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場絕對稱得上簡單但卻不知道能不能說是隆重的告別式。
白色的布幕布置出的小小空間。陳泰頓的照片放在桌子的正中央,就在兩瓶香水百合之間。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能有甚麼社會網路呢?他的爸媽也不打算把事情做得太複雜,因此一切都很簡單。某種層面來說這場告別式在我眼裡與他有幾分相像。簡單、容易被看透,但卻又想要裝出一回事的樣子。畢竟是場告別式,再怎麼樣都應當有它的重量。但這是一場二十五歲青年的告別式,這不像是一出生就死亡的嬰兒的告別式,充滿了許許多多的可能性。生命是那麼的純粹、美好,能引在世的人為他的離去有了百分之百的惋惜也對自己的存在有了不同的想法。又或者是一位已在世上留下許多刻痕或是雕塑的人,他的告別式將成為一場微幕的電影,所有的愛恨情仇在那短短的時間裏頭呈現出來,甚至某人的未出席都能是一段章節。
但我的好友陳泰頓只是一名二十五歲,從國立大學經濟系畢業,退伍了半年只短暫地做了星巴克儲備幹部一個月的傢伙。所謂儲備幹部也就是名字罷了,事實上只做了一個月的他連泡咖啡都還不會。這樣的他已經不像是初生的嬰兒那般充滿希望,他的未來已經開始有框架、限制,但葡萄藤還沒努力地蜿蜒上一格一格的竹架子,事實上他現在這年紀才是方才撒下種子的時期。
雖然他撒下的不太是期待中的種子。
若不是我在他的Facebook上發布了儀式的時間,也許來的人會更少。我看到幾個不認識的傢伙也許是他當兵認識的朋友。我自然是與幾位認識的大學同學坐在附近。但就算是這樣,大學同學加上我也只有四個人而已。畢竟是相當臨時的通知,而且他家在高雄而同學們大部分都在台北工作,你能怎麼樣呢。
儀式終於開始了。我看到陳泰頓的父母站在靈前,而我們一個個走向他的照片輕輕低了頭,幾秒後抬起頭來向他的父母示意然後離開。就是這樣的行為一直重複著,似乎也沒有特別的順序。我緩緩地前進卻發現陳泰頓站在他的照片前看著我們這一列等著向他的照片行禮的人們。他很快地注意到我見得到他,我很快地意識到只有我看得到他。他輕輕地向我眨了眨眼,用他那只在我面前才展現出的頑皮表情。他那樣子,像是這一切都是他設計好的場景,就像這只是他以前一次次傳來他寫好的小說中的其中一篇。
對此我極度不爽,甚至想要衝到隊伍的前面去質問他。但我依舊在這短短的行列中慢慢向前。
很快地就到我們這一行四人的第一個。王富涵,她和陳泰頓是我們系上最長壽的系對,也是唯一畢業後還在一起的系對。但死亡也終於將他們分離了。王富涵再三個月就要到法國唸研究所了,那是她一直嚮往的生活。巴黎兩字似乎就包含了她所有夢想的事物。事實上她是位不婚、不生甚至在認識陳泰頓之前也不認為自己會交男朋友的女人。就算要交也會是法國男人或法國女人,但絕對不會是台灣男人。
不知道陳泰頓是怎麼把她騙到手的。說騙是完全按照陳泰頓的說法,他曾經說覺得在這段關係裡頭,自己好像是扮演了導遊的腳色。事實上這地方就是有好有壞,但是他當然只能讓好的一面被看到。只是不論再怎麼親切、用心最後終於在帶團走入購物行程之後,一切用心營造出來的夢幻旅程都被現實的金錢問題狠狠敲碎。
「不好意思。當地領隊說不買的話,遊覽車就不會開。真的很抱歉。我事前不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
「少來了。你們怎麼可能不知道。」
「他那時候說的時候,我以為他在說笑阿。」
類似這樣的對話。
我看著陳泰頓的幽靈羞愧地看著王富涵。他們曾經約定要一起到法國唸研究所。在王富涵念時尚行銷的同時,陳泰頓就到那邊念文學並且在巴黎寫作。多麼美好的夢阿。但陳泰頓並沒有申請上。當初王富涵就叫他申請經濟所也許會比較好上,反正念甚麼都能在巴黎寫作。但陳泰頓拒絕了,他用經濟學學位去申請法國的文學研究所。現在不只沒有辦法一起去,就連先工作存錢,再到巴黎找她都不可能了。陳泰頓死了。
我知道王富涵完全不知道陳泰頓現在就站在她的面前,試圖理性地說:「在大學時我們的相遇造成彼此生命象度的扭轉,並不是好也沒有壞,只是單純地向另外的角度進發了。我當時那些不切實際的想像,都被妳用愛極度地包容下來了。原本因為害怕無法讓小孩子有不輸其他人的起跑點也認為自己無法成為一名好媽媽的妳,願意開始想像為小女兒穿上雪靴後一起撐著雨傘散步的夢了。連公證結婚都覺得是一件多餘的事情的妳靜靜地聽著我說包機把真正在乎的人們送到希臘參加的婚禮。我們甚至為了冰雕的主題是甚麼而討論了半天。但我死了。我離開妳了。現實終於再度將妳包圍了。不論之後妳的選擇是什麼?我只希望妳幸福。」
站在王富涵後面的黃詩麟輕輕地在轉身要走出會場的她的肩上輕輕地拍了拍。但我想這樣的舉動也許反而引起了傷心的回憶吧。黃詩麟在大學時是熱音社的女鼓手。那時候她曾向陳泰頓和王富涵說,等她樂團出名了。一定要幫他們在婚禮上伴奏。
不知道站在黑白照片前的陳泰頓有沒有想起那樣的回憶。但現在面對在關務公司上班的黃詩麟,他應當覺得很惋惜吧。每天做到晚上九點多,星期五還要到十一點多,沒有加班費,月薪還不到兩萬。雖然說是先找事情做,存點錢之後再繼續玩團。當初也想說也能趁休假的時候去練團室玩玩。但現在這樣的工作,讓她放假就想好好先休她一天,剩下的一天裡還要陪男朋友還要與朋友們保持聯繫。練團什麼的,已經很久沒有實實在在的出現在腦袋裡了。
大學時就很喜歡算是非主流樂團的滅火器的黃詩麟,很喜歡那樣大聲唱出對社會的關懷。因為她對這社會有許多意見。但用說的,太激動的話沒有人要聽,太輕柔的話根本打不到痛處。只有音樂能大聲地、用力地去喚醒人們對自己所生存的社會的關懷。
但現在出現在這場占了她半天休假的告別式的她,顯得相當的疲憊,怎麼看都不像是還有力氣大聲地吼叫或是用力地敲擊爵士鼓的樣子了。若不是這場告別式,她本來是要與朋友們去吃吃網路上推薦的少女必吃甜點。木質的門面。價位不便宜的日式雜貨擺滿桌面的那種店面。照片放到網路上能得到很多人回應,”不愧是文藝少女””看起來好好吃喔””正妹就是正妹”類似這些能讓自己覺得自己不只是老闆手下一名一再經手反覆事務的卑微存在的友善回應。
她完全無法察覺陳泰頓惋惜的眼神,也聽不到他正唱著滅火器的最新專輯裡頭的新歌「新歌三號」。他用他不太好聽的聲音唱著:「還沒有輸 我不會輸 只是現在身體沒有力氣」他的聲音氣若游絲,我也並不是聽得太清楚,但他依舊繼續著:「不要放棄 繼續努力 我也曾走過那慘淡的曾經」
黃詩麟在陳泰頓「我知道我一定可以我會證明我自己」的歌聲中走出會場。但全場只有我的耳膜遭受到他聲音的衝擊。
劉育智走到照片前,他先向陳泰頓的爸媽敬禮之後才面對陳泰頓的黑白照片。但他並沒有低下頭反而是輕輕地昂著頭,像是陳泰頓的幽靈飄在半空中一樣。但事實上陳泰頓的幽靈正站在他的面前,他還真的要稍微低下頭才能正視他的臉孔。就像是以前在晚上十一點之後大家拿著酒在法學院前的階梯邊喝邊聊時一樣,若陳泰頓沒有坐得比他高幾階,那麼他就必須輕輕低下頭來和陳泰頓聊天。
他們的聊天主題有時會繞著家庭轉。劉育智對於如何同時扮演爸媽的兒子還有男朋友甚至就要變成丈夫這樣的腳色重疊覺得困擾。尤其是已經和女朋友長跑八年多的他,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要組織自己的家庭,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還有自己成立的家庭他常常在想應當如何讓自己的腳色獲得平衡。
劉育智的父親身體並不是很好。離開家念大學的四年裡頭,他常常因為一些緊急的情況而必須在許多活動的中途離席。因此那時他就決定要考公職,回到新竹做事,離家裡近又有穩定的時間表的話相信比較能照料他的父親。
因為他的努力,他在退伍前就考上了。退伍後也很快地分發到離他家二十分鐘的稅捐稽徵處,雖然沒有希望的那麼近,但也已經很好了。只是沒有想到他的女朋友卻為了一個在中壢可以一個月賣出五棟房子的房仲帥哥離開了他。不只是這樣,大學四年還有當兵一年的距離讓他已經不知道要如何和正好面對退休前夕的巨大心情轉折的父親好好交談。他的工作也並非那麼地悠閒,也許做業務時間反而比較彈性。但就算是與父親一起在家裡的時間他也不知道要與父親說些什麼。交往多年的女友的離去也讓他對人生原本的夢想與計畫登時失去了重心,完全失衡。
陳泰頓向他的父母的方向看了看,我想他相當愧疚吧。他對著聽不到的劉育智說:「原本以為只要多花時間就能彌補上家人親情。這一項人生中相當重要,但我們卻從開始補習,回到家就差不多要睡覺的年紀開始就不知不覺地失去的重要環節。我甚至想若是結婚後有了孩子,父母變成了祖父母後會踏上人生中的另一塊墊腳石。我和他們之間的距離也會因為自己多了父親的腳色而拉近。我們那時還討論著彼此家族難以癒合的陳年舊傷。還分享著若是剃了鬍子,父親就連,去把鬍子剃一剃這樣的台詞都要失去。討論著如何在職業、自己建立的家庭還有原生家庭中找到平衡點。我想我們當想在自己建立的家庭裡彌補原生家庭所發生的哀愁,也想用自己建立的家庭去完整原生家庭。」
劉育智的頭一直到走出會場都還是輕微地昂起。
終於輪到我向他致意。我看著站在黑白照片前的他的幽靈。我好想要問他:「為什麼前幾天要把你的筆電寄到我家來?為什麼要讓我看到你在facebook對他們的留言?為什麼對我沒有留言而是一台筆電?」
前幾天我一回到家,我媽就喊:「文忠阿。有一個叫做陳泰頓的寄東西來給你。」
「陳泰頓就是每次來台北都來我們家住的阿頓啦。」
「喔。就是阿頓喔。阿。東西我放在你桌上喔。」
「謝啦。媽媽。」
我回到我的房間看到了陳泰頓寄來的東西,打開一看是他的筆電。我只覺得莫名其妙,然後我拿起手機撥給他。都要轉入語音信箱了,他卻還沒接,於是我就放棄了。東西放一放我就開始準備我的論文,畢竟時間已經很少了。我暫時把他的筆電放著就不去理會了。
想不到才幾天而已他就死了。
知道告別式的時間之後,我把消息放上陳泰頓的Facebook。然後我坐夜班的客運準備參加隔天的告別式。我大可以坐隔天早上的高鐵,一般來說我也會這麼做,但這次我想要趁在客運上沒有人會打擾我的時候好好整理一下心情,當然我要好好看看他的筆電裡到底藏了什麼。
我先在家裡確定了筆電的電量充足,然後我就出門了。坐上客運後,我很快地打開筆電。桌面上有一個資料夾寫著蘇文忠。我點進去之後,裡頭只有一個文字檔還有一個叫做小說的資料夾。文字檔裡頭有他的Facebook帳號密碼還有王富涵、劉育智、黃詩麟的名字。
我登入了他的Facebook。他的封面照片是一段他自己寫的文字:
國小畢業:轉了個學區,念國中。
國中畢業:考完試後按照分數填志願,念高中。
高中畢業:經濟系、中文系按分數填下來,念大學。
大學畢業:不考研究所,
逗點的後面,句點的前面卻不知道會接上什麼句子。
失去臭氧層保護的現在,直接曝曬。
對你、對自己、對父母的承諾、期待瞬間都曝曬。一切都在瞬間失去重心飄到太空失重的層級。
然後我看了看他的最新的幾個訊息恰好就是王富涵、劉育智、黃詩麟。每則訊息都是由他的長篇大論結尾。
我看著他站在他的黑白照片的前面。
他對我苦苦地微笑了一下,之後他的幽靈開始模糊不清,突然某一瞬間他像是被什麼急速前進的東西撞擊。他在瞬間碎裂或者應當說是分解成細碎的血肉碎末。然後所有的殘渣都消失了。
在此同時,整場告別式突然散發出一種躁動的情緒。那個碾碎陳泰頓的拖板車司機與拖板車工會請的律師一起走了進來。
聽說事發的那天,陳泰頓一如往常地在夜班結束後的晚上十二點多騎車經中華路要回他家。路上不知道為甚麼在便利商店停了下來,他走進裡頭面對著琳瑯滿目的商品,晃了一圈之後就走了出來。店門口的監視攝影機拍攝下他最後的影像,走出便利商店後他並沒有跨上機車,反而是繼續地走向路口。事後我曾去找那畫面來看。他當時的身影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甚至令人覺得在他踏入道路的那一霎那開始他的影像就顯得相當地模糊而開始破碎。他的步伐有時像是堅定的有時又顯得那麼地沒有把握,但不論如何,總讓人覺得他的身影在決定要踏入道路的同時就開始步向滅亡。好像撞上他的拖板車只是加快了他消失、破碎的進度而不是主要的原因一樣,好像他自己本身早就開始解體了一樣。
那名司機毫無表情地走入會場也完全不理會旁人的眼神或是細碎的討論,像是被指示不能與現場有任何互動的樣子。他筆直地走進來,完全不在乎我的存在,站到我的旁邊向陳泰頓的黑白照片點了點頭然後毫無生人表情地站在那裏。
陳泰頓的父母在方才的時間裡一直表現的相當平靜。但這時似乎卻很難壓抑住了。但在他們開口之前,那名律師就先開口:「雖然在這樣的現場說出這樣的話很不合時宜。但我必須說,由我當事人的口述。陳泰頓先生他當時是失魂落魄地走進這車水馬龍。事實上我的當事人也心有不忍,也想煞車。但他載著的是重達三十噸的鋼板。煞車之後,鋼板會因為慣性而向前射出。陳泰頓先生依舊是難逃一劫。重點是,當時是陳泰頓先生自己一點準備也沒有、恍神地走進車水馬龍的道路上。我的當事人雖然無奈,但他的車子也無法停下來。這幾點希望你們能了解。」說完之後這二人組就離開了。
面對他們這樣侵門踏戶的行為,一開始陳泰頓的父母似乎要採取什麼行動,但最後他們什麼都沒有做。我想在現在這樣的場合裡頭,他們大約不想做任何記憶陳泰頓以外的事情吧。
因為我發現陳泰頓的幽靈消失的時候,雖然我好奇著他為什麼要寄筆電給我。但我生氣的是,那名司機的闖入讓我失去了和陳泰頓好好回味我們一直以來談論夢想的機會。那些不需要喝酒就能說出的,雖然遙遠但卻相信自己一定能達成的夢想。他說他想到巴黎,每天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拿著V8不停地拍攝街景。然後在高雄開一家咖啡館,一家有著像巴黎街道那樣行人磚、路燈還有一面白牆的咖啡館。白牆上用投影機播放著他拍回來的畫面。這樣的話來到店裡的人就能無時差地享受巴黎。早上十點開門時,就能見到早上十點的塞納河粼粼地波影,晚上十點打烊時,艾菲爾鐵塔也在夜晚十點的景色中用閃爍的燈點向人們道別。除了這樣軟性的畫面外,也能依著一些主題放映像是海明威、Before Sunset這樣的主旋律剪輯而成的短片。而且做出一定的成績之後,他就能用較友善的價錢向農夫、豬農等等第一級產業的勞作者收購,這樣也能提升他們的生活環境。甚至能和他們一起思考如何用對大自然較為友善的方式來生產作物或是肉豬。他連相應的菜色都想好了,也問了當兵時認識在做裝潢的朋友這樣的想法需要多少金錢來實現。
我聽到數目字後,說:「希望你十年內能達成。」
我們那時說了許多不切實際的夢想,因為一直到大學畢業前我們從來沒有踏出過校門。當然放學之後我們會回家,當然回家前也許會去補習班。但其實某種意義上我們從來就只活在學校裡,那處我們說是社會的微型。當然我們的想像都很單純,我們完全不知道會面對什麼實際上的問題。所以我們總覺得我們能像旋風一樣拿下某國的首都。
當他畢業後,他說我們那時候花了太多時間說那些現在聽起來太過純真、無邪的屁話了。但真希望那時候能懂得再多說一些那樣成年人一聽就漏洞百出的計畫,真希望多說一些成年人們從小塞入我們腦袋裡的童話故事的變形。
我真想再和他說一次那些像經濟模型一樣,技術進步,總產量就會增加的單純模型。
但我什麼都來不及做,我還來不及再聽一次他羨慕地說:「你現在都照著你的夢想在做欸。我記得一次對你說,寫論文很討厭吧。你卻回應只要想起這是自己的選擇,一切就會好一點了。我多麼羨慕你當時的眼神啊。」他的幽靈甚麼都還沒對我說就消散了。
我們四個大學的朋友在儀式結束後聚在了一起。劉育智吐了口菸,說:「真他媽超級悲哀的同學會。」是阿。不論是人數、氣氛或是起因都非常悲哀。不知道其他相熟的人們會不會在告別式之後續攤。說出像是:「走吧。義大世界。GO。」類似這樣的話。但我們四人的情況是絕對沒有辦法了。劉育智還急著要回台北,在這報稅季節正是他忙碌的時候。住在高雄的黃詩麟也要離開。就連也許會留下與陳泰頓的父母說說話的王富涵也要離去了。最後只剩下我與陳泰頓的父母。而我的留下也是有原因的。
當初是陳泰頓的媽媽打電話給我,我才知道他死了。那包包裹也是他媽在他生前幫忙寄來的。在他死後,他媽媽在他的桌上發現了一份遺書。因此他媽媽打電話來問我,看看那包裹裡頭會不會有什麼與陳泰頓的死有任何相關聯的訊息。
我走向陳泰頓的父母。他爸對我說:「辛苦了。還讓你從台北跑來。」
「阿伯不要這樣說啦。」
「要是沒有忌諱的話,今天晚上要不要住一晚,不要跑來跑去的。」
「不用啦。我會搭高鐵回台北。只是有關泰頓的遺書的事情。」我說到這,他的父親打斷我,說:「我相信我的兒子不會自殺。這和什麼保險金或是賠償沒有關係,我也不在乎,我也不打算去理會外面是怎麼看。但我的兒子不可能會去自殺。」
「阿伯。我想說的就是這件事情。我想泰頓桌上那封不是他的遺書。」他媽媽聽到這句顯得相當激動。我繼續說下去:「我想那是他在寫的一篇小說中的一段小段落。但絕對不是遺書。」
我向陳泰頓的父母解釋,當我打開那以我為名的文件夾之後,裡頭有一個叫做小說的資料夾,裡頭有幾個文字檔,有一個叫做二十五歲的悲哀同學會,有幾個則是以他的幾個朋友為名,還有一個文字檔就叫做遺書。所以我想他桌上的那份遺書也許是他的小說的一部份,也許那只是他所寫的小說而已,只是他的作品而非遺書。
陳泰頓的媽媽從口袋裡拿出那封小心折好的紙張交與我,說:「你看看吧。看看有沒有一樣就知道是不是了。」他爸聽到,生氣地說:「不用看了。人家都這樣說了。是還要看什麼。」
「總是確定一下比較好啊。」
「免啦。我就說免了啦。不是就不是。就是這樣。」
我坐在高鐵上看著那張一開頭寫著遺書兩字的紙張:
遺書
爸、媽:
我真的很抱歉。我沒有成為科學家也不是大明星,當然我的烤玉米計畫也很快地失敗了。我也沒有依你們的意願找一份安穩的事情做。但就像我並沒有責備你們,你們能不能也原諒我呢?
我想我很幸運,從小到大你們不讓我打工也不會叫我做家事。你們只希望我好好念書,所以相對於其他需要幫忙家裡或是有其他雜務的同學們來說,我的求學之路一路上的表現都蠻不錯。我必須謝謝你們。
畢業之後,當兵讓我認識了許多原本不可能遇到的朋友。我才知道原來這世界和我想像的不一樣,我是說真的,就連街道在我眼中也都成了完全不同的存在。一樣的招牌,從來不曾注意的事物。現在我知道那些招牌的存在有某些你們不希望我了解的意義或是認為我不需要去了解的意義。
退伍之後,我發現,原來從小到大拿前三名在這社會裡頭一點意義都沒有,走在馬路上,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乎你是第幾名。
事實上,我一直想人生最後留在這世上的文字應當是什麼模樣。不論如何,除了感謝之外,我別無他意。雖然我似乎顯得言行不一,但真的,對你們我是充滿感謝的。
我不能對你們說抱歉。但對女友,我的確對不起她。若是她有去找你們的話,幫我向她說聲抱歉好嗎?若是她沒有去找你們的話,那就算了。
事已至此,只能說至少我在這世上沒有任何成就也沒有什麼負債。若是有的話也就是對你們了。但我想你們會原諒我的。
兒子
看完後我將那張紙收折好。我還記得筆電裡頭陳泰頓那份叫做遺書的文字檔的內容,裡頭寫著……
這時我的手機響起訊息音。有人在我的Facebook上分享了陳泰頓死亡的新聞。新聞上說一名大學畢業生在退伍之後不久的某一天,完全沒有任何準備或是思考,一副無所適從的樣子走上了車水馬龍的柏油路。自然而然地被一台拖板車的巨輪碾碎在車流不斷前進的道路上。這樣一則芸芸眾生般短短的訊息,甚至完全稱不上是新聞。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陳泰頓到底是不是自殺的。
白色的布幕布置出的小小空間。陳泰頓的照片放在桌子的正中央,就在兩瓶香水百合之間。一個二十五歲的年輕人能有甚麼社會網路呢?他的爸媽也不打算把事情做得太複雜,因此一切都很簡單。某種層面來說這場告別式在我眼裡與他有幾分相像。簡單、容易被看透,但卻又想要裝出一回事的樣子。畢竟是場告別式,再怎麼樣都應當有它的重量。但這是一場二十五歲青年的告別式,這不像是一出生就死亡的嬰兒的告別式,充滿了許許多多的可能性。生命是那麼的純粹、美好,能引在世的人為他的離去有了百分之百的惋惜也對自己的存在有了不同的想法。又或者是一位已在世上留下許多刻痕或是雕塑的人,他的告別式將成為一場微幕的電影,所有的愛恨情仇在那短短的時間裏頭呈現出來,甚至某人的未出席都能是一段章節。
但我的好友陳泰頓只是一名二十五歲,從國立大學經濟系畢業,退伍了半年只短暫地做了星巴克儲備幹部一個月的傢伙。所謂儲備幹部也就是名字罷了,事實上只做了一個月的他連泡咖啡都還不會。這樣的他已經不像是初生的嬰兒那般充滿希望,他的未來已經開始有框架、限制,但葡萄藤還沒努力地蜿蜒上一格一格的竹架子,事實上他現在這年紀才是方才撒下種子的時期。
雖然他撒下的不太是期待中的種子。
若不是我在他的Facebook上發布了儀式的時間,也許來的人會更少。我看到幾個不認識的傢伙也許是他當兵認識的朋友。我自然是與幾位認識的大學同學坐在附近。但就算是這樣,大學同學加上我也只有四個人而已。畢竟是相當臨時的通知,而且他家在高雄而同學們大部分都在台北工作,你能怎麼樣呢。
儀式終於開始了。我看到陳泰頓的父母站在靈前,而我們一個個走向他的照片輕輕低了頭,幾秒後抬起頭來向他的父母示意然後離開。就是這樣的行為一直重複著,似乎也沒有特別的順序。我緩緩地前進卻發現陳泰頓站在他的照片前看著我們這一列等著向他的照片行禮的人們。他很快地注意到我見得到他,我很快地意識到只有我看得到他。他輕輕地向我眨了眨眼,用他那只在我面前才展現出的頑皮表情。他那樣子,像是這一切都是他設計好的場景,就像這只是他以前一次次傳來他寫好的小說中的其中一篇。
對此我極度不爽,甚至想要衝到隊伍的前面去質問他。但我依舊在這短短的行列中慢慢向前。
很快地就到我們這一行四人的第一個。王富涵,她和陳泰頓是我們系上最長壽的系對,也是唯一畢業後還在一起的系對。但死亡也終於將他們分離了。王富涵再三個月就要到法國唸研究所了,那是她一直嚮往的生活。巴黎兩字似乎就包含了她所有夢想的事物。事實上她是位不婚、不生甚至在認識陳泰頓之前也不認為自己會交男朋友的女人。就算要交也會是法國男人或法國女人,但絕對不會是台灣男人。
不知道陳泰頓是怎麼把她騙到手的。說騙是完全按照陳泰頓的說法,他曾經說覺得在這段關係裡頭,自己好像是扮演了導遊的腳色。事實上這地方就是有好有壞,但是他當然只能讓好的一面被看到。只是不論再怎麼親切、用心最後終於在帶團走入購物行程之後,一切用心營造出來的夢幻旅程都被現實的金錢問題狠狠敲碎。
「不好意思。當地領隊說不買的話,遊覽車就不會開。真的很抱歉。我事前不知道會有這樣的事情。」
「少來了。你們怎麼可能不知道。」
「他那時候說的時候,我以為他在說笑阿。」
類似這樣的對話。
我看著陳泰頓的幽靈羞愧地看著王富涵。他們曾經約定要一起到法國唸研究所。在王富涵念時尚行銷的同時,陳泰頓就到那邊念文學並且在巴黎寫作。多麼美好的夢阿。但陳泰頓並沒有申請上。當初王富涵就叫他申請經濟所也許會比較好上,反正念甚麼都能在巴黎寫作。但陳泰頓拒絕了,他用經濟學學位去申請法國的文學研究所。現在不只沒有辦法一起去,就連先工作存錢,再到巴黎找她都不可能了。陳泰頓死了。
我知道王富涵完全不知道陳泰頓現在就站在她的面前,試圖理性地說:「在大學時我們的相遇造成彼此生命象度的扭轉,並不是好也沒有壞,只是單純地向另外的角度進發了。我當時那些不切實際的想像,都被妳用愛極度地包容下來了。原本因為害怕無法讓小孩子有不輸其他人的起跑點也認為自己無法成為一名好媽媽的妳,願意開始想像為小女兒穿上雪靴後一起撐著雨傘散步的夢了。連公證結婚都覺得是一件多餘的事情的妳靜靜地聽著我說包機把真正在乎的人們送到希臘參加的婚禮。我們甚至為了冰雕的主題是甚麼而討論了半天。但我死了。我離開妳了。現實終於再度將妳包圍了。不論之後妳的選擇是什麼?我只希望妳幸福。」
站在王富涵後面的黃詩麟輕輕地在轉身要走出會場的她的肩上輕輕地拍了拍。但我想這樣的舉動也許反而引起了傷心的回憶吧。黃詩麟在大學時是熱音社的女鼓手。那時候她曾向陳泰頓和王富涵說,等她樂團出名了。一定要幫他們在婚禮上伴奏。
不知道站在黑白照片前的陳泰頓有沒有想起那樣的回憶。但現在面對在關務公司上班的黃詩麟,他應當覺得很惋惜吧。每天做到晚上九點多,星期五還要到十一點多,沒有加班費,月薪還不到兩萬。雖然說是先找事情做,存點錢之後再繼續玩團。當初也想說也能趁休假的時候去練團室玩玩。但現在這樣的工作,讓她放假就想好好先休她一天,剩下的一天裡還要陪男朋友還要與朋友們保持聯繫。練團什麼的,已經很久沒有實實在在的出現在腦袋裡了。
大學時就很喜歡算是非主流樂團的滅火器的黃詩麟,很喜歡那樣大聲唱出對社會的關懷。因為她對這社會有許多意見。但用說的,太激動的話沒有人要聽,太輕柔的話根本打不到痛處。只有音樂能大聲地、用力地去喚醒人們對自己所生存的社會的關懷。
但現在出現在這場占了她半天休假的告別式的她,顯得相當的疲憊,怎麼看都不像是還有力氣大聲地吼叫或是用力地敲擊爵士鼓的樣子了。若不是這場告別式,她本來是要與朋友們去吃吃網路上推薦的少女必吃甜點。木質的門面。價位不便宜的日式雜貨擺滿桌面的那種店面。照片放到網路上能得到很多人回應,”不愧是文藝少女””看起來好好吃喔””正妹就是正妹”類似這些能讓自己覺得自己不只是老闆手下一名一再經手反覆事務的卑微存在的友善回應。
她完全無法察覺陳泰頓惋惜的眼神,也聽不到他正唱著滅火器的最新專輯裡頭的新歌「新歌三號」。他用他不太好聽的聲音唱著:「還沒有輸 我不會輸 只是現在身體沒有力氣」他的聲音氣若游絲,我也並不是聽得太清楚,但他依舊繼續著:「不要放棄 繼續努力 我也曾走過那慘淡的曾經」
黃詩麟在陳泰頓「我知道我一定可以我會證明我自己」的歌聲中走出會場。但全場只有我的耳膜遭受到他聲音的衝擊。
劉育智走到照片前,他先向陳泰頓的爸媽敬禮之後才面對陳泰頓的黑白照片。但他並沒有低下頭反而是輕輕地昂著頭,像是陳泰頓的幽靈飄在半空中一樣。但事實上陳泰頓的幽靈正站在他的面前,他還真的要稍微低下頭才能正視他的臉孔。就像是以前在晚上十一點之後大家拿著酒在法學院前的階梯邊喝邊聊時一樣,若陳泰頓沒有坐得比他高幾階,那麼他就必須輕輕低下頭來和陳泰頓聊天。
他們的聊天主題有時會繞著家庭轉。劉育智對於如何同時扮演爸媽的兒子還有男朋友甚至就要變成丈夫這樣的腳色重疊覺得困擾。尤其是已經和女朋友長跑八年多的他,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就要組織自己的家庭,面對自己的原生家庭還有自己成立的家庭他常常在想應當如何讓自己的腳色獲得平衡。
劉育智的父親身體並不是很好。離開家念大學的四年裡頭,他常常因為一些緊急的情況而必須在許多活動的中途離席。因此那時他就決定要考公職,回到新竹做事,離家裡近又有穩定的時間表的話相信比較能照料他的父親。
因為他的努力,他在退伍前就考上了。退伍後也很快地分發到離他家二十分鐘的稅捐稽徵處,雖然沒有希望的那麼近,但也已經很好了。只是沒有想到他的女朋友卻為了一個在中壢可以一個月賣出五棟房子的房仲帥哥離開了他。不只是這樣,大學四年還有當兵一年的距離讓他已經不知道要如何和正好面對退休前夕的巨大心情轉折的父親好好交談。他的工作也並非那麼地悠閒,也許做業務時間反而比較彈性。但就算是與父親一起在家裡的時間他也不知道要與父親說些什麼。交往多年的女友的離去也讓他對人生原本的夢想與計畫登時失去了重心,完全失衡。
陳泰頓向他的父母的方向看了看,我想他相當愧疚吧。他對著聽不到的劉育智說:「原本以為只要多花時間就能彌補上家人親情。這一項人生中相當重要,但我們卻從開始補習,回到家就差不多要睡覺的年紀開始就不知不覺地失去的重要環節。我甚至想若是結婚後有了孩子,父母變成了祖父母後會踏上人生中的另一塊墊腳石。我和他們之間的距離也會因為自己多了父親的腳色而拉近。我們那時還討論著彼此家族難以癒合的陳年舊傷。還分享著若是剃了鬍子,父親就連,去把鬍子剃一剃這樣的台詞都要失去。討論著如何在職業、自己建立的家庭還有原生家庭中找到平衡點。我想我們當想在自己建立的家庭裡彌補原生家庭所發生的哀愁,也想用自己建立的家庭去完整原生家庭。」
劉育智的頭一直到走出會場都還是輕微地昂起。
終於輪到我向他致意。我看著站在黑白照片前的他的幽靈。我好想要問他:「為什麼前幾天要把你的筆電寄到我家來?為什麼要讓我看到你在facebook對他們的留言?為什麼對我沒有留言而是一台筆電?」
前幾天我一回到家,我媽就喊:「文忠阿。有一個叫做陳泰頓的寄東西來給你。」
「陳泰頓就是每次來台北都來我們家住的阿頓啦。」
「喔。就是阿頓喔。阿。東西我放在你桌上喔。」
「謝啦。媽媽。」
我回到我的房間看到了陳泰頓寄來的東西,打開一看是他的筆電。我只覺得莫名其妙,然後我拿起手機撥給他。都要轉入語音信箱了,他卻還沒接,於是我就放棄了。東西放一放我就開始準備我的論文,畢竟時間已經很少了。我暫時把他的筆電放著就不去理會了。
想不到才幾天而已他就死了。
知道告別式的時間之後,我把消息放上陳泰頓的Facebook。然後我坐夜班的客運準備參加隔天的告別式。我大可以坐隔天早上的高鐵,一般來說我也會這麼做,但這次我想要趁在客運上沒有人會打擾我的時候好好整理一下心情,當然我要好好看看他的筆電裡到底藏了什麼。
我先在家裡確定了筆電的電量充足,然後我就出門了。坐上客運後,我很快地打開筆電。桌面上有一個資料夾寫著蘇文忠。我點進去之後,裡頭只有一個文字檔還有一個叫做小說的資料夾。文字檔裡頭有他的Facebook帳號密碼還有王富涵、劉育智、黃詩麟的名字。
我登入了他的Facebook。他的封面照片是一段他自己寫的文字:
國小畢業:轉了個學區,念國中。
國中畢業:考完試後按照分數填志願,念高中。
高中畢業:經濟系、中文系按分數填下來,念大學。
大學畢業:不考研究所,
逗點的後面,句點的前面卻不知道會接上什麼句子。
失去臭氧層保護的現在,直接曝曬。
對你、對自己、對父母的承諾、期待瞬間都曝曬。一切都在瞬間失去重心飄到太空失重的層級。
然後我看了看他的最新的幾個訊息恰好就是王富涵、劉育智、黃詩麟。每則訊息都是由他的長篇大論結尾。
我看著他站在他的黑白照片的前面。
他對我苦苦地微笑了一下,之後他的幽靈開始模糊不清,突然某一瞬間他像是被什麼急速前進的東西撞擊。他在瞬間碎裂或者應當說是分解成細碎的血肉碎末。然後所有的殘渣都消失了。
在此同時,整場告別式突然散發出一種躁動的情緒。那個碾碎陳泰頓的拖板車司機與拖板車工會請的律師一起走了進來。
聽說事發的那天,陳泰頓一如往常地在夜班結束後的晚上十二點多騎車經中華路要回他家。路上不知道為甚麼在便利商店停了下來,他走進裡頭面對著琳瑯滿目的商品,晃了一圈之後就走了出來。店門口的監視攝影機拍攝下他最後的影像,走出便利商店後他並沒有跨上機車,反而是繼續地走向路口。事後我曾去找那畫面來看。他當時的身影有一種說不出的詭異。甚至令人覺得在他踏入道路的那一霎那開始他的影像就顯得相當地模糊而開始破碎。他的步伐有時像是堅定的有時又顯得那麼地沒有把握,但不論如何,總讓人覺得他的身影在決定要踏入道路的同時就開始步向滅亡。好像撞上他的拖板車只是加快了他消失、破碎的進度而不是主要的原因一樣,好像他自己本身早就開始解體了一樣。
那名司機毫無表情地走入會場也完全不理會旁人的眼神或是細碎的討論,像是被指示不能與現場有任何互動的樣子。他筆直地走進來,完全不在乎我的存在,站到我的旁邊向陳泰頓的黑白照片點了點頭然後毫無生人表情地站在那裏。
陳泰頓的父母在方才的時間裡一直表現的相當平靜。但這時似乎卻很難壓抑住了。但在他們開口之前,那名律師就先開口:「雖然在這樣的現場說出這樣的話很不合時宜。但我必須說,由我當事人的口述。陳泰頓先生他當時是失魂落魄地走進這車水馬龍。事實上我的當事人也心有不忍,也想煞車。但他載著的是重達三十噸的鋼板。煞車之後,鋼板會因為慣性而向前射出。陳泰頓先生依舊是難逃一劫。重點是,當時是陳泰頓先生自己一點準備也沒有、恍神地走進車水馬龍的道路上。我的當事人雖然無奈,但他的車子也無法停下來。這幾點希望你們能了解。」說完之後這二人組就離開了。
面對他們這樣侵門踏戶的行為,一開始陳泰頓的父母似乎要採取什麼行動,但最後他們什麼都沒有做。我想在現在這樣的場合裡頭,他們大約不想做任何記憶陳泰頓以外的事情吧。
因為我發現陳泰頓的幽靈消失的時候,雖然我好奇著他為什麼要寄筆電給我。但我生氣的是,那名司機的闖入讓我失去了和陳泰頓好好回味我們一直以來談論夢想的機會。那些不需要喝酒就能說出的,雖然遙遠但卻相信自己一定能達成的夢想。他說他想到巴黎,每天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拿著V8不停地拍攝街景。然後在高雄開一家咖啡館,一家有著像巴黎街道那樣行人磚、路燈還有一面白牆的咖啡館。白牆上用投影機播放著他拍回來的畫面。這樣的話來到店裡的人就能無時差地享受巴黎。早上十點開門時,就能見到早上十點的塞納河粼粼地波影,晚上十點打烊時,艾菲爾鐵塔也在夜晚十點的景色中用閃爍的燈點向人們道別。除了這樣軟性的畫面外,也能依著一些主題放映像是海明威、Before Sunset這樣的主旋律剪輯而成的短片。而且做出一定的成績之後,他就能用較友善的價錢向農夫、豬農等等第一級產業的勞作者收購,這樣也能提升他們的生活環境。甚至能和他們一起思考如何用對大自然較為友善的方式來生產作物或是肉豬。他連相應的菜色都想好了,也問了當兵時認識在做裝潢的朋友這樣的想法需要多少金錢來實現。
我聽到數目字後,說:「希望你十年內能達成。」
我們那時說了許多不切實際的夢想,因為一直到大學畢業前我們從來沒有踏出過校門。當然放學之後我們會回家,當然回家前也許會去補習班。但其實某種意義上我們從來就只活在學校裡,那處我們說是社會的微型。當然我們的想像都很單純,我們完全不知道會面對什麼實際上的問題。所以我們總覺得我們能像旋風一樣拿下某國的首都。
當他畢業後,他說我們那時候花了太多時間說那些現在聽起來太過純真、無邪的屁話了。但真希望那時候能懂得再多說一些那樣成年人一聽就漏洞百出的計畫,真希望多說一些成年人們從小塞入我們腦袋裡的童話故事的變形。
我真想再和他說一次那些像經濟模型一樣,技術進步,總產量就會增加的單純模型。
但我什麼都來不及做,我還來不及再聽一次他羨慕地說:「你現在都照著你的夢想在做欸。我記得一次對你說,寫論文很討厭吧。你卻回應只要想起這是自己的選擇,一切就會好一點了。我多麼羨慕你當時的眼神啊。」他的幽靈甚麼都還沒對我說就消散了。
我們四個大學的朋友在儀式結束後聚在了一起。劉育智吐了口菸,說:「真他媽超級悲哀的同學會。」是阿。不論是人數、氣氛或是起因都非常悲哀。不知道其他相熟的人們會不會在告別式之後續攤。說出像是:「走吧。義大世界。GO。」類似這樣的話。但我們四人的情況是絕對沒有辦法了。劉育智還急著要回台北,在這報稅季節正是他忙碌的時候。住在高雄的黃詩麟也要離開。就連也許會留下與陳泰頓的父母說說話的王富涵也要離去了。最後只剩下我與陳泰頓的父母。而我的留下也是有原因的。
當初是陳泰頓的媽媽打電話給我,我才知道他死了。那包包裹也是他媽在他生前幫忙寄來的。在他死後,他媽媽在他的桌上發現了一份遺書。因此他媽媽打電話來問我,看看那包裹裡頭會不會有什麼與陳泰頓的死有任何相關聯的訊息。
我走向陳泰頓的父母。他爸對我說:「辛苦了。還讓你從台北跑來。」
「阿伯不要這樣說啦。」
「要是沒有忌諱的話,今天晚上要不要住一晚,不要跑來跑去的。」
「不用啦。我會搭高鐵回台北。只是有關泰頓的遺書的事情。」我說到這,他的父親打斷我,說:「我相信我的兒子不會自殺。這和什麼保險金或是賠償沒有關係,我也不在乎,我也不打算去理會外面是怎麼看。但我的兒子不可能會去自殺。」
「阿伯。我想說的就是這件事情。我想泰頓桌上那封不是他的遺書。」他媽媽聽到這句顯得相當激動。我繼續說下去:「我想那是他在寫的一篇小說中的一段小段落。但絕對不是遺書。」
我向陳泰頓的父母解釋,當我打開那以我為名的文件夾之後,裡頭有一個叫做小說的資料夾,裡頭有幾個文字檔,有一個叫做二十五歲的悲哀同學會,有幾個則是以他的幾個朋友為名,還有一個文字檔就叫做遺書。所以我想他桌上的那份遺書也許是他的小說的一部份,也許那只是他所寫的小說而已,只是他的作品而非遺書。
陳泰頓的媽媽從口袋裡拿出那封小心折好的紙張交與我,說:「你看看吧。看看有沒有一樣就知道是不是了。」他爸聽到,生氣地說:「不用看了。人家都這樣說了。是還要看什麼。」
「總是確定一下比較好啊。」
「免啦。我就說免了啦。不是就不是。就是這樣。」
我坐在高鐵上看著那張一開頭寫著遺書兩字的紙張:
遺書
爸、媽:
我真的很抱歉。我沒有成為科學家也不是大明星,當然我的烤玉米計畫也很快地失敗了。我也沒有依你們的意願找一份安穩的事情做。但就像我並沒有責備你們,你們能不能也原諒我呢?
我想我很幸運,從小到大你們不讓我打工也不會叫我做家事。你們只希望我好好念書,所以相對於其他需要幫忙家裡或是有其他雜務的同學們來說,我的求學之路一路上的表現都蠻不錯。我必須謝謝你們。
畢業之後,當兵讓我認識了許多原本不可能遇到的朋友。我才知道原來這世界和我想像的不一樣,我是說真的,就連街道在我眼中也都成了完全不同的存在。一樣的招牌,從來不曾注意的事物。現在我知道那些招牌的存在有某些你們不希望我了解的意義或是認為我不需要去了解的意義。
退伍之後,我發現,原來從小到大拿前三名在這社會裡頭一點意義都沒有,走在馬路上,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乎你是第幾名。
事實上,我一直想人生最後留在這世上的文字應當是什麼模樣。不論如何,除了感謝之外,我別無他意。雖然我似乎顯得言行不一,但真的,對你們我是充滿感謝的。
我不能對你們說抱歉。但對女友,我的確對不起她。若是她有去找你們的話,幫我向她說聲抱歉好嗎?若是她沒有去找你們的話,那就算了。
事已至此,只能說至少我在這世上沒有任何成就也沒有什麼負債。若是有的話也就是對你們了。但我想你們會原諒我的。
兒子
看完後我將那張紙收折好。我還記得筆電裡頭陳泰頓那份叫做遺書的文字檔的內容,裡頭寫著……
這時我的手機響起訊息音。有人在我的Facebook上分享了陳泰頓死亡的新聞。新聞上說一名大學畢業生在退伍之後不久的某一天,完全沒有任何準備或是思考,一副無所適從的樣子走上了車水馬龍的柏油路。自然而然地被一台拖板車的巨輪碾碎在車流不斷前進的道路上。這樣一則芸芸眾生般短短的訊息,甚至完全稱不上是新聞。
老實說,我並不知道陳泰頓到底是不是自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