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第三十三章 宋代貓王的鬼哭狼嚎
尚美雪所謂的歌曲,是指謝屏森會唱許多中文歌曲,而詩詞其實也是歌曲,因此她認為可以拿一些具古典韻味的現代歌來應付李墨筠;但她卻不知道,現代歌曲與古代詩詞有極大的不同。
所謂的歌曲是由歌詞與樂曲這兩部分組成的,現代歌曲受近代西方音樂發展潮流影響,歌曲的旋律由樂曲來決定,樂曲旋律的動聽與否,則主要由使用樂器樂音間的配合狀況來決定。因此,無論創作歌曲的方式是先譜曲再填詞或先有歌詞再譜曲,以樂器表現的音樂旋律都是歌曲動聽與否的關鍵。這就是為何帶歌曲創作者幾乎都會演奏樂器的原因。
和現代歌曲不同的,古代的詩詞雖也是歌曲,創作過程也是先譜曲再填詞(依照既定的曲牌填詞),但詩詞的曲牌旋律與樂器演奏並無關係,而是由文字音韻組合來決定的,曲牌就是特定的文字音韻組合。換句話說,詩詞雖是歌曲,但這種歌曲完全不需要樂器來配合,其動聽與否也與樂器無關。
古代詩詞的這種特性,與遠古歌謠產生的環境有關。上古時代的樂器極少也極簡陋,樂器被視為是神聖的禮器,只有在祭祀與特殊重要典禮的場合才會使用。在先秦時代,更是只有天子諸侯才有聆聽音樂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歌謠的產生全依賴人們的哼哼唱唱,歌謠的動聽與否決定於歌詞音韻的組合排列。動聽的歌謠會被流傳下去,不好聽的就被淘汰。歷經上千年的演變,就會歸納出一些特定的文字音韻組合,這就是曲牌。因此,要創造一個新曲牌,需要的不是音樂方面的素養,而是文字音韻學的素養。
正因詩詞的曲牌其實是文字音韻的排列組合,所以只要發音正確,吟唱詩詞時根本無需音樂伴奏,就自然有一種動人的旋律。這是現代人難以體會的,因為現代華人的官方語言,不管是台灣的國語或中國的普通話,其實都非詩詞曲牌產生時的華夏民族語言,而是北方游牧民族帶進來的語言。自先秦到南宋,雖然官語的音韻語調因統治者出身地域不同而有變動,但基本上仍維持高度的一致性。到蒙古人統治整個東亞大陸後,蒙古人以屠刀對整個華夏文明進行全面性毀滅性的破壞,不但改變了華夏民族的社會政治倫理觀念,也改變了華夏民族的語言。於是,明清與現代華人以官語來吟誦古代詩詞,完全感受不到詩詞的音韻之美。他們之所以會覺得這些詩詞很美,不是來自聽覺上的感受,而是來自視覺感受,也就是對詩詞文字表達的意義的想像。而這也是明清兩代雖不乏大為學家,卻極少有傑出詩詞的原因之一。
在現代世界,勉強接近真正華夏民族語言語音的是閩南語與客家話。根據語言學者的研究,閩南語的源頭是殷商官語,客家話的源頭是周代官語,只要發音正確,以之吟誦詩詞,理論上應能體會詩詞的音韻之美。不過,由於台灣與中國兩邊政權的打壓,這兩種語言都長期脫離了文字,若無經過特別訓練,一般人只能用這兩種語言進行日常對話,卻難以用其來讀誦書籍文字。
而謝屏森雖然因家庭環境關係,自小就接受過這種訓練,又曾長期接觸以這種能讀誦書籍的「雅音」演出的李天祿亦宛然布袋戲,知道穿越後又刻意訓練自己對文字音韻的掌控,但他評估沒有個三五年的時間,根本無法真正吟誦出詩詞的音韻之美。所以他抄襲古人詩詞時,多是以文字示人,而不是讀出來。縱然有時還是以吟誦方式表達,但也因他編造的福爾摩沙鬼話,讓人不會介意他的怪腔怪調。這方面語言學家尚美雪可是比他強多了,至於李映雪,唉,她又不吟誦詩詞,更況漂亮的美女就算說話腔調怪怪的,別人也不會介意的。
但是,尚美雪縱然能很快地掌握宋語的發音,她卻不知道現代歌曲與古代詩詞的根本性差異。要知現代歌曲講究的不是文字音韻之美,縱然是台語歌也一樣。若只演奏樂曲,宋人或許還能欣賞,但只要一加上歌詞,就變成宋人眼中不登大雅之堂的鄉野俚曲。更何況,宋代社會雖然開放,卻也只是相對於明清而言,那能與現代相比?現代歌曲中對男女關係的表方式,放在宋代絕對是絕頂淫詞。如此一來,縱然謝屏森知道再多現代歌曲,他能拿出來給李墨筠嗎?
可是,現在當著李墨筠的面,他能與尚美雪說這些嗎?無奈之下,他只得挑了《雪梅思君》、《秋夜曲》、《月夜愁》、《補破網》、《雨夜花》等歌詞比較委婉的台語老歌,將歌詞寫下來,再以陶笛嘗試去演奏這些歌曲的曲調。但他的音樂素養實在太差,聽的眾人直皺眉頭。還好旁邊有一位大音樂家尚美雪,她只聽了一遍就大致掌握了樂曲曲調,接過演奏工作,讓謝屏森可以專心唱歌。
當謝屏森把歌詞寫下拿給李墨筠後,李墨筠越看眉頭越糾結,一直到尚美雪開始演奏後,她的眉頭才舒展開來,不過當謝屏森開口唱歌後,她的臉又垮下來了。
不只是李墨筠,連李映雪、李淑姿李嬰姿姊妹與黃蓉也是直翻白眼。不過謝屏森似乎以為自己是在現代世界的KTV中,只沉醉在自己的表演中。等唱完後,他習慣性地望向眾人,期待掌聲的鼓勵。
「呃……老師唱的很有特色,嗯……很有氣勢,很像清溪黃家莊那隻大黃貓王打贏架之後的叫聲。」面對謝屏森期待的目光,黃蓉斟酌一會兒,才委婉地提出她的看法。
相對於黃蓉自認為婉轉的評論,李映雪的愛徒李嬰姿就直接多了,「鬼哭狼嚎」四個字,簡潔有力地魏謝屏森的歌藝下了定論。
「哈哈哈,鬼哭狼嚎的貓王,哈哈哈,真好笑!」李映雪比她的弟子更不給謝屏森面子,不顧形象地捧腹大笑。
謝屏森滿臉黑線,心想我這麼為藝術犧牲,竟換來這樣的評價,不禁眼淚汪汪地望著尚美雪,期望能從她那裡得到一點溫軟。
看到謝屏森那可憐模樣,尚美雪直想笑,但這時她心思卻全在方才李墨筠表情的變化上。身為一個語言學者與音樂家,她已經敏感地意識到她似乎犯了一個錯誤,只是她並不懂作詩填詞,所以這時她還弄不清楚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這就令她有些苦惱了。她卻不知道,她這一低頭苦思,那顰眉蹙額的樣子可讓謝屏森誤會了,頓時更是悲憤莫名。
好在還有一個善解人意的李墨筠在。她看到謝屏森那模樣其實也很想笑,心想早聽過這謝邊森是個對女人沒脾氣的人,今日看他這樣子,竟是連女弟子都敢當面諷刺他,他也不生氣,看來傳聞果然屬實。早知如此,也不用求尚美雪幫忙,自己直接向他索詩詞就好了,也不用聽他那難聽的歌聲。不過,這歌謠的詞曲搭配確實有點地方怪怪的……
「這歌曲雖然聽來怪異,卻又另有韻味。俚曲能有這種水準,實在令墨筠佩服。但是,墨筠有一事不解:單看這詞,實在只是酸,登不得大雅之堂,可何以加上樂曲後,感覺就變了個樣?」李墨筠出來打圓場,卻不提謝屏森的歌藝問題,而是把她的疑惑說出來。宋人把順口溜、打油詩通稱為酸,李墨筠這是明指謝屏森剛剛唱的歌歌詞俚俗,是尚美雪的樂曲演奏使歌曲變得好聽起來。
見李墨筠直指核心,謝屏森也佩服她的敏銳。既然人家都問到這裡了,他也不好再敷衍了。
「李大家有所不知,我福爾摩沙的歌謠發展與中土完全不同。中土上古時樂音為天子諸侯專屬之物,民間歌謠皆是純以口語吟誦清唱方式表現,至前唐乃有以不同聲韻排列之曲牌出現。而在福爾摩沙,自始樂音就為全民共享之物,所謂歌曲者,必有樂曲方能成歌,樂音才是歌曲好壞的關鍵。正因如此,福爾摩沙眾國間雖語言不一,卻可以就一樂曲各自填詞。雖說福而磨砂亦有不少華夏後裔致力於詩詞創作,但因福爾摩沙風氣所致,詩詞鮮少入歌者。在福爾摩沙,有才智者多擅長音律,如尚院長這種第一等的大音樂家,地位之隆有如帝王。至於詩詞,被視為小道,只是一二文人閒暇遊戲之作。說來慚愧,屏森雖因出身陳郡謝氏,作得幾首詩詞,卻不懂音律,在家鄉之時,時因此而遭友人嘲笑呢。」
謝屏森這番假多於真的鬼話,在解釋了詩詞與現代歌曲不同之處外,還捧了尚美雪,幫她解釋了為何不知福爾摩沙歌曲與中土詩詞差異。這時尚美雪其實已明白她犯了什麼樣的錯誤,聽謝屏森這麼為她遮掩,對謝屏森投來感激的目光。
謝屏森的話讓李墨筠恍然大悟,也想到先前她從李淑姿那裡聽到的關於尚美雪的事。李淑姿說她們在越國時聽謝屏森介紹尚美雪,提到尚美雪在蓬萊地位尊崇有如王侯。當時李墨筠只當李淑姿在開玩笑,或者是謝屏森為了抬高尚美雪的地位編的,她可不相信一個樂師會有這種地位。但如果依照謝屏森的說法,那在蓬萊樂師的地位確實可能高於文士。而從這幾日與尚美雪接觸的經驗,她早就發現尚美雪對樂理的認識十分驚人,單單她那奇怪的五線譜記譜法,就比工尺譜更能掌握樂音,加上尚美雪確實有一股貴族氣質,這讓她開始相信李淑姿的話。這也讓她後悔過去幾日沒好好向尚美雪請教音律,淨花心思在如何讓尚美雪幫她向謝屏森索要詩詞上。不過,以後多的是時間向尚美雪請教,錯過了今天的機會卻恐怕很難再向謝屏森索要詩詞了。
「這幾首歌的樂曲雖好,但詞不好,不能公開唱,邊森還得再給我幾首詩詞!」
看著李墨筠理直氣壯的樣子,謝屏森頗為無奈,他看看尚美雪,尚美雪對他露出一個帶著歉意的笑容,他再轉頭看李映雪,李大公主卻是帶著促狹的笑容笑嘻嘻地看著他。謝屏森暗罵這女人沒心沒肺,心念一轉計上心頭,決定讓李墨筠知難而退。
「要詩詞可以,但我有條件。李大家既曾在汴梁生活多年,應知汴梁有一群一賜樂業人。我急著找他們,如果李大家能在二月初二前幫我找到他們,我就送李大家一首詞。」
一賜樂業人是宋代對猶太人的稱呼,這些人在宋太祖趙匡胤時被賜居汴梁,黃族雖已派人去汴梁尋找,但路途遙遠,沒有個一年半載是不會有回音的。此時距離二月二日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謝屏森以此為條件,那擺明是在為難李墨筠了。所以他才說完,尚美雪就皺起眉頭,李映雪更嚷嚷著謝屏森這是欺負人。但謝屏森才不管,他手上的詩詞可不多,還得留著用幾十年呢。
一如謝屏森所料的,聽到謝屏森這等於是拒絕的條件後,李墨筠的臉色立即變得很難看。不過,她顯然不死心,要和謝屏森討價還價:「邊森這是在欺負墨筠,泉州到汴梁數千里,一個月怎能來回?至少也得八個月的時間……」
「不行!我至遲二月上旬得離開泉州一趟,沒時間在這邊乾等!」謝屏森不讓李墨筠再糾纏下去,他可沒把握能一直拒絕這個大美女的軟語要求。
「嗚嗚嗚……邊森給的時間這麼少,這分明是欺負我一個弱女子……嗚嗚嗚,這麼嚴苛的條件,就只能換一首詩詞,這不是欺人太甚嗎?」
雖知李墨筠的眼淚八成是假的,但看到一個長的像年輕時的關芝琳的大美女掉眼淚,謝屏森還真是心疼。但李墨筠的話卻又讓他直想翻白眼,心想這女人是腦袋有問題嗎?妳既然做不到,那糾纏於能換幾首詩詞有何用?不過,既然她根本做不到,自己何不大方一點呢?
「好,如果李大家能做到,我就以五首詩詞相贈!」
謝屏森話才說完,就見李墨筠破涕為笑,露出一個絕對可以迷倒所有男人的笑容,歡聲道:「那兩天後在明月樓,墨筠安排一賜樂業人與邊森見面!」
「呀?!」
尚美雪所謂的歌曲,是指謝屏森會唱許多中文歌曲,而詩詞其實也是歌曲,因此她認為可以拿一些具古典韻味的現代歌來應付李墨筠;但她卻不知道,現代歌曲與古代詩詞有極大的不同。
所謂的歌曲是由歌詞與樂曲這兩部分組成的,現代歌曲受近代西方音樂發展潮流影響,歌曲的旋律由樂曲來決定,樂曲旋律的動聽與否,則主要由使用樂器樂音間的配合狀況來決定。因此,無論創作歌曲的方式是先譜曲再填詞或先有歌詞再譜曲,以樂器表現的音樂旋律都是歌曲動聽與否的關鍵。這就是為何帶歌曲創作者幾乎都會演奏樂器的原因。
和現代歌曲不同的,古代的詩詞雖也是歌曲,創作過程也是先譜曲再填詞(依照既定的曲牌填詞),但詩詞的曲牌旋律與樂器演奏並無關係,而是由文字音韻組合來決定的,曲牌就是特定的文字音韻組合。換句話說,詩詞雖是歌曲,但這種歌曲完全不需要樂器來配合,其動聽與否也與樂器無關。
古代詩詞的這種特性,與遠古歌謠產生的環境有關。上古時代的樂器極少也極簡陋,樂器被視為是神聖的禮器,只有在祭祀與特殊重要典禮的場合才會使用。在先秦時代,更是只有天子諸侯才有聆聽音樂的權利。在這種情況下,歌謠的產生全依賴人們的哼哼唱唱,歌謠的動聽與否決定於歌詞音韻的組合排列。動聽的歌謠會被流傳下去,不好聽的就被淘汰。歷經上千年的演變,就會歸納出一些特定的文字音韻組合,這就是曲牌。因此,要創造一個新曲牌,需要的不是音樂方面的素養,而是文字音韻學的素養。
正因詩詞的曲牌其實是文字音韻的排列組合,所以只要發音正確,吟唱詩詞時根本無需音樂伴奏,就自然有一種動人的旋律。這是現代人難以體會的,因為現代華人的官方語言,不管是台灣的國語或中國的普通話,其實都非詩詞曲牌產生時的華夏民族語言,而是北方游牧民族帶進來的語言。自先秦到南宋,雖然官語的音韻語調因統治者出身地域不同而有變動,但基本上仍維持高度的一致性。到蒙古人統治整個東亞大陸後,蒙古人以屠刀對整個華夏文明進行全面性毀滅性的破壞,不但改變了華夏民族的社會政治倫理觀念,也改變了華夏民族的語言。於是,明清與現代華人以官語來吟誦古代詩詞,完全感受不到詩詞的音韻之美。他們之所以會覺得這些詩詞很美,不是來自聽覺上的感受,而是來自視覺感受,也就是對詩詞文字表達的意義的想像。而這也是明清兩代雖不乏大為學家,卻極少有傑出詩詞的原因之一。
在現代世界,勉強接近真正華夏民族語言語音的是閩南語與客家話。根據語言學者的研究,閩南語的源頭是殷商官語,客家話的源頭是周代官語,只要發音正確,以之吟誦詩詞,理論上應能體會詩詞的音韻之美。不過,由於台灣與中國兩邊政權的打壓,這兩種語言都長期脫離了文字,若無經過特別訓練,一般人只能用這兩種語言進行日常對話,卻難以用其來讀誦書籍文字。
而謝屏森雖然因家庭環境關係,自小就接受過這種訓練,又曾長期接觸以這種能讀誦書籍的「雅音」演出的李天祿亦宛然布袋戲,知道穿越後又刻意訓練自己對文字音韻的掌控,但他評估沒有個三五年的時間,根本無法真正吟誦出詩詞的音韻之美。所以他抄襲古人詩詞時,多是以文字示人,而不是讀出來。縱然有時還是以吟誦方式表達,但也因他編造的福爾摩沙鬼話,讓人不會介意他的怪腔怪調。這方面語言學家尚美雪可是比他強多了,至於李映雪,唉,她又不吟誦詩詞,更況漂亮的美女就算說話腔調怪怪的,別人也不會介意的。
但是,尚美雪縱然能很快地掌握宋語的發音,她卻不知道現代歌曲與古代詩詞的根本性差異。要知現代歌曲講究的不是文字音韻之美,縱然是台語歌也一樣。若只演奏樂曲,宋人或許還能欣賞,但只要一加上歌詞,就變成宋人眼中不登大雅之堂的鄉野俚曲。更何況,宋代社會雖然開放,卻也只是相對於明清而言,那能與現代相比?現代歌曲中對男女關係的表方式,放在宋代絕對是絕頂淫詞。如此一來,縱然謝屏森知道再多現代歌曲,他能拿出來給李墨筠嗎?
可是,現在當著李墨筠的面,他能與尚美雪說這些嗎?無奈之下,他只得挑了《雪梅思君》、《秋夜曲》、《月夜愁》、《補破網》、《雨夜花》等歌詞比較委婉的台語老歌,將歌詞寫下來,再以陶笛嘗試去演奏這些歌曲的曲調。但他的音樂素養實在太差,聽的眾人直皺眉頭。還好旁邊有一位大音樂家尚美雪,她只聽了一遍就大致掌握了樂曲曲調,接過演奏工作,讓謝屏森可以專心唱歌。
當謝屏森把歌詞寫下拿給李墨筠後,李墨筠越看眉頭越糾結,一直到尚美雪開始演奏後,她的眉頭才舒展開來,不過當謝屏森開口唱歌後,她的臉又垮下來了。
不只是李墨筠,連李映雪、李淑姿李嬰姿姊妹與黃蓉也是直翻白眼。不過謝屏森似乎以為自己是在現代世界的KTV中,只沉醉在自己的表演中。等唱完後,他習慣性地望向眾人,期待掌聲的鼓勵。
「呃……老師唱的很有特色,嗯……很有氣勢,很像清溪黃家莊那隻大黃貓王打贏架之後的叫聲。」面對謝屏森期待的目光,黃蓉斟酌一會兒,才委婉地提出她的看法。
相對於黃蓉自認為婉轉的評論,李映雪的愛徒李嬰姿就直接多了,「鬼哭狼嚎」四個字,簡潔有力地魏謝屏森的歌藝下了定論。
「哈哈哈,鬼哭狼嚎的貓王,哈哈哈,真好笑!」李映雪比她的弟子更不給謝屏森面子,不顧形象地捧腹大笑。
謝屏森滿臉黑線,心想我這麼為藝術犧牲,竟換來這樣的評價,不禁眼淚汪汪地望著尚美雪,期望能從她那裡得到一點溫軟。
看到謝屏森那可憐模樣,尚美雪直想笑,但這時她心思卻全在方才李墨筠表情的變化上。身為一個語言學者與音樂家,她已經敏感地意識到她似乎犯了一個錯誤,只是她並不懂作詩填詞,所以這時她還弄不清楚問題究竟出在哪裡,這就令她有些苦惱了。她卻不知道,她這一低頭苦思,那顰眉蹙額的樣子可讓謝屏森誤會了,頓時更是悲憤莫名。
好在還有一個善解人意的李墨筠在。她看到謝屏森那模樣其實也很想笑,心想早聽過這謝邊森是個對女人沒脾氣的人,今日看他這樣子,竟是連女弟子都敢當面諷刺他,他也不生氣,看來傳聞果然屬實。早知如此,也不用求尚美雪幫忙,自己直接向他索詩詞就好了,也不用聽他那難聽的歌聲。不過,這歌謠的詞曲搭配確實有點地方怪怪的……
「這歌曲雖然聽來怪異,卻又另有韻味。俚曲能有這種水準,實在令墨筠佩服。但是,墨筠有一事不解:單看這詞,實在只是酸,登不得大雅之堂,可何以加上樂曲後,感覺就變了個樣?」李墨筠出來打圓場,卻不提謝屏森的歌藝問題,而是把她的疑惑說出來。宋人把順口溜、打油詩通稱為酸,李墨筠這是明指謝屏森剛剛唱的歌歌詞俚俗,是尚美雪的樂曲演奏使歌曲變得好聽起來。
見李墨筠直指核心,謝屏森也佩服她的敏銳。既然人家都問到這裡了,他也不好再敷衍了。
「李大家有所不知,我福爾摩沙的歌謠發展與中土完全不同。中土上古時樂音為天子諸侯專屬之物,民間歌謠皆是純以口語吟誦清唱方式表現,至前唐乃有以不同聲韻排列之曲牌出現。而在福爾摩沙,自始樂音就為全民共享之物,所謂歌曲者,必有樂曲方能成歌,樂音才是歌曲好壞的關鍵。正因如此,福爾摩沙眾國間雖語言不一,卻可以就一樂曲各自填詞。雖說福而磨砂亦有不少華夏後裔致力於詩詞創作,但因福爾摩沙風氣所致,詩詞鮮少入歌者。在福爾摩沙,有才智者多擅長音律,如尚院長這種第一等的大音樂家,地位之隆有如帝王。至於詩詞,被視為小道,只是一二文人閒暇遊戲之作。說來慚愧,屏森雖因出身陳郡謝氏,作得幾首詩詞,卻不懂音律,在家鄉之時,時因此而遭友人嘲笑呢。」
謝屏森這番假多於真的鬼話,在解釋了詩詞與現代歌曲不同之處外,還捧了尚美雪,幫她解釋了為何不知福爾摩沙歌曲與中土詩詞差異。這時尚美雪其實已明白她犯了什麼樣的錯誤,聽謝屏森這麼為她遮掩,對謝屏森投來感激的目光。
謝屏森的話讓李墨筠恍然大悟,也想到先前她從李淑姿那裡聽到的關於尚美雪的事。李淑姿說她們在越國時聽謝屏森介紹尚美雪,提到尚美雪在蓬萊地位尊崇有如王侯。當時李墨筠只當李淑姿在開玩笑,或者是謝屏森為了抬高尚美雪的地位編的,她可不相信一個樂師會有這種地位。但如果依照謝屏森的說法,那在蓬萊樂師的地位確實可能高於文士。而從這幾日與尚美雪接觸的經驗,她早就發現尚美雪對樂理的認識十分驚人,單單她那奇怪的五線譜記譜法,就比工尺譜更能掌握樂音,加上尚美雪確實有一股貴族氣質,這讓她開始相信李淑姿的話。這也讓她後悔過去幾日沒好好向尚美雪請教音律,淨花心思在如何讓尚美雪幫她向謝屏森索要詩詞上。不過,以後多的是時間向尚美雪請教,錯過了今天的機會卻恐怕很難再向謝屏森索要詩詞了。
「這幾首歌的樂曲雖好,但詞不好,不能公開唱,邊森還得再給我幾首詩詞!」
看著李墨筠理直氣壯的樣子,謝屏森頗為無奈,他看看尚美雪,尚美雪對他露出一個帶著歉意的笑容,他再轉頭看李映雪,李大公主卻是帶著促狹的笑容笑嘻嘻地看著他。謝屏森暗罵這女人沒心沒肺,心念一轉計上心頭,決定讓李墨筠知難而退。
「要詩詞可以,但我有條件。李大家既曾在汴梁生活多年,應知汴梁有一群一賜樂業人。我急著找他們,如果李大家能在二月初二前幫我找到他們,我就送李大家一首詞。」
一賜樂業人是宋代對猶太人的稱呼,這些人在宋太祖趙匡胤時被賜居汴梁,黃族雖已派人去汴梁尋找,但路途遙遠,沒有個一年半載是不會有回音的。此時距離二月二日只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謝屏森以此為條件,那擺明是在為難李墨筠了。所以他才說完,尚美雪就皺起眉頭,李映雪更嚷嚷著謝屏森這是欺負人。但謝屏森才不管,他手上的詩詞可不多,還得留著用幾十年呢。
一如謝屏森所料的,聽到謝屏森這等於是拒絕的條件後,李墨筠的臉色立即變得很難看。不過,她顯然不死心,要和謝屏森討價還價:「邊森這是在欺負墨筠,泉州到汴梁數千里,一個月怎能來回?至少也得八個月的時間……」
「不行!我至遲二月上旬得離開泉州一趟,沒時間在這邊乾等!」謝屏森不讓李墨筠再糾纏下去,他可沒把握能一直拒絕這個大美女的軟語要求。
「嗚嗚嗚……邊森給的時間這麼少,這分明是欺負我一個弱女子……嗚嗚嗚,這麼嚴苛的條件,就只能換一首詩詞,這不是欺人太甚嗎?」
雖知李墨筠的眼淚八成是假的,但看到一個長的像年輕時的關芝琳的大美女掉眼淚,謝屏森還真是心疼。但李墨筠的話卻又讓他直想翻白眼,心想這女人是腦袋有問題嗎?妳既然做不到,那糾纏於能換幾首詩詞有何用?不過,既然她根本做不到,自己何不大方一點呢?
「好,如果李大家能做到,我就以五首詩詞相贈!」
謝屏森話才說完,就見李墨筠破涕為笑,露出一個絕對可以迷倒所有男人的笑容,歡聲道:「那兩天後在明月樓,墨筠安排一賜樂業人與邊森見面!」
「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