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已成記憶的東西 —— 補鍋

每日以投稿兩篇為限,連載小說每日請勿超過三章節

版主: 跳舞鯨魚ocoh星心亞AzureSianlight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許多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遍的不可或缺的東西,漸漸地失去了它的功用而退出了生活的舞臺,只能深藏於人們的記憶之中。每當從記憶中把它們翻出來時,親切之餘不免又湧起一陣概歎!



補鍋







以前物質匱乏,一般家庭連煮飯、炒菜的鍋都沒有多兩口,損壞了時只能是補了又補,湊合著用,即使不幸壞成了幾瓣,也還是請補鍋師傅想方設法補好來。因此便催生了一種手藝,叫做“補鍋”。但補鍋卻不象打鐵那樣,有固定的鐵匠鋪,他卻是遊動性的,今天去這個鄉,明天去那個鎮;後天去那個村,再後天又去那個寨。所以如說辛苦,這個行當倒是比較辛苦的。
而且,補鍋也不象打鐵那樣需要那麼多幫手,通常只有師徒兩人,而“行頭”也是極其的簡陋——一根扁擔,兩隻籮筐。一隻籮筐裡裝些生活用品,另一隻籮筐則裝補鍋的器具,平常走村串寨,擔子都是由徒弟跳著。師徒倆人一年四季都是青色卡嘰衣服,腰上紮一條羅布手巾,臉上鼻子上沾滿了墨烏的鍋灰。
每到一個村寨,他們便選一處比較空曠的地方把擔子卸下,然後徒弟留在原地守候生意,師父則挨家挨戶上門吆喝招攬生意。師父上門時,通常持一根尖鐵釺,邊走邊喊:“生——鐵——補——鍋——嘞——”,聲音洪亮悠長。每逢補鍋師傅來村上,我們一幫豆巴鬼都喜歡圍著看熱鬧,更喜歡跟在補鍋師傅後面惡作劇地附和他的吆喝:“越——補——越——破——嘞——”。這一唱一和,早驚動了村裡的大人,村民們於是紛紛找出家裡的破鍋遞給師父,師父則把鍋一口疊一口頂在頭上,收回到補鍋的地方。
此時,徒弟早已經生起了爐火,安好了風箱,把補鍋用的生鐵片砸碎放在一個小小的坩堝裡,將坩堝埋進爐內,然後拉動風箱。隨著風箱呼呼的作響,爐內的煤炭越燒越旺,坩堝也變得周身通紅,很快鐵片就被燒熔了。這時師父便拿一根鐵管子把鐵水攪幾下,然後用吹火筒對著坩堝一陣猛吹,鐵水最後變成了純淨透亮的橘黃色。
徒弟這時在地上均勻釘下三個鐵釺,上面正好安放一口鐵鍋。師父便用鉗子夾住一隻小勺從坩堝裡舀出鐵水,倒在一塊鋪滿了像是草木灰一樣東西的柔軟的圓圓的小布墊子上,迅速地晃幾下,鐵水就變成了一粒橘黃色的小圓球。然後,把那粒橘黃色的小圓球對準鐵鍋需要補的地方,從下往上輕輕一擠,另外用一根布棒迅速對壓下去,嗞的一聲飄出一股黑煙,布棒拿開後,鐵水就凝固在漏洞處,形成豌豆大小的一個補巴。再用鏟子鏟幾下,來回刷兩抹黃泥糊糊,一口鍋就補好了。
補鍋是按洞論價,小洞只要一勺鐵水,一毛錢,約合一個雞蛋錢。大洞要打補丁,補丁周圍要一圈的鐵水,五毛到一元不等,一天下來收入自然不少。
後來,隨著人們生活的改變,村民們用起了鋁鍋、壓力鍋和電飯煲之類的炊具,已不用再補鍋了。於是便再也看不到補鍋師傅那特殊的身影,聽不到那洪亮悠長的吆喝聲了!


散文敘述多於小說情節
首尾呼應尤其散文
分享淺見

問好了
文字把實況具體地表達出來
對這日漸色微的行業有了更多的認識
時間不留情
歲月不留人
當AI已經開始取代人類勞動力的這年代
老時代的老行業只許存在於歷史以及人的記憶裡

此外
作者也要留意文體類型
以符合小說版的要求

ocoh說
妍音 寫:散文敘述多於小說情節
首尾呼應尤其散文
分享淺見

問好了
这本不是小说,只是些记叙性的文字,因一直在这个版块发帖,所以就把它发在这里了!
谢谢妍版欣赏点评!圖檔
ocoh 寫:文字把實況具體地表達出來
對這日漸色微的行業有了更多的認識
時間不留情
歲月不留人
當AI已經開始取代人類勞動力的這年代
老時代的老行業只許存在於歷史以及人的記憶裡

此外
作者也要留意文體類型
以符合小說版的要求

ocoh說
这本不是小说,只是些记叙性的文字,因一直在这个版块发帖,所以就把它发在这里了!
谢谢版主欣赏点评!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