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八十一章 其實是中國人惹的禍
眾人沉默良久後,才聽黃植低聲說:「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邊森,都是那麼多年前的事了,汝就勿再傷悲了。」
黃植一開了口,黃族眾人也紛紛勸慰謝屏森。謝屏森苦笑著點頭回應,卻不知該與這些人說些什麼,只是在心裡暗嘆:「唉,其實你們都不懂我的心呀……」
謝屏森當然不是為他那冒認的祖先陳郡謝氏傷悲,他是悲憫那離亂年代中無辜受難的數千萬百姓。可悲的是,在這個官本位的時代中,這些百姓是毫不受到史家關注的。就算是同樣來自現代的尚美雪李映雪,當初在聽謝屏森說起這段歷史時,也是瞠目結舌不敢置信。只因為她們相信謝屏森不會騙她們,這才理解何以謝屏森會有那麼強烈的憂慮,也才會陪著謝屏森拼了命似地想為這時代做些什麼。
謝屏森還在暗嘆這些古人不能理解他的想法,沒注意到一旁的馬里奧嘰哩呱啦地說了幾句話。尚美雪見謝屏森似乎走神了,遂出聲說道:「邊森,馬里奧對我們祖先的不幸遭遇感到震驚與難過呢……」
「呀……」被尚美雪的話驚醒的謝屏森楞了一下,這才苦笑著用生硬的拉丁語說:「馬里奧,謝謝你,不過遭到麻煩的可不只是我的祖先……聽過上帝之鞭阿提拉嗎?」
謝屏森此語一出,馬里奧和奧薩瑪父女的臉色立即大變。做為阿巴斯的優秀學者,奧薩瑪父女當然知道阿提拉是誰。而馬里奧嘛,在文盲遍地走的中古歐洲貴族階層中,勉強能識得一些字的他已經算是貴族中的「知識份子」了。但以他極為有限的閱讀能力,當初謝屏森要與他簽訂合約時,都還得尚美雪口述內容給他聽,因而馬里奧是不可能讀過相關的歷史紀錄。不過馬里奧畢竟不是那種可能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自己那小領地的低階貴族,在阿馬爾菲的宮廷中,他可是聽過許多故老傳說的史事,這其中就包括那令整個歐洲都戰慄不安的匈人帝王阿提拉。
只聽謝屏森用宋語說:「大約距今一千一百年前,漢武帝征匈奴,匈奴大敗,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向大漢投降,北匈奴北遁大漠之北,繼續與漢爭戰。到東漢永元三年……嗯,如果依照泰西的說法,就是主後第九十一年,大將軍竇憲大破匈奴於金微山……」他用手指頭點了點地球儀上的阿爾泰山後繼續說:「這座大山在這裡,依照當地牧民的說法,這座山叫阿爾泰山。那裡是匈奴的祖居之地,匈奴最早的王庭就在這裡。本來北匈奴是想在這裡休養生息的,可是當時氣候異變已經發生了,連著數年的大風雪,北匈奴的部民與牲畜大量凍死,根本無力與大漢對抗,所以北匈奴只得放棄祖居之地逃到這裡……」
他又指了指地球儀上天山北邊的準噶爾盆地,這才繼續說:「那地方原本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水草肥美,所以有不少國家,北匈奴就佔了一個叫悅般的國家。但數十年後,那裡也開始受到異變氣候的影響,連年的乾旱使草原變成沙漠。更糟的是,原本居住在大鮮卑山一帶的鮮卑已經開始南遷,他們佔了漠北的匈奴舊地,開始壓迫在悅般的北匈奴。北匈奴打不過鮮卑,只得放棄居住了七十年的悅般繼續西逃……」
說到這裡,謝屏森的手指頭從準噶爾盆地慢慢往西移動到帕米爾高原以西的烏茲別克,語聲低沉地說:「這裡就是古書上說的康居國。北匈奴到了這裡後滅了康居,就定居於此。但天氣越來越糟,草原越來越少,為了爭奪有限的水草,那附近的國家部落都瘋狂地進攻匈奴。連續不斷的戰爭,加上康居之地開始變得不適人居,讓匈奴的生存越來越困難。所以他們在定居康居一百年後,又開始遷移……」
謝屏森再將手指頭慢慢移到哈薩克的鹹海一帶,悠悠說道:「這個大湖叫做鹹海,湖水比海水還鹹。這裡是栗特人的祖居之地,這個栗特人在泰西應該是被稱為西徐亞人。栗特人是世上第一個學會騎馬的民族,可是他們也打不過匈奴人。匈奴人在這裡住了九十年後,越來越差的天氣逼得他們只好再遷移到這裡……」
謝屏森的手指頭停在黑海北岸,這才繼續說:「這一年,是晉穆帝永和六年,是冉閔稱帝建冉魏的那一年,也是泰西所說的主後第三百五十年。北匈奴到了這裡,打敗原先居住在這裡的一支栗特人。那時匈奴人知道奴這個字是貶義的,就去掉這個奴字,自稱為匈人。他們統治了栗特人後變得更強大,開始劫掠攻伐四周的國家。數十年後,匈人最偉大的帝王阿提拉出現了,他的鐵騎縱橫無敵,整個西方都在他的馬鞭下俯首稱臣,稱他為上帝之鞭,也就是神的懲罰之意。為了躲避阿提拉的鐵騎,一個接一個的游牧部落開始逃亡,這些部落侵入大泰國……也就是西方人所說的羅馬帝國,那時候這個龐大的帝國已經分裂成東西兩部。這西羅馬帝國先是疲於奔命地應付入侵的游牧部落,後來他們的京城還被阿提拉攻破,沒多久就滅亡了……」
說至這裡,謝屏森下了個結論:「唉,如果不是氣候異變讓北匈奴活不下去,他們豈會一再西遷?如果不是匈奴西遷,這西羅馬帝國豈會滅亡?西羅馬帝國如果沒滅亡,又豈會有現在的泰西諸國?這前後三百年,百萬里之闊的大地上,數百個國家的興亡,數千萬人的死傷流離,卻都只是因為氣候異變而已呀!」
謝屏森的這一番話太震撼人心,不要說是黃族眾人,就算是號稱阿巴斯智慧之家最傑出學者的碧娜芝,也是被震的目瞪口呆。但這也不能怪這些古人,當初謝屏森與兩位女伴說起那一次小冰河期的影響時,她們也是聽的呆若木雞。要知現代無數的史學家花了偌大的心力,才勉強拼湊出匈奴西遷的大致過程。謝屏森若非對世界史有興趣,曾花了許多時間尋找這方面的資料,也是不可能知道的。
或許是被謝屏森描述的那如史詩般的匈奴西遷過程所震撼,眾人沉默了好一會兒都沒出聲。謝屏森覺得他們應改已經把他的話消化的差不多了,正想著如何把話題帶回眼前的問題時,黃朱就用乾澀沙啞的聲音說:「邊森,沒想到這老天爺不下雨,竟會引出這麼大的事端。那汝先前曾言這幾十年來的天象異變,是否也會……」
「沒錯……」謝屏森一臉陰鬱地點點頭後接著說:「在上一次的氣候異變時,福爾摩沙的北方海域萬里冰封,有一支匈奴部落繞道大鮮卑山東北的陸地,跨過冰封的北海進入福爾摩沙。他們帶來戰爭與殺戮,把戰火燒遍福爾摩沙大地。從那之後,我們就一直很注意這天氣的變化……我們發現,從八十年前開始,這大地的氣候又開始異變。起初我們不知道原因,是我們救起的那個外星來客告訴我們,說這氣候異變的起因就在華夏大地上,是華夏人民在陝西、河東、京西、京東等地的濫墾濫伐所致。這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本是一個微妙的平衡,華夏人民濫墾濫伐破壞了這個平衡,就引起了氣候的異變……」
說到這裡,謝屏森環視眾人,見有幾人露出不信的神色,就苦笑著說:「我知道各位很難相信,但各位想想這關中的情況吧!在先秦時代,這八百里秦川之地是多麼富饒,若非如此,那原本弱小的秦國又怎能變得強大到吞併六國?但是,從戰國到唐代,這關中之地被人們開墾了一千多年,也濫墾濫伐了一千多年。到今日,這關中又是個怎麼模樣呢?」
在場的人沒有一個能回答這問題,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去過關中。不過,這些人裡面不乏熟讀史書的人,只聽黃淳如夢囈般喃喃自語道:「自秦至唐,這關中皆為帝都之地。據說唐時天下府兵半數在關中,長安住民逾百萬。可是我大宋立國時,太祖卻不肯定都於關中,據說那時關中殘破,已無帝都氣象……難道這關中殘破竟是因百姓濫墾濫伐?」
黃淳的話才說完,黃朱也嘶啞地說:「難道這大地生民的苦難,真是源自我華夏百姓的濫墾濫伐?若果如此,則我煌煌華夏豈非有負於天下蒼生……」
此時卻聽謝屏森截斷黃朱的話,冷冷地說:「自古以來華夏自滿自嬌,自以為居天下諸國之中,位在諸國之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哼哼,這天下有多大,華夏人從沒弄清楚,但這害人害己禍害天下的事,卻真的是做了不少……也難怪我們那裡有人要說:這大地紛亂,十有七八都是這中國之人惹的禍!」
眾人沉默良久後,才聽黃植低聲說:「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邊森,都是那麼多年前的事了,汝就勿再傷悲了。」
黃植一開了口,黃族眾人也紛紛勸慰謝屏森。謝屏森苦笑著點頭回應,卻不知該與這些人說些什麼,只是在心裡暗嘆:「唉,其實你們都不懂我的心呀……」
謝屏森當然不是為他那冒認的祖先陳郡謝氏傷悲,他是悲憫那離亂年代中無辜受難的數千萬百姓。可悲的是,在這個官本位的時代中,這些百姓是毫不受到史家關注的。就算是同樣來自現代的尚美雪李映雪,當初在聽謝屏森說起這段歷史時,也是瞠目結舌不敢置信。只因為她們相信謝屏森不會騙她們,這才理解何以謝屏森會有那麼強烈的憂慮,也才會陪著謝屏森拼了命似地想為這時代做些什麼。
謝屏森還在暗嘆這些古人不能理解他的想法,沒注意到一旁的馬里奧嘰哩呱啦地說了幾句話。尚美雪見謝屏森似乎走神了,遂出聲說道:「邊森,馬里奧對我們祖先的不幸遭遇感到震驚與難過呢……」
「呀……」被尚美雪的話驚醒的謝屏森楞了一下,這才苦笑著用生硬的拉丁語說:「馬里奧,謝謝你,不過遭到麻煩的可不只是我的祖先……聽過上帝之鞭阿提拉嗎?」
謝屏森此語一出,馬里奧和奧薩瑪父女的臉色立即大變。做為阿巴斯的優秀學者,奧薩瑪父女當然知道阿提拉是誰。而馬里奧嘛,在文盲遍地走的中古歐洲貴族階層中,勉強能識得一些字的他已經算是貴族中的「知識份子」了。但以他極為有限的閱讀能力,當初謝屏森要與他簽訂合約時,都還得尚美雪口述內容給他聽,因而馬里奧是不可能讀過相關的歷史紀錄。不過馬里奧畢竟不是那種可能一輩子都沒離開過自己那小領地的低階貴族,在阿馬爾菲的宮廷中,他可是聽過許多故老傳說的史事,這其中就包括那令整個歐洲都戰慄不安的匈人帝王阿提拉。
只聽謝屏森用宋語說:「大約距今一千一百年前,漢武帝征匈奴,匈奴大敗,分裂為南北兩部。南匈奴向大漢投降,北匈奴北遁大漠之北,繼續與漢爭戰。到東漢永元三年……嗯,如果依照泰西的說法,就是主後第九十一年,大將軍竇憲大破匈奴於金微山……」他用手指頭點了點地球儀上的阿爾泰山後繼續說:「這座大山在這裡,依照當地牧民的說法,這座山叫阿爾泰山。那裡是匈奴的祖居之地,匈奴最早的王庭就在這裡。本來北匈奴是想在這裡休養生息的,可是當時氣候異變已經發生了,連著數年的大風雪,北匈奴的部民與牲畜大量凍死,根本無力與大漢對抗,所以北匈奴只得放棄祖居之地逃到這裡……」
他又指了指地球儀上天山北邊的準噶爾盆地,這才繼續說:「那地方原本是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水草肥美,所以有不少國家,北匈奴就佔了一個叫悅般的國家。但數十年後,那裡也開始受到異變氣候的影響,連年的乾旱使草原變成沙漠。更糟的是,原本居住在大鮮卑山一帶的鮮卑已經開始南遷,他們佔了漠北的匈奴舊地,開始壓迫在悅般的北匈奴。北匈奴打不過鮮卑,只得放棄居住了七十年的悅般繼續西逃……」
說到這裡,謝屏森的手指頭從準噶爾盆地慢慢往西移動到帕米爾高原以西的烏茲別克,語聲低沉地說:「這裡就是古書上說的康居國。北匈奴到了這裡後滅了康居,就定居於此。但天氣越來越糟,草原越來越少,為了爭奪有限的水草,那附近的國家部落都瘋狂地進攻匈奴。連續不斷的戰爭,加上康居之地開始變得不適人居,讓匈奴的生存越來越困難。所以他們在定居康居一百年後,又開始遷移……」
謝屏森再將手指頭慢慢移到哈薩克的鹹海一帶,悠悠說道:「這個大湖叫做鹹海,湖水比海水還鹹。這裡是栗特人的祖居之地,這個栗特人在泰西應該是被稱為西徐亞人。栗特人是世上第一個學會騎馬的民族,可是他們也打不過匈奴人。匈奴人在這裡住了九十年後,越來越差的天氣逼得他們只好再遷移到這裡……」
謝屏森的手指頭停在黑海北岸,這才繼續說:「這一年,是晉穆帝永和六年,是冉閔稱帝建冉魏的那一年,也是泰西所說的主後第三百五十年。北匈奴到了這裡,打敗原先居住在這裡的一支栗特人。那時匈奴人知道奴這個字是貶義的,就去掉這個奴字,自稱為匈人。他們統治了栗特人後變得更強大,開始劫掠攻伐四周的國家。數十年後,匈人最偉大的帝王阿提拉出現了,他的鐵騎縱橫無敵,整個西方都在他的馬鞭下俯首稱臣,稱他為上帝之鞭,也就是神的懲罰之意。為了躲避阿提拉的鐵騎,一個接一個的游牧部落開始逃亡,這些部落侵入大泰國……也就是西方人所說的羅馬帝國,那時候這個龐大的帝國已經分裂成東西兩部。這西羅馬帝國先是疲於奔命地應付入侵的游牧部落,後來他們的京城還被阿提拉攻破,沒多久就滅亡了……」
說至這裡,謝屏森下了個結論:「唉,如果不是氣候異變讓北匈奴活不下去,他們豈會一再西遷?如果不是匈奴西遷,這西羅馬帝國豈會滅亡?西羅馬帝國如果沒滅亡,又豈會有現在的泰西諸國?這前後三百年,百萬里之闊的大地上,數百個國家的興亡,數千萬人的死傷流離,卻都只是因為氣候異變而已呀!」
謝屏森的這一番話太震撼人心,不要說是黃族眾人,就算是號稱阿巴斯智慧之家最傑出學者的碧娜芝,也是被震的目瞪口呆。但這也不能怪這些古人,當初謝屏森與兩位女伴說起那一次小冰河期的影響時,她們也是聽的呆若木雞。要知現代無數的史學家花了偌大的心力,才勉強拼湊出匈奴西遷的大致過程。謝屏森若非對世界史有興趣,曾花了許多時間尋找這方面的資料,也是不可能知道的。
或許是被謝屏森描述的那如史詩般的匈奴西遷過程所震撼,眾人沉默了好一會兒都沒出聲。謝屏森覺得他們應改已經把他的話消化的差不多了,正想著如何把話題帶回眼前的問題時,黃朱就用乾澀沙啞的聲音說:「邊森,沒想到這老天爺不下雨,竟會引出這麼大的事端。那汝先前曾言這幾十年來的天象異變,是否也會……」
「沒錯……」謝屏森一臉陰鬱地點點頭後接著說:「在上一次的氣候異變時,福爾摩沙的北方海域萬里冰封,有一支匈奴部落繞道大鮮卑山東北的陸地,跨過冰封的北海進入福爾摩沙。他們帶來戰爭與殺戮,把戰火燒遍福爾摩沙大地。從那之後,我們就一直很注意這天氣的變化……我們發現,從八十年前開始,這大地的氣候又開始異變。起初我們不知道原因,是我們救起的那個外星來客告訴我們,說這氣候異變的起因就在華夏大地上,是華夏人民在陝西、河東、京西、京東等地的濫墾濫伐所致。這天地之間的萬事萬物本是一個微妙的平衡,華夏人民濫墾濫伐破壞了這個平衡,就引起了氣候的異變……」
說到這裡,謝屏森環視眾人,見有幾人露出不信的神色,就苦笑著說:「我知道各位很難相信,但各位想想這關中的情況吧!在先秦時代,這八百里秦川之地是多麼富饒,若非如此,那原本弱小的秦國又怎能變得強大到吞併六國?但是,從戰國到唐代,這關中之地被人們開墾了一千多年,也濫墾濫伐了一千多年。到今日,這關中又是個怎麼模樣呢?」
在場的人沒有一個能回答這問題,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去過關中。不過,這些人裡面不乏熟讀史書的人,只聽黃淳如夢囈般喃喃自語道:「自秦至唐,這關中皆為帝都之地。據說唐時天下府兵半數在關中,長安住民逾百萬。可是我大宋立國時,太祖卻不肯定都於關中,據說那時關中殘破,已無帝都氣象……難道這關中殘破竟是因百姓濫墾濫伐?」
黃淳的話才說完,黃朱也嘶啞地說:「難道這大地生民的苦難,真是源自我華夏百姓的濫墾濫伐?若果如此,則我煌煌華夏豈非有負於天下蒼生……」
此時卻聽謝屏森截斷黃朱的話,冷冷地說:「自古以來華夏自滿自嬌,自以為居天下諸國之中,位在諸國之上。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哼哼,這天下有多大,華夏人從沒弄清楚,但這害人害己禍害天下的事,卻真的是做了不少……也難怪我們那裡有人要說:這大地紛亂,十有七八都是這中國之人惹的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