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園適合濕冷的環境,至少對於潘而言對茶園的印象是如此,他離開家鄉後去過不同的地方,但都沒有一個地方的冷,可以與這裡相媲美。
但如今,這已經不是農業的世代,潘漫步在茶園旁的道路,看著那些已不再茂盛的茶樹,感覺就像自己一樣,任風吹拂。
潘不是一個會品茶之人,他不過就只是個即將邁入二十三歲的青年,他出身在這個鄉下,卻不覺得自己身在此地。隨著年紀的增長他覺得自己少了什麼,錯過些什麼,但若只是單純地往前方看,這些問題好像卻又不是個問題。
潘是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母親在他上國中時便去世了,父親沒教會他什麼,家庭也是,有時他會回憶著母親與父親還相當和睦的時候,以及母親還會細心教他如何念書的日子。
但這些,就好比母親的遠去,他總覺得自己也越來越不想待在家中,他並不喜歡父親彆扭的脾氣,每次認真下來想說些什麼,父親總會有自己的想法。這個家裡從開始到即便是母親離開後,都只有念書才是最重要的,彷彿他自身也是被此束縛的存在,而他卻又無法說父親或母親不愛他。
至少相比其他小孩,潘認為自己的父親對他相當的不錯,也少會管些自己的私事,尤其是當自己高中時,父親已完全接受他的想法,只要成績考得還不錯,即便偶爾回回家父親也不會抱怨些什麼。
潘不喜歡那個家的感覺,他不喜歡父親的個性,他卻時不時的惦記著父親,希望他可以過些更好的日子,就像是這變化劇烈的時代,他有時候也會希望父親想法多一些就好了。
不僅這個家是如此,潘有時候也覺得自己跟不上同學間的想法,像是名牌、智慧型手機等等,他對於這些東西是陌生的,從小的生活一直以來穿是從舊衣回收箱拿來的,吃的東西有時候煮一餐可以吃上兩餐,因為家裡總是煮得多吃得少,在他小時候的印象中,母親不愛給他喝飲料,所以他買來的一小罐十元的麥香可以喝上一個禮拜。
他覺得家裡並不窮,但就好像活得很窮困一樣,他不理解自己在公家機關上班的父親,與那些做普通工作的父親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自己也從來沒有為此抱怨過什麼。但他仍然會羨慕那些同學,他總覺得那一個樣子比較好。
由於潘是獨生,從小到大即便有想要交的朋友,想要帶到家裡來給父母介紹的朋友,父母總是會在私底下說自己並不是個會交朋友的人,所以他們也不希望潘把朋友帶回家中,所以潘並不懂得如何交朋友。
他總是喜歡先聽朋友怎麼說,或先讓朋友選擇他想要的,他覺得這是種尊重也同時是學習,不過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最要好的朋友,在與他斷絕關係前說他是個不果斷的人。
有關念書的事情從小到大都要自己找答案,母親會說自己才高中畢業,父親會說自己雖然有唸過大學但懂得不多,但有時潘也會認為那時的自己只是想要跟父母之間除讀書外多點互動,卻也因為這樣的關係他學會了獨立。
潘向來做事都比別人快比別人認真,卻沒有人會說他是個很隨興的人,因為在他的印象裡,他人總是會教他如何做得好,如何滿足別人的需要,如何懂得禮貌,他卻總覺得這樣相當彆扭。
做事情前要多想一點,說話前要謹慎些,眼光要看遠一點,這些看起來重要的東西,對潘來說好比一種束縛,所以他變得只喜歡聽別人說、看別人做,他總覺得那樣比較有意思。
他也喜歡在看著他人說話的同時,分析這個人的個性與想法,雖然潘也沒有忘記曾經的他是個低著自己腳尖看,不敢與他人對視的小孩。
潘有時也會認為自己生命中最缺少的便是情感,不論是親情、愛情、友情,他也嘗試學會幽默,透過與他人說話的方式令別人感到幸福或是快樂,但他也從中失敗。
人無法改變一個人,那就好像算命師常把些關鍵的東西說得很曖昧,潘後來也變成以這種方式說話,自己能了解這個人的優缺點即可,至於能幫到他什麼潘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視。
潘有時候也會覺得人與人的相處中,最幸福也最簡單的,便是在彼此都不認識對方,卻願意出手幫忙的那一瞬間。
沿著茶道的路即將走到盡頭,就像那即將離他遠去的學生生活,潘覺得自己像是陷入迷霧般,對於未來感到徬徨與害怕,卻又只能往前方邁進。
但如今,這已經不是農業的世代,潘漫步在茶園旁的道路,看著那些已不再茂盛的茶樹,感覺就像自己一樣,任風吹拂。
潘不是一個會品茶之人,他不過就只是個即將邁入二十三歲的青年,他出身在這個鄉下,卻不覺得自己身在此地。隨著年紀的增長他覺得自己少了什麼,錯過些什麼,但若只是單純地往前方看,這些問題好像卻又不是個問題。
潘是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小孩,母親在他上國中時便去世了,父親沒教會他什麼,家庭也是,有時他會回憶著母親與父親還相當和睦的時候,以及母親還會細心教他如何念書的日子。
但這些,就好比母親的遠去,他總覺得自己也越來越不想待在家中,他並不喜歡父親彆扭的脾氣,每次認真下來想說些什麼,父親總會有自己的想法。這個家裡從開始到即便是母親離開後,都只有念書才是最重要的,彷彿他自身也是被此束縛的存在,而他卻又無法說父親或母親不愛他。
至少相比其他小孩,潘認為自己的父親對他相當的不錯,也少會管些自己的私事,尤其是當自己高中時,父親已完全接受他的想法,只要成績考得還不錯,即便偶爾回回家父親也不會抱怨些什麼。
潘不喜歡那個家的感覺,他不喜歡父親的個性,他卻時不時的惦記著父親,希望他可以過些更好的日子,就像是這變化劇烈的時代,他有時候也會希望父親想法多一些就好了。
不僅這個家是如此,潘有時候也覺得自己跟不上同學間的想法,像是名牌、智慧型手機等等,他對於這些東西是陌生的,從小的生活一直以來穿是從舊衣回收箱拿來的,吃的東西有時候煮一餐可以吃上兩餐,因為家裡總是煮得多吃得少,在他小時候的印象中,母親不愛給他喝飲料,所以他買來的一小罐十元的麥香可以喝上一個禮拜。
他覺得家裡並不窮,但就好像活得很窮困一樣,他不理解自己在公家機關上班的父親,與那些做普通工作的父親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差異,自己也從來沒有為此抱怨過什麼。但他仍然會羨慕那些同學,他總覺得那一個樣子比較好。
由於潘是獨生,從小到大即便有想要交的朋友,想要帶到家裡來給父母介紹的朋友,父母總是會在私底下說自己並不是個會交朋友的人,所以他們也不希望潘把朋友帶回家中,所以潘並不懂得如何交朋友。
他總是喜歡先聽朋友怎麼說,或先讓朋友選擇他想要的,他覺得這是種尊重也同時是學習,不過他也沒有忘記自己曾經最要好的朋友,在與他斷絕關係前說他是個不果斷的人。
有關念書的事情從小到大都要自己找答案,母親會說自己才高中畢業,父親會說自己雖然有唸過大學但懂得不多,但有時潘也會認為那時的自己只是想要跟父母之間除讀書外多點互動,卻也因為這樣的關係他學會了獨立。
潘向來做事都比別人快比別人認真,卻沒有人會說他是個很隨興的人,因為在他的印象裡,他人總是會教他如何做得好,如何滿足別人的需要,如何懂得禮貌,他卻總覺得這樣相當彆扭。
做事情前要多想一點,說話前要謹慎些,眼光要看遠一點,這些看起來重要的東西,對潘來說好比一種束縛,所以他變得只喜歡聽別人說、看別人做,他總覺得那樣比較有意思。
他也喜歡在看著他人說話的同時,分析這個人的個性與想法,雖然潘也沒有忘記曾經的他是個低著自己腳尖看,不敢與他人對視的小孩。
潘有時也會認為自己生命中最缺少的便是情感,不論是親情、愛情、友情,他也嘗試學會幽默,透過與他人說話的方式令別人感到幸福或是快樂,但他也從中失敗。
人無法改變一個人,那就好像算命師常把些關鍵的東西說得很曖昧,潘後來也變成以這種方式說話,自己能了解這個人的優缺點即可,至於能幫到他什麼潘反而變得不那麼重視。
潘有時候也會覺得人與人的相處中,最幸福也最簡單的,便是在彼此都不認識對方,卻願意出手幫忙的那一瞬間。
沿著茶道的路即將走到盡頭,就像那即將離他遠去的學生生活,潘覺得自己像是陷入迷霧般,對於未來感到徬徨與害怕,卻又只能往前方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