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逐漸暈開的歲月,在眼前漸漸的有點模糊起來。我的五顏六色人生,豈止是一句「多采多姿」可以形容得了。就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早晨裏,我在書房內整理舊作。耳際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噹噹」聲音,它竟然將我的思潮,拉回到舊時的記憶之中!
昔時有種走販,肩挑一組淺短竹簍筐,一簍裝著一個尺寸與簍筐一般大的馬口鐵油桶,另一簍內擺放數支裝滿茶油之瓶子,還有一兩塊茶籽皂塊。挑販手上提著一片巴掌大小的自製小銅鑼,手夾一小棒槌,沿途敲響噹噹招徠買客,他就是小時候,最令人難忘之香茶油走販啦。
每個星期三早上,大約在九點鐘左右,巷子口就會有噹噹的小銅鑼聲。噹噹聲音甫落,接著是一陣沙啞老聲,叫喊道:「哦!香茶油吶,茶姑、苦茶油啊!」間歇之後噹噹聲音再度響起,接著他又喊說:「緊來買香茶油哦!」連續數趟呼喊過後,他就習慣的在空地上,放下肩上的擔子,抽菸等候買客前來購買。
挑販是個六旬左右之老者,膚色古銅皺摺,但眼神精光奕奕。他放好擔子,在空地附近找塊石頭坐下。悠哉游哉的拿出它的竹煙斗與菸絲,慢條斯里的裝煙點燃,接著深吸一口,然後從他嘴裡幽幽的吐出幾個煙圈,煙圈升空遇風即散。
這時我和宿舍的幾個小孩,圍著老人嘰嘰呱呱的聒噪個不停。老人不以為意,並沒開聲驅散我們。由於老人家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笑容,給人有著和藹可親之感覺。這種走販絕大多數是茶農,趁著茶收之後的空檔,挑著一些自己製作的苦茶油、以及香茶油和一些茶籽皂塊等副產品下山販賣。
他們一面上街蹓噠看光景,一面又可賺取些外快,一舉兩得,故爾年年樂此不疲。雖然這種收入不多,可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有多位南港與內湖的同學,就是靠他的阿公,挑賣香茶油和茶籽皂,湊足註冊費給他讀完三年初中的。
初中時期,有位柯姓同學家住南港茶山。他家的茶園面積廣闊,可惜引用的茶種不佳。可能當初外行受騙,新茶種苗之中,竟然摻雜有許多的苦茶樹種。每年家人辛勞投入,結果收穫卻是令人傷心。
他的阿公是個腦筋靈活的老人家,每年茶收之餘,便將苦茶樹籽統統收回家中。等待整季茶作完成之後,他就一人挑起茶籽,進入深山茶寮加工榨油。他將茶籽挑入自己搭建的工寮內,積極展開自己搾取茶籽油,並利用殘渣製作茶皂塊。
忙碌開始,他將挑來之茶籽放入大鍋中翻炒,剷出趁熱放進石臼內,用木製撞槌將茶籽槌碎至粉狀。再用特定之鐵皮圈容具將其粉裝入,一盤一盤堆疊起來,然後用一部中古的壓榨機,旋轉主軸壓榨出茶油來。
最初擠壓出來之茶油有腥味,他就利用家傳方法除臭,過濾分餾出金黃潔淨,且還帶有清香味的茶油來。茶籽油包括苦茶籽油,如同現今之沙拉油,可以炸物亦可拌麵線吃,聽說它對於人類腸胃助益頗大。
至於壓榨之剰餘茶渣,攪拌臘脂加壓成圓餅狀,曝曬乾燥之後,它就成為鄉下人喜歡使用的茶姑皂塊。這種茶籽肥皂不會損壞衣服纖維,入水不會產生活氧生物傷害水中生態,它就是古早時代最佳的環保清潔劑啦。
製作香茶油是小柯阿公,向一位化學工程師學來的技術。它是茶籽油添加香料而成為化妝用油。可供婦女美容美髮之用,或可當作神廟奉獻之燈油。食用之茶油,利用醬油瓶或酒瓶裝入。香茶油則用桶裝,婦女購買自帶容器裝入。小柯的阿公生意頭腦佳,他有自產自銷之能力。經常上街叫賣之所得,對於家用不無小補。
茶籽皂塊有硬有軟,賣到客戶手中自己切小塊使用。堅硬的皂塊可以長存,軟者需儘快的用完它。茶籽成品與無患子相同功效,都是古早環保主角之一。它的泡沫流入水中不會產生優氧,無毒無害,可見老祖先的環保觀念,比起我們實在高明太多啦。
茶籽用來壓榨茶油,自古以來皆是如此。隨著科技之進步,現代的用途愈加廣泛。已經有人將它做成洗衣粉、香皂、護手霜、洗髮霜、去角質乳霜或面膜等等新奇產品。現代人為茶樹賦以新生命,將它的產品用途發揮到極至。這就是台灣茶農未來的新希望,本人也願意為它新生命高喊「加油!加油!」
高中地理老師說:「客家人就是苦茶樹,在任何惡劣環境裡,他都可以展現出生命的光彩來。」善哉斯言,至今依然深印在我腦海中。客家人省吃儉用之習慣,歷千餘年都無變化。因為長期的遷徙異動,故爾養成「晴日積雨糧」的習慣。
在我們鄉間「跟會」習以為常,它是一種古老的助人助己之儲蓄方法。偏偏有人喜歡假借跟會之名,招搖撞騙使得跟會人家血本無歸。而人類通常在經歷過痛苦之後,痛定思痛,這才了解到痛苦是麼難受的滋味。
不過造物者也真奇怪,老是喜歡開玩笑似的,把痛苦加到善良者之身上。真要指控起來,相信連老天爺自己也無從做個妥善的解釋吧?
山村名人阿碧姨,長得白白淨淨頗得人緣。尤其她的銀盤玉臉,配上一付甜蜜的笑容,十人之中至少有九人認為,她是一個教養高尚的婦道人家。她的舉止優嫻大方,說話溫柔軟軟從無大聲做作。
可是在多年以前,她傷透了山村人對她的信任。她攜帶著村人所有的膏脂,舉家徹夜逃離山村之後,淳樸的村民才認清了她的真面目。這些年來,因為受到經濟起飛之庇蔭,山村許多青年人勤苦耐勞,故爾在外頭很輕易的就可以找到工作。
他們在外活儉樸,日日省吃儉用,每人每月多少都會有所存餘。因此,他們便將存餘之錢,去郵局將它寄回家裏。由於賺錢辛苦,家家的父母都捨不得使用。他們多半是將它存入郵局或銀行,以備將來需要之時不必向人求助。
長期以來儲蓄利息逐漸降低,於是有些家長便將這筆錢投入基金或買股票。然因他們並非理財之料,虧多盈少,甚至還有人弄得血本無歸。許多家長為求能夠獲得一些現實利益,紛紛加入民間私所起之會,藉以搏取更好的利息。
誰知你想圖人家的利息,人家所想正是要套用你的現金。這種跟會習慣之興盛時期,每家夯不郎當統計一下,跟著三會五會極為平常之事。好不容易捱到會尾想來個大豐收,卻因會頭的倒會又是一場夢空。
七月某日,阿碧姨在村長引介下,在山村大肆的招攬會脚。因有村長之帶路和引介,村人以為安全可靠,遂而紛紛加入。一個小時未滿,已有五十餘家跟上她的新會。甚至有人衝著村長面子,全家人一起跟了好幾會。
三天之後依照約定,阿碧姨前來村子裏收取會費。一會五千,全部會脚五十餘家,剎那之間卅、五十萬就這樣輕易的到手了。阿碧姨為感謝村長的協助,特以兩盒天字高麗人蔘酬謝村長。經過一陣的推拉客氣,村長勉強的收下這兩盒人蔘。
半年內,每月開標順利無礙。可是得標之人都是不認識的會脚,阿碧姨說這些人都是她的親戚或好友,眾人不疑有她,所以,沒人為此事作個深入的追究。次年開春,有人需要用錢想標下此會。開標當天在村活動中心,眾人左等右等卻不見阿碧姨前來主持。急需用錢的賴家,派出年輕人去阿碧姨家催駕。
派出之人半天後回到會場,兩手一攤頭一搖然後開口說,阿碧姨家已經大門深鎖人去樓空矣。消息有如晴天霹靂,賴家人更是急如熱鍋螞蟻。計算一下,這一年多時間裡已給騙走好幾百萬。大夥都矇在鼓裏,消息暴露全場嘩然。
有人認為事出突然,或許她家臨時有事外出未回,不如大家耐性在等她幾天。這個說法似乎已被接受,大夥分散回家等候消息。一星期已過,阿碧姨依舊消息全無。村人發覺上當,齊皆聚向村長家希望他能主持公道。
人多嘴雜,七嘴八舌,大夥鬧了半天拿不出半點方法。這時又有人主張向法院提告,順便申請假扣押她家的房子。當受託律師去處理此事之時,這才發現,她的房子早已抵押出去。律師深入追蹤此事,發現房屋之接手人竟然是村長。
這下事情可大條了,原來村長也是騙子集團裏的成員之一。村長見事蹟敗露,他也舉家連夜落跑遠走他鄉去了。事已至此眾人莫可奈何,幸好鄉下人好說話,大夥只有搖頭大嘆運氣太差,之後並無人繼續追討這筆爛帳。
某日,拐走會錢落跑的阿碧姨,被人發現浮屍於澄清湖畔。因無確切之證據足以佐證,所以,刑事局便以意外落水結案。而村長一家人逃離山村之後,舉家落腳他鄉再也不敢回村。
後來某家報紙上刊登一則新聞,有關一家三口燒炭自殺的消息,主角姓名與村長相同,是否他們一家人則無法予以證實。事過境遷人們善忘,三、四年後這件轟動山村的倒會風波,早已被村人們給忘得一乾二淨了。 [待續]。
逐漸暈開的歲月,在眼前漸漸的有點模糊起來。我的五顏六色人生,豈止是一句「多采多姿」可以形容得了。就在這個風和日麗的早晨裏,我在書房內整理舊作。耳際突然傳來,一陣清脆的「噹噹」聲音,它竟然將我的思潮,拉回到舊時的記憶之中!
昔時有種走販,肩挑一組淺短竹簍筐,一簍裝著一個尺寸與簍筐一般大的馬口鐵油桶,另一簍內擺放數支裝滿茶油之瓶子,還有一兩塊茶籽皂塊。挑販手上提著一片巴掌大小的自製小銅鑼,手夾一小棒槌,沿途敲響噹噹招徠買客,他就是小時候,最令人難忘之香茶油走販啦。
每個星期三早上,大約在九點鐘左右,巷子口就會有噹噹的小銅鑼聲。噹噹聲音甫落,接著是一陣沙啞老聲,叫喊道:「哦!香茶油吶,茶姑、苦茶油啊!」間歇之後噹噹聲音再度響起,接著他又喊說:「緊來買香茶油哦!」連續數趟呼喊過後,他就習慣的在空地上,放下肩上的擔子,抽菸等候買客前來購買。
挑販是個六旬左右之老者,膚色古銅皺摺,但眼神精光奕奕。他放好擔子,在空地附近找塊石頭坐下。悠哉游哉的拿出它的竹煙斗與菸絲,慢條斯里的裝煙點燃,接著深吸一口,然後從他嘴裡幽幽的吐出幾個煙圈,煙圈升空遇風即散。
這時我和宿舍的幾個小孩,圍著老人嘰嘰呱呱的聒噪個不停。老人不以為意,並沒開聲驅散我們。由於老人家臉上,總是掛著慈祥笑容,給人有著和藹可親之感覺。這種走販絕大多數是茶農,趁著茶收之後的空檔,挑著一些自己製作的苦茶油、以及香茶油和一些茶籽皂塊等副產品下山販賣。
他們一面上街蹓噠看光景,一面又可賺取些外快,一舉兩得,故爾年年樂此不疲。雖然這種收入不多,可是積少成多,集腋成裘。我有多位南港與內湖的同學,就是靠他的阿公,挑賣香茶油和茶籽皂,湊足註冊費給他讀完三年初中的。
初中時期,有位柯姓同學家住南港茶山。他家的茶園面積廣闊,可惜引用的茶種不佳。可能當初外行受騙,新茶種苗之中,竟然摻雜有許多的苦茶樹種。每年家人辛勞投入,結果收穫卻是令人傷心。
他的阿公是個腦筋靈活的老人家,每年茶收之餘,便將苦茶樹籽統統收回家中。等待整季茶作完成之後,他就一人挑起茶籽,進入深山茶寮加工榨油。他將茶籽挑入自己搭建的工寮內,積極展開自己搾取茶籽油,並利用殘渣製作茶皂塊。
忙碌開始,他將挑來之茶籽放入大鍋中翻炒,剷出趁熱放進石臼內,用木製撞槌將茶籽槌碎至粉狀。再用特定之鐵皮圈容具將其粉裝入,一盤一盤堆疊起來,然後用一部中古的壓榨機,旋轉主軸壓榨出茶油來。
最初擠壓出來之茶油有腥味,他就利用家傳方法除臭,過濾分餾出金黃潔淨,且還帶有清香味的茶油來。茶籽油包括苦茶籽油,如同現今之沙拉油,可以炸物亦可拌麵線吃,聽說它對於人類腸胃助益頗大。
至於壓榨之剰餘茶渣,攪拌臘脂加壓成圓餅狀,曝曬乾燥之後,它就成為鄉下人喜歡使用的茶姑皂塊。這種茶籽肥皂不會損壞衣服纖維,入水不會產生活氧生物傷害水中生態,它就是古早時代最佳的環保清潔劑啦。
製作香茶油是小柯阿公,向一位化學工程師學來的技術。它是茶籽油添加香料而成為化妝用油。可供婦女美容美髮之用,或可當作神廟奉獻之燈油。食用之茶油,利用醬油瓶或酒瓶裝入。香茶油則用桶裝,婦女購買自帶容器裝入。小柯的阿公生意頭腦佳,他有自產自銷之能力。經常上街叫賣之所得,對於家用不無小補。
茶籽皂塊有硬有軟,賣到客戶手中自己切小塊使用。堅硬的皂塊可以長存,軟者需儘快的用完它。茶籽成品與無患子相同功效,都是古早環保主角之一。它的泡沫流入水中不會產生優氧,無毒無害,可見老祖先的環保觀念,比起我們實在高明太多啦。
茶籽用來壓榨茶油,自古以來皆是如此。隨著科技之進步,現代的用途愈加廣泛。已經有人將它做成洗衣粉、香皂、護手霜、洗髮霜、去角質乳霜或面膜等等新奇產品。現代人為茶樹賦以新生命,將它的產品用途發揮到極至。這就是台灣茶農未來的新希望,本人也願意為它新生命高喊「加油!加油!」
高中地理老師說:「客家人就是苦茶樹,在任何惡劣環境裡,他都可以展現出生命的光彩來。」善哉斯言,至今依然深印在我腦海中。客家人省吃儉用之習慣,歷千餘年都無變化。因為長期的遷徙異動,故爾養成「晴日積雨糧」的習慣。
在我們鄉間「跟會」習以為常,它是一種古老的助人助己之儲蓄方法。偏偏有人喜歡假借跟會之名,招搖撞騙使得跟會人家血本無歸。而人類通常在經歷過痛苦之後,痛定思痛,這才了解到痛苦是麼難受的滋味。
不過造物者也真奇怪,老是喜歡開玩笑似的,把痛苦加到善良者之身上。真要指控起來,相信連老天爺自己也無從做個妥善的解釋吧?
山村名人阿碧姨,長得白白淨淨頗得人緣。尤其她的銀盤玉臉,配上一付甜蜜的笑容,十人之中至少有九人認為,她是一個教養高尚的婦道人家。她的舉止優嫻大方,說話溫柔軟軟從無大聲做作。
可是在多年以前,她傷透了山村人對她的信任。她攜帶著村人所有的膏脂,舉家徹夜逃離山村之後,淳樸的村民才認清了她的真面目。這些年來,因為受到經濟起飛之庇蔭,山村許多青年人勤苦耐勞,故爾在外頭很輕易的就可以找到工作。
他們在外活儉樸,日日省吃儉用,每人每月多少都會有所存餘。因此,他們便將存餘之錢,去郵局將它寄回家裏。由於賺錢辛苦,家家的父母都捨不得使用。他們多半是將它存入郵局或銀行,以備將來需要之時不必向人求助。
長期以來儲蓄利息逐漸降低,於是有些家長便將這筆錢投入基金或買股票。然因他們並非理財之料,虧多盈少,甚至還有人弄得血本無歸。許多家長為求能夠獲得一些現實利益,紛紛加入民間私所起之會,藉以搏取更好的利息。
誰知你想圖人家的利息,人家所想正是要套用你的現金。這種跟會習慣之興盛時期,每家夯不郎當統計一下,跟著三會五會極為平常之事。好不容易捱到會尾想來個大豐收,卻因會頭的倒會又是一場夢空。
七月某日,阿碧姨在村長引介下,在山村大肆的招攬會脚。因有村長之帶路和引介,村人以為安全可靠,遂而紛紛加入。一個小時未滿,已有五十餘家跟上她的新會。甚至有人衝著村長面子,全家人一起跟了好幾會。
三天之後依照約定,阿碧姨前來村子裏收取會費。一會五千,全部會脚五十餘家,剎那之間卅、五十萬就這樣輕易的到手了。阿碧姨為感謝村長的協助,特以兩盒天字高麗人蔘酬謝村長。經過一陣的推拉客氣,村長勉強的收下這兩盒人蔘。
半年內,每月開標順利無礙。可是得標之人都是不認識的會脚,阿碧姨說這些人都是她的親戚或好友,眾人不疑有她,所以,沒人為此事作個深入的追究。次年開春,有人需要用錢想標下此會。開標當天在村活動中心,眾人左等右等卻不見阿碧姨前來主持。急需用錢的賴家,派出年輕人去阿碧姨家催駕。
派出之人半天後回到會場,兩手一攤頭一搖然後開口說,阿碧姨家已經大門深鎖人去樓空矣。消息有如晴天霹靂,賴家人更是急如熱鍋螞蟻。計算一下,這一年多時間裡已給騙走好幾百萬。大夥都矇在鼓裏,消息暴露全場嘩然。
有人認為事出突然,或許她家臨時有事外出未回,不如大家耐性在等她幾天。這個說法似乎已被接受,大夥分散回家等候消息。一星期已過,阿碧姨依舊消息全無。村人發覺上當,齊皆聚向村長家希望他能主持公道。
人多嘴雜,七嘴八舌,大夥鬧了半天拿不出半點方法。這時又有人主張向法院提告,順便申請假扣押她家的房子。當受託律師去處理此事之時,這才發現,她的房子早已抵押出去。律師深入追蹤此事,發現房屋之接手人竟然是村長。
這下事情可大條了,原來村長也是騙子集團裏的成員之一。村長見事蹟敗露,他也舉家連夜落跑遠走他鄉去了。事已至此眾人莫可奈何,幸好鄉下人好說話,大夥只有搖頭大嘆運氣太差,之後並無人繼續追討這筆爛帳。
某日,拐走會錢落跑的阿碧姨,被人發現浮屍於澄清湖畔。因無確切之證據足以佐證,所以,刑事局便以意外落水結案。而村長一家人逃離山村之後,舉家落腳他鄉再也不敢回村。
後來某家報紙上刊登一則新聞,有關一家三口燒炭自殺的消息,主角姓名與村長相同,是否他們一家人則無法予以證實。事過境遷人們善忘,三、四年後這件轟動山村的倒會風波,早已被村人們給忘得一乾二淨了。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