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從“象鼻山”開始遊覽,因為它可以說是桂林城的象徵和城徽。象鼻山位於小城的中心,在桃花江與灕江的交匯處,因山形酷似大象伸長鼻子汲飲漓水而得名,也稱“象山”。
遊過象山,然後再伏波山,迭彩山,七星岩,盧笛岩……我們每遊一處,曉峰便儼然一位導遊似的,指點著這一處,那一處的景點向我解說。而此時的我,也真象一位初到桂林的遊客一般,津津有味地聽著他的解說。說來慚愧,我雖然一樣生長在小城,也學的是旅遊專業,但是,我卻沒有曉峰這樣熟悉小城的各個景點的來龍去脈,典故傳說。真的,曉峰的腦子裡簡直就象裝著一部小城風景的詞典,每一處景點的傳說來歷他都能夠娓娓道來,詩詞歌賦也能背誦如流。
比如在遊象鼻山景區時,他便背誦了明代詩人孔鏞的一首讚美象鼻山的詩:
象鼻分明飲玉河,
西風一汲水應波。
青山自是饒奇骨,
白日相看不厭多。
然後,他又談起象鼻山的來歷傳說:相傳昔年,天上玉皇大帝率領成群巨獸南巡至此,踏田撞屋,民不聊生。其中有一頭神象生病了,無法繼續作惡,便被玉皇大帝遺棄在了荒郊之上。幸得農夫垂憐,為之調治,病癒康復。大象感恩戴德,遂竭力為村民耕耘,重建家園。玉皇大帝聞訊後,勃然大怒,傳旨令神象歸天,神象不願再返天庭,抗旨不從。玉帝惱羞成怒。便把神象點化成了一座石山……
而在伏波山景區裡,曉峰背誦的是清人張聯桂的詩:
城邊一峰拔地起,
嵯峨俯瞰灕江水。
江流到此忽一折,
百道灘聲咽舟底。
接著他講起了伏波山的來歷:相傳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南征胥徒國時曾駐師桂林,與敵使談判於山下,試劍劈石,嚇退敵軍。因此後人便在山上建伏波廟祀之,故稱此山為伏波山……
曉峰講解的傳說典故,背誦的詩詞歌賦,有些我也熟悉。但是,不知怎的,我卻覺得,從他嘴裡吐出的語言,從他表情流露出的神采,卻是那樣的優美,優美得超出了傳說的描繪,超出了詩歌的意境。這是我前所未見,前所未聞的啊!我不僅被他在陽光中俊逸矯健的身影激蕩得心醉神迷,更為他的博學多才深深地傾倒了!
就這樣,我們一處景點一處景點地暢遊著,最後,象百川歸海一般地,我們把靖江王城的“獨秀峰”作為我們暢遊的結束處。而遊獨秀峰這天,陽光依然燦爛而散發出炎熱的氣息,我們暢遊了靖江王城後,便來到了獨秀峰下。沿西簏古道拾級登峰,只見石徑奇險,題刻夾道,有題“拔地參天”的,有題“高標獨秀”的……蜿蜒而上,曆三百余級石階,方至峰頂。
立頂眺望,遠山近水以及美麗的小城盡收眼底。曉峰頓時禁不住豪情激蕩,意興飛揚,隨口呤出唐人張固的《獨秀峰》詩:
孤峰不與眾人儔,
直入青雲勢未休。
會得乾坤融結意,
擎天一柱在南州。
我也禁不住呤出了明末英雄人物袁崇煥的《詠獨秀峰》:
玉筍瑤簪裡,
茲山獨出群。
南天撐一柱 ,
其上有青雲。
“但我覺得還是清人袁枚說的好。”曉峰道,接著他呤誦出清人袁枚的詩句:
來龍去脈絕無有,
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形奇八九,
獨秀峰尤冠其首。
聽過曉峰的呤誦,我不由歎道:“獨秀峰這麼美,只可惜當年徐霞客游桂林時曾四扣山門而未能如願,不然的話,他一定能留下更生動更好的讚美我們小城的篇章!”
“不過,我以為,所有讚美我們小城的詩詞篇章,都不如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那樣來得深情滿懷。”曉峰凝望著浩淼的如波翻浪湧的千峰萬巒,凝望著如明珠般熠熠生輝的秀麗小城,滿懷深情地背誦起了著名詩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雲中的神呵,霧中的山,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懷,
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
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
桂林山水甲天下……
“情一樣深,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是山城,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我禁不住喃喃地複誦著曉峰呤誦過的詩句,說:“也只有我們的小城,才有著這種獨特的美!也只有我們小城這種獨一無二的美,才當的起詩人這樣的讚頌!面對著如此美麗的山水,誰又能夠不癡迷?不渴望?不動情?難怪連陳毅元帥都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呢!”
遊過象山,然後再伏波山,迭彩山,七星岩,盧笛岩……我們每遊一處,曉峰便儼然一位導遊似的,指點著這一處,那一處的景點向我解說。而此時的我,也真象一位初到桂林的遊客一般,津津有味地聽著他的解說。說來慚愧,我雖然一樣生長在小城,也學的是旅遊專業,但是,我卻沒有曉峰這樣熟悉小城的各個景點的來龍去脈,典故傳說。真的,曉峰的腦子裡簡直就象裝著一部小城風景的詞典,每一處景點的傳說來歷他都能夠娓娓道來,詩詞歌賦也能背誦如流。
比如在遊象鼻山景區時,他便背誦了明代詩人孔鏞的一首讚美象鼻山的詩:
象鼻分明飲玉河,
西風一汲水應波。
青山自是饒奇骨,
白日相看不厭多。
然後,他又談起象鼻山的來歷傳說:相傳昔年,天上玉皇大帝率領成群巨獸南巡至此,踏田撞屋,民不聊生。其中有一頭神象生病了,無法繼續作惡,便被玉皇大帝遺棄在了荒郊之上。幸得農夫垂憐,為之調治,病癒康復。大象感恩戴德,遂竭力為村民耕耘,重建家園。玉皇大帝聞訊後,勃然大怒,傳旨令神象歸天,神象不願再返天庭,抗旨不從。玉帝惱羞成怒。便把神象點化成了一座石山……
而在伏波山景區裡,曉峰背誦的是清人張聯桂的詩:
城邊一峰拔地起,
嵯峨俯瞰灕江水。
江流到此忽一折,
百道灘聲咽舟底。
接著他講起了伏波山的來歷:相傳漢代伏波將軍馬援,南征胥徒國時曾駐師桂林,與敵使談判於山下,試劍劈石,嚇退敵軍。因此後人便在山上建伏波廟祀之,故稱此山為伏波山……
曉峰講解的傳說典故,背誦的詩詞歌賦,有些我也熟悉。但是,不知怎的,我卻覺得,從他嘴裡吐出的語言,從他表情流露出的神采,卻是那樣的優美,優美得超出了傳說的描繪,超出了詩歌的意境。這是我前所未見,前所未聞的啊!我不僅被他在陽光中俊逸矯健的身影激蕩得心醉神迷,更為他的博學多才深深地傾倒了!
就這樣,我們一處景點一處景點地暢遊著,最後,象百川歸海一般地,我們把靖江王城的“獨秀峰”作為我們暢遊的結束處。而遊獨秀峰這天,陽光依然燦爛而散發出炎熱的氣息,我們暢遊了靖江王城後,便來到了獨秀峰下。沿西簏古道拾級登峰,只見石徑奇險,題刻夾道,有題“拔地參天”的,有題“高標獨秀”的……蜿蜒而上,曆三百余級石階,方至峰頂。
立頂眺望,遠山近水以及美麗的小城盡收眼底。曉峰頓時禁不住豪情激蕩,意興飛揚,隨口呤出唐人張固的《獨秀峰》詩:
孤峰不與眾人儔,
直入青雲勢未休。
會得乾坤融結意,
擎天一柱在南州。
我也禁不住呤出了明末英雄人物袁崇煥的《詠獨秀峰》:
玉筍瑤簪裡,
茲山獨出群。
南天撐一柱 ,
其上有青雲。
“但我覺得還是清人袁枚說的好。”曉峰道,接著他呤誦出清人袁枚的詩句:
來龍去脈絕無有,
突然一峰插南斗。
桂林山形奇八九,
獨秀峰尤冠其首。
聽過曉峰的呤誦,我不由歎道:“獨秀峰這麼美,只可惜當年徐霞客游桂林時曾四扣山門而未能如願,不然的話,他一定能留下更生動更好的讚美我們小城的篇章!”
“不過,我以為,所有讚美我們小城的詩詞篇章,都不如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那樣來得深情滿懷。”曉峰凝望著浩淼的如波翻浪湧的千峰萬巒,凝望著如明珠般熠熠生輝的秀麗小城,滿懷深情地背誦起了著名詩人賀敬之的《桂林山水歌》:
雲中的神呵,霧中的山,
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
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
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
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此山此水入胸懷,
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
此來關山千萬重。
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
桂林山水甲天下……
“情一樣深,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是山城,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我禁不住喃喃地複誦著曉峰呤誦過的詩句,說:“也只有我們的小城,才有著這種獨特的美!也只有我們小城這種獨一無二的美,才當的起詩人這樣的讚頌!面對著如此美麗的山水,誰又能夠不癡迷?不渴望?不動情?難怪連陳毅元帥都願做桂林人,不願做神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