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七十六章 有教無類……有交錢就不分類
陳偁這一句話如晴天霹靂,驚得陳瓘身體一晃差點站不住身子,忍不住就大聲說:「阿爹,何以要瓘兒拜一小人為師?」對相信「存天理滅人欲」的他來說,謝屏森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他無法接受的,他怎麼樣也無法相信陳偁會做出如此荒謬的決定。
對於兒子的反應,陳偁略有不悅。但他知道這個兒子認死理,所以他耐心地將黃淳所說謝屏森之事講了一遍,然後又問陳瓘:「瓘兒,汝以為青苗法如何?」
陳瓘反射式地脫口而出:「惡法也!」
陳偁點了點頭再問:「若無青苗法,則青黃不接時農戶如何應之?」
陳瓘有點訝異父親的語氣怎麼聽起來像是贊成青苗法,但他還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人有所欲,方覺不足……」他這話的未竟之意很清楚,青黃不接時日子縱然難過,但只要能克制慾望沒有所求,這青黃不接之時也是能順利度過的。
聽了陳瓘這不食人間煙火的話,陳偁的眉頭都皺結成一團了,不悅地說:「生老病死,凡人必經之事;人情交際,世間倫常之繫。凡此種種,無一不需用錢。吾家雖儉,仍為官宦,自有朝廷俸祿生活無慮。但農戶豈能如官宦之家?農戶終年辛苦,所得卻常只僅溫飽,更況青黃不接時?」
陳偁這話已是很嚴厲的指責了,林氏與陳瓘都嚇了一跳。林氏本想說幾句話緩和一下氣氛,但見陳偁臉色嚴肅異常,雖是多年夫妻,卻也不敢於此時插話,只能焦急地看著滿臉脹紅的兒子,用眼神示意陳瓘小心說話。
被父親的眼神盯的滿心驚慌卻又不服的陳瓘,好半天才低聲地說:「可是阿爹,那青苗法可是惡法呀……」
陳偁放緩語氣說:「昨日謝邊森曾說到歐陽文忠公論青苗法事,謂歐陽文忠公所指青苗法之弊不假,然所憾者在歐陽文忠公不能有解農家所急之法。謝邊森說此事易矣,一在於青苗錢的借還時間無須限定,只要規定於一或為五年或為十年的期限內歸還即可;二是今青苗法所定二分之息於農家而言仍是太重,年息還當再減為半或更低;三是為避墨吏傷民,青苗錢不應由官府貸放,而應由民設銀行辦之,官府只負監督銀行之責。謝邊森又言,根本之道在於提高農家收益,故他乃在興工商以富地方之時,立契約強制商舖工坊提部分盈餘於助農。吾以為,謝邊森此議甚善……」
歐陽文忠公就是歐陽修,宋神宗熙寧二年時他向皇帝上書批評《青苗法》,說王安石的《青苗法》規定青苗錢正月貸夏天還、五月貸秋天還,前者尚稱惠政,後者卻是官府斂財。這是因為在二、三月時,農家留下自食的存量都已吃光,此時貸放青苗錢是幫農家度過青黃不接期。但五月卻是小麥收成時,農家根本不缺錢,此時政府強迫農民借青苗錢,就是政府要斂財了。
歐陽修說的沒錯,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要斂財,否則也不會規定農民一定得借青苗錢了。
但何以朝廷要斂財呢?神宗與王安石都非愛財及追求享受之人,王安石生活的寒酸邋遢更已是全大宋的笑談,那何以他們要藉《青苗法》斂財呢?原因無他,國用不足。
大宋之富,國庫年收之多,可說空古絕今;但大宋國用之多,也是史無前例。這幾十年,年年都是寅支卯糧,遲早要出大問題。解決之道,不外乎開源節流兩途。按理說大宋的財政問題主要是源於冗官冗兵,因此正本清源之道還在於節流。但要解決冗官冗兵問題談何容易,慶曆新政時范仲淹也只是稍稍碰了這個問題,就立即招致全大宋官員仕紳的瘋狂攻擊。有范仲淹的例子在,王安石根本不敢真正去碰這問題。
節流這一途不敢走,那就只有開源了。可是這從何處增加國庫收入也是有講究的,因為若危及官員仕紳的利益,官員仕紳們還是會反對的。就此而言,放青苗錢似乎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不過,雖說比起民間的高利貸,青苗錢二分的利息確實低多了,對青黃不接期的農家確實有助益;但當《青苗法》的真正目的是要增加國庫收入時,就必然會變成苛政。這一點,因貸放青苗錢給災民而被貶的陳偁很清楚。
意圖用貸放青苗錢來增加國庫收入是不可取的,但總得有個法子來補國用不足才行。從幾年前任開封府尹時起,陳偁就開始思索這問題,卻一直沒有好的方法。昨日謝屏森的所說所為,卻是讓他看到了一絲曙光。雖然至今陳偁仍有許多想不通的地方,他卻已經下決心要促成此事,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從謝屏森那裡學到這些本事。
然而,陳偁反覆分說,陳瓘雖未再明言不想拜謝屏森為師,卻也還是一臉不願。陳偁見兒子這樣,頓時也意興闌珊,嘆了口氣後說:「算了,汝既不願,此事便作罷吧!汝出去吧……」
陳瓘出去後,林氏皺著眉頭看著意態蕭索的丈夫,想了想之後,起身向陳偁行了個禮說:「都是妾身教導無方,夫君就勿責怪瓘兒了……」
陳偁給林氏一個充滿歉意的微笑,輕聲說:「這怎能怪汝呢?當日我在汴梁時忙於公務,未能為瓘兒慎選良師,又不能適時導正,這才使瓘兒……唉!」
見丈夫失落的模樣,林氏知道他大概是想起了陳瓘的生母蔣氏,這事她可不好勸慰。轉念之間,她想到一個分散陳偁注意力的話題:「夫君,瓘兒已經大了,自有伊的想法。倒是珹兒的事夫君得多操心點……」
陳偁聞言眉毛一揚說:「怎麼?是珹兒又逃學了?」他這個小兒子今年才十歲,性格跳脫,對什麼事都好奇,就是不愛讀書,這逃學的事早幹過好幾次了。
林氏苦笑說:「這次倒沒逃學,可是鬧的卻更大。珹兒也不知從何處得知李醫仙飛天之事,昨日他在學校裡爬上屋頂,說是也要飛天。幸好下面有株樹擋了一下,這才只受點皮外傷……夫君寬心,當時塾師歐先生便將珹兒送去慈濟醫館就診,慈濟醫館那頭說幸好有那株樹,珹兒又肉多皮粗,只是小擦傷,將養一、二日也就好了。不過,歐先生可氣得不輕,說伊無能再教導珹兒了……」
陳偁聽說小兒子沒事,鬆了一口氣後隨即又頭痛起來。這是第幾次被塾師趕回家了?嗯……連這一次在內,應該是第五次了吧!他陳家的子弟人人勤奮向學,就唯獨這個兒子似乎與書本有仇似地。
林氏看了看陳偁的臉色後才又說:「夫君,其實我看珹兒也不是不堪教育的蠢人,只是伊對四書五經著實無興趣,不如……不如讓珹兒拜謝邊森為師吧!」
陳偁楞了一下,隨即大喜。他這個小兒子就愛那些千奇百怪的雜學,對經書詩詞卻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看來是不能走科舉之路了。若是能在雪園那裡學得足以自立之術,卻也不失為一個好安排。所以他笑著對林氏說:「還是賢妻心細。請賢妻準備一份束脩,明日午後便讓珹兒去雪園拜師。」
林氏見丈夫那風風急急的樣子,不免好笑,白了一眼道:「夫君,這都還不知謝邊森是否願收珹兒這個學生呢!」
陳偁笑笑說:「我家珹兒精明伶俐得很,謝邊森怎會嫌棄?何況……」說到這裡他忽然想起黃淳說謝屏森自嘲的事,又笑著說:「據說謝邊森曾戲謔說:所謂的有教無類,就是有交錢就不分類。只要送上束脩,誠意拜師,就算這束脩只值一文錢,他也會盡心教授,絕不因學生家境貧富或資質聰愚而有所別。更難得的是,據說謝邊森有因材施教之能,又善啟學生靈智,如珹兒這樣的人,他人或難以將之教育成材,但想來以謝邊森之能,應當不難。」
說到這裡,陳偁越來越覺得讓陳珹拜謝屏森為師是個好選擇。暗自得意了一會兒,他忽然想到一事,遂又說:「前日獲報,陳慎之應在明日返抵泉州。謝邊森應是尚未見過陳慎之,他那頭的事可是有許多需陳慎之幫忙才行。看來我得先與陳慎之談談才行……」
陳慎之就是陳樞,現任的泉州判官,也是陳偁的舊友。陳樞自神宗熙寧元年起便擔任泉州判官,在泉州地方上頗有人望,也很得朝廷的信任。去年六月時,陳樞獨子歿於徐州,遺下一妻一子,陳樞便請了假回去處理兒子的喪事。前日陳樞遣人來報,說算算路程明日會到南安。陳偁已請黃伸安排人去接陳樞,他這個主官卻沒有去迎接下屬的必要。謝屏森要在泉州辦的事中有許多得官府配合,陳偁這頭自然沒有問題,黃伸這個通判看來更是樂意幫謝屏森,但陳樞這個泉州官場第三號的人物若有意見,這事情就不太好處理了。陳偁這是打定主意要上謝屏森的賊船,當然得幫著說服陳樞才行。
陳偁這一句話如晴天霹靂,驚得陳瓘身體一晃差點站不住身子,忍不住就大聲說:「阿爹,何以要瓘兒拜一小人為師?」對相信「存天理滅人欲」的他來說,謝屏森的所作所為實在是他無法接受的,他怎麼樣也無法相信陳偁會做出如此荒謬的決定。
對於兒子的反應,陳偁略有不悅。但他知道這個兒子認死理,所以他耐心地將黃淳所說謝屏森之事講了一遍,然後又問陳瓘:「瓘兒,汝以為青苗法如何?」
陳瓘反射式地脫口而出:「惡法也!」
陳偁點了點頭再問:「若無青苗法,則青黃不接時農戶如何應之?」
陳瓘有點訝異父親的語氣怎麼聽起來像是贊成青苗法,但他還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說:「人有所欲,方覺不足……」他這話的未竟之意很清楚,青黃不接時日子縱然難過,但只要能克制慾望沒有所求,這青黃不接之時也是能順利度過的。
聽了陳瓘這不食人間煙火的話,陳偁的眉頭都皺結成一團了,不悅地說:「生老病死,凡人必經之事;人情交際,世間倫常之繫。凡此種種,無一不需用錢。吾家雖儉,仍為官宦,自有朝廷俸祿生活無慮。但農戶豈能如官宦之家?農戶終年辛苦,所得卻常只僅溫飽,更況青黃不接時?」
陳偁這話已是很嚴厲的指責了,林氏與陳瓘都嚇了一跳。林氏本想說幾句話緩和一下氣氛,但見陳偁臉色嚴肅異常,雖是多年夫妻,卻也不敢於此時插話,只能焦急地看著滿臉脹紅的兒子,用眼神示意陳瓘小心說話。
被父親的眼神盯的滿心驚慌卻又不服的陳瓘,好半天才低聲地說:「可是阿爹,那青苗法可是惡法呀……」
陳偁放緩語氣說:「昨日謝邊森曾說到歐陽文忠公論青苗法事,謂歐陽文忠公所指青苗法之弊不假,然所憾者在歐陽文忠公不能有解農家所急之法。謝邊森說此事易矣,一在於青苗錢的借還時間無須限定,只要規定於一或為五年或為十年的期限內歸還即可;二是今青苗法所定二分之息於農家而言仍是太重,年息還當再減為半或更低;三是為避墨吏傷民,青苗錢不應由官府貸放,而應由民設銀行辦之,官府只負監督銀行之責。謝邊森又言,根本之道在於提高農家收益,故他乃在興工商以富地方之時,立契約強制商舖工坊提部分盈餘於助農。吾以為,謝邊森此議甚善……」
歐陽文忠公就是歐陽修,宋神宗熙寧二年時他向皇帝上書批評《青苗法》,說王安石的《青苗法》規定青苗錢正月貸夏天還、五月貸秋天還,前者尚稱惠政,後者卻是官府斂財。這是因為在二、三月時,農家留下自食的存量都已吃光,此時貸放青苗錢是幫農家度過青黃不接期。但五月卻是小麥收成時,農家根本不缺錢,此時政府強迫農民借青苗錢,就是政府要斂財了。
歐陽修說的沒錯,王安石的《青苗法》就是要斂財,否則也不會規定農民一定得借青苗錢了。
但何以朝廷要斂財呢?神宗與王安石都非愛財及追求享受之人,王安石生活的寒酸邋遢更已是全大宋的笑談,那何以他們要藉《青苗法》斂財呢?原因無他,國用不足。
大宋之富,國庫年收之多,可說空古絕今;但大宋國用之多,也是史無前例。這幾十年,年年都是寅支卯糧,遲早要出大問題。解決之道,不外乎開源節流兩途。按理說大宋的財政問題主要是源於冗官冗兵,因此正本清源之道還在於節流。但要解決冗官冗兵問題談何容易,慶曆新政時范仲淹也只是稍稍碰了這個問題,就立即招致全大宋官員仕紳的瘋狂攻擊。有范仲淹的例子在,王安石根本不敢真正去碰這問題。
節流這一途不敢走,那就只有開源了。可是這從何處增加國庫收入也是有講究的,因為若危及官員仕紳的利益,官員仕紳們還是會反對的。就此而言,放青苗錢似乎是為數不多的選擇之一。不過,雖說比起民間的高利貸,青苗錢二分的利息確實低多了,對青黃不接期的農家確實有助益;但當《青苗法》的真正目的是要增加國庫收入時,就必然會變成苛政。這一點,因貸放青苗錢給災民而被貶的陳偁很清楚。
意圖用貸放青苗錢來增加國庫收入是不可取的,但總得有個法子來補國用不足才行。從幾年前任開封府尹時起,陳偁就開始思索這問題,卻一直沒有好的方法。昨日謝屏森的所說所為,卻是讓他看到了一絲曙光。雖然至今陳偁仍有許多想不通的地方,他卻已經下決心要促成此事,也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從謝屏森那裡學到這些本事。
然而,陳偁反覆分說,陳瓘雖未再明言不想拜謝屏森為師,卻也還是一臉不願。陳偁見兒子這樣,頓時也意興闌珊,嘆了口氣後說:「算了,汝既不願,此事便作罷吧!汝出去吧……」
陳瓘出去後,林氏皺著眉頭看著意態蕭索的丈夫,想了想之後,起身向陳偁行了個禮說:「都是妾身教導無方,夫君就勿責怪瓘兒了……」
陳偁給林氏一個充滿歉意的微笑,輕聲說:「這怎能怪汝呢?當日我在汴梁時忙於公務,未能為瓘兒慎選良師,又不能適時導正,這才使瓘兒……唉!」
見丈夫失落的模樣,林氏知道他大概是想起了陳瓘的生母蔣氏,這事她可不好勸慰。轉念之間,她想到一個分散陳偁注意力的話題:「夫君,瓘兒已經大了,自有伊的想法。倒是珹兒的事夫君得多操心點……」
陳偁聞言眉毛一揚說:「怎麼?是珹兒又逃學了?」他這個小兒子今年才十歲,性格跳脫,對什麼事都好奇,就是不愛讀書,這逃學的事早幹過好幾次了。
林氏苦笑說:「這次倒沒逃學,可是鬧的卻更大。珹兒也不知從何處得知李醫仙飛天之事,昨日他在學校裡爬上屋頂,說是也要飛天。幸好下面有株樹擋了一下,這才只受點皮外傷……夫君寬心,當時塾師歐先生便將珹兒送去慈濟醫館就診,慈濟醫館那頭說幸好有那株樹,珹兒又肉多皮粗,只是小擦傷,將養一、二日也就好了。不過,歐先生可氣得不輕,說伊無能再教導珹兒了……」
陳偁聽說小兒子沒事,鬆了一口氣後隨即又頭痛起來。這是第幾次被塾師趕回家了?嗯……連這一次在內,應該是第五次了吧!他陳家的子弟人人勤奮向學,就唯獨這個兒子似乎與書本有仇似地。
林氏看了看陳偁的臉色後才又說:「夫君,其實我看珹兒也不是不堪教育的蠢人,只是伊對四書五經著實無興趣,不如……不如讓珹兒拜謝邊森為師吧!」
陳偁楞了一下,隨即大喜。他這個小兒子就愛那些千奇百怪的雜學,對經書詩詞卻是一點興趣也沒有,看來是不能走科舉之路了。若是能在雪園那裡學得足以自立之術,卻也不失為一個好安排。所以他笑著對林氏說:「還是賢妻心細。請賢妻準備一份束脩,明日午後便讓珹兒去雪園拜師。」
林氏見丈夫那風風急急的樣子,不免好笑,白了一眼道:「夫君,這都還不知謝邊森是否願收珹兒這個學生呢!」
陳偁笑笑說:「我家珹兒精明伶俐得很,謝邊森怎會嫌棄?何況……」說到這裡他忽然想起黃淳說謝屏森自嘲的事,又笑著說:「據說謝邊森曾戲謔說:所謂的有教無類,就是有交錢就不分類。只要送上束脩,誠意拜師,就算這束脩只值一文錢,他也會盡心教授,絕不因學生家境貧富或資質聰愚而有所別。更難得的是,據說謝邊森有因材施教之能,又善啟學生靈智,如珹兒這樣的人,他人或難以將之教育成材,但想來以謝邊森之能,應當不難。」
說到這裡,陳偁越來越覺得讓陳珹拜謝屏森為師是個好選擇。暗自得意了一會兒,他忽然想到一事,遂又說:「前日獲報,陳慎之應在明日返抵泉州。謝邊森應是尚未見過陳慎之,他那頭的事可是有許多需陳慎之幫忙才行。看來我得先與陳慎之談談才行……」
陳慎之就是陳樞,現任的泉州判官,也是陳偁的舊友。陳樞自神宗熙寧元年起便擔任泉州判官,在泉州地方上頗有人望,也很得朝廷的信任。去年六月時,陳樞獨子歿於徐州,遺下一妻一子,陳樞便請了假回去處理兒子的喪事。前日陳樞遣人來報,說算算路程明日會到南安。陳偁已請黃伸安排人去接陳樞,他這個主官卻沒有去迎接下屬的必要。謝屏森要在泉州辦的事中有許多得官府配合,陳偁這頭自然沒有問題,黃伸這個通判看來更是樂意幫謝屏森,但陳樞這個泉州官場第三號的人物若有意見,這事情就不太好處理了。陳偁這是打定主意要上謝屏森的賊船,當然得幫著說服陳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