鴨,其滋味絕不輸給宜蘭之鴨賞。至於加積鴨燒烤之鴨肉,又是一番特殊風味。我在海南逗留期間吃遍當地美食,至今雖已相隔十數年了,可是對於當地美食依然念念不忘哩。
「海南島比台灣還大很多!」,這是么叔被日本人徵調去海南島當軍伕,終戰幸運返回台灣之後所說的第一句話。么叔年輕時風流倜儻,虎群狗黨一大串。鎮日裡無所事事,進進出出,簡直把家當作旅館嘛!
自從他被日本人徵兵送去海南島當軍伕之後,家中的聒噪與吵擾沒了,大家反顯得不太習慣。憑他的小聰明,在海南島服役期間,幸運的撿得一條命回到台灣之後,由於一直找不到工作,故爾常住我們家中等待機會。
我很喜歡么叔,原因是他很會說故事。尤其他在海南島當軍伕故事,可以說讓我百聽不厭。父親就只有這麼一個弟弟,明知他愛賭好玩不切實際,可是他總是睜隻眼閉隻眼的縱容他。父親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叫我不要跟著他學壞。雖然父親嚴厲交代,可是他前門剛走,我立刻就去膩著么叔要他說故事給我聽。
這天外頭陰雨綿綿,我無法出去找朋友玩耍。恰巧么叔人也閒著,於是我又纏著它,要他說故事給我聽。或許是我的纏功不差,他拗不過我的糾纏,於是說出一篇,海南島的笨猴故事用以交差。
他說:當他們的部隊駐紮在五指山的山腳農村時,恰逢農村村民栽種的玉蜀黍成熟待收。台灣軍伕在那裡就像奴隸,甚麼粗重工作都得去做。有空還得到外面去尋找食物,用以補足當時嚴重的糧荒。許多軍伕就藉著這個機會逃亡,日軍則因缺糧嚴重而裝做不知。有人逃走求之不得,乾脆就讓他們在外自生自滅。
然而,聰明的台灣人逃出部隊後,他們並非逃上山去。反而就近潛伏在農村,等待機再做打算。逃亡者為了過日子糊口,不得不幫村人下田工作。有的乾脆就成為土著的贅婿,打算在此終老一生,免得回到台灣無食物而餓死。
就在一個大雨傾盆的下午,午飯剛過,班長命令么叔帶著兩位下兵去野外找糧食。他們三人走進一農村遇到一位台灣贅婿,他知道三人的來意閒話不說,立刻捐出兩袋玉米和一些蕃薯,好讓他們能夠順利的回部隊交差。三人感激的收下食材,匆匆作別回部隊繳差。
他們三人走過一片玉米田,遠望好像有人在田裡收成。其中一人眼尖,看到那些摘玉米的不是農人,而是一批無惡不做的山猴子。此時,么叔剛要開口吆喝驅趕猴群,卻被一旁埋伏的農夫拉住。他們用食指押住嘴唇示意噤聲,並暗比著手勢要他們蹲伏下來觀看。
三人就近找到土墩掩護,個個趴伏在土墩上,掩蔽好身形雙眼緊盯著現場。但見猴王站立田頭,嘴裡嘎嘎出聲指揮著。眾猴生怕偷懶激怒猴王,紛紛拼命的動手摘除玉米包。牠們嘴中吱吱互吼,神似人們邊作工邊談天。
有趣的是牠們每摘一支便往腋下夾放,每摘每夾,前所夾著的那支便掉落地面。畜牲無知,仍然繼續採折前進。當猴兒快接近最後的田埂之際,埋伏的農人一起湧出,邊跑口中邊吆喝並快步追趕。
這時猴兒嚇得拔腿就跑,有些膽小或體弱的小猴,就連手中的最後一支也拋掉不要了。於是農夫們順者田壠撿拾,猴子們慌張遺棄的玉米棒,不用多少時間和人力,所有的玉米棒就可收拾乾淨。
叔叔說完故事後猛抽他的香煙,我覺得興猶未盡,所以拗著他繼續再說。么叔突然問我:「憨猴怎麼叫?」我不明所以的回道:「啊?」換來却是叔叔嘿嘿嘿的招牌笑容,這時候我才意會到自己又上他的當了。 [待續]。
藉著商務之便走趟海南島,在那裡品嚐過文昌雞、東山羊、和樂蟹與加積鴨等等美味,其中加積鴨留給我至深之印象。1997年夏天,受到商友之邀前去海南島走一遭。熱情的海南商友,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方式招待我,熱情之深感激不盡。這趟南海之旅因為客語相通,所以,一週之逗留日子過得十分暢快。
海南人好客之風傳自中原,淵源流長熱心有加,值得為其喝采。文昌雞早已聞名海內外,因此本文不再多予贅述。不過加績鴨很少人提到,所以,本文就以加積鴨當主角介紹一番。希望這篇海南滋味,能透過文字之介紹與大夥認識一下。
海南人請客十分盡心,大魚大肉擺滿一桌,令人不知從何味下手是好?在他們請客的餐桌上,一盤白嫩嫩香噴噴的鴨盤絕對少不了,它就是著名的加積鴨肉啦。此鴨來自瓊海的加積縣,故以縣名為鴨名流傳至今。
根據當地商友所說:它是三百多年前,自馬來西亞引進海南飼養之新鴨種。當地人稱它為「番鴨」,當地人習慣將外來物種冠以「番」字,用以與原生在地之物種有所區別。加積鴨與當地飼養之北京鴨,或者草鴨之外貌大不相同,故爾非常容易識別。
海南島的加積的飼養分成三個階段:孵化出殼至廿日為第一階段,飼料以小魚小蝦為主。第二階段自廿一日起至卅九日為止,該階段之飼料以米與青菜葉混合為主食。四十日至六十日為第三階段,以米飯和細糠混搭為飼料。
第三階段屬於填鴨階段,飼料搓揉成條狀進行灌食填餵。每天灌食三次,藉以增加鴨體肉量與油脂。這種灌食填餵飼養法十分殘忍,但若不用灌食填餵方式飼養,那就無法生產出肥嫩可口的加積鴨肉了。
這位海南商友,係透過其新加坡親戚介紹與我認識的。由於我不經意說出家叔,曾被日軍徵調赴海南島當軍伕之事。他知道一些日軍遺留的軍營地址,因此熱心的想當嚮導,邀我前去海南島追尋史跡。
既然有此機會,我便在公司改組之前,於1997年屏擋一切來到海南島走訪。商友熱心的嚮導著我四處奔波,此行雖然沒有實質之收穫,但卻讓我嚐遍海南之美食,這也可當作意外之收穫吧。
我品嚐過的海南美味包括有崖州之鮑魚和海參、文昌油雞、和樂螃蟹、還有加積的鴨肉。天天飽覽風光之外,餐餐都有美食相伴。此行悠哉如似神仙,邊玩邊吃邊欣賞景緻,讓我有著此間樂不思蜀的意念產生。
其實探究原因,那是因為海南之天候與風土人情,與寶島台灣相近之緣故也。再者當地通行客家語言,讓我有著居住鄉之感覺。商友見我喜歡這裏,竟然鼓動我在這裡置產定居。因為條件不甚理想,所以我婉拒了他的好意。
海南人烹調加積鴨十分樸素,水煮或清蒸後白斬疊盤就可上桌。沾醬用薑蒜辣椒與白醋調成,挾肉沾醬入口立刻湧出奇特有之鮮甜滋味。鴨肉在口中越嚼越香,越吃越為順嘴味美。
當地人還將加積鴨作成板鴨,其滋味絕不輸給宜蘭之鴨賞。至於加積鴨燒烤之鴨肉,又是一番特殊風味。我在海南逗留期間吃遍當地美食,至今雖已相隔十數年了,可是對於當地美食依然念念不忘哩。
「海南島比台灣還大很多!」,這是么叔被日本人徵調去海南島當軍伕,終戰幸運返回台灣之後所說的第一句話。么叔年輕時風流倜儻,虎群狗黨一大串。鎮日裡無所事事,進進出出,簡直把家當作旅館嘛!
自從他被日本人徵兵送去海南島當軍伕之後,家中的聒噪與吵擾沒了,大家反顯得不太習慣。憑他的小聰明,在海南島服役期間,幸運的撿得一條命回到台灣之後,由於一直找不到工作,故爾常住我們家中等待機會。
我很喜歡么叔,原因是他很會說故事。尤其他在海南島當軍伕故事,可以說讓我百聽不厭。父親就只有這麼一個弟弟,明知他愛賭好玩不切實際,可是他總是睜隻眼閉隻眼的縱容他。父親唯一能做的,就只有叫我不要跟著他學壞。雖然父親嚴厲交代,可是他前門剛走,我立刻就去膩著么叔要他說故事給我聽。
這天外頭陰雨綿綿,我無法出去找朋友玩耍。恰巧么叔人也閒著,於是我又纏著它,要他說故事給我聽。或許是我的纏功不差,他拗不過我的糾纏,於是說出一篇,海南島的笨猴故事用以交差。
他說:當他們的部隊駐紮在五指山的山腳農村時,恰逢農村村民栽種的玉蜀黍成熟待收。台灣軍伕在那裡就像奴隸,甚麼粗重工作都得去做。有空還得到外面去尋找食物,用以補足當時嚴重的糧荒。許多軍伕就藉著這個機會逃亡,日軍則因缺糧嚴重而裝做不知。有人逃走求之不得,乾脆就讓他們在外自生自滅。
然而,聰明的台灣人逃出部隊後,他們並非逃上山去。反而就近潛伏在農村,等待機再做打算。逃亡者為了過日子糊口,不得不幫村人下田工作。有的乾脆就成為土著的贅婿,打算在此終老一生,免得回到台灣無食物而餓死。
就在一個大雨傾盆的下午,午飯剛過,班長命令么叔帶著兩位下兵去野外找糧食。他們三人走進一農村遇到一位台灣贅婿,他知道三人的來意閒話不說,立刻捐出兩袋玉米和一些蕃薯,好讓他們能夠順利的回部隊交差。三人感激的收下食材,匆匆作別回部隊繳差。
他們三人走過一片玉米田,遠望好像有人在田裡收成。其中一人眼尖,看到那些摘玉米的不是農人,而是一批無惡不做的山猴子。此時,么叔剛要開口吆喝驅趕猴群,卻被一旁埋伏的農夫拉住。他們用食指押住嘴唇示意噤聲,並暗比著手勢要他們蹲伏下來觀看。
三人就近找到土墩掩護,個個趴伏在土墩上,掩蔽好身形雙眼緊盯著現場。但見猴王站立田頭,嘴裡嘎嘎出聲指揮著。眾猴生怕偷懶激怒猴王,紛紛拼命的動手摘除玉米包。牠們嘴中吱吱互吼,神似人們邊作工邊談天。
有趣的是牠們每摘一支便往腋下夾放,每摘每夾,前所夾著的那支便掉落地面。畜牲無知,仍然繼續採折前進。當猴兒快接近最後的田埂之際,埋伏的農人一起湧出,邊跑口中邊吆喝並快步追趕。
這時猴兒嚇得拔腿就跑,有些膽小或體弱的小猴,就連手中的最後一支也拋掉不要了。於是農夫們順者田壠撿拾,猴子們慌張遺棄的玉米棒,不用多少時間和人力,所有的玉米棒就可收拾乾淨。
叔叔說完故事後猛抽他的香煙,我覺得興猶未盡,所以拗著他繼續再說。么叔突然問我:「憨猴怎麼叫?」我不明所以的回道:「啊?」換來却是叔叔嘿嘿嘿的招牌笑容,這時候我才意會到自己又上他的當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