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人類文明與生活之發皇,總是離不開河流溪水之關係。家鄉有條後龍溪,蘊育出我的美好童年。松山之基隆河畔也裝著我一些過往歲月。自從舉家落腳江子翠之後,大漢溪的出現增添我不少的記憶。中學時代的擺渡上學,暑假期間的叫囂玩鬧,歷歷場景宛如昨日。
只要有水必有水獵活動,排水溝與大漢溪就是我等之水獵基地。每逢暑假一到,帶著鄰居孩子與自家弟妹,浩浩蕩蕩殺向溪畔。一整天除回家吃飯之外,幾乎都是泡在溪邊抓魚、釣魚、或摸蛤蜊、暑假日子天天過得舒服愜意,直到我當兵之前,從未放棄這與大自然融合的日子。
昔日大漢溪的流水流到新莊階段,對岸之江子翠田園阡陌縱橫,綠意濃濃十分醒眼。而在這段水域裏流沙堆積,溪水清澈可以見底,溪水中偌多的游魚溪蝦,肉眼就可看個清晰仔細。
民國四、五0年代我家定居江子翠之後,這裏就成為我們假日的水獵活動場所。寬闊的溪岸在江子翠這邊,留下一些沙埔新生地。淺水之處是一片沙灘。假日早晨潮退之時,沙灘會出現許多蛤蜊孔。人們只需用手指輕挖沙孔,即可輕易的挖到許多蛤蜊。
這裡的蛤蜊個個澄黃拇指大小,無論是鹽漬或煮湯或者快炒薑片紫蘇,滋味鮮美可口百吃不厭。暑假長期盤桓於此,天天餐桌上皆有蛤蜊料理佐餐。至於江子翠對面之新莊溪岸,因有蛇龍石壩之堆疊,石縫內躲藏著許多鱸鰻螃蟹。當時尚無工業污染,故爾它們生長得肥碩巨大。
溪流中的水產,魚蝦豐饒,螃蟹鱸鰻到處橫行。溪流中經常可以見到,木船載人在溪中拋網捕魚。尤其是泛洪之日,溪邊擠滿人群。有人在釣魚釣蝦蟹,有人在撈上游漂流下來的農作物,或者撈取其他的漂流物。
大漢溪因為接近出海口,所以,漲潮退潮一如海洋時間從不延誤。潮退之時若嫌挖沙取蛤蜊不容易,我們在水涯淺灘上,還有一個妙法收拾蛤蜊。由於溪水清澈見底,只要一人在前跑水灘,後面一人跟著撿拾,短短時間之內便可滿載而歸。
拾得之蛤蜊帶回家中,小顆的煮湯大粒者就做鹽酒泡漬鹹蛤蜊。泡漬鹹蛤蜊有兩種方法;其中之一是先將新鮮蛤蜊用開水燙過,然後拋以鹽巴、加酒與蒜頭、辣椒和醬油。此法可以隨泡隨吃,因此,許多閩南家庭都用此法泡製。
我們家的鹽酒泡漬蛤蜊方法與眾不同,我們先將鹽酒蒜頭加水攪拌均勻,接著利用小刀將蛤蜊頭部韌帶處撬開,然後放入鹽酒中浸泡,兩天後才可以食用。此法雖然麻煩些,但因其滋味鮮鹹甜美且又下飯,所以我家都採用此法泡製。
由於大漢溪沙灘水涯蛤蜊很多,收穫超量乃是常有現象。通常超餘之收穫,多半會拿與菜販交換魚肉或豆腐。有時候需要零用錢之時,便將它賣給菜販換取現金。曩昔每至夏季大漢溪必會泛洪,上游被洪水帶下來的農作物或畜生,隨波逐流漂浮水面,下游之人便會使用長桿撓鉤,將它們鉤拖上岸當作戰利品。
有時候山洪超大,整片竹林被沖帶下來也是常有的現象。這日,我與鄰居陳家大哥二人,手拿著長竿鉤在河岸等待鉤撈溪中之漂流物。湊巧上游漂來一墩麻竹欉,陳大哥眼明手快,一出手便搭鉤住那墩麻竹欉。
兩人合力慢慢將那竹欉拉到立身近處,天啊!竹欉間竟然盤繞著許多大蛇小蛇,一見我們就昂首吐信狀似警戒。陳大哥才不理會牠們的示威,伸收將它們一條條的抓入大魚簍內。之後,他將蛇拿去華西街出售,獲得利益數百元之多。
山洪消退之後,沙埔上會留下許多水坑。每個水坑都會有些魚族被困留在坑內,於是空閒或放學之時,我們就會來個甕中捉鱉,將它們捕捉送賣或自吃。通常,在洪水消退之後的兩三個月,正是我們水坑內捉魚的好時機。
某日下課回家路途經過一個大水坑,幾條大魚在坑內游動。見獵心喜,立即脫除鞋襪,捲起褲腳下水想要抓它。怎知一條死狗漂浮擋在坑中,爲了方便捉於我將狗屍鮮撈上岸。
狗屍體撈上岸出現奇蹟,數以千百計之鰻苗從屍腹竄出。我用心的將鰻苗捉入便當盒內。滿滿的一大盒非常壯觀,帶回家中鄰居紛紛前來觀看。之後母親說要將它們放生,於是我遵命將它們送回溪中放生啦。
人之一生短短數十寒暑,儘管如此,每個人的生活各自起伏,處處充滿著意想不到的狀況。有的人一生富裕終身衣食無缺,有的人卻須終日勞碌方可溫飽。不管命運如何的好壞,即便是坐擁金山銀庫,最終仍是一口氣停止萬事皆休,任何人也無法帶走塵世一分一毫。
民國48年的年初,我家定居在江子翠已兩年多。居家附近有位富翁去世。家屬不知是要展現其財力,還是要表示他的人氣高旺?送終法事做得有聲有色,特別是花大錢聘請好幾團的孝女團體,以及執禮的儀隊。送葬行列連綿數十公尺,嗚哩哇哩的,配合著鑼鼓大隊之表演,整條鄉道熱鬧滾滾。
這家人除了法事的陣容龐大之外,那副龐大嚇人的金絲檜木棺材,當街一放交通頓時為之阻塞。聽說那副棺材是一體成型,純粹是用整顆老檜木鑿刻而成的。雖然經過徹底的乾燥手續,它的重量還是相當驚人。廿四人齊抬,個個抬棺者,表情都是齜牙咧嘴的,可見它的重量有多重啦。
出殯那天,陣仗更是空前龐大。五個西樂儀隊在前引導。此外還有南、北管隊各一。孝女團除法事當天出席者之外,出殯當天還陸陸續續來了好幾個團隊。送行行列蜿蜒數百公尺,直至墓園毫無間隙。
不過有個不太協調的面象,送葬行列中的親屬們,人數雖然很多,但個個面露笑容,毫無憂戚之表情。路祭排場也不小,不過那些設奠擺祭者非親朋好友,全都是較下人花錢打點的。
[待續]。
人類文明與生活之發皇,總是離不開河流溪水之關係。家鄉有條後龍溪,蘊育出我的美好童年。松山之基隆河畔也裝著我一些過往歲月。自從舉家落腳江子翠之後,大漢溪的出現增添我不少的記憶。中學時代的擺渡上學,暑假期間的叫囂玩鬧,歷歷場景宛如昨日。
只要有水必有水獵活動,排水溝與大漢溪就是我等之水獵基地。每逢暑假一到,帶著鄰居孩子與自家弟妹,浩浩蕩蕩殺向溪畔。一整天除回家吃飯之外,幾乎都是泡在溪邊抓魚、釣魚、或摸蛤蜊、暑假日子天天過得舒服愜意,直到我當兵之前,從未放棄這與大自然融合的日子。
昔日大漢溪的流水流到新莊階段,對岸之江子翠田園阡陌縱橫,綠意濃濃十分醒眼。而在這段水域裏流沙堆積,溪水清澈可以見底,溪水中偌多的游魚溪蝦,肉眼就可看個清晰仔細。
民國四、五0年代我家定居江子翠之後,這裏就成為我們假日的水獵活動場所。寬闊的溪岸在江子翠這邊,留下一些沙埔新生地。淺水之處是一片沙灘。假日早晨潮退之時,沙灘會出現許多蛤蜊孔。人們只需用手指輕挖沙孔,即可輕易的挖到許多蛤蜊。
這裡的蛤蜊個個澄黃拇指大小,無論是鹽漬或煮湯或者快炒薑片紫蘇,滋味鮮美可口百吃不厭。暑假長期盤桓於此,天天餐桌上皆有蛤蜊料理佐餐。至於江子翠對面之新莊溪岸,因有蛇龍石壩之堆疊,石縫內躲藏著許多鱸鰻螃蟹。當時尚無工業污染,故爾它們生長得肥碩巨大。
溪流中的水產,魚蝦豐饒,螃蟹鱸鰻到處橫行。溪流中經常可以見到,木船載人在溪中拋網捕魚。尤其是泛洪之日,溪邊擠滿人群。有人在釣魚釣蝦蟹,有人在撈上游漂流下來的農作物,或者撈取其他的漂流物。
大漢溪因為接近出海口,所以,漲潮退潮一如海洋時間從不延誤。潮退之時若嫌挖沙取蛤蜊不容易,我們在水涯淺灘上,還有一個妙法收拾蛤蜊。由於溪水清澈見底,只要一人在前跑水灘,後面一人跟著撿拾,短短時間之內便可滿載而歸。
拾得之蛤蜊帶回家中,小顆的煮湯大粒者就做鹽酒泡漬鹹蛤蜊。泡漬鹹蛤蜊有兩種方法;其中之一是先將新鮮蛤蜊用開水燙過,然後拋以鹽巴、加酒與蒜頭、辣椒和醬油。此法可以隨泡隨吃,因此,許多閩南家庭都用此法泡製。
我們家的鹽酒泡漬蛤蜊方法與眾不同,我們先將鹽酒蒜頭加水攪拌均勻,接著利用小刀將蛤蜊頭部韌帶處撬開,然後放入鹽酒中浸泡,兩天後才可以食用。此法雖然麻煩些,但因其滋味鮮鹹甜美且又下飯,所以我家都採用此法泡製。
由於大漢溪沙灘水涯蛤蜊很多,收穫超量乃是常有現象。通常超餘之收穫,多半會拿與菜販交換魚肉或豆腐。有時候需要零用錢之時,便將它賣給菜販換取現金。曩昔每至夏季大漢溪必會泛洪,上游被洪水帶下來的農作物或畜生,隨波逐流漂浮水面,下游之人便會使用長桿撓鉤,將它們鉤拖上岸當作戰利品。
有時候山洪超大,整片竹林被沖帶下來也是常有的現象。這日,我與鄰居陳家大哥二人,手拿著長竿鉤在河岸等待鉤撈溪中之漂流物。湊巧上游漂來一墩麻竹欉,陳大哥眼明手快,一出手便搭鉤住那墩麻竹欉。
兩人合力慢慢將那竹欉拉到立身近處,天啊!竹欉間竟然盤繞著許多大蛇小蛇,一見我們就昂首吐信狀似警戒。陳大哥才不理會牠們的示威,伸收將它們一條條的抓入大魚簍內。之後,他將蛇拿去華西街出售,獲得利益數百元之多。
山洪消退之後,沙埔上會留下許多水坑。每個水坑都會有些魚族被困留在坑內,於是空閒或放學之時,我們就會來個甕中捉鱉,將它們捕捉送賣或自吃。通常,在洪水消退之後的兩三個月,正是我們水坑內捉魚的好時機。
某日下課回家路途經過一個大水坑,幾條大魚在坑內游動。見獵心喜,立即脫除鞋襪,捲起褲腳下水想要抓它。怎知一條死狗漂浮擋在坑中,爲了方便捉於我將狗屍鮮撈上岸。
狗屍體撈上岸出現奇蹟,數以千百計之鰻苗從屍腹竄出。我用心的將鰻苗捉入便當盒內。滿滿的一大盒非常壯觀,帶回家中鄰居紛紛前來觀看。之後母親說要將它們放生,於是我遵命將它們送回溪中放生啦。
人之一生短短數十寒暑,儘管如此,每個人的生活各自起伏,處處充滿著意想不到的狀況。有的人一生富裕終身衣食無缺,有的人卻須終日勞碌方可溫飽。不管命運如何的好壞,即便是坐擁金山銀庫,最終仍是一口氣停止萬事皆休,任何人也無法帶走塵世一分一毫。
民國48年的年初,我家定居在江子翠已兩年多。居家附近有位富翁去世。家屬不知是要展現其財力,還是要表示他的人氣高旺?送終法事做得有聲有色,特別是花大錢聘請好幾團的孝女團體,以及執禮的儀隊。送葬行列連綿數十公尺,嗚哩哇哩的,配合著鑼鼓大隊之表演,整條鄉道熱鬧滾滾。
這家人除了法事的陣容龐大之外,那副龐大嚇人的金絲檜木棺材,當街一放交通頓時為之阻塞。聽說那副棺材是一體成型,純粹是用整顆老檜木鑿刻而成的。雖然經過徹底的乾燥手續,它的重量還是相當驚人。廿四人齊抬,個個抬棺者,表情都是齜牙咧嘴的,可見它的重量有多重啦。
出殯那天,陣仗更是空前龐大。五個西樂儀隊在前引導。此外還有南、北管隊各一。孝女團除法事當天出席者之外,出殯當天還陸陸續續來了好幾個團隊。送行行列蜿蜒數百公尺,直至墓園毫無間隙。
不過有個不太協調的面象,送葬行列中的親屬們,人數雖然很多,但個個面露笑容,毫無憂戚之表情。路祭排場也不小,不過那些設奠擺祭者非親朋好友,全都是較下人花錢打點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