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
曩昔家鄉村子尾端,有座小小的三角公園內,有棵樹齡很高的老「雀榕」樹。它是一種寬葉片的榕樹,村人又稱呼它為「鳥松」。聽說它是因為雀鳥喜愛停腳小憩於樹上,所以才會得到這個名稱。可是我們客族的親戚們,卻因它的樹相魁壯嚴肅,故而尊稱祂為「老榕神」。
這棵老雀榕樹之樹幹崎嶇不平,樹瘤奇形怪狀,骨突處處,看入眼裡非常壯觀。平時村童在其樹幹爬上爬下,故其節瘤枝幹之表面,被頑童的小手粗腳,磨蹭得光滑發亮。而此樹枝葉茂密廣被,覆蔭廣達卅公尺直徑。
夏天一到,樹蔭底下就成為村人的避暑勝地。老老少少聚集於樹下,聊天聽故事或者泡茶賭小牌,樣樣消遣自由自在。尤其上屋肥胖的老叔公,喜歡拿著躺椅在樹下午睡。儘管旁人說話聲音大,他老人家照樣安睡如常,酣聲如雷震人耳膜。
村子裡的大人小孩都喜歡捉弄他,利用芒鬚搔弄他的鼻孔。或用濃黑的墨汁,在他的臉上畫圖案。每每芒鬚搔其鼻孔之時,但聞一聲「哈啾!」聲音神似雷爆,常把附近小孩嚇得哇哇大叫。
老雀榕樹枝樹型每年修枝整葉一次,冬至見它是光禿禿一片,可是農曆年剛過,它的枝枒立就綻放出許多像極子彈型之新蕊。再經一陣春雨的滋潤過後,那些新蕊已迫不及待的舒張葉片,没多就它已滿樹綠意盎然矣。
老雀榕樹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它的樹幹與樹葉上,很容易堆積灰塵。夏季裏如果長久不下雨,不須幾天樹皮便面目幽灰暗淡無光。但若來場及時雨的沖刷,半小時之後,樹貌又是煥然一新。特別是在西北雨的季節裏,樹身就像似頑皮小孩,天天換穿著不同的衣裳。
每天我會與外公在樹下盤桓聊天,或聽他老人家說故事講奇談。閒話桑麻逸興湍飛,瓜棚傳奇早已說過N遍我依然愛聽。這天爺孫倆又在雀榕樹下談天,不經意抬頭看望樹梢。想不到一對不速之客,歡悅的在樹梢枝幹間竄飛嬉耍。
牠們是對翠鳥,羽毛五彩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翠鳥的公鳥雄偉傲岸挺立,毛色鮮豔耀眼錯落有緻。母鳥肉喙殷紅顧盼自在,毛色暗褐帶有眼斑,打一照眼也不錯看。我傻傻的問外公,知不知道哪隻是母鳥?
他老人家只顧低頭敲他的煙袋桿,啥話也没回答我。印象中是在放暑假的前三幾天內,鳥巢內傳出陣陣小鳥喳啾叫聲。我好奇的爬上樹椏偷看,没防被伺候一旁的公鳥啄了一下頭部。雖說不怎麼痛楚,但我知道,自己侵犯到牠的地盤,這才會引起牠的追啄。不待其第二波的攻擊到來,我飛快的滑下樹幹。
結果褲管磨破,當晚還被母親狠揍一頓。遭受到母親的懲罰之後,我邊哭著邊揉著竹絲鞭傷的地方。阿公則慈祥的坐在一旁,仔細的替我在傷處擦抹紅藥水。老人家邊幫我抹藥水,嘴裡還誇張的對我說:「噯呀!你的屁股破皮了!疼不疼啊?」聽了阿公誇張的話語,害我嚇得連坐下都得小心翼翼的,半點也不敢放肆。
老雀榕樹結子夏天已近了,樹果纍纍緣枝叢生。果實先是嫩綠逐漸轉成翠綠,果皮上斑點清楚呈現。半週之後逐漸變成淡紅,四方鳥雀紛紛來樹上吃果實。雀榕的果實綠色酸中帶澀,粉紅則開始有點甜味。待至果實由粉紅轉紫,它的甜味引誘村童爭摘。
我不喜歡吃雀榕之果實,因為每吃必瀉肚或腹痛。可是見到別人都可大啖特啖,心中不免升起一絲絲的妒念。老雀榕之樹果亦是雀鳥之最愛,經常見到他們跳躍樹幹啄食。邊跳邊啄邊得意的鳴叫,呼朋引伴聒噪盈耳。
雀榕樹果內之種籽外殼堅硬,出入鳥腹不易消化。於是隨著牠的排泄到處亂撒,撒到哪裡它就在那裡萌芽生根。雀鳥成為雀榕傳宗接代之媒介,這種自然生態之互利,值得人類多多學習。故鄉那棵老雀榕樹,活得越老生機越旺。樹蔭之被覆範圍也越來越廣,不久樹蔭下成為攤販聚集之地。
最早在樹下做生意的,是賣豬血糕的阿春叔。其次是賣仙草冰的宏文哥,還有朱大嫂的豆腐羹。大約這些攤販出現的三個月後,因為無人出面干涉,於是許多家鄉小吃紛紛進駐。老雀榕樹下熱鬧得不得了,每次回鄉省親我都會光顧那裡。
我們從第一攤吃到最後一攤,邊走邊吃還順帶著與鄉親談天,這種悠哉真是快樂無比。而這種光景大概維持十餘年,「葛樂禮」秋颱來襲,家鄉一夜之間變成水鄉澤國。老雀榕樹被颱風攔腰掃斷,樹身隨水飄走不知流落何方?颱風過後之整理,原樹底之空白被闢為廣場,變成附近村民之活動空間了。
越年,不知從哪裡傳來消息說:「凡是空地不耕作或栽種者,政府將徵收『空地稅』。」在當時,這個消息醞釀不絕,整個村庄社區為之騷動不已。害怕者開始忙著在居屋左右之空地上,栽植一些蕃薯或其他容易成長之作物,以避免被政府課取空地稅捐。老雀榕樹下空地分屬多家,大家怕繳稅紛紛栽植種菜。
然而,這個騷動不久便停止啦。空地面積小者無所謂,但已大量的栽種者,卻為村庄社區帶來了一片綠意。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失諸東隅,收之桑榆」之效果吧?
故居左側畸零地一塊,面積略呈長方形但面積不大。因它位置恰巧,夾與阿乾伯的工具房之間。因是之故,母親便支使我去阿乾伯家打商量,希望他家那塊畸零地,可以借給我們栽種些蔬菜。
阿乾伯人很乾脆,他一聽完我的要求之後,當面便答允我們,可以盡量去利用那塊空地。翌日,恰巧學校放期考之溫書假,我與母親就扛起鋤頭去挖地。想趁著冬季之陰乾土表,將荒地雜草清除,挖鬆土地並打好畦壟。
開春之後,就可以播種栽植作物。母子倆一陣努力,將空地挖鬆分成兩壟,各壟長約十五尺寬兩尺。夕陽映照著母親的身影,形象如似人在攬照哈哈鏡一般,顯出之形象凹凹凸凸,讓我覺得十分有趣。
其實母親的身材不差,只因穿著樸素,常遭左鄰右舍阿姨們批評,因而產生出自卑心理。在她面前批評他人,是母親最大的禁忌。記得隔壁梁家阿姨,請來一個女佣人,這傢伙不明裏究,竟在母親的面前批評她的主人。結果他就被母親列入「不受歡迎」的黑名單內。直到她辭工回家之前,她都得不到母親之諒解。
冬闌春初,氣候溫暖。我們家在空地上栽植的大芥菜、蘿蔔、與茼蒿都生長得都還不錯。為答謝小姑丈與阿乾伯之幫忙,各分送一些給他們嚐鮮。青翠的大芥菜與雪白的蘿蔔,送到他們手中,大吃一驚!好像懷疑這些不是我們栽種的成果似的?
初次的收穫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於是許多作物我們都勇於嘗試。土地面積雖然狹小,但我母子無不將其地利發揮到極致。許多植物從播種、萌芽、抽莖、至成株乃至收穫。我們一路都是小心翼翼的照料,看到它們欣欣向榮,滿眼蒼翠,內心有著無限之感動!
在此期間,梁阿姨的佣人阿梅常來幫忙。他每次都趁母親不在家,才敢偷偷過來幫忙除草澆水。她常請我吃話梅與李鹹,因她與文華哥在交往,所以,我傻傻的問她,是不是懷孕啦?結果被她刷個耳光,從此再也吃不到她的零食啦。
那一年,或許是老天的垂注,我去山坑邊挖了不少檳榔芋回家。我選出外相較好的留下來吃,剩下的部份隨便丟在空地角落上。母親回家看見,隨手將那些殘頭爛尾,一排排的埋種在壟上。歪打正著,中秋節前兩三星期,南部因颱風過境芋頭歉收。際此用芋頭製作月餅之時節,餅店急得跳腳,但也無可奈何!
空地上的芋頭特別茂盛,株株生長得又大又高。約摸估計一下,至少有八、九十斤可以收成。這天,恰好阿乾伯那位開餅舖的女婿,為了芋頭煩惱來看老丈人。路過空地看見兩壟水芋生長得欣欣向榮,遂問老丈人那是誰家的芋頭?阿乾伯說是我家的,因此,他來我家詢問是否願意賣給他?。
一缺一有,一供一需,理想的價碼,一拍即合。短短幾句話的交涉,這筆交易成功啦。買方惟恐我方生變,一次現金付清。一疊疊紅紅綠綠的鈔票,送到母親手中猶有餘溫。當她接過手之後愣立當場,久久猶未回過神來。買主走後,母親臉上的笑容,有如盛開花朵燦爛耀眼。如今老母作古已久,可是她那時候的笑容,依舊深印於我的腦海中。
好景不長,三年後阿乾伯鶴駕西歸,他兒子文來兄不願無償借用,於是空地一劃為二,我家小半他家大塊,只好放棄繼續栽種作物。越年我家北遷,老房轉手賣給一退伍老兵。那塊空地之命運如何?也就沒有下文啦。 [待續]。
曩昔家鄉村子尾端,有座小小的三角公園內,有棵樹齡很高的老「雀榕」樹。它是一種寬葉片的榕樹,村人又稱呼它為「鳥松」。聽說它是因為雀鳥喜愛停腳小憩於樹上,所以才會得到這個名稱。可是我們客族的親戚們,卻因它的樹相魁壯嚴肅,故而尊稱祂為「老榕神」。
這棵老雀榕樹之樹幹崎嶇不平,樹瘤奇形怪狀,骨突處處,看入眼裡非常壯觀。平時村童在其樹幹爬上爬下,故其節瘤枝幹之表面,被頑童的小手粗腳,磨蹭得光滑發亮。而此樹枝葉茂密廣被,覆蔭廣達卅公尺直徑。
夏天一到,樹蔭底下就成為村人的避暑勝地。老老少少聚集於樹下,聊天聽故事或者泡茶賭小牌,樣樣消遣自由自在。尤其上屋肥胖的老叔公,喜歡拿著躺椅在樹下午睡。儘管旁人說話聲音大,他老人家照樣安睡如常,酣聲如雷震人耳膜。
村子裡的大人小孩都喜歡捉弄他,利用芒鬚搔弄他的鼻孔。或用濃黑的墨汁,在他的臉上畫圖案。每每芒鬚搔其鼻孔之時,但聞一聲「哈啾!」聲音神似雷爆,常把附近小孩嚇得哇哇大叫。
老雀榕樹枝樹型每年修枝整葉一次,冬至見它是光禿禿一片,可是農曆年剛過,它的枝枒立就綻放出許多像極子彈型之新蕊。再經一陣春雨的滋潤過後,那些新蕊已迫不及待的舒張葉片,没多就它已滿樹綠意盎然矣。
老雀榕樹也有它的缺點,那就是它的樹幹與樹葉上,很容易堆積灰塵。夏季裏如果長久不下雨,不須幾天樹皮便面目幽灰暗淡無光。但若來場及時雨的沖刷,半小時之後,樹貌又是煥然一新。特別是在西北雨的季節裏,樹身就像似頑皮小孩,天天換穿著不同的衣裳。
每天我會與外公在樹下盤桓聊天,或聽他老人家說故事講奇談。閒話桑麻逸興湍飛,瓜棚傳奇早已說過N遍我依然愛聽。這天爺孫倆又在雀榕樹下談天,不經意抬頭看望樹梢。想不到一對不速之客,歡悅的在樹梢枝幹間竄飛嬉耍。
牠們是對翠鳥,羽毛五彩在太陽底下閃閃發光。翠鳥的公鳥雄偉傲岸挺立,毛色鮮豔耀眼錯落有緻。母鳥肉喙殷紅顧盼自在,毛色暗褐帶有眼斑,打一照眼也不錯看。我傻傻的問外公,知不知道哪隻是母鳥?
他老人家只顧低頭敲他的煙袋桿,啥話也没回答我。印象中是在放暑假的前三幾天內,鳥巢內傳出陣陣小鳥喳啾叫聲。我好奇的爬上樹椏偷看,没防被伺候一旁的公鳥啄了一下頭部。雖說不怎麼痛楚,但我知道,自己侵犯到牠的地盤,這才會引起牠的追啄。不待其第二波的攻擊到來,我飛快的滑下樹幹。
結果褲管磨破,當晚還被母親狠揍一頓。遭受到母親的懲罰之後,我邊哭著邊揉著竹絲鞭傷的地方。阿公則慈祥的坐在一旁,仔細的替我在傷處擦抹紅藥水。老人家邊幫我抹藥水,嘴裡還誇張的對我說:「噯呀!你的屁股破皮了!疼不疼啊?」聽了阿公誇張的話語,害我嚇得連坐下都得小心翼翼的,半點也不敢放肆。
老雀榕樹結子夏天已近了,樹果纍纍緣枝叢生。果實先是嫩綠逐漸轉成翠綠,果皮上斑點清楚呈現。半週之後逐漸變成淡紅,四方鳥雀紛紛來樹上吃果實。雀榕的果實綠色酸中帶澀,粉紅則開始有點甜味。待至果實由粉紅轉紫,它的甜味引誘村童爭摘。
我不喜歡吃雀榕之果實,因為每吃必瀉肚或腹痛。可是見到別人都可大啖特啖,心中不免升起一絲絲的妒念。老雀榕之樹果亦是雀鳥之最愛,經常見到他們跳躍樹幹啄食。邊跳邊啄邊得意的鳴叫,呼朋引伴聒噪盈耳。
雀榕樹果內之種籽外殼堅硬,出入鳥腹不易消化。於是隨著牠的排泄到處亂撒,撒到哪裡它就在那裡萌芽生根。雀鳥成為雀榕傳宗接代之媒介,這種自然生態之互利,值得人類多多學習。故鄉那棵老雀榕樹,活得越老生機越旺。樹蔭之被覆範圍也越來越廣,不久樹蔭下成為攤販聚集之地。
最早在樹下做生意的,是賣豬血糕的阿春叔。其次是賣仙草冰的宏文哥,還有朱大嫂的豆腐羹。大約這些攤販出現的三個月後,因為無人出面干涉,於是許多家鄉小吃紛紛進駐。老雀榕樹下熱鬧得不得了,每次回鄉省親我都會光顧那裡。
我們從第一攤吃到最後一攤,邊走邊吃還順帶著與鄉親談天,這種悠哉真是快樂無比。而這種光景大概維持十餘年,「葛樂禮」秋颱來襲,家鄉一夜之間變成水鄉澤國。老雀榕樹被颱風攔腰掃斷,樹身隨水飄走不知流落何方?颱風過後之整理,原樹底之空白被闢為廣場,變成附近村民之活動空間了。
越年,不知從哪裡傳來消息說:「凡是空地不耕作或栽種者,政府將徵收『空地稅』。」在當時,這個消息醞釀不絕,整個村庄社區為之騷動不已。害怕者開始忙著在居屋左右之空地上,栽植一些蕃薯或其他容易成長之作物,以避免被政府課取空地稅捐。老雀榕樹下空地分屬多家,大家怕繳稅紛紛栽植種菜。
然而,這個騷動不久便停止啦。空地面積小者無所謂,但已大量的栽種者,卻為村庄社區帶來了一片綠意。這大概就是所謂的「失諸東隅,收之桑榆」之效果吧?
故居左側畸零地一塊,面積略呈長方形但面積不大。因它位置恰巧,夾與阿乾伯的工具房之間。因是之故,母親便支使我去阿乾伯家打商量,希望他家那塊畸零地,可以借給我們栽種些蔬菜。
阿乾伯人很乾脆,他一聽完我的要求之後,當面便答允我們,可以盡量去利用那塊空地。翌日,恰巧學校放期考之溫書假,我與母親就扛起鋤頭去挖地。想趁著冬季之陰乾土表,將荒地雜草清除,挖鬆土地並打好畦壟。
開春之後,就可以播種栽植作物。母子倆一陣努力,將空地挖鬆分成兩壟,各壟長約十五尺寬兩尺。夕陽映照著母親的身影,形象如似人在攬照哈哈鏡一般,顯出之形象凹凹凸凸,讓我覺得十分有趣。
其實母親的身材不差,只因穿著樸素,常遭左鄰右舍阿姨們批評,因而產生出自卑心理。在她面前批評他人,是母親最大的禁忌。記得隔壁梁家阿姨,請來一個女佣人,這傢伙不明裏究,竟在母親的面前批評她的主人。結果他就被母親列入「不受歡迎」的黑名單內。直到她辭工回家之前,她都得不到母親之諒解。
冬闌春初,氣候溫暖。我們家在空地上栽植的大芥菜、蘿蔔、與茼蒿都生長得都還不錯。為答謝小姑丈與阿乾伯之幫忙,各分送一些給他們嚐鮮。青翠的大芥菜與雪白的蘿蔔,送到他們手中,大吃一驚!好像懷疑這些不是我們栽種的成果似的?
初次的收穫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於是許多作物我們都勇於嘗試。土地面積雖然狹小,但我母子無不將其地利發揮到極致。許多植物從播種、萌芽、抽莖、至成株乃至收穫。我們一路都是小心翼翼的照料,看到它們欣欣向榮,滿眼蒼翠,內心有著無限之感動!
在此期間,梁阿姨的佣人阿梅常來幫忙。他每次都趁母親不在家,才敢偷偷過來幫忙除草澆水。她常請我吃話梅與李鹹,因她與文華哥在交往,所以,我傻傻的問她,是不是懷孕啦?結果被她刷個耳光,從此再也吃不到她的零食啦。
那一年,或許是老天的垂注,我去山坑邊挖了不少檳榔芋回家。我選出外相較好的留下來吃,剩下的部份隨便丟在空地角落上。母親回家看見,隨手將那些殘頭爛尾,一排排的埋種在壟上。歪打正著,中秋節前兩三星期,南部因颱風過境芋頭歉收。際此用芋頭製作月餅之時節,餅店急得跳腳,但也無可奈何!
空地上的芋頭特別茂盛,株株生長得又大又高。約摸估計一下,至少有八、九十斤可以收成。這天,恰好阿乾伯那位開餅舖的女婿,為了芋頭煩惱來看老丈人。路過空地看見兩壟水芋生長得欣欣向榮,遂問老丈人那是誰家的芋頭?阿乾伯說是我家的,因此,他來我家詢問是否願意賣給他?。
一缺一有,一供一需,理想的價碼,一拍即合。短短幾句話的交涉,這筆交易成功啦。買方惟恐我方生變,一次現金付清。一疊疊紅紅綠綠的鈔票,送到母親手中猶有餘溫。當她接過手之後愣立當場,久久猶未回過神來。買主走後,母親臉上的笑容,有如盛開花朵燦爛耀眼。如今老母作古已久,可是她那時候的笑容,依舊深印於我的腦海中。
好景不長,三年後阿乾伯鶴駕西歸,他兒子文來兄不願無償借用,於是空地一劃為二,我家小半他家大塊,只好放棄繼續栽種作物。越年我家北遷,老房轉手賣給一退伍老兵。那塊空地之命運如何?也就沒有下文啦。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