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兒子對母親的冷漠讓人好奇,雖然可以聽見他的心音,但他的心音集中在與師父對話內容的抗辯與反芻,無法得知他的真正想法。
  
  「可以進入他的身體體驗。」
  
  「可以進入他身體?」我很驚訝的問。
  
  「就是所謂的附身,人的肉體除了能被神祉附身外,還能讓陰靈入體,但除非有特殊狀況,否則還是和神祉入體有所差別,陰靈必須趁人的意識薄弱時才能入體,例如睡眠時候,運勢低落陽氣昏昧,或發呆失神時。」
  
  「被神祉或陰靈入體時,人的本靈跑哪去了?」
  
  「神祉入體時通常是被請出體外在周遭徘徊,所以大部分乩童可以清楚知道整個過程,因為他的本靈就在旁邊看,正常情況下陰靈沒有能力請出本靈,而且採取的是強勢入侵方法,所以本靈只會被擠壓到角落,但大約一刻鐘後本靈就會反抗,將入侵的陰靈驅趕或彈出去,所以除非領有天命,否則陰靈入體時間不會超過一刻鐘。」
  
  「照妳所說人不是很危險,隨時都會被外靈入侵。」
  
  「當然不是。」阿飄妹妹笑容很燦爛,而且充滿光輝雪亮的自信。「每縷幽魂都有自己的因果要解,大部分都在冥界社會,陽間沒有那麼多遊魂,也不會沒事入侵他人身體,那很傷元氣,而且稍有不慎就會犯規受罰, 但有些幽魂的確會趁某人運勢低落陽氣晦暗時入體,藉此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吸收薄弱的陽氣,這就是人間所謂的犯煞,必須趨煞除靈讓陽氣再度炙熱。還有,入侵人體必須知道陰靈間密而不傳的咒語,並配合適當時機,不是想入體就能入體,比方說,當一個人自主意識很強,運勢和陽氣暢旺時,別說幽魂入體,連神祉都很難附身。」
  
  難怪從沒聽過有錢人或事業興旺的人當乩童或犯陰煞,大多是市井小民中運勢比較差,時常愁苦鬱悶的人才會被入侵,有錢人時時刻刻思緒靈活哪有時間發呆,聽完阿飄妹妹的話才瞭解原來是這個道理。
  
  「妳知道咒語嗎?」
  
  「當然知道。」阿飄妹妹像朵輕巧的雲飄到兒子面前,左顧右盼繞一圈後又回到我身邊,臉上依舊掛著甜甜笑容。「我觀察到他此時運勢不是很旺,而且腦袋空洞恍惚,你等下可以找機會試試看。」
  
  或許是不想和兒子辯駁,講解師父轉身走向老婦人,儘管伸手欲攙扶被拒絕,她還是保持和悅神情帶領參觀,並耐心解說所有問題,兒子則默默倚在欄杆抽煙,眼睛盯著倆人看,雙眼卻逐漸呆滯無神,阿飄妹妹示意他已經開始進入發呆狀態,於是要我念咒後朝他飛竄過去,我依照阿飄妹妹所教唸三次咒語,然後立刻鑽入他的身體,入體後馬上感受到壓迫感自四面八方而來,彷彿從廣裘荒漠被瞬間被關入腳不能直,腰不能伸的狹小囚籠,而且還有一股頗強的力量在抵抗,要將我排出體外,我費了不少意念才暫時擋住那股力道,然後開始讀取他的過往經歷,從初生,求學,成長,結婚到目前種種,每件事都栩栩如生,感覺如此實在,好像是我的人生經驗,完全可以體驗想法,對事物的喜惡感受與判斷,差點讓我以為自己又重新活過一次,可惜沒多久抵抗力量就越來越強,強到我越來越無法招架,最後被一股爆發力瞬間彈開。
  
  「很奇妙的經驗是嗎?」
  
  站穩步伐後發現自己幾乎躺在阿飄妹妹懷裡,想當然爾,若非她即時接住我可能被彈得老遠。入體的確是奇妙經驗,尤其是體驗別人的生命,但更讓我感到奇妙的是,阿飄妹妹的身體如此柔軟,讓我再度回味女人特有的溫馨與細膩觸感,雖然缺乏真實的溫度傳遞,但這種事有時不需要實際可感受的溫度,只要心靈相通,任何形式接觸都能顫動心房,感受比實際溫度更溫暖的滋味。
  
  「婦人受父命憑媒妁之言結婚,但她與青梅竹馬的同伴互有好感,婚後瞞著丈夫繼續藕斷絲連,因為外頭有情,心思自然不會擺在家庭,婚姻只是消極接受父命和履行義務,毫無感情可言,而且常為瑣事爭執,但儘管如此,還是接續生下四名子女。第四子出生沒多久,婦人父親正好過世,她認為已經不需要承受父命,加上丈夫貧困多病,於是在青梅竹馬的戀人蠱惑下遠走高飛。四名子女失去母親後,忍受常人難以想像的處境,幾年後父親肝癌病逝生活更是困頓,長子只好一肩挑起重擔,輟學當學徒撫養三名弟妹,日子過得很辛苦,也終於能順利長大成人,一年多前婦人忽然返家,並向子女道歉和要求撫養,長子對母親尚有記憶和感恩之心,三個弟妹卻堅決不承認自己有母親,多次表態不會履行任何義務,長子只好獨自帶著怨懟與不滿盡微薄義務,如他所說,躲不掉,丟不開。」
  
  「難怪他不許師父用尋常角度評論家務,我能理解他的想法和委屈。」阿飄妹妹若有所悟的點點頭,並朝仍在發呆的兒子望去。「世人總喜歡用平常大道理規勸和警示他人,而且特意忽略那些所謂的準則與道理並非所有人適用,除了婦人的例子,有些父母為了自身利益和目的,將小孩視為自己的延伸,當成工具般使用與要求,完全不顧及子女的處境與未來,還有一種僅是單純為了養兒防老,不教育不栽培任其自行發展,等子女長大成人,辛辛苦苦維持生計時,便祭出養育之恩的大旗予取予求,稍有違背便冠上不孝罪名,所以有時候我會想,這種父母除了生育之恩外,其他還剩下什麼,有何理由要求子女履行義務?」
  
  「如果子女強烈反抗,表示既然不教育不栽培,卻要求和別人同等待遇,那當初就不該生下我,這樣一來連生育之恩恐怕也沒有了。」
  
  阿飄妹妹所舉的例子,眼前兒子的經歷,凸顯的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可笑的是,人們都喜歡用自以為是慈悲導師的態度,搬出孔孟學說等道理論他人,但當自己被相等條件評論時,卻可能有千百個反駁理由。
  
  雖然此事件讓我學會如何入體,但也開始對喜歡評論別人,不喜歡自己被評論的人性失去興趣,更不想深究兒子和婦人最後結果會如何,但當師父和婦人達成協議,回過頭問兒子有無意見,兒子表示只要婦人喜歡高興,日後不再對他要求就可以時,我知道他的態度會繼續冷漠,親情和母愛對他來說可有可無,所有一切只是在完成最後義務,如此而已。